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观后感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精选【五篇】

2023-08-04 00:09:12 高考在线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1】

  《半个喜剧》中,孙同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就是“你妈和你女友同时掉水里,你救谁”,但是更加复杂了,掉进水里的不只是他的母亲和他的女友,还有他的兄弟,还有他的工作、他的户口。

  表面上看,只要放弃他的女友,其它的都能保全。

  但本质上,这和女友没有太大关系,这其实是一个人被母亲和兄弟所绑架的故事,并且还美其名曰“这是为你好”。

  一句“这是为你好”,就把他们的问题转移成你自己的问题了,让你丝毫没感到自己其实被绑架了。

  归根结底,是郑多多不希望别人碰莫默。

  但是莫默又不是郑多多女友,和郑多多没有任何关系,所以郑多多这个人心理有问题,他得不到莫默,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莫默。

  孙同有什么错呢?他没有任何错,他也是受害者。

  归根结底都是郑多多的错,郑多多就是这件事的根源,但他成功把他的问题转移成了孙同的问题。

  今天孙同的母亲和兄弟可以因为女友的事绑架他,明天也可以因为其它事绑架他。

  只要孙同和郑多多有分歧,郑多多就可以拿工作和户口来威胁他,然后母亲也会逼他主动认输,不要和郑多多争了。

  以前孙同不把郑多多出轨的事告诉高璐,是因为郑多多和高璐马上就要结婚了。

  那如果以后郑多多结了婚还继续出轨,还叫孙同为他保密呢?孙同是听呢还是不听呢?

  如果以后郑多多叫孙同放弃他的音乐梦呢?

  郑多多叫他做的所有事,他都要服从吗?

  所以到最后孙同发现离开莫默并不能解决问题,离开郑多多才能解决问题。

  的确,离开郑多多就意味着工作和户口没了,但也意味着以后再也不会有人拿工作和户口威胁他、逼他放弃他想做的事了。

  孙同就是个普通的实习生,领导连他母亲送的礼都不想收。

  但只要他有一个有背景的哥们儿,领导就会反过来请他妈吃饭,还要请他吃饭。

  当然,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没有触犯郑多多的利益的时候,孙同就是他好哥们儿。

  要是触犯了郑多多的利益,孙同就只是一条狗。

  很多时候我们被逼无奈只能做一条狗。

  但做狗做久了,偶尔还是想做一回人。

  以前,孙同选择了低头和隐忍,为了工作,为了户口,为了成为北京人。

  但更多的,是为了听母亲的话。

  本来在公司的楼梯上他已经做了决定了,但是母亲的出现让事情又有了新的问题。

  他听母亲的话,复读了三年才考到北京。

  他听母亲的话,对郑多多低声下气,做牛做马。

  他听母亲的话,放弃了出生到现在的唯一一次爱情。

  他想,离成为北京人只有一步之遥了,就最后再听一次话,以后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就算他真的解决了户口问题,付了首付,就能保证和母亲再也不会有分歧了吗?

  以后母亲照样会叫他做什么、不做什么。

  母亲总是喜欢催婚,总是问他有没有喜欢的人。

  但是喜欢有个屁用。

  因为不是他在谈恋爱,是他母亲在谈恋爱。

  他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母亲喜不喜欢。

  催婚的是他的母亲,反对他和莫默在一起的还是他母亲。

  他从小到大都是个听话的乖儿子,他这么听话,最后得到了什么呢?

  孙同说:你想要的我全都满足你了,你还要我怎样?

  母亲却说:是我想要的吗?房子是我住吗?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决定,不要因为莫默的事埋怨我。

  叫他要有骨气的是母亲,叫他不要招惹郑多多的是母亲,事后推卸责任的还是母亲。

  如果最后的结局是好的,她会说都是她教导有方,幸亏你当初听她的。

  如果最后的结局不是你想要的,她就会说都是你做的决定,别去怪她。

  就好比你想做医生,父母叫你做老师,最后你选择了听他们的话。

  当你真正做了医生后,你感到后悔,他们只会说: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吗?

