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案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六篇)

2023-08-10 03:48:55 高考在线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3、学习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学习比喻、夸张、对比的手法,体会其在具体情境中的作用。

  2、积累古诗《游子吟》,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具体内容,而且要从文章所记叙的事物中体会出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就是说作者无论是写人、状物、还是叙事,都具有一定的写作目的,或褒扬、批评;或肯定、揭露。总之,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

  (二)我们每位同学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如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呢?

  1、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比如,我在读《月是故乡明》时,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体会到了作者的怀乡之情。

  2、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如《梅花魂》一文中,“当年的我,还过于稚嫩,并不懂得,我带走的,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副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哪!”直抒胸臆,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作者在表明自己的态度时,力求明朗、显豁,以便于读者和自己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用比较含蓄的方法说言外之意。这时候,我们要体会作者蕴含在语句中的态度,或者要了解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或者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或者联系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和结构层次,尤其要联系词语、句子或语段所在的上下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理解。

  4、在反复朗读和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效地朗读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边读,一边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诵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它不同于朗读,也不同于吟诵,诵读强调眼到、口到、心到,核心是自我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

  (三)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1、抓课题,从整体入手。课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

  2、抓关键词句。如,从抒情部分找中心,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从重点句、段找中心,关注首尾。

  3、抓课后问题。

  4、联系生活实际。

  5、了解写作背景。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中的例句,力求读准确、读通顺。并说说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例句)

  明确:夸张(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和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句子并列,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分别说说每个句子的句意,以及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1)通过列举人睁不开眼睛、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中爬出来等事例,突出了太阳光之强,富有童趣;通过描写鸡、狗、蝉的各种表现来体现八月天气很热。

  (2)在例句中,先选择事物的某一个特征,再用具体的事例把这一特征诠释出来,使之更生动、形象。

  3、请同学们选择下列任意情形仿照例句说一个句子。

  忙冷吵静快辣

  冷:十二月,天多冷。狗熊冷得躲进树洞,鸡冷得挤成一堆相互取暖,狗冷得趴在窝里不出来。

  吵:这条街车水马龙。鱼被吵得跳跃,狗被吵得耷拉下耳朵,喇叭被吵得似乎要跟它较量较量。

  静:这湖面犹如一面镜子,静得连一丝微风都舍不得掠过,静得蜻蜓不忍心去点水,静得鱼儿舍不得跃出水面。

  ……

  (二)学习第2小题

  1、读一读课本中的4个例句,想一想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都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的作用: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使读者的感受更强烈。

  (1)将异乡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进行对比,突出思乡之情。作者提到非洲大沙漠、大海、高山等地望月,月亮虽美,作者对它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情;故乡之月,能引起很多美好的记忆,让人感受到亲近、温馨,这样的对比,就是要突出“月是故乡明”的感受。

  (2)从香气上看,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里的桂花是没有分别的,甚至小山上的桂花比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得多。而母亲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已经充盈了她的全部生活空间,甚至可以说是母亲生命的一部分,这些是无论何时、无论多香的桂花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味永远都是最香浓的。

  (3)是父亲摇着姑爹的小船把“我”带到一个个人生的驿站,这条船承载着父亲无尽的期望,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这是绍兴的乌篷船所无法比拟的。

  2、选择其中一个例句,照样子写一写。

  示例:这个女孩还穿着又小又薄的破衣裳,她旁边的那个漂亮姑娘的脸庞在红棉袄的映衬下越发红润了。

  3、仿照例句,根据提示写句子。

  示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1)寒冬,天多冷。

  (2)夏天,太阳。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游子吟》。(板书课题,释题,“吟”是轻轻地吟唱,“游子”是离家在外的人。)

  2、关于作者孟郊,你了解他什么?(指名发言,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

  1、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地方。

  2、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古诗吗?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接他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前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三)再读释疑,感知诗意

  1、小组讨论交流:从这首诗中你读懂了什么?并交流不懂的地方。

  2、理解古诗。

  (1)点拨诗中重点词语。(课件出示)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阳光。

  (2)诗中哪些诗句是描写儿子离家前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请学生自由读,同桌讨论,并说一说意思。

  (3)诗中哪一句写出了儿子的心声?怎样理解这句诗的含义?

  (四)细读品味,体会诗境

  1、发挥你们的想象,描述儿子离家前那个夜晚的情景。(请学生交流自己的想象:明天,儿子就要远行,在小油灯下……)

  2、母亲年迈体弱,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她仍然坚持一针一线为儿子缝制衣服。母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3、假如你就是那位即将远行的儿子,看到此情此景,你会怎样想?

