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观后感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

2023-08-04 14:27:35 高考在线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1

电影《红高粱》在学习和吸取其他国家和民族优秀影视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在资料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真正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

影片注重突出情绪冲击力和画面的造型感染力,在银幕上鲜明的展现出创作者的审美个性和独特的风格。

黄土高原的空旷视野下,高粱地中的崎岖道路,滚滚的黄尘,轿夫近似疯狂般的野性舞蹈,以及轿中“我奶奶”的表情,鲜活的呈现出了一种张扬生命的力量。

在风中狂舞不止高粱,热血男女活力的云雨,伴随着心跳似的鼓声和呐喊似的唢呐声,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人性的解放和爱的觉醒。

简陋而原始作坊,里面的大酒缸、大海碗,水汽和烟气,伴着来回走动的人,营造出来一种热气腾腾的气氛,来表现一种强烈的力量美。

红色的画面里,“我奶奶”、“我爷爷”们豪情壮烈的牺牲情景,表达对日军侵略的愤懑与仇恨,凸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

这部影片又明显的借鉴了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如戏曲和话本中的传奇色彩,章回小说的白描手法,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的野性与活力。

《红高粱》的成功,正好证明了越是民族性的电影,就越具有世界性的朴素的真理。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2

《红高粱》是由张艺谋导演的故事片,由姜文、巩俐主演,根据莫言的同名小说《红高粱》改编而成,因其独特的风格,获得了中国首个荣获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的影片。该片运用了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向我们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对人性原始张狂的敬畏,对原始生命无限的崇拜,赞颂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品质,歌颂了不畏世俗可歌可泣的爱情,影片赞美的生命是勃勃生机的,生命是自由舒展的。

伴着低沉的男声,一段独属于这块土地的悲歌缓缓升起,影片显现着人性原始的张狂,在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地中,娓娓道来爷爷奶奶悲壮凄凉的故事。影片中的奶奶九儿家庭贫寒,她父亲贪图那一头黑骡子,将九儿嫁给一个麻风病人,爷爷的出现彰显人性的张狂,从而展开了不畏世俗的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影片的镜头、画面、音乐等各方面都完美地诠释了影片主题。

影片通过独具特色的音乐来烘托主题。影片中运用了大量旁白来帮助观众更了解影片剧情,推动情节发展。音乐的运用起到了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影片中的爷爷为了得到九儿,将麻风病的酒庄掌柜杀害了,此时九儿悲凉地待在院子里,集密的鼓声反映着人性悲欢交汇的矛盾,表现者人性的反叛。音乐的运用将人物的心理烘托到了极致。敬酒歌的两次运用,营造着不同的环境氛围。当日军迫害着志士时,他们奋起还击,在临行前,唱起了祝酒歌,影片此时的音乐高亢激昂悲壮,表现了生命的崛起,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烘托了壮志情怀。影片最后,为了民族尊严,他们与日本军队正面对抗,当只剩爷爷和豆儿时响起了最原始的民俗音乐,其悲凉沧桑的风格将该片的主题完美地诠释。

影片通过浓烈的色彩渲染对生命赞颂的主题。伴着黄土地的风尘,一架红轿子徐徐入画,那象征原始色彩的土黄色,有着太阳的颜色,“背朝黄土面朝天”,以黄土地的色彩来彰显影片对这片土地无拘无束的野性的赞颂,一抹血红色与黄土地色彩形成对比,形成了强烈视觉震撼,也预示影片人性矛盾,悲凉的结局。影片的结局是染红的,在夕阳的斜照下,十八里坡伴着一抹血色残阳,染红了整个画面,那血色的海洋给观众一强烈的视觉震撼,那浓烈的红色令人窒息,发人深思,生命的悲剧以红色为结束,高粱地如血色预示着生命的崛起,爆发的民族抗击仍然继续。浓烈的色彩彰显着生命的魅力。

