-
相关文章
最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3-08-14 06:48:58海底两万里观后感心得体会700字
2023-08-16 14:25:52海底两万里观后感800字高中参考
2023-08-02 13:05:58读名著水浒传观后感800字作文
2023-08-13 15:57:32700字感动中国颁奖盛典的观后感五篇
2023-08-10 13:31:19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的700字观后感范文
2023-08-13 16:20:28感动中国人物的观后感700字范文
2023-08-18 05:00:22三下乡实践报告心得体会
2023-08-02 12:59:15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高中范文
2023-08-07 14:13:30早安心语唯美句子精选
2023-08-17 11:36:05最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观后感心得五篇
2023-08-14 06:48:58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五篇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1
新中国成立后存在哪些问题?
主权受损,周边安全,内政不稳,反动残余,工业萎靡。
抗美援朝胜利之后,这些问题全部一扫而光。
1.主权受损。这场朝鲜挑起来,苏联推波助澜的战争,他们双方在美国的施压下一个跪了一个怂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是中国站出来收拾了烂摊子。因此,苏联彻底承认了中国的能力,大连,北疆,旅顺,中东铁路等在雅尔塔会议被“出卖”的中国主权被收回。中国主权得到了守护。
2.周边安全。中国重新建立了冷战缓冲带,不用冲在美苏对抗的第一线,最为重要的是把美国隔离开,避免了美国带来的巨大威胁。中国借此一仗,彻底在东亚打出了自己的名声,保障了自己周边的安全问题。
3.内政不稳。新中国携抗美胜利的巨大威望,在国内可以大刀阔斧的施行各种改革,完成了*改造。
4.反动残余。蒋介石在台湾一直坐着反攻大陆的美梦,经此一役,算是彻底知道了中共军队无与伦比的战斗力,反动残余成了秋后的蚂蚱,余日不多。
5.工业萎靡。新中国成立前虽然有一些工厂,但仍旧是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家,没有自己的工业体系。抗美援朝胜利后,苏联彻底认识到了中国的潜力,大方的赠送了156个工业项目。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技术转移,彻底帮中国奠定了从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的基础。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新中国至今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的起点,都可以追溯到抗美援朝这场伟大的战役上。1949年10月1日,只是中国名义上的成立,1953年7月27日,以中国胜利的停战协定的签订,才真正的昭示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这是一场绝对劣势的战争,是一个领袖、一个元帅、一支军队带领一个民族逆天改命的伟大战争。其中所展示的战略眼光、战术体系、战斗精神是中华文明所有伟大特质的集中体现。
向伟大的志愿军战士致敬!没有他们便没有如今强大的中国!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2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在一所小学里传出了一阵铿锵有力的音乐,让人激情澎湃。当然,这也令我们想起了战争年代……
在那遥远的战争年代,中国打仗的部队有两个:共产党和国民党。抗美援朝刚打完,内部又起了争执——共产党与国民党开战,之后,十分惨烈的“一江山岛”战役便出现了。那也是共产党第一次海、陆、空三军一起作战。而由于指挥不当,人员伤亡惨重。