  二、课堂小结

  本次语文园地我们学习了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学习了排比、夸张、对比的手法,还从孟郊的《游子吟》中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能及时巩固所学,并学以致用。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边读边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词句段运用学会情景描写感受句子表达特点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本次交流平台中四个学生的对话,相当于对单元主题“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了总结。因此,我在教授这个部分的时候,引导学生总结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时,相应的也会出示对应的例句。这样一来,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后来还有不少同学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法,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学生学起来兴趣较浓,总体掌握较好。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抓特点,分主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获。

  2、了解不同习俗的各种寓意,并恰当运用于生活中。

  3、感知不同文体表达节日风俗的方法和语言特点,体会近义词的妙用。

  4、学习书法,积累古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组课文中运用的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会运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民俗风情我知道”接龙游戏:教师先说一个地方风俗,学生顺势接下去,在谁那里停,就算谁输。

  2、刚才的游戏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现在我们再结合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一下不同的民俗风情,并把我们在这个单元中学到的知识合理运用。

  二、交流平台

  (一)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理一理,为下一步交流做准备。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进行总结。

  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

  2、文章主要写什么,次要写什么,是根据作者想要重点表达的意思决定的,不是随意为之。

  3、读文章和写文章都要分清主次。

  (二)小组交流,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结合课文内容表达出来。

  1、你了解到了哪些民风民俗,是从哪篇课文中了解到的?

  例:我从《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知道了老北京人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那时的物资不像现在这样丰富,春节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是“杂拌儿”,玩的也不是现在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而是爆竹、风筝、空竹、口琴等。例:我从《腊八粥》一文中了解到熬煮腊八粥要很长时间,在腊八节吃腊八粥是一件很隆重的事。

  例:我从《古诗三首》中了解到古人过中秋节和寒食节的习俗,跟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不同。

  例:《藏戏》一文给我们讲了藏戏的形成和独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它没有舞台,戴着面具演出,通过面具的颜色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

  2、作者是如何表现不同的民俗风情的?

  例:《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线索,串起人们过春节的各种热闹而隆重的活动。而在这众多的活动中,作者有的放矢,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都是简单带过,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活动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例:写《藏戏》一文时,作者主要从藏戏的形成和特色两个方面来介绍,让我们明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它特殊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

  3、你从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所得到的收获。

  例:了解了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明白了优秀的民俗文化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

  例:从老舍、沈从文的文章中,我知道了不管写多么复杂的文章,都要做到有条有理,有主有次,有详有略。

  例:文章的重点、主次是根据我们想要表达的主题而定的。

  三、词句段运用

  通过这一个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民俗风情。它们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是对未来生活的祝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们会沿用历史典故,或取其谐音或用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语言来表达祝福。比如:东西打碎了,会说“岁岁平安”等。

  (一)学习词句段运用第1题:

  1、出示例句,让学生反复诵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自己的发现。

  (1)“一律”“清一色”“都是”这几个词意思非常接近,都有“全部、所有”的意思,表明了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的景象。既和前面“几百盏灯来”相承接,又变化多端,避免了重复、单一的表达。

  (2)“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也是一组近义词,“第一、金牌、桂冠、头筹”说的都是冠军、第一,分别加上“勇夺、喜获、摘得、拔得”等意思相近的词语,把运动会上竞争的激烈、获得成绩的喜悦都表现出来了。

  (3)看了这两组例句,不能不为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奥妙无比而感叹。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留心、多积累、多练习。

  2、仿句练习。

  例:终于找到了失散二十多年的儿子,老大娘喜极而泣,老大爷欣喜若狂,连主持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整个会场都欢天喜地,激情飞扬。

  (二)学习词句段运用第2题:

  1、“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单看这个句子,前面是讲过年的一个习俗,后面则是说这个习俗的美好寓意。

  2、同学们交流自己了解到的类似习俗,也可以说说相关典故。

  过年的时候吃鱼:“鱼”与“余”同音,寓意年年有余,吃用不尽。

  建筑上雕刻蝙蝠:“蝠”与“福”同音,“蝙蝠”有“遍福”的意思,所以人们把蝙蝠视为吉祥物,房梁、檐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雕红色蝙蝠寓意“洪福齐天”。

  家中条案上摆放财神:寓意招财进宝;

