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古籍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8-07 08:25:13 高考在线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1

  《送陈章甫》 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唐诗三百首之李颀:送陈章甫。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解】:

  1、饮:使喝。

  2、津口:管渡口的小吏。

  3、故林:犹故乡。

  【韵译】:

  四月好风光,南风和暖麦儿黄,

  枣子的花还未落,桐叶已长满。

  故乡一座座青山,早晚都相见,

  马儿出门嘶声叫,催人思故乡。

  陈章甫光明磊落,胸怀真荡然,

  脑门宽阔虎眉虬须,气派非凡。

  胸怀万卷书,满腹经纶有才干,

  这等人才,怎能低头埋没草莽,

  想起洛阳东门买酒,宴饮我们,

  胸怀豁达,万事视如鸿毛一般。

  醉了就睡,那管睡到日落天黑,

  偶尔仰望,长空孤云游浮飘然。

  黄河水涨,风大浪高浪头凶恶,

  管渡口的小吏,叫人停止开船。

  你这郑国游子,不能及时回家,

  我这洛阳客人,徒然为你感叹。

  听说你在故乡,至交旧友很多,

  昨日你已罢官,如今待你如何?

  【评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著称。此诗的开头四句写送别,轻快舒坦,情怀 旷达。中间八句,写陈章甫志节操守,说他光明磊落,清高自重。这八句是诗魂所在 (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后四名写他形迹脱略,不与世俗同流,借酒 隐德,自持清高)。最后六句,用比兴手法暗喻仕途险恶,世态炎凉。然而诗人却不 以为芥蒂,泰然处之。笔调轻松,风格豪爽,别具一格。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送陈章甫

  朝代:唐朝

  作者: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阴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皆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四月南风吹大麦一片金黄,枣花未落梧桐叶子已抽长。

  早晨辞别青山晚上又相见,出门闻马鸣令我想念故乡。

  陈侯的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眉前额宽仪表堂堂。

  你胸藏诗书万卷学问深广,怎么能够低头埋没在草莽。

  在城东门买酒同我们畅饮,心宽看万事都如鸿毛一样。

  喝醉酒酣睡不知天已黄昏,有时独自将天上孤云眺望。

  今日黄河波浪汹涌连天黑,行船在渡口停驻不敢过江。

  你这郑国的游人不能返家,我这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

  听说你在家乡旧相识很多,罢官回去他们如何看待你?

  注释

  ⑴陈章甫: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⑵阴:同“荫”。一作“叶”。

  ⑶“青山”二句:是说陈章甫因朝夕相见的青山而起思乡之情。一说因为思乡很快就回来了,意即早晨辞别故乡的青山,晚上又见到了。嘶:马鸣。

  ⑷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

  ⑸虬须:卷曲的胡子。虬。蜷曲。大颡(sǎng):宽大的脑门。颡:前额。

  ⑹贮:保存。

  ⑺“不肯”句:是说不肯埋没草野,想出仕作一番事业。陈章甫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只得请示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赞美,陈章甫也因此名扬天下,但一直仕途不顺。

  ⑻“东门”二句:写陈章甫虽仕实隐,只和作者等人饮酒醉卧,却把万世看得轻如鸿毛。酤(gū)酒:买酒。饮:使……喝。曹:辈,侪。皆:一作“如”。鸿毛:大雁的羽毛,比喻极轻之物。

  ⑼津口:渡口。一作“津吏”:管渡口的官员。

  ⑽郑国游人:李颀自称,李颀寄居的颖阳(今河南许昌附近),是春秋时郑国故地,故自称“郑国游人”。

  ⑾洛阳行子:指陈章甫,他经常在洛阳、嵩山一带活动,故称。

  ⑿“闻到”二句:听说你在故乡相识很多,你已经罢了官,现在他们会如何看待你呢?故林:故乡。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故林。”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述人物著称。此诗就是他的一首代表作,约写于陈章甫罢官启程返回故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作此诗送别。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在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心官场之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或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诗人通过对外貌、动作和心理的描写,表现了陈章甫光明磊落的胸怀和慷慨豪爽、旷达不羁的性格,抒发了作者对陈章甫罢官被贬的同情和对友人的深挚情谊。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世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3

  送陈章甫

  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诗文解释】

  四月南风吹来大麦一片金黄,枣花还没有落下,桐树的叶子已经很茂盛了。早晨告别青山,晚上还可以看得见,在外面听到马蹄声让我思念起故乡。陈侯立身处事何等的襟怀坦荡,长着虬须虎眉还有宽额头。腹中藏有万卷书,不愿埋没在山林中度过一生。在东门买了酒请我们喝,心里认为万事都像鸿毛一样轻。喝醉了酣睡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了,有时又眺望天上的孤云。黄河波浪汹涌黑压压连着天,渡口上的官吏下令停船,无法过河。你这个郑国的游子无法回家,我这个洛阳的行子空自叹息。听说你在故乡有很多旧相识,不知你罢官的心境怎么样呢?

