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河南高考214分能上什么大学(文科)
2024-04-18 15:39:12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4-04-17 19:07:56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4-04-17 11:47:53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4-04-15 17:09:05河南新高考志愿填报规则及录取顺序怎么设置的
2024-06-13 17:04:34河南高考志愿代码查询系统入口志愿代码是几位数
2024-06-12 11:37:38河南高考407分能上什么大学(理科)
2024-06-11 16:54:32河北高考排名211050名物理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
2024-04-19 07:28:44河北高考排名150400名历史能上什么大学(能报哪些学校)
2024-04-19 07:23:44河北高考280分能上什么大学(历史)
2024-04-19 07:20:49黑龙江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对比哪个好(排名分数线区别)
2024-04-19 07:17:13
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一、河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附招生人数
1、2022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9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049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8人;
2、2021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008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8人;
3、2020年河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3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964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30人;
4、2022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7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71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7人;
5、2021年河南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60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5241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7人;
二、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河南 | 2022 | 理科 | 本一 | 128 | 591 | 20499 | 教育部 |
河南 | 2022 | 文科 | 本一 | 17 | 573 | 4713 | 教育部 |
2、2021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河南 | 2021 | 理科 | 本一 | 128 | 609 | 20081 | 教育部 |
河南 | 2021 | 文科 | 本一 | 17 | 607 | 5241 | 教育部 |
3、2020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在河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河南 | 2020 | 理科 | 本一 | 130 | 631 | 19649 | 教育部 |
河南 | 2020 | 文科 | 本一 | 15 | 602 | 4631 | 教育部 |
三、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大学。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重点建设能源电力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全面开启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新征程。学校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学校长期隶属于国家电力部门管理。2003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管理,现由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成的理事会与教育部共建。学校校部设在北京,分设保定校区,两地实行一体化管理。学校现有教职工近3千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万余人,研究生近1万人。学校占地1600余亩,建筑面积100余万平方米。六十年来,学校承载着为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与推进科技进步的历史使命。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贯彻“学科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发展”的方针,紧抓机遇,实现了跨越式快速发展。学校设有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可再生能源学院、核科学与工程学院、数理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十一大学院,59个本科专业。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气工程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两个学科分别位列A档和A-档;“工程学”、“环境/生态学”、“材料科学”、“化学”4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行列,其中“工程学”跻身前1‰行列;拥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和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等9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一支积极进取、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双聘院士7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6人,“973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中科院*”入选者7人,3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形成了“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发起成立“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学校现有7门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积极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新能源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技术、核电技术等重要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现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及28个省、部级科技平台及研究基地,学校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十五”以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课题3300余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0余项。科研经费快速增长,科技论文国际三大检索排名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排在前列。学校依托大学理事会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100余家大型能源电力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承担重大研发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产业化,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试验示范工程特殊贡献单位”称号;学校多方位构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与20余家地方政府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深化交流与合作,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学校积极推进校际合作,作为主要发起单位参与组建北京高科大学联盟,实现高校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互补,促进校际协同创新。学校全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与140多个国际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交流合作,与合作伙伴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开展了学生交流、科研合作、专家互访等项目。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主动承担国家外交任务,承办商务部、科技部多个国家级援外培训项目;与俄罗斯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5所海外高校共同签署“一带一路”能源学院合作伙伴备忘录;同德国黑森州--中国合作促进中心共同建立了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同蒙古科技大学建立了中国—蒙古可再生能源创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