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观后感

电影冈仁波齐观后感

2023-08-09 00:49:49 高考在线

冈仁波齐观后感1

张杨导演新作《冈仁波齐》已于近日在全国公映,这部长117分钟的电影,只讲了一个简单到朴实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个普通的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翻山越岭2500公里去神山冈仁波齐朝圣,此行历经生、历经死、历经震撼的西藏四季风光,历经灾难、变故、内心的拷问、成长与蜕变,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波澜壮阔。上映首日,就有人说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电影,可它却在包括《变形金刚5》、《异形:契约》、《新木乃伊》、《神奇女侠》等众多好莱坞大片前后夹击下野蛮生长,突出重围。

三日票房破600万七日票房破2000万上座率持续高。

6月20日,《冈仁波齐》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开画,彼时多部好莱坞大片正在热映,占据了超过60%的排片,《冈仁波齐》却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万。6月23日,面临《变形金刚5》上映的巨大排片压力,《冈仁波齐》排片量锐减至0.9%,但依然没有阻挡观众的观影热情,平均上坐率高达26%。在随后周末两天,《冈仁波齐》排片分别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飙升达到43.8%及41.4%。

与低排片率伴随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来自大众和影院对影片的支持声越来越多,终于在观众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冈仁波齐》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达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万。

与此同时,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冈仁波齐》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增加,数据显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来,微信指数已突破350万次,甚至超过正在上映的《异形:契约》。

这样一部在众人眼中只属于小众的影片,自公映以来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凭借一路飙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渐逆袭。行业人士一致认为这是近年来的罕见案例,尤其对于一部看起来不讨好的艺术电影来说。

对于一部商业片来讲,千万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往往会被市场冷落的艺术电影,这样的成绩,让大家看到了国内电影市场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能够给观众带来更丰富的选择。这些成绩也让大众看到,我们的市场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观众,艺术电影的观众远非小众。

冈仁波齐观后感2

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可以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己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朝着理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后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

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接着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来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

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己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可以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

冈仁波齐观后感3

电影院的灯光亮起时,我的第一感觉是终于结束了。旁边的女士伸了个懒腰,说道,都要睡着了。果然,一个人来看是明智的,这实在不是一部耐看的电影。

不过一些文青自称看了两遍,豆瓣评分也是很高。它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吧。

我以为它的'可取之处就是它是一部展示精神层面的作品。哪怕它所展示的这种精神是海市蜃楼,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海市蜃楼是无比美丽、充满吸引力的。并且,很久了,人们在充满尘埃的土地上迷茫的生活,从来无暇仰望天空,忘记了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坚守,什么是属于精神的幸福感。

也许这就是这部电影价值所在的地方吧。让我们望洋兴叹,向朝菌描述了晦朔,向蟪蛄介绍了春秋,向井蛙展现了大海。我亦不是有信仰的人,但我尊重所有的信仰、所有的善良。那默默的承受着人生的。

冈仁波齐观后感4

听朋友推荐看了《冈仁波齐》,朋友对此电影推崇备至,我看了却无感,有些惭愧。

影片讲述了一行藏民一路磕长头去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冈仁波齐是西藏一座神山,朝圣那一年碰巧是马年,也是冈仁波齐的生肖年,在这一年去冈仁波齐,会有更多好运之类的。这一支朝圣的队伍有六七十岁的老年领路人,有临盆待产的孕妇,有十七八岁的少年,有七八岁的女童,可以说颇具代表性。在朝圣的过程中,孕妇生产了一名小孩,朝圣归乡的途中,老年人辞世,可谓生老病死苦齐聚。

看完电影之后大概浏览了一下豆瓣的影评,毁誉参半。爱它的盛赞电影中表达出的信仰的力量;骂它的主要集中在消费藏民信仰方面。还有关于导演不得不说的二三事也一一牵扯出来。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作为一部讲朝圣的公路片,拍得很具有代表性,从记录的性质来看,基本上可以算作是记录了藏民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其中有倾向性,但倾向性不深。从纪实的角度来说,通过观看这部电影,那些不了解朝圣习俗的观众,比如我等,对藏民磕长头朝圣这一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很多电影揭露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将这种生活方式放在公众处让不了解的人做一个了解。而这方面的了解肯定是系统性的,因为电影必然表现出足够多的细节勾勒群像。比如:藏民的生存环境,语言习惯,宗教信仰。在记录磕长头朝圣的过程,必然不可避免地面临许多困难,比如:天气,道路,他人的不理解,朝圣形式的艰辛,别的朝圣队伍。都是一个很好的表现。电影几乎不动声色,但是已将这一群人的特征勾勒出来,淳朴,都和现代社会诸多不同。所以从这个角度上看,电影无疑称得上是成功的,如果这一点正是导演想要表达的话。

另一方面,该片争议的地方,也正是笔者持保留意见的一点在于,该片的目的是否是歌颂磕长头朝圣信仰的伟大?相信观看过该片的`许多观众都会有这样的对影片的判断,不可能毫无野心的无所表达,这样文艺小众的题材必然有所表达,有所臧否。那么,电影想要臧否的是什么?又是否持中?持反对意见的观众认为:该片是对西藏密宗信仰的一种过度消费,而这种消费不管是为了猎奇、标新立异还是对现代化快节奏迷茫生活的刺讽,都是不当的。简单的说,对于无宗教信仰的观众而言,电影是对现实另一种生活的记录是可以的,但是如若是褒扬虔诚的朝圣信仰而贬低现代化无信仰的生活,则是不能接受的。最大的困惑在于,信仰究竟是有选择的,还是无选择的?这一点延展开就太多了。