如今,在烈士陵园,那些死去人的墓碑一望无际,不经让人感慨:虽只是一个小小的战役,却可以使人员伤亡不计其数!但正是这场战役,中国人民迎来了解放。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的生活是那些逝去英雄的生命换来的!可这代价,也未免太大了吧!这些,我从口中得知。
可那些为新中国献出生命的人,可不这么想:邱少云为了新中国在烈火中焚烧却一声不吭;董存瑞为了新中国自愿当人体支柱把炸药包放在手上炸堡垒;刘胡兰为了新中国被日本人残忍的杀害,但她却英勇就义而无所畏惧……
这么多的英雄,只为我炎黄子孙在宇宙间挺起胸膛,只为我华夏神州成为真正盘踞东方的巨龙,只为我中华儿女真正抛弃“东亚病夫”的称号!这些人,令人敬重,也令人称赞。这些,我从书中得知。
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走在最前端的领导者更是烙下时代永恒的记忆:毛泽东少年豪情,主苍茫大地之沉浮;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呕心沥血;开国十大元帅胆识过人,堪比诸葛亮!这些,我从影片中得知。
这些人,这些事,都为新中国——现在的我们安居乐业所付出。这样的太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长大后保卫家园,让我们的后代不受战争之苦,为我们的祖国争得属于她的荣光!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3
见到吴晓岚的时候,她穿着一袭深蓝色的长裙在门口迎接记者。86岁高龄的吴晓岚谦逊而优雅——鼻上架一副细边框眼镜,胸前别一枚小银花胸针,一头长发利落地盘在头顶。这位身材娇小、慈眉善目的老人家,竟是一位14岁就参军的沙场老兵,一位为救治伤员永远冲锋在前的白衣女战士。“很多人都问我,当年那么小就做了战地卫生员,怕不怕?”吴晓岚声音不高,话语却掷地有声,“我说我不怕!战士们在前方不顾性命地流血拼杀都不怕,我们怎么能只顾自己、畏缩不前?”吴晓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回答。两次集体二等功、三次个人三等功、四次集体三等功……军装上缀满左襟的勋章,就是吴晓岚用青春谱写的最美白衣战歌。一夜手术帐篷外堆起截肢
1950年10月,年仅16岁的吴晓岚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二分部13兵站医院担任护士,开始了抗美援朝的艰苦作战。
“最受不了的就是敌机的轰炸,叫你根本抬不起头。”当时,吴晓岚所在的医院就驻扎在紧挨前线的山坡上。“飞机贴着山坡飞过来,掀起的风都能把帽子刮掉,你甚至能看清飞行员的样子。我们只能在天黑后才能转移伤员,白天汽车根本没法开,一露头就容易挨炸。”
大部分的危重伤员都是被炸伤的。前线医疗条件有限,救治任务以保住性命为先。经常是一夜手术做完,帐篷外就堆积了大量被截下的断臂残肢。
“那会儿说是医院,其实都并没有医院的实体形式了。”山坡上也没有房子,全炸没了,吴晓岚他们只能在树底下、草窠里扒拉,找出相对平整的地方安置伤员,再拽一拽边上的草,把伤员们隐蔽起来。
伤员中,一个17岁的上海籍小战士令吴晓岚印象深刻。“他四肢都被炸伤了,全部要截肢,否则命留不住。”小战士的遭遇让在战地见过许多生死的吴晓岚也忍不住流泪。“但他特别坚强,还反过来安慰我们,说他哪怕没有了手脚,也还有清晰的头脑,好了之后肯定还能找到用武之处。”
常常跪在冰面上搓洗绷带
当时,医院的绷带用完了,后续的物资又运不上来,吴晓岚就带着班里的小护士到冰河上洗绷带。“冰层特别厚,我们只能在上面凿出一个洞,然后跪在冰面上洗。”跪在寒气逼人的冰面上搓洗绷带,加重了她关节炎的病情,回国后差点没保住双腿。
为了避免白天做饭冒烟被敌机发现,吴晓岚他们当时一天只吃两顿饭,早上天不亮时一顿,晚上天黑之后一顿。但伤员多,医护人员少,很多时候吴晓岚连这两顿也顾不上吃。有段时间,医院甚至断了粮,物资运不上来,吴晓岚他们只能去玉米地里捡点掉落的玉米粒回来做着吃。
“我印象最深的是1951年春节前后,国内给我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我那会儿真是盼得不得了,结果粮食车在半道上被炸了。后来食堂还是给大家做了简易版的甩袖汤,也是没等吃上呢,锅就给炸漏了。”
敌机扫射下往返防空洞取药
