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林业部门务虚会工作汇报材料
2023-08-08 07:16:54街道社区服务民生工作汇报
2023-08-13 22:52:21中学文明小区创建工作汇报2篇
2023-08-02 04:45:00乡村中学校长工作汇报
2023-08-18 18:27:32建筑行业工作汇报演讲稿
2023-08-14 11:54:34消防工作汇报(精选五篇)
2023-08-13 09:03:23最新财务工作汇报(精选十六篇))
2023-08-04 13:25:04生产工作计划模板7篇
2023-08-16 16:27:23林业部门务虚会工作汇报材料
2023-08-08 07:16:54街道社区服务民生工作汇报
2023-08-13 22:52:21学生会的生活部工作计划
2023-08-08 03:54:58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一
近年来,xx县坚持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三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全面建设*社会总体目标,以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根本,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突破口,以农村阵地建设为着力点,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一、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1、“三软”。一是思想上疲软,一些干部尤其是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精神文明工作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落实起来不要,县、市“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二是考核上手软。在加快发展上,一切以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奖励标准,而精神文明建设则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走过场的考核,而无激励措施,因此基层单位则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软性指标来对待。三是经济上腿软,由于镇村财力匮乏,目前村一级已经没有可单独使用资金,而乡镇一级财政也仅仅保开门、保吃饭,不可能有更多的资金用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2、“三旧”。一是形式旧。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有了较大改善,农村常住人口主体大都为初中文化程度;同时,由于电视等现代设备的普及,群众能够欣赏到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因而欣赏水平有所提高,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广大农村,仍然是几十年前一直延续下来的花船、小戏、狮舞、铜器等活动,对农民吸引力不强。不少农民把喝酒、打麻将当作休闲娱乐。还有一些农民则把焚香拜佛、求签许愿当作传统文化,农村封建迷信重新抬头。二是载体旧。除了文明乡镇、文明户、文明单位等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得到了重视外,还缺乏更多更完美的活动载体,这与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愿望。三是内容旧。目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够贴近群众要富求富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需要克服“小胜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的现实,不够贴近群众公民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现实,不够贴近纠正农村人口现状的现实,由于生产技术和现代化机械的广泛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成为富余人员,为了生存,年富力强的男性青年走向城市,成为打工一族,农村社会成员构成发生变化,人口主体为妇女、儿童和老人,而被忽视的正是这一主体,因而群众参与度不高。
3、“三少”。一从业人员少。由于机构改革的深化,人员大量精减,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严重萎缩。而风光几十年的农村电影队、文艺宣传队等团体已成为散兵游勇。直接从情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工作的干部队伍人数减少、组织力度减弱。二是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人员投入的精力少。近几年来,县里把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一个主要条件,使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受到冷落,严重地影响了这一群体的积极性,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队伍业务上不专、经济上不富、政治上不红这一现状。三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阵地少。由于投入严重不足,教育阵地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大多数的文化大院活动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影响了文化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强化“四个创新”,保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活力
1、制度创新。xx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管理规章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己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表现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无规划,乡镇企业精神文明创建无规章,少数获得荣誉的单位,成绩到手,工作到头,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为适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就必须适应形势,创新机制。2005年,xx县制定了《xx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年规划》,同时,制定了文明创建的各项规章制度和《xx县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细则》,成立了xx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县长任主任,县委、政府、人大、政协的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实现了文明创建的新突破。
2、内容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围绕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两个服务,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落实“三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抓住一个建设,即和谐社会建设。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丰富活动内容,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0年,我们在农村开展了“五好家庭户”、“遵纪守法户”、“勤劳致富户”评选活动,2011年开展了“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农民”评选活动,这对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很好作用。然而,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广大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变化,这就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巩固传统,发展优势,又要适应形势,开拓创新。基于此,我们从“三贴近”入手,针对群众的“三盼”(盼科技致富、盼政策入户、盼文化活动丰富),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同时开展了党员干部入千家包万户活动,进行一对一帮扶工作,文明单位和农村结对文明创建帮扶“对子”。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我们开展了村文化大院和乡宣传文化中心建设,各村都建有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农民学校,成立了宣传队、狮舞队、铜器队。内容上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