生活本无高下之分,立意分出高下的任何努力都将是白费。

影片中表现的藏民的生活的确和现代一般意义上的生活很不一样。1、语言的运用。虽然古语有言:巧言令色鲜仁矣,然而在现代社会更好的表达技能会使得生活变得更容易。在影片中则不然,语言是极简或者没有的。仅有的台词中,语言只起到达意的作用,几乎没有任何的修饰,简直就像是来到了另一个话语体系,然而不是,自然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生活的不同。

2、人际。影片中藏民的村庄体现着原始的淳朴的邻里关系,主角决定去冈仁波齐朝圣,村子里的人也想去,说一声就行了,这在现代社会几乎不可能。主角一行人在朝圣的路上,遇见同样朝圣的行人,交谈,相互帮助,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即便他们仅仅是相识的陌生人。这种自发的相互帮助、和睦友好的社会环境在现代化发展过后便几乎不存在。所以,影片中的主角是朝圣的虔诚的有信仰的人,土地像是乐土。

总的来说,是一部拍得好,颇为真实的朝圣公路片,推荐。

冈仁波齐观后感5

大概是《冈仁波齐》票房突破4千万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开始出现,对影片质疑的声,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贬的说:“这只是碗给小资的鸡汤,是藏区的小时代,是在消费异域文化、藏区风光,从电影类型,拍摄手法,阶级划分,民族宗教,到扒出导演张扬和投资人的历史。”什么都有, 总之只要和影片联系起来的都可以拿来议论一番,不能联系起来的也生拉硬扯凑到一块。也有专家说:“这是艺术片的试金石,是对大自然和精神世界致以崇高的敬畏,带观众回归了传统的审美。”

位置不一样,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感受自然不相同,所以我觉得,不管他人如何,自己看得心安便可,没有什么比自己喜欢更重要,都是为了蹭个热点大家都不容易。

于我来说这就只是一部电影而已,和我平时看的其他电影没有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这部电影能让我静下心来看完,并在影片中看到自己和身边人的日常。

远处的雪山,近处的火炉,早晨起床的诵经和打水声,酥油茶、糌粑、牵牛、寒暄,生活在西藏芒康县这个叫“普拉”的小村庄里的人们,开始了他们平常的一天。只是有天一个叫杨培的老人为完成哥哥朝圣的心愿,怕再不去就走不动了,为了不留遗憾决定去拉萨、去冈仁波齐朝圣。于是,这一天便在这个村庄变得不平凡起来。这个决定一出,消息不胫而走,怀着各种目的的朝圣者加入其中。

朝圣这件事没有令人激动万分,只是普通日常交流的一个话题,没有什么特别。十一个做出决定去朝圣的人,只是在平常的闲聊中,就把事情定了下来了,没有想象中的神圣。走时更没有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只是安静的在全村人注视下,始于不断重复着磕长头的叩拜中。口诵经文、双手合十、顶礼膜拜、躬身匍匐,周而复始。漫漫兮其修远,两千五百公里虽长,但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朝着理想走去一路前行,不论快慢,终将抵达。就这样一部电影安静如一股清泓静静流淌开来,让人在平心静气中,慢慢等待故事的发生。

接下来,路遇朝圣者的对话,好心人的收留和指导,孩子的降生,落石的危险,买鞋的讨价还价,趟水过河,飞来的车祸,没钱停下来去打工,替房东磕头,和理发店里姑娘的调笑,到最后老人的死亡。一件件事都很接地气,或是顺理成章,或是突如其来。一路遇到的所有困难,仿佛都能化解在朝圣的路上和每日祈祷诵经中,显得那么的自然而然。让看电影的我也跟谁他们一路前行,体验路上的喜悦收获。

生活在藏区的人经常会在路上遇到像《冈仁波齐》里,为心中信仰虔诚朝拜的藏人。且不说心中怀揣的这份信仰,单说用身体丈量朝圣的距离,这种事需要平静而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令人钦佩。而现实中的你我又何尝不是在路上的修行者呢?从来到世间起,一路打怪升级,坚难成长,干掉生活中一个个大大小小的Boss。读书时要好成绩,上好大学,毕业后想体面安稳的工作,接着成家,养孩子,然后孩子又重复我们走过的路,能跳脱这个循环的貌似很少。原来你我早已是生活这条路上的行者,很早以前就在路上艰难前行,遇山翻山,遇河趟河。谁的生活里没有苦难,没有风雨呢?生活这条路静水流深,时有惊起波澜,但身在其中的我们从未感知。

看电影时我能感到孩子妈妈的伟大、会为车拉出几百米后折回去重新磕头而感动,会为小女孩打电话问候家人时眼眶湿润。但我真没有感受到朋友圈里的高度,更看不出他们所说的深度,我只是在看电影时找见我自己仅此而已,算是一场观影与观心对话。“一千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人看《冈仁波齐》自会有一万种感悟。朝圣不是终点,所有人终将回到平淡中生活修行。

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生活不易,前路难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为肩上的责任,心中的梦想,在路上努力的前行,虽平凡但无畏。冈仁波齐只是我们心中的香格里拉,最后的路不在远方,只在脚下和心里,没有回头路可以重来,直面内心才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