  所以说啊,听父母的话有什么用,听从自己的内心才是正解。

  你听了再多的话,做了再多,父母都觉得这是你应该做的。

  他们意识不到你做出了多少牺牲,他们只会觉得自己的牺牲很大。

  他们不会觉得你为他们做了多少,他们只会觉得这是为你好。

  每当你和父母争论的时候,他们一句“我都是为你好”,就能让你瞬间放弃挣扎。

  因为这句话让你发现你不可能改变他们的想法,你会发现争论没有任何意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唯一有意义的事就是坐时光机穿越到当初,选择不听他们的话。

  就像婚礼时,孙同天真地以为他做了这么多,牺牲了那么多,母亲会理解他,会心存歉意,哪怕一点点歉意。

  然而他发现自己想多了,母亲根本不会感到丝毫抱歉,在她眼中一切都是孙同自己选择的,和她无关。

  恰恰相反,她反而觉得孙同该感谢她,是她才让孙同有了今天。

  事业顺利就是母亲的功劳,爱情失意就是孙同自己的选择。

  这让孙同开始怀疑人生,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

  他听了母亲的话,但是并没有让一切变得更好。

  他为了工作和户口放弃了莫默,但到最后他发现自己还是想要莫默。

  他和母亲和解了,和兄弟和解了,工作没有丢,户口也快解决了,但这一切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经历的种种打击、痛苦、愤懑顷刻爆发,他不再盲从母亲和兄弟,这一次他要自己做决定。

  为什么电影叫《半个喜剧》,因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郑多多觉得所有人都不会和他作对,也不会举报他。

  事实也的确如此,没有人举报他。

  高璐发现他出轨不是因为有人举报,而是她在郑多多和同学的合影中看到了莫默。

  郑多多出轨的事并不是非要有人泄密才会被女友知道,他做了一件事,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女人都是福尔摩斯,你以为一切都天衣无缝,但总会露出破绽的。

  要想不被发现出轨,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要出轨。

  而且郑多多和高璐的故事也再次说明不能撒谎。

  你撒一个谎,就会再撒第二个谎来圆上一个谎。

  而当你的谎言被识破的时候,下场一定会比你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讲真话严重得多。

  撒谎就是埋雷,谎言被识破的时候就是地雷爆炸的时候。

  这就好比孙同骗高璐说莫默是他女朋友,后面才会有高璐叫他去阻止莫默和别人相亲。

  所以当初孙同问莫默,有没有必要把实话告诉他母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的确他母亲可能会反对,但如果他俩一直瞒着她,等以后她自己发现了,会比他们当初直接对她说实话更严重。

  “半个喜剧”可以理解为这对孙同、莫默来说是喜剧,但对郑多多和高璐来说是悲剧。

  你也可以理解为孙同和莫默的故事只有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是悲剧。

  电影最后,他们重新点燃了爱情之火。

  那么接下会发生什么?

  也许孙同凭借写歌、唱歌一步步成为歌手,走上人生巅峰。

  也许孙同发现自己就是个普通人,没有做歌手的命。

  没有了郑多多的帮助,他找不到好工作,户口问题也没解决,和母亲闹掰。

  他没有了收入,或者收入很低,最终和莫默不欢而散。

  最终孙同和莫默的故事以喜剧开始,以悲剧告终,这就是“半个喜剧”。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孙同敢于放弃一切去追求爱情,但当他真正为了爱情而放弃一切的时候,他还能和莫默长久吗?

  就算两人之间不会因为物质方面的问题争吵,也会因为三观不契合而产生分歧。

  在医院里吵架那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孙同觉得莫默不懂他,莫默也觉得孙同不懂她,两人必须争个输赢,谁也不让着谁。

  这次是孙同认输了,所以他们和好了,那下次呢?十次呢?一百次呢?