因为敌机持续轰炸我方的运输线,药品送不上来,卫生员们甚至在为伤员换药时,只能用“汽油棉球”进行消毒。
“伤员漫山遍岭,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都随身携带一瓶汽油棉球和两把镊子,好随时为伤员换药处置。”经常是一次巡视下来,就要好几个小时。有的伤员前一次巡视时还好好的,下一次巡视时就出现了典型的破伤风症状。
“他们只能从牙缝里挤出模糊不清的声音,但我能听出来,他们在跟我说,‘吴班长,救救我’。”战士强烈的求生意志让吴晓岚心疼不已,她每次都坚定地回答,“你放心,我马上去取药。”
伤员所在处距离放药品、器材的防空洞仅两百多米,可白天取药却是一段“漫长”历程,需要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敌机在空中不停轰炸扫射,吴晓岚只能抓住间隙,一有机会就马上冲刺。有时好不容易取到药品,又在往回跑的路上遭遇敌机俯冲,一个跟头栽下去,药品就全废了,只能返回再取。
每一天,吴晓岚都在这样的艰险中不断往复着。她的身材几乎是班里最娇小的,却像是蕴藏着总也用不完的无穷力量。“我们就是伤员的保护神啊,你必须逼自己坚强。”
人物简介
吴晓岚,1934年出生于吉林省磐石县黑石镇。194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历经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历任护士、护士班长,荣获集体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三次、集体三等功四次,获得华北解放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和谐社会建设荣誉勋章等奖章。1982年因病提前离休,离休前系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医师。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4
“我当了一辈子老师,战场上,我无数次被我的‘学生们’感动,他们也是我的老师。战后,我当上真正的人民教师,无数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现在的学生听,让抗美援朝精神薪火相传。”年近九旬、慈眉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王福春对记者说。
王福春是志愿军102师高炮501团的文化教员,是一名学生兵。朝鲜战争爆发后,初中刚毕业的王福春就主动报名参军入伍。面对记者的采访要求,王福春老人斩钉截铁地说,还是讲讲他们的故事吧,真是一群最可爱的人!
一支未入朝也参战的立功部队
王福春所在的高炮501团是一支没有走出国境、但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部队,全团1500名官兵日夜驻守在位于吉林省辑安(今名集安)的鸭绿江大桥我国一侧。
“集安的鸭绿江大桥是当时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国重要的补给运输线之一,我们部队的任务就是誓死守卫这条钢铁生命线。”王福春说,“同时我们也在守卫着国门,守卫着边境,炮击胆敢轰炸我江桥、进犯我国土的敌机。
“那是1952年12月的一个早晨,我们刚吃过饭,雷达突然发出警报,32号山头有敌机出现,向我方飞来。
“为了方便识别敌机来的方向,我们把对岸的山头都编成了序号,一提‘32号’山头,我们就迅速识别出敌机的方向。
“敌人很狡猾,为了防止机群被高炮群整群击落,采取一架架渐次飞来的方式。而我们凭借快速的反应速度,瞬间将敌人的首架飞机击中。第二架飞机看情形不妙快速扔掉机翼两侧的油箱企图减重逃跑时,也被炮弹打中机翼,坠落。其他的六架飞机见状,更是快速胡乱地投了炸弹便掉头逃窜。
“不到半个小时,战斗结束了,那架被打掉半个膀子的飞机坠落在我国境内。我们的部队战士和民兵把正在发报求援的飞行员抓获。”
老人说:“可别小看这次战斗,敌人的飞机掉在我们国境内,敌人飞行员被我们国内士兵俘获。证明什么?证明了他们侵略的本质,这是侵略中国的铁证。这个飞行员后来被送到了联合国国际法庭,我们团因此获得了周总理和中央军委的嘉奖。”
不少战友听力遭永久性损伤
作为一名战地教员,王福春平日里负责教战士文化课;战斗时,王福春认真记录着这群最可爱的人!