影片通过朴实的镜头来表现爱情可歌的主题。当嫁入酒庄的九儿回乡时,躲在高粱地里的李大头突然跳出来抢九儿。在浓密的高粱地里,女主人公快节奏地奔跑着,此时的跟镜头,采用运动镜头来表现人物的紧张气氛,表现世俗批判的爱情来临的紧张期盼。当日军侵华时,对志士刘罗汉的惨害,激起了以李大头为首的抗战人民,决定最后发出怒吼声。终于,爷爷的众伙计埋伏在高粱地里,此时相互挟持的奶奶九儿,在家中紧张地张罗着酒席,希望他们大捷归来。此时影片利用了平行蒙太奇,将同一时间不同时空的两组画面组接在一起,给人以揪心紧张的感觉。

影片通过独具原乡人风情的音乐,极具震撼性的浓烈色彩,以及镜片独特的豪放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奏响了一曲生命的壮歌。影片表达了对不畏世俗的爱情的歌颂,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赞扬了生命的美好,以人性最原始的张狂来彰显生命其魅力,让观众在看完《红高粱》影片后怀着人性的张狂、原始来看待生命,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3

红色民族魂

高梁熟来红满天。

——题记

那儿,有放眼望不到边的高粱地,那儿的高粱酿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红。那是电影《红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许多酿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欢红高粱,喜欢红高粱酿的酒,他们更喜欢这片孕育出遍地红高粱的土地。

《红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静。原本占山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帮兄弟的余占鳌以及子女都牺牲了的县长,单家年轻的当家女人——九儿,多股力量集结在一起打鬼子,与妄想侵占自己家乡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与红高粱为伴的高密人,决不放弃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让其自愿成为亡国奴,高密人决不答应,誓死抵抗!战场上痛失三个儿女的父亲、高密的县长带着一轮椅的炸药,九儿唱着《高粱》曲儿惜别心爱的人,将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处,燃了日本鬼子口中夸赞的著名三十里红,燃了这高密的生灵,炸得鬼子无处可躲,也在这高粱地为自己安了身。

九儿是当年千千万万抗日人民的缩影。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质朴、善良、勤劳和勇敢,看到了他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华儿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和自我牺牲精神。他们的善良质朴、和这一方土地的美丽富饶更激起了我们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丽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灵性和精神融进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战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为了这方水土,与敌人进行英勇的抗争。不仅是高粱熟了可以红满天,还有场上厮杀的英烈的鲜血染红江山。高密人的朴素像红高粱,高密人铁骨铮铮的血性也像红高粱。他们扎根于这片土地,深爱这片土地,为捍卫这片土地可以献出自己的献血甚至生命。他们坚信中国共产党可以赶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们紧跟共产党前仆后继,誓死保卫自己的家乡,绝不容许侵略者占去一分一毫。

在这高粱将要红满天的季节里,迎来了中国抗战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观看了《红高粱》这部影片,当年驰骋于战场浴血奋战的年轻人,如今已过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军人接过了他们手中的红旗,传承了他们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时代的前列,捍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宁。

高粱酿成的美酒,源远流长,代代传承。影片《红高粱》中的抗战时代虽已成为历史,但中国人民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对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红高粱》以电影艺术的形式告诉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红色民族魂。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4

电影《红高粱》是根据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是张艺谋“摄而优则导”的一鸣惊人之作。本片曾获得多项大奖,同时也捧红了不少演员。一向想好好地看一下这片子。

以为从没有看过《红高粱》,但当我再次听到那狂放的将近吼出来的歌声“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莫回头,莫回头……”时,我才依稀记起,第一次看《红高粱》是在小学的时候。当时什么都不懂得,只记得有一大片的高粱犹如一波又一波的海浪随风起伏,一碗又一碗的红酒洒向空中,洒出了上世纪中国三四十年代一伙农民古朴与野性。