  孙同今天可以因为一件事而违背母亲和兄弟,以后会不会因为一件事而违背莫默?

  情侣之间就是如此,总是会产生分歧,总会有一方让着对方。

  当有一天两人都不愿意让着对方,都觉得自己是对的,两人的爱情也就走到了尽头。

  孙同在“工作、户口”和“莫默”之间艰难抉择;

  而郑多多是个富二代,他没有工作和户口的问题。

  但他同样也有他的烦恼。他又有钱,又禁不起骄奢淫逸的诱惑,也就注定得不到真爱。

  结婚当天,高璐宣布要反悔时,我们看得出郑多多有多么痛苦。

  但是这种事以后还会发生,因为他改不掉他渣男的本质。

  孙同被工作和户口拖累,不能去做想做的事,郑多多注定得不到真爱,你能得到A,也会同时失去B。

  生活没有两全其美,只有“半个喜剧”。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2】

  《半个喜剧》最惹眼最优秀的地方是它的台词,编剧把所有经人物之口讲出的话加工打磨得十分完美,让人大开眼界。

  就算闭上眼,郑多多、莫默、孙同一说话,你就能清楚地察觉到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好的台词的效果,它甚至能让人忽略表演,因为贴合人物性格、心态,只要用最自然的状态把台词讲出来,观众就能立马明白你是个什么角色,迅速融入故事当中,加上那些恰当的幽默,观众会觉得好看,还会认为这是演员的演技好。

  因为太自然了。

  所以哪怕《半个喜剧》只是个“小故事”,也依旧精彩。

  该夸的夸完了,回到正题,说说郑多多。

  郑多多这人在出场的十几二十分钟内就把我震了好几遍。

  深谙撩妹的精髓、机智灵活随机应变、谎话都能说得十分坦诚且滴水不漏,关键他还不要脸豁得出去,是个实打实的行动派。

  这心理素质,谁见了不说一句牛逼呢?

  也是渣得令人敬佩了。

  不免想到,要是这样的人出现在你生活里,不是科班出身的影帝好像大概率是玩不过人家了,那是不是只有死路一条,干等着被玩弄于股掌最后蹲在墙角哭唧唧?

  当然不是。

  人很容易在自己有所缺失的地方放弃底线,这个时候谁在那个地方给你戳戳补补的,你自然就放松警惕了,急迫地寻找出口,想改变想接受,太需要了,哪还想这么多。

  这时候,郑多多之流只需要看碟下菜就行,说不定你还拿对方当一辈子的救命恩人,心甘情愿的任人掌控。

  孙同缺钱,缺户口,郑多多给他住给他工作,帮他解决户口,结果孙同把他当兄弟,帮他兜事,帮他背锅;莫默缺爱,年近30一直相亲,想快点稳定下来,郑多多一来就表白,疯狂诉说眷恋,莫默马上就沦陷了,以为爱情来了;高露小公主脾气,出了问题不问为什么,只喜欢别人哄她,怕男朋友不在乎自己,所以郑多多一直哄她,拼命表现出爱来,证明自己有多喜欢她,结局的话,大家也都知道。

  一个人越缺什么,越要注意在那方面守住底线。

  正确的道理无非就那几条,简单又直接。

  凡事多靠自己,别人的帮助只是一时的,帮助你的人多少都期待你有朝一日能回报他,贵人选择帮你,是因为他认为你值得帮,馈赠也是有明码标价的,所以如果没办法以好的方式回报别人,干脆别接受,靠自己,难一点,也难不死人。