“战士们要日夜守卫这条钢铁生命线,每次战斗警报响起后,要做到十秒钟投入战斗,怎么做到的?”说到这里,老人起身拿出了一张摄于战场的珍贵照片。他指着照片说,你看这些高射炮,只能看到炮管,炮身都在位于地面以下1至2米的掩体中,而掩体的两侧就是战士们的住所和弹药室。
王福春说,一个高射炮需要一个班的战士操控,包括班长、副班长在内的十名战士每天都住在位于高射炮右侧的坑道里。为了保证战斗警报响起后能够做到进出有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作战岗位,每名战士要按照操作高射炮的位置编排成号,以此确定睡觉的位置。
战斗中隆隆响起的炮声不断冲撞着耳朵中的鼓膜,很多战友的听力在战场上受到了永久性损伤;炮弹发射后,战士们要用一个铁钩子快速把滚热的弹壳拽出炮膛,经常有人被严重烫伤……
“那种震动可不是今天可以想象的……我刚到战场上,第一次近距离感受炮声,就像被人突然扇了一耳光,浑身也打了一个激灵。”王福春说,而这些战士常年守在炮身两侧,与炮声为伴。“想一想吧,他们无愧为最可爱的人!”
三尺讲台也是另一个战场
在王福春老人的案头上,有一沓打印的讲稿,准确记录着战场上的每一处细节,穿插在打印文字之间的是大量批注。
这份讲稿就是老人离开部队后的人生侧影。
501团回沈后,他和几位战友奉命调到北京军区高炮511团,他留在团部任文化教员。1957年12月,王福春收到了复员通知,带着对部队的不舍,王福春开启了另一段人生——担任人民教师。
由于他非常热爱教育工作,在一所小学里一干就是17年。王福春说:“讲授文化课之余,我还要用三尺讲台,把最可爱的人的故事讲下去,让抗美援朝精神代代相传。”
如今早已退休在家的王福春更是“退而不休”,是沈河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五老报告团”成员之一。就在今年7月28日,王福春老人还为沈河区放假在家的孩子们继续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
人物简介
王福春,1934年出生于辽宁旅顺,1951年8月参军,1951年10月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02师高炮501团任文化教员;1957年12月复员到沈阳,曾任学校教师、校党支部书记、知青带队干部、沈河区教育局视导员、沈河区政府督学室督学;1994年8月退休后一直做关心下一代工作至今。
英雄儿女第一集《祖国召唤》观后感5
彭总具有高度的军事斗争艺术和高度的政治斗争艺术,并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是杰出的军事家,又是杰出的政治家。
在战争过程中,彭总从来都把我军的全部军事活动,同整个政治斗争任务紧密结合起来,保证政治目标的实现。朝鲜战争一开始,中国政府就一再声明,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主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正义行动,其目的正是为了争取条件,使朝鲜问题得以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获得和平解决。当美国侵略者被迫接受停战谈判,中国人民志愿军派出代表参加朝中停战谈判代表团前往开城的时候,彭总就曾明确指出:谈判是打出来的,没有前线的胜利,就不可能有停战谈判;同样,要使停战谈判获得成功,仍然要靠前线的胜利。他要求参加谈判的同志积极谈,全军指战员则积极打,打得越好,谈判成功的希望就越大。在长达两年之久的迂回曲折的谈判过程中,彭总在军事上不断地粉碎敌人的进攻并进行胜利的反击,打击其猖狂的气焰;在政治上则以严正的立场击破敌人阻挠停战实现的阴谋。同时,针对敌人内部对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不同态度,选定战场上打击的主要目标。当美国在英国支持下极力阻挠停战谈判时,就集中力量打击美、英军队;当英、法等国表示愿意接受停战时,就停止打击英、法等国军队;当李承晚集团疯狂反对停战时,就集中力量狠揍伪军。1953年6月,停战谈判有了显著进展,李承晚集团却不顾全世界舆论的谴责,公然扣留我方战俘,阻挠停战谈判的签字。这时,彭总正在前线视察,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再狠狠地教训李承晚一下”,随即发起了金城进攻战役,向伪军4个师25公里的防御正面展开猛烈突击。一小时内即全线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共毙伤俘敌七万八千多人,活捉了伪首都师副师长,沉重打击了李承晚伪军,迫使敌人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彭总一贯珍视中、朝两国人民和军队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认为这是战胜共同敌人的政治基础。志愿军入朝后所有重大战役和重要行动,他都事先报告金日成同志,并多次到金日成同志住处汇报和请示。