  放寿星:寓意健康长寿。

  家中养锦鲤:寓意鲤鱼跳龙门,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还有前面在习作中提到的“过年吃饺子”“二十四小除尘”等习俗)

  四、书写提示

  1、观察“书写提示”中所给出的示例,看看其中的书写有什么不同。

  2、播放行书教学视频,学生初步接触行书。

  3、交流观察所得,照样子自己写一写。

  4、看看自己的书写速度是不是有所提高。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指导朗读,师范读、齐读、指名读。

  2、板书课题:长歌行汉乐府(简介诗题:“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

  3、学生根据注释初步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注释:

  葵:蔬菜名,指中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朝(zhāo)露:清晨的露水。晞

  (xī):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秋节:秋季。焜(kūn)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百川:大河流。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2)学生逐句说说诗句的意思。(课件出示)

  第1句诗意: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第2句诗意: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第3句诗意: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第4句诗意:百川奔腾着向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第5句诗意: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

  4、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5、教师总结。

  是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希望大家少壮多努力,老大不伤悲,不要等到时光流逝后,才追悔莫及。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一

  交流平台、了解民俗风情、分清主次

  词句段运用、寓意吉祥习俗、近义词的妙用

  书写提示(行书初探)

  日积月累(背诵、积累、感知)

  [教学反思]

  这个单元我们围绕民风民俗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大家都能围绕风俗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知道了读文章时怎样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写文章时如何突出中心。词句段运用部分也是积累和运用的结合,有了充足积累才会自如运用,后面的仿练很好地夯实了前面所学。书写提示部分因为同学们刚刚进入行书的练习,所以并未作过多的讲解,而是让学生去观察了解。日积月累中的《长歌行》是一首乐府民歌,学生基本都能理解诗歌的内容。要是能把熟读理解环节与指导朗读环节有机融合在一起,这样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3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

  导学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语句,认真地抄录在摘抄本上。

  2、积累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并能用它们说句子。

  3、学会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

  读好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学习有感情的朗读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我们学过的课文,同学们都积累到了哪些好句子呢?指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师大屏幕出示:

  “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3、指名生读这两个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生在小组内交流。

  5、师指生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6、师小结:阅读就是丰富我们精神世界的良方,而我们读到的好词好句就是改变我们精神世界的良药。精彩的描写、深刻的道理、巧妙的用词……都可以是我们积累的内容。同学们一定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书中的精妙之处哟。

  二、词句段运用

  1、大屏幕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生自由读词语。指名生读词语,师相机正音。

  生开火车读词语。

  2、观察划横线的字,想一想:这些成语有什么特点?加横线的字之间是什么关系?

  3、指生回答。

  4、师小结:这八个词语中,每个词中划横线的两个字都是一组近义词。前面四个词是第一、三两字为一组,后面四个词是第二、四两字为一组。

  5、你还能说出和这些词语特点一样的词语吗?

  6、请你在这八个词语中选一两个各说一句话。

  三、朗读有方

  1、师:同学们,我们读课文的时候不仅要读准确字音,还要读得有感情。可是,怎样朗读才是有感情呢?怎样的朗读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看看谁读得更好。

  出示相关句子: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学生自由读句子,想一想这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意思?

  3、指生读句子,并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4、师指导学生找出每一句话中突出句子意思的词语。

  “真的”“一点儿”“就是”……

  这些词语都需要读得重一些,句子的意思也很快的就明白了。

  5、师小结:

  我们把在表达感情上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读得重一些,这样的朗读方法叫重(zhòng)读、重音一般是把声音加强并配合音节的延长来表现的,有时为了突出某些词语还要一字一顿地读、但在表达幸福、温暖、欣慰、体贴的情怀时,往往要把重音轻读,即读得反而比其他语句轻柔。

  6、出示另一组句子,生练习。

  第二课时

  语文实践活动:给兴趣小组起名字

  一、自主探究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里有家人的希望,浓缩着家人对我

  们的爱。孔子云:名不正,则言不顺。名字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好的名字,能让人赏心悦目,能让人激情澎湃,能让人回味悠长。今天我们要来为我班的兴趣小组取一个名字,你准备好了么?