  不管人类社会突飞猛进几万年,选择伴侣都要十分谨慎,你的伴侣要陪伴你几十年,方方面面渗入你的生活,影响你未来的每一步,再怎么慎重都不为过。

  发现问题不要回避问题,凡事都有原因,察觉身边人有异常不要用自己的期待说服自己,问题没得到解决,那就终会迎来爆发的一天,只是时间问题。

  像郑多多这样的人,总是会露出马脚的,你说你一直都察觉不到吗?那不可能,他不尊重你的时候没留意到吗?他连自己的未婚妻都能背叛,何况你呢?他什么态度对别人,那多半也这么对你,别幻想自己有多特殊。

  不要掺和这类人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自救,他爱干什么干什么。

  我很理解,拥有越少的人越难坚守道义,在困难的日子里,人人都有放弃底线的想法,这种时候,善良就是最后一道坚硬如铁的防线,守住它,就能抗得过去。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3】

  周申、刘露编剧导演,任素汐主演,在《驴得水》之后,这个班底推出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半个喜剧》,依然没有让人失望,两个作品都是清新的喜剧,张弛有致,有笑有泪,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让你笑笑就完了,而是直接把你的目光引向各种人性问题。

  这一次,《半个喜剧》想探讨的问题就是,谎言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系统全靠谎言支撑,那么,一旦谎言被揭穿,将会发生什么事?

  主人公孙同,来自东北,漂在北京,同学郑多多,安排他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在方方面面给他照顾,一旦试用期结束,还有可能拿到北京户口。

  他生活的短板是,来自单亲家庭,家境普通,母亲很爱面子,控制欲很强,已经包办了他生活里的所有事,从找对象,到买房子。

  这不,她已经卖掉了东北老家的房子,想用卖房款(再向孙同生父要一点钱)当首付,给儿子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房子还有半年过户,半年后孙同也结束试用期,拿到北京户口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绝不能掉链子。

  故事的爆发点,来自郑多多。郑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经要和门当户对的对象高璐结婚了,还去追中学时代的女神莫默。孙同和郑多多同住,为了替郑多多遮掩,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免不了穿帮。

  在安慰莫默的过程中,两个人互生情愫。问题来了,如果和莫默在一起,工作就没了,户口也没了,他妈妈的百年大计就要垮塌了。

  郑多多在不停地说谎,孙同也在不停地说谎。孙同的妈妈更是用谎言搭建起了一个海市蜃楼,在孙同的境况上说谎,帮助郑多多说谎,甚至在孙同的异性缘上说谎,对高璐的表姐说:他跟女孩子站得太近都会脸红。

  而且,说谎这事,是个系统工程,即便你自己不说谎,也要替别人圆谎,或者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扮演个角色。说了一个谎,就要用十个谎言来圆,就像莫默说的:“干一次这种事就会干一辈子这种事,以后为了升官,为了小孩上学,都要说谎。”

  但莫默,一个耿直的北京大妞,不喜欢说谎,即便她也不过是来自普通人家,并非孙同理解的“生在天上了”的那种人,但她对行长毫不谄媚巴结,对孙同有所期待,她反复问孙同:“你现在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别管别人行吗?”

  换句话说,你就不要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充当螺丝钉、脚手架了行吗?

  但孙同虽然生性纯良,温柔体贴,有才华,但他太软弱了,人的软弱很快就会被别人发现,一旦软弱被发现了,就会被拉进谎言系统,去充当螺丝钉。

  这个螺丝钉,一旦当上了,脱身就难了,你会发现,哪怕自己一点小小的不合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垮塌,谎言大厦的垮塌,会让自己的亲人朋友陷入危机,而自己也会瞬间陷入大坑,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

  他一旦口吐真言,郑多多的婚事就完了,他跟郑多多的友谊也就完了,工作也就没了,户口鸡飞蛋打,他母亲的房子也就白卖了,卖了房子的母亲,不得不攥着钱住在姥爷家。谎言这个东西,也会慢慢开枝散叶,渐渐变成和所有人有染,让所有人都成为它的股东。