  译文1:

  四月的南风,吹得田野里的大麦金光泛黄。枣花还未凋谢,梧桐叶已长得又密又长。早上辞别青山,到日暮黄昏依然还看得见,骑马出门与友人饯别,青山为伴,坐骑鸣叫,我多么思念生长的故乡。陈侯心胸坦荡性格豪放,前额宽广仪表堂堂,满腹经纶博览古今,怎肯屈身沦落草野。他从东门买来佳酿,与我们同饮共醉;心清飘扬,人事间万事万物如同鸿毛。他有时醉卧不知白天黑夜,有时将内心的清高,寄托于碧空中的孤云。长河风急浪高,天昏地暗一片,往来的船只已停止摆渡。郑国的游子你还未返家,洛阳的行客我却望空叹息。你故乡亲朋好友众多,罢官回去,他们不知会怎样看待你?

  译文2:

  四月南风吹得大麦一片金黄,枣花尚未飘落桐叶便已抽枝生长。早别青山晚又见面,出门时骏马嘶叫留恋故乡。陈章甫立身处世襟怀坦荡,虬须虎眼,额头宽阔,仪表堂堂。胸藏诗书上万卷。怎肯屈身住于草莽?你在城东门买酒请我们欢宴,又视人间万事如鸿毛。醉酒时高卧睡到天黑,有时仰望高空的孤云。如今正赶上黄河水涨连天翻涌,舟船泊岸不得渡过。你这郑国的游子回不了家,我这洛阳的行客空自叹息。听说你在家乡有不少知心朋友,不知此次罢官还乡他们会对你如何呢?

  【词语解释】

  陈侯:对陈章甫的敬称。

  虬须:胡须卷曲。

  仍:再加上。

  大颡:宽大的前额。

  草莽:草野。

  东门:指洛阳东门。

  我曹:我辈。

  津吏:管理渡口的小吏。

  郑国游人:作者自指。作者来自颍阳,古属郑地。

  洛阳行子:指陈章甫,时居河南洛阳。

  故林:故乡,故园。

  【赏析】

  李颀的送别诗,以善于描写人物见长。陈章甫很有才学,原籍不是河南,只是长期隐居嵩山。他曾科考及第,但因为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他上书力争,吏部无法辩驳,特地为他请示执政,于是得到破例录用,他也因此名扬天下。但在仕途上他并不通畅,因此无心为官,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还乡之时,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

  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写了陈章甫磊落的胸怀,豪爽的气概与不羁的性格,栩栩如生,刻画生动。同时诗人以试探的语气询问陈回乡后的情形,关切之情颇为诚挚。本诗虽是送别诗,却没有失落之意,读来轻松活泼,别具一格。

  陈章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原籍不在河南,不过长期隐居嵩山。他曾应制科及第,但因没有登记户籍,吏部不予录用。经他上书力争,吏部辩驳不了,特为请示执政,破例录用。这事受到天下士子的赞美,使他名扬天下。然其仕途并不通达,因此无意官事,仍然经常住在寺院郊外,活动于洛阳一带。这首诗大约作于陈章甫罢官后登程返乡之际,李颀送他到渡口,以诗赠别。前人多以为陈章甫此次返乡是回原籍江陵老家,但据诗中所云“旧乡”、“故林”,似指河南嵩山而言。诗中称陈章甫为“郑国游人”、自称“洛阳行子”,可见双方同为天涯沦落人,情意是很密切的。

  诗的开头四句,轻快舒坦,充满乡情。入夏,天气清和,田野麦黄,道路荫长,骑马出门,一路青山作伴,更怀念往日隐居旧乡山林的悠闲生活。这里有一种旷达的情怀,显出隐士的本色,不介意仕途得失。然后八句诗,用生动的细节描绘,高度的艺术概括,赞美陈章甫的志节操守,见出他坦荡无羁、清高自重的思想性格。前四句写他的品德、容貌、才学和志节。说他有君子坦荡的品德,仪表堂堂,满腹经纶,不甘沦落草野,倔强地要出山入仕。“不肯低头在草莽”,显然指他抗议无籍不被录用一事。后四句写他的形迹脱略,胸襟清高,概括他仕而实隐的情形,说他与同僚畅饮,轻视世事,醉卧避官,寄托孤云,显出他入仕后与官场污浊不合,因而借酒隐德,自持清高。不言而喻,这样的思想性格和行为,注定他迟早要离开官场。这八句是全诗最精采的笔墨,诗人首先突出陈的立身坦荡,然后写容貌抓住特征,又能表现性格;写才学强调志节,又能显出神态;写行为则点明处世态度,写遭遇就侧重思想倾向。既扣住送别,又表明罢官返乡的情由。“长河”二句是赋而比兴,既实记渡口适遇风浪,暂停摆渡,又暗喻仕途险恶,无人援济。因此,行者和送者,罢官者和留官者,陈章甫和诗人,都在渡口等候,都没有着落。一个“未及家”,一个“空叹息”,都有一种惆怅。而对这种失意的惆怅,诗人以为毋须介意,因此,末二句以试问语气写出态炎凉,料想陈返乡后的境况,显出一种泰然处之的豁达态度,轻松地结出送别。

  就全篇而言,诗人以旷达的情怀,知己的情谊,艺术的概括,生动的描写,表现出陈章甫的思想性格和遭遇,令人同情,深为不满。而诗的笔调轻松,风格豪爽,不为失意作苦语,不因离别写愁思,在送别诗中确属别具一格。

  [注]①陈侯:对陈章甫的尊称。②虬·蜷曲。大颡(sǎng嗓):宽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