3、形式创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方式新颖、方法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更广泛地吸引群众参与。2006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举办戏剧、歌曲擂台赛,直接参与群众x万人次以上,并已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展现先进文化的大舞台。组织农民书画爱好者,举办书画展,义写春联,到外地采风等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交流。开展了“好丈夫”、“好妻子”俱乐部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家务技能比赛和家庭文体活动等,增强了关爱家庭、夫妻和睦、共创美好生活的意识。这些新颖的形式极大地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和参与的积极性。
4、机制创新。为使农村精神文明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奖惩机制、硬件建设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对组织不力,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乡村进行处罚,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镇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县乡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规划,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主要做法
1、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各级党委的目标责任意识。
(1)建立完善目标责任制。
一是科学详细制订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行政、组织、教育、文化、舆论等各方面的措施,实行系统管理,使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落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使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造福于人民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承担起自己的任务。
三是强化目标意识,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个项目来抓,积小胜为大胜,把各项目标任务与经济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逐级考核。
(2)建立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牵动各个方面的全局性工作,它的工作性质要求既要多部门都来抓,又要有一个权威力量把这些工作统一起来。因此,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抓创建活动的局面,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
(3)强化奖励激励制度。
一是要按照经济考核办法,建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机制,对各级政府进行重奖,让基层感受到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二是要建立文明村镇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基层单位的积极性。
三是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和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等对待。
2、加大投入力度,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硬件保障。
(1)加强阵地建设。建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完善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文体设施;建设村居群众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农村书屋建设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010年建设农家书屋56个,2011年建成139个,共投入390万元。195家农家书屋全部对外开放。为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每个农家书屋都配备专门的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借阅制度。白元乡夹河村农家书屋,面积40平方米,现藏书3500册,可容纳30个读者同时阅览。葛寨乡烟涧村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健全,选址得当,环境舒适,从7月份建成至今已接待读者600多人次,丰富了农民对科技文化知识的`需求。
(2)加强队伍建设。
一是广泛组建民间文艺宣传队,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政策上给予照顾,资金上给予扶持,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二是充实电影放映队,在硬件上加大投入,在机制上进一步放活,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
三是充分调动各类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力求多出精品力作。
(3)加强启动基金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计划,并随着农村经济发展逐年增加,使精神文明建设拥有健康发育的沃土。在资金的投入上采取确立重点、合理统筹、集中使用的方式,促进资产的合理配置,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使用效益。
3、贴近农村工作实际,努力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效。
(1)贴近农村人口现状的实际,突出三个主体。
一是突出学生这一群体。以学校为阵地,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项中心工作,广泛开展“道德进课堂”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素质。
二是突出老人这一群体。建立老人活动中心,组建各类健身娱乐队伍,让他们老有所乐;同时充分利用老年人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优势,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老有所为,发挥余热。
三是突出妇女这一社会群体。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宣传,提高农村妇女的道德素质;广泛开展好媳妇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农村女性典型;同时,充分发挥农村各类农民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妇女的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致富能力,让她们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
(2)贴近群众生活需求实际,做到三结合。
一是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尚未摆脱贫困的村镇,从激活农户入手,集中力量抓好“富民工程”、“民心工程”,加快脱贫致富;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村镇,要制定规划,加快奔小康步伐。
二是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行综合治理。
三是与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结合起来。要自觉主动、真心实意地解决农民个人、家庭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技术培训、提供致富信息、传播科学知识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改变村镇干部的工作作风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村镇干部素质,密切干部群众联系;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推动建立全方位社会服务体系,形成村镇成龙配套的服务网络,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减轻农民负担。
(3)贴近农村现阶段的实际,利用好三大资源。