  所以孙同痛苦地撕扯着头发,质问莫默也质问身边所有人:你们要我怎么办?你们为什么都不为我想想。

  也不知他想到没有,吸引了身边人,让他们拉他入伙,一起修建谎言大厦的,就是他的软弱。软弱是谎言的助燃剂。

  莫默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她要让他勇敢起来,把他从这个泥坑里拉出来,让他从谎言大厦里抽身,哪怕大厦垮塌了也无所谓。她毫不留情地指出,孙同的软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也把自己在这个谎言体系里的作用看得太重要了。

  于是,在医院里,在这样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所,在护士围观,病人倒是非的情况下,莫默当起了医生,质问孙同,不合作又怎么样,不说谎又会怎么样?“就活不下去了吗,就没饭吃了吗?”

  她才是真正的医生。

  真正的感情,就得是这个样子,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也不只是财富的并购重组,这些都不重要,感情其实是观念的冲击,是思维的博弈,是价值观的融合,是天崩地裂的精神控制和反控制。

  越过请客吃饭和房子票子这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观念、思维、价值观,才是两个人融合的根本,也是分歧的根本。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固然来自钱来钱往,更多时候,是来自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引起的你死我活。

  恋爱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精神世界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和博弈。

  所以,这是“半个喜剧”,因为,故事的前半段,的确是喜剧,笑料都非常生活化,非常自然,让人笑得非常舒展,一点都不防备,而不像有些喜剧,你笑得很防备,你知道自己被算计了,你的笑,是他们精打细算倾情操纵的结果,《半个喜剧》,让人笑得特别清新,特别舒畅。

  《半个喜剧》的前半段,是喜剧,但不是普通喜剧,它情节的动力,矛盾的起因,都来自性,这个令人苦恼的东西。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的性喜剧,以及中国那些用婚姻爱情问题掩护着性问题的婚恋喜剧。

  但到了后半段,它就是几个人在精神世界里的博弈和战斗了。

  说谎,还是不说?揭穿谎言,还是维系谎言系统?在谎言系统里当个棋子,换个安稳的生活,还是抽身而去,去过更好的生活?

  是听从莫默的苦口婆心,还是遵从自己的意愿,是把别人的意愿当做自己的意愿,还是挖掘自己意愿里那些龌龊的部分?是建造巴别塔,还是建造谎言大厦?是勇敢起来,达观一点?还是要继续软弱,目光闪躲?

  就像日本作家白石一文的小说集《爱是谎言》的主题:“ 忠实地爱下去,还是老实地活下去?”

  忠实地爱,就是揭穿谎言,抖落自己生活里的杂芜,老实地活,就是继续在谎言大厦奔走,当螺丝钉,站好一班又一班岗。

  在故事的最后,所有人都要做出自己的选择。

  就像白石一文借助小说主人公之口说的:“即便如此,无论如何我仍希望和俊一起活下去。完全不是因为人生很重要,所以要过得有意义之类的理由。只是,在这个悲惨得无可救药的世界上,我希望自己至少能够相信一件事。”

  在完成相信之前,要经历一番苦斗。

  就像《半个喜剧》里一个意味深长的细节(这个片子里有很多好玩的细节,生活化又另有意味),莫默带着孙同去配眼镜,两个人在柜台前面,一边对着镜子试眼镜,一边说话,两个人的头和身子来了个错位。他们换头了。

  这就是爱,爱是换头术,爱一个人,就要换掉他的软弱,换掉他的失败,让他走出亲人朋友布下的天罗地网,以及谎言大厦。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4】

  开心麻花近年的电影质量参差不齐,好不容易出了《半个喜剧》这种还算能打的,值得夸耀一番。如果说《驴得水》是好故事却没拍好,那《半个喜剧》就是把非常一般的故事拍的挺不错。有几个用心的细节:

  1.提前埋好阳台打电话信号更好的伏笔,让女主在厨房接电话能听却不能说的桥段能圆过去,体现了剧本扎实,衔接得当,没有想一出是一出。

  2.前一个镜头是女主角在大街上扔刀,后一个镜头男主角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放刀,同上,不过这里更体现的是转场衔接的流畅。