《红高粱》所描述的并一个不完整的故事,如果必须要把它凑成一个故事的话,那也是一个很乏味的故事。《红高粱》主要是透过颠轿、野合、祭酒和埋雷炸日本鬼子等故事情节来向观众展现出一种敢爱敢恨,敢生敢死,没有太多理性羁绊的原始生命力。

看完《红高粱》后,影片里最后那个画面在脑海中还是挥之不去,那是在这部片子里我最喜爱的地方。那机枪招来的爆炸和爆炸所招来的日全食的漫天红,姜文所饰的“我的爷爷”站在日全食之景里,那已不仅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我的爷爷”,而是一个超现实的,有点神化的人物。那是展现了人们对那个疯狂而无序的年代里的英雄的追求。《红高粱》正是以这种超现实的、超自然的神话赢得大家的喜爱,让人们压抑在内心已久的人本有的野性得到了释放。

在影片里,无处不表现出了那种张扬狂放的原始生命力。比如开头那段搞笑的,很吸引观众的颠轿。一群汉子裸露真上身一边高歌一边颠轿,而轿里的是一个弱小女子,这构成了极大的反差。不管是出嫁或迎亲的,都没有陪嫁人也没有迎亲人,在中国,这是不合乎情理的。还有,“我爷爷”的一泡尿竟然酿成了好酒十八里红。等等,似乎都是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然而,恰恰是这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把人们那种原始的生命力展现了出来,古朴与野性,张扬与狂放。

成功的艺术不必居于生活的真实性,它只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就好。在拍摄《红高粱》那个年代里,人们对现实的生活缺少的就是那种张扬狂放的个性,而《红高粱》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大学红高粱观后感5

大概在一个月前,看了电影《红高粱》,当时就想写点感想,这几天网间疯传莫言是诺奖大热门,这天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说《红高粱》的作者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趁机赶风头说一说。

之前,我并没有在意电影《红高粱》是由小说《红高粱》改拍的。因此对其中的微词都是针对编剧和导演。这是对广大小说被改成电影的作者的不重视,深感抱歉。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我并没感到丝毫的自豪和骄傲,但有点庆幸的是,诺贝尔奖也许会因此不是敏感词了吧,诺贝尔文学奖是断然不会了,还会成为这段时刻的喉舌媒体关键词大肆鼓噪。不知道诺贝尔和平奖会不会因此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继续敏感,这无疑是给诺贝尔奖操作机构一记响亮的耳光,拍马粘了一手屎。

一个月前看《红高粱》,是对早期张艺谋抱有一欣赏态度去看的。但习惯于挑毛病的我看着看着就觉得不对劲。

得麻疯病的酒厂老板用一头大毛骡子从九儿她爹手上换来一个如花似玉的大闺女。没多久就惨遭毒手,死了。轿夫鸠点雀巢成了酒厂主人九儿的老公。后面就是一些弘扬主旋律的无聊堆砌。虽说无巧不成书,但这电影中的一些巧还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范围。因此不喷不快。在那个时代,麻疯是人人谈之色变的一种恶性病。俗称癞子。我小时候听老人讲,以前如果村里有人得麻疯,要被赶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种叫粮杆的农具夹着脖子拖了丢下河去。村里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不得而知也无从考证。当时是当作真事坚信了,震惊于前人对生命之冷漠之余,对麻疯的恐惧也让人背部发冷。但电影〈红高粱〉里的李大头,得麻疯竟然继续开酒坊,巧得让人受不了。另一处,轿夫往酒缸里洒尿,严重的食品污染事件,作坊的大工头竟然说酒成了,味道个性好。不知道是以肮脏当高尚呢,还是别有用心的反讽。通观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讽的迹象,因此原因只能是前者。而这究竟小说中原始情节还是剧本创作时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知道了。联想到价格屡创新高且销量一路凯歌不断的某些酒,我就别有用心的猜想,这些酒会不会也是加了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