大家知道,彭总是一个不尚礼仪的人,但是金日成同志每次来志愿军总部,他总是亲自布置并带头搞好安全和接待工作。他要求志愿军全体指战员不能以大国的援助者身份自居,对朝鲜劳动党、人民政府、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要切实尊重,虚心学习。他说:“对待朝鲜同志,必须看人家的优点,学习人家的优点;如果找缺点,自己就有,何必到国外来找呢?”部队一入朝,他就发现朝鲜人民军用步兵武器打飞机和设置交通调整哨的经验很好,立即发出指示,号召学习人民军的经验。彭总常常赞扬朝鲜人民军是一支作战很勇敢、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在他的要求下,志愿军各部队多次组织参观学习组到人民军去学习先进经验。他非常赞赏朝鲜出版的中文报纸《战友》,要求作为重要读物发到部队,组织干部、战士认真阅读。他对侵略者给朝鲜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无限同情和关注,自己带头节衣缩食,捐助朝鲜人民渡过暂时困难,并号召部队利用作战间隙,帮助驻地人民群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他严格要求部队切实做到爱护朝鲜人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彭总非常重视前线作战对国内、国际的影响。1951年1月4日汉城解放以后,传来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彻夜狂欢庆祝胜利的消息,彭总很不安,立刻把参谋长叫来,说:“以后发战报要考虑战场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注意留有余地,不要使我们自己背上包袱。”当时,正是运动战时期,我军作战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应过分重视一城一地之得失。后来,朝、中人民军队为了在运动中歼灭更多的敌人,于1951年3月14日主动放弃汉城,彭总又特地发电报给周总理,报告我军北撤的意图,提请国内注意可能引起的波动。他关心整个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根据抗美援朝战争经验,向党中央、毛主席提出了加强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建议,并建议组织军队干部轮流到朝鲜战场参观学习或代职,作为培养锻炼军队干部的重要方法。他看到全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任务超额完成,抗美援朝运动全面展开,广大青年踊跃报名参军,常常情不自禁地唱起民歌。他说:“应该让我们的干部、战士派代表回国去看看,到实地去亲眼看一看,那同读报听广播是不一样的。”在彭总的关怀下,志愿军多次组织回国代表团,把志愿军全体指战员的心意带回祖国,又把全国人民的心意带到前线。
为了保证军队的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彭总特别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了加强志愿军党委的集体领导,在他的建议下,吸收各部队的主要领导人参加志愿军的领导工作。他一向认为,要使部队思想好、作风硬、纪律严、战斗力强,关键是有好的带头人。因此,他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抓得很紧,要求很严。有一次一位高级干部到前线了解情况,由于炮火猛烈,只前进到团指挥所。彭总听取汇报时,质问他为什么不去第一线,并责令其立即返回前线把第一手材料带回来。对待干部,他不管你来自那个地区,那个野战军,有成绩就表扬,有错误就批评,从不看人行事,厚此薄彼。某军是解放战争后期起义的部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特别是在解放汉城和汉江阻击战中,英勇顽强,打得很好,他表扬说:“你们为祖国立了功,要优先改装,将来整编,也一定要保留你们这个军的番号。”后来果然给这个军优先改换装备,军队整编时,撤销了几个军的番号而保留了这个军。他非常重视人才,大胆放手地使用干部,充分发挥干部的作用和首创精神,只要你真正为革命负责、为战争负责,尽管大胆工作,一旦出了问题、犯了错误,他会替你承担责任。因此,在他领导下工作,大家勇于负责,心情舒畅。相反,假若你右倾怕死、不负责任、打滑头仗、作风不正派,不管你职务多么高,资格多少老,过去的功劳多么大,他都毫不客气地给予严厉批评,因此,也有一些人确实很怕他。但是,批评过后,当你认识、改正了错误,他又会高兴地对你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现在又该我向你作检讨了,我对你的态度不好嘛!”在彭总的领导和带动下,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了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