  2、生自学书上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

  3、师根据学生提问整理成如下自探提示:

  同学们,看书上示例,给我们的兴趣小组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注意:

  1)抓住你所选小组的活动特点;

  2)可加入一些富有个性的词语,体现出小组的特别来。

  二、小组合作

  1、师出示已有的小组名称:

  篮球侠巧手剪纸组鲲鹏航模队探索者小队弈秋棋社

  2、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上小组名称的特点。

  3、指名生说自己的体会,师小结。

  4、出示常见的小组名称,启迪生的`思考。

  5、学生自己设计名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一个最好的,再在班级中展示,让设计者说说自己的创意思路。

  6、师择优给小组命名。

  三、拓展延伸

  1、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2、作业:请你为我们的语文学习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吧!

  第三课时

  日积月累:古诗《所见》

  教学目标:

  1、认识“牧”、“振”、“樾”等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背诵并理解古诗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节。天空那么蓝;远处是青青树林,池塘边,柳树上的嫩叶,像刚洗刷过似的。一幅动人的画面印入了我们的眼帘。

  2、出示挂图,看图了解诗意:

  A、谁能把你所看到的说说给大家听听?(指名说图意)

  B、师总结:夏季的一天,诗人在房间里闷热难当,昏昏欲睡:于是他走出房间,来到树林里。看见整个树林枝叶繁茂,林间的小道上满是树荫,行走在这样的林间小道上,阵阵凉风迎面吹拂而来,好惬意。作者很高兴的将自己看见的情境,用诗句记录了下来。诗名就叫《所见》,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袁枚)

  3、介绍作者

  这位清代的诗人将他看到这动人的情景,用笔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所见》。古诗

  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

  释题:

  见是什么意思?(看见)

  所见就是?--所看见的东西。是谁看见呢?前面要加上诗人的名字,就是对题目完整的解释了。请一个同学把题目的意思完整说一遍。师配乐范读全诗。

  二、初读古诗

  1、指名读生字。出示:牧、骑、振、蝉、樾

  2、记忆字形,“牧”字:左边是马意为牲口的代表,右边是音。是左形右声的字。蝉:形声。从虫,单声。虫+单,它是一种特别可爱的小动物。夏天的时候,特别怕热,就趴在树上不停地叫,别称:“知了”。

  开火车读生字,组词。

  让我们听听读古诗读得如何呢?

  3、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4、学生自读诗文,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欲:在诗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树阴”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鸣:“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读古诗

  1、读第一、二句。

  (1)观察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图?(放牛的孩子,骑在牛背上。)想象: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跃。这可真是一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刻的心情呢?

  这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同学们想不想也欣赏一番呢?请大家闭上眼睛,听着音乐,随着老师描述,想象自己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林间小路,咦!路的那头走来一头黄牛,牛儿吃得饱饱的,正晃悠悠地走着,背上还骑着一个十分可爱的小牧童,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口里唱着响亮的山歌,那清脆、愉快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着。)

  是啊,让小牧童高兴的事可真不少,让我们和小牧童一起走进树林,大家边读边想,边读边看,瞧瞧小牧童一路上都看到了什么风景。

  A、美美的读一读。

  B、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2、读第三、四句。

  (1)作者袁枚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牧童在干什么?(观察他的表情。)

  B、牧童怎么知道树上有知了?(学生找到“鸣”字。)

  C、读到这里,你觉得牧童是个什么样的小孩?(活泼,顽皮,机敏,愉快,可爱……)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个人读、小组读。

  3、多美的一首诗啊!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A、配乐诵读,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B、引导学生根据画面背诵。

  C、美美的吟诵整首诗。(齐背、个别背、)

  (4)牧童捉到蝉了吗?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所见

  (迷人的田园风光图)

  牧童--黄牛

  林樾--鸣蝉

  教学反思:

  学习本组教材的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积累好词好名,养成随处有积累、巧记活用的好习惯。在本单元学习园地的知识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积累:

  1、词句段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类型的观察与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组词规律的练习,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两组词,它们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

  2、给小组取名字则是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所以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我告诉学生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只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词语之间的关系即可,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同时也让学生建立学习语文的信心。

  日积月累是要求积累古诗,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读古诗、懂古诗含义、悟古诗意境、根据古诗编故事,让学生在积累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但课堂容量有些大,在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确定重要有知识点。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对比识字。

  2、指导书写。

  学习重难点

  强化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导学

  第二课时

  一、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二、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课后练习:

  1、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2、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语文园地一》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二、指导阅读

  学习重难点:

  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

  二次备课

  课前

  导学

  第三课时

  一、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二、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课后练习

  1、分角色朗读。

  2、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3、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