  3.在配眼镜段落里,二人隔着展示台对话,利用镜子将男主身体配上女主的头,女主身体配着男主的头,这里的镜头暗示兼顾了有趣和二者的情感表达。

  4.男女主角第一次亲吻前,二人画面中间燃烧着一团火(煤气灶),也是不错的画面暗示。

  5.影片在不同情感段落采用了不同的配色,搞笑段落配色活泼,沉重段落配色凝重,运用色彩影响观众情绪做的不错。

  开心麻花的喜剧,有臭不可闻如《李茶的姑妈》者,也有回味无穷如《夏洛特烦恼》者。纵览其全部影片,可以发现男女情感类永远是他们的重头戏,想讨论点严肃问题,但是功力又不够(驴得水),就缩了回来搞低俗喜剧(姑妈),从票房表现就知道这是一条死路。好在他们还在坚持探索,没有止步不前,拍出了《半个喜剧》。这次在谈情说爱之余,探讨了两个更深入的话题——社会地位与现实道德。

  男主角孙同为了工作和北京户口,屈服于能赐予他这些东西的富二代渣男郑多多,同时还要迁就他那打着“我这都是为你好”旗号的中国式道德绑架重量级选手妈妈。孙同的扮演者吴昱翰正如片尾梁翘柏所说:你还是写歌吧,唱就算了。你还是好好当演员吧,当导演就算了。在电视剧里把演技磨出来的人,经受大屏幕考验时总会带点演电视剧的习惯,比如说台词的功力远远好过运用身体方面的表演,吴昱翰在片中的表现正是如此,不是演的不好,而是不够好。台词到位了,动作也该跟上,不能全靠导演给你凹造型。

  女主角莫默,身为北京人,不会圆滑,她认为错的就是错的,绝对不能为了得到好处去做错的事情。可以说,她正是本片中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但不代表她就是对的,这点后面探讨。任素汐是年轻女演员中的一匹黑马,在多部作品中演技都很赞,在这部里发挥有些失常,比如醉酒那段神情动作都不到位,不知道是不是没放太多心思在这部戏的缘故。

  男配郑多多是个八爪臭章鱼,脚踏N条船还游刃有余,可谓尽显渣男本色。作为本片用于制造前二者矛盾的工具人,他的任务圆满完成,缺少亮点戏份,也就没太大发挥。演员我不认识,就眼神来说,可塑性很强,我觉得他演这部戏的时候比男主角还认真。

  其他路人甲乙丙丁,最出彩的当属孙同妈妈的演员赵海燕,她是乡村爱情里走出来的,表演的角色又正好需要那股东北味道。所以她作为配角贡献出了本片的最佳表演。

  点评完人物,回到剧情深度。孙母装晕进医院那场戏里,孙同在多重压力之下对莫默有一句爆发:“你生在天上了,我生在水坑里,你下到水坑里看看就全都明白了!”莫默答:“我没有生在天上,我也想过更好的生活。”

  正是这段对话证明了整部电影有一定深度,不再是纯粹的讨论爱情那点破事,起码它触发了观众针对身份地位和现实道德进行思考。这几年下乡镇搞扶贫工作,对生活在水坑里的人深有感触。天上和水坑是一对相对概念,如果我和北上广深的富豪之家去比,我妥妥是在水坑里畅游。但和那些贫困户一比,我又是在天上翱翔了。那我到底是活在天上还是水坑里?电影所要讨论的道德上的对错,就离不开这对概念。

  天上的人有相对更好的条件,免去了很多生活的压力。比如莫默不惧行长,否决其让人插队办事,不仅因为她为人正直,更因为她有一个良好的背景,让她没有后顾之忧。她的正直不是错误的,也不是正确的,只是她在自身条件的加持下让她可以做出的选择。换一个无权无势无背景的三无银行职员,为了道德上的正确去顶撞行长,即使道德获胜了,三无人员的银行生涯也走到头了。我再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你被人逼着去杀人,你可以选择不去,但是你会因此被杀,那你选择什么才是正确的?有人会说,当然是选择反抗啊,如果你无法反抗呢?现实生活就是如此。