一是学校这一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学校—家庭手拉手”道德互助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了“道德进家庭”活动,让学生促家庭;学校采取校讯通、告学生家长书等形式,以学生、家长为主体,开展道德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努力实现农民素质整体提高。
二是充分利用民间文艺宣传队这资源。进村入户进行演出,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三是充分利用好农户墙面这一资源。广泛设立以村规民约与公民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墙”,让群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以“五个一工程”(“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条示范路、一条精品街、一个小城镇农贸市场、一个示范村、一个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集中整治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县各乡镇的路容路貌、小城镇经营管理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社区服务中心示范村建设进度得到进一步促进。截止目前县乡村共投入资金x亿元,出动劳动力x万余人次,投入车辆x万余台次,清运垃圾x万方,粉刷墙壁x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xx处、x万平方米,整治标语广告x万余条,修复残垣断壁x处,整治道路边沟x万余米,新垒景观墙x余米,栽植绿化树木x余棵,整修绿化带x米,新建、改建小城镇农贸市场x处,新建、改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x间,x平方米,取得了初步成效。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汇报二
近年来,xx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和*新农村建设,广泛开展创建小康生态文明村和文明户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积极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脏、乱、差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基本情况
xx市是个农业大市,辖区有26个乡镇,7个社区,425个村,全市人口170多万,农村的比例占城区的85%以上。随着近年来xx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了城区建设的步伐,同时,城乡联动、共创文明的氛围也逐渐形成,据统计,全市有自治区级文明村6个,贵港市级文明村10多个,县市级文明村80多个,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有文化活动室300多个、卫生室280个、体育健身场所250多个,农村通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涌现出金田镇理村、中沙镇上国村、石咀镇小汶村等一批村级创建典型,农民的整体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
二、主要成绩
xx市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的热情,农民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积极投身其中,认真搞好村庄规划,进行改水、改厕、改灶、改房、改路,绿化、美化村庄、庭院,硬化乡村道路和户间道路,积极配合做好村村通公路和村村通广播电视工作,全市已建沼气池4万多个、卫生厕所约5万多个,初步实现了道路畅通、庭院净化、村庄绿化美化,取得了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新发展,带来了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精神面貌和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变化,促进了城乡共同繁荣,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特色经济得到发展。在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中,xx市积极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按照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引导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打造绿色品牌,发展特色、无公害产品和"农家乐"特色旅游等,增加农民收入。如中沙镇上国村以企业为龙头,带动村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村级经济发展;金田镇理村利用傍山依水、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绿化、美化村庄,搞生态旅游,发展旅游经济,取得满意的效果;石咀镇小汶村搞生态农业示范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生态农业效益显著。
2、农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不断进步。首先,从总体上说,农民健康文明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已初步形成。随着近年来xx市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各类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优秀党员等这些主题突出,参与性强的创评活动入村入户,《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农民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文明程度大大提高。其次,政策意识、科技意识、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竞争意识、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在农民的思想观念中也日益增强。
3、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各乡镇、村、街道均建立和完善了包括党员活动室、文化站(室)、图书室、文化娱乐中心、录像室、音像电子信息馆、体育活动场所等农村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开展农民文艺调演、卡拉ok比赛、象棋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赛、书画展等农民群众喜闻乐见,老少皆宜,趣味性强的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的文化阵地。
4、农村村居环境有所改观。近年来,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各村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要求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抓好村边环境、村内环境和农户家中环境建设,从农民反映强烈、生产生活急需解决也有条件解决,又最能凝聚民心的硬化道路、净化庭院、绿化村庄的"三化"入手,并以此为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突破口。抓好村中道路硬化,修建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甚至砖路,硬化连村公路及串户道路;净化庭院,治理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禽畜乱跑等"二乱"现象。绿化村庄,在庭院和村道两侧植树,在各个角落种植经济林木,利用荒山荒坡、废弃地营造环村林带。经过努力,农村"三化"取得明显成效,如中沙镇上国村和金田镇理村成为xx市文明村建设的两张靓丽的"名片"。
三、存在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乡镇领导认为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分散精力,影响农业生产,影响农民经济收入,因此,对创建工作不够重视,走过场。二是整合社会力量不佳,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创建工作涉及很多相关的部门,这些部门有的各自为政,对创建工作不是那么热心和尽力。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不断探索新的创建形式。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创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硬化村道,绿化、美化村庄,改水、改厕、改路、改灶、改房,但由于xx市财政比较艰难,没能安排创建专项资金,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xx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