  追求绝对的道德并非是一件正确的事情,物极必反,我们的生活是寻找平衡的过程。做人难,做好人更难,做好人是要有资格的,有条件反抗现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如果你因为求做好人而失去一切,就如同选择反抗而被杀,最多争取到一个壮烈牺牲的烈士名号。

  相亲男似乎也持这个观点,但他在影片中作为被嘲讽的对象,我和他的观点其实是相当不同的。他认为可以为了好处去做坏事,而我认为不该追求绝对的道德,要选择与自身条件相符的道德标准。比如,我搞扶贫工作,为贫困户家里提供一些帮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但让贫困户去为其他穷人做同样的事就是强人所难。我能因此就批判贫困户的道德水平低,或者因此抬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吗?显然不能,我是在我的背景范围内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也没能力像万达集团一样把贵州一整个县的扶贫全给包了。天上和水坑里的人,天上有郑多多这样的渣滓,也有莫默这样的正义之人,水坑里有孙同他妈这样趋炎附势的小人,也有做出正确选择的孙同。在社会整体道德上二者比不出个高低来,因为只存在个人道德的高低。我们总喜欢讨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案例,并将其批判一番,大多都是以偏概全,道德标准是随社会发展不断浮动的。两百年前,不裹脚不是好女子,现代社会谁还理那糟粕。

  孙同最终选择了莫默,失去工作和北京户口都只是一时的,在莫默帮助下,这些都能回来。倘若孙同真的会因为选择莫默失去一切,他还坚持要选莫默,我们又可以感叹一句爱情真伟大,然后说,电影看看就好,可别当真。他可以这么选,那么社会的毒打也是真实的,只要他认为值得,那就没事,作为个例,选择完全自由。但倘若让所有人都这么选,我们可就生活在乌托邦里了,你能想象你的同僚一个个为了谈恋爱致工作于不顾吗?天大地大,爱情最大。千万别在人间建这种天堂,建在电影院里就好。

  如果想让电影更有批判意义,可以选择这样结局:孙同鼻青脸肿,莫默过来对他安慰一番后,莫默的男朋友开着劳斯莱斯或者法拉利把莫默接走,留下孙同坐在酒店台阶上哭泣。这样比较符合题目“半个喜剧”,现在这个大团圆结局,都可以把题目改成“皆大欢喜”了。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5】

  半部喜剧,刨开大欢喜结局,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的悲剧。现实到血淋淋而令人发颤,看着看着就哭了。我之所以极度憎恶这物质的世界,就在于它扭曲或泯灭了人性里最纯情的包容、善良、同情、自由等等一切。而我坚信这本不应该。被物质束缚而无法挣脱的人们,为工作、为北京户口、为“少奋斗二十年”的梦,变成一个满口谎言还要自欺欺人的“狗”。

  我们循着这世间的所谓规律,合理地活着,却更空虚地活着。 这物质的世界,我们到底在追逐什么呢?就像跟着影子跑的“狗”,不断鞭打的缰绳,永不停歇,永不解脱。发自内心地想,我真的想做个本真的人,做一个想做的人。 我对爱情这个词刻薄的原因在于,当下所有构建的美好,都在于物质的匹配,也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只有物质的基础才会有“浪漫纯真”的爱情。这物质的世界见证了太多真挚的爱情的分隔,而它却没有一丝同情,却还要告诉所有人这就是规则,它会用尖锐的荆条鞭打物质的奴隶们,告诉你们就要顺从和遵守。这说明这世界和我们的本能所欣赏和追崇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异化”的人呵!我们还会相信我们自己的本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