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小班幼儿午睡安全教案
2023-08-02 21:03:52小学寒假安全的教案
2023-08-10 23:11:51中班神笔马良语言教案
2023-08-04 23:51:47幼儿园大班音乐优秀教案这是一个小世界含反思
2023-08-10 14:24:55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
2023-08-09 15:47:59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2023-08-01 16:24:19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2023-08-05 06:17:52电视剧猎抄典语录大全
2023-07-31 23:27:19简单的适合早上发的早安QQ问候语48条
2023-08-16 12:23:47小班幼儿午睡安全教案
2023-08-02 21:03:52小学寒假安全的教案
2023-08-10 23:11:51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习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习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agrave;n)开蠕(ruacute;)动一簇(cugrave;)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2
教材分析:
用自己的眼睛看,脑筋想,用心去体会,创作与大家不一样的东西既是最好的也是最独特的,更是最有价值和个性的。课文再现了小作者画红马受到老师的充分肯定而喜出望外的情景,极富儿童化的语言,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通俗易懂,学生一定会很喜欢的。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要求掌握的10个生字,认识9个生字;学习运用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1、注意“帮”的结构;“待”是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难点:
学习冒号的用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扩词。
含苞待放滑稽自由一片叶瓣一只苍蝇一头牛一匹马
C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习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平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劳动的欢快。
2.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的内容,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既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先学后教
1.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会获得许多的乐趣,但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合作交流,整体感知
1.配乐、配图朗读,整体感知。
2.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长句、一下子读不通顺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
3.前后四位同学组成四人小组,每个成员在小组里朗读一遍课文,出现的问题互相帮助纠正,评选最佳选手。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披文入情,品读体验
1.结合课文插图介绍槐树、槐花。
槐树,落叶乔木,羽状复叶,花淡黄色,结荚果,圆筒形。花和果实可以制黄色染料。花、果实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药。
2.讨论:
a.槐树什么时候开花?那花苞什么样的?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处?
c.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
读读相关的课文。
3.出示重点段落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槐乡的孩子,( )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乡的孩子( )槐树,( )海边的娃娃( )大海,山上的孩子( )石头。
勤劳的槐乡的孩子是不会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的,他们上学的钱是用槐米( )来的。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体会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4.八月份,天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都经历过,谁能描述一下这种情景。
描述后读句子,交流感受,体会槐乡孩子的吃苦耐劳。(出示重点段落美读: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知了(指导学生读出天气的炎热);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了。)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名读,评价,再读。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了解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方法,体会采摘槐米的快乐。(出示重点句、段来理解:1、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2、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板书:以苦为乐
6.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们的快乐。师出示课件,练习用“槐乡孩子的篮子里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满载着________________”说话。
7.你喜欢课文中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读,并且说说自己朗读的句子写什么内容,自己为什么喜欢。
四、总结拓展
1.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出示课件:配背景音乐欣赏诗歌《一片槐树叶》,愉悦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
2.通过课文的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作业超市:
1.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或活动),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和快乐?
2.回顾自己在学校或家里参加某项劳动的经过再把它写下来。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他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体会巴金在文中表达出来的情感。
课时布置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简介巴金)
2家乡小朋友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俺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小朋友的一封回信,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
二、自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指名读生字,提出难读、难写的字,用多种方法识记。
3找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说说每个段的意思。
三、精读第1段
1指名读。家乡小朋友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小朋友们的话,你有何体会?(巴金爷爷对小朋友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2、3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回信容易吗?自读课文第2段,找出有关句子。
(俺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手不听指挥……就是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短信也十分费劲,有时候在俺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
2在这种情况下,巴金爷爷还是提起了笔,给家乡小朋友写信,这是为什么呢?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小朋友们的句子。
3理解“俺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声音……”体会巴金思念小朋友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精读第4、5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为什么只把自身当作普通人?
(俺们从巴金爷爷的简介中知道了他是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高尚的声誉)
2巴金为什么而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来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身的一生?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身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他人,而为他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巴金思索、追求,明白了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他甚至还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5小结:巴金是有名作家,却把自身当作普通人、平凡人、老实人,他当时已87岁了,还在想着怎样为社会添光彩,怎样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俺们也要让自身的生命开花。
6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敬重)
六、讲读课文第6段
1指名读课文,考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2用亲切的语气读,把巴金爷爷对小朋友们真诚关怀的情感读出来。
七、学习书信的格式
1了解书信的格式。(称谓、正文、结尾、署名、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几个组成局部。
八、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九、总结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正是这样不时地释放自身的能量,贡献自身的精力,巴金爷爷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附:板书设计
巴金给家乡小朋友的信
巴金 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他人奉献爱
小朋友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和词,能区分并运用多音字。
2 了解沙滩上发生的事,感受大海沙滩贝壳的美。体会小姑娘天真、善良、诚实的美好品质。
3 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 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 初步了解寓情于事,寓人于景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大海沙滩上发生的事,体会小姑娘的美好品质,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在生活中传播美。
教学难点 :
“金色”的除了指美丽的沙滩外,还代表小姑娘“金子”般的心。
教学准备:
美丽大海沙滩的风景录象、课文录音磁带。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去看过大海吗?
师:去年暑假老师也去过海边,看到了美丽的椰树,踩到了柔软的沙滩,同时也感受到了海浪阵阵、海涛汹涌的壮观场面。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而金色沙滩上发生的事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师:听老师这么说,同学们想去看大海吗?
师:你想知道沙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吗?
二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
a 找出读不准的字词和多音字。
b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了那几个片段。?
c 小姑娘给你留了什么印象?
d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指明学生提问,相机板书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三: 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片段(分角色朗读1-6段)师指导朗读
大意: 画家去拾贝壳,小姑娘帮忙看衣服。
朗读:男-老伯伯(苍老 慈祥 亲切) 女-小姑娘(细小 甜美 认真)
(二)学习第二片段
大意:画家送贝壳,可是小姑娘不要贝壳。(找小伙伴合作、讨论)
讨论: 为什么小姑娘不要画家送的'贝壳呢?
“ 这是沙蜊子,这是大猫眼,这是小螺丝,这是金海螺,你要哪个 随你挑。”通过描写贝壳的种类写出贝壳的美。
(三)学习第三片段
大意:画家故意丢贝壳,小姑娘捡还贝壳。
师:在黄昏的沙滩上,他们俩又是你什么样的方式告别这美丽的沙滩和大海的呢?
表演:(学生上台表演师指导动作和神态)
四: 总结课文
师:这位天真可爱善良的小姑娘有着乐于助人和对人对事都很认真负责的精神。她淳朴而诚实的心灵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同时她也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小姑娘吗?
师:大海沙滩上发生了这么一件美丽感人的事,让我们觉得大海的一切可真美啊!除了这些,你还知道什么也美吗?
1 找找课文中描写大海、沙滩、贝壳美的句子。
2 标题“金色的沙滩上”有其他更深的意思吗?
五:巩固拓展课文
1 师:大海美 沙滩美,贝壳又多又美,而且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就让我们带着激动渴望和敬佩的心情把这篇美文美美的齐读一遍吧。
2把你认为美的句子抄下来,反复诵读。
六:深化延伸课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同学们也应该像课文中的小姑娘一样,拥有一颗金子般的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为祖国这个美丽的大家庭奉献自己的爱,祖国才会更美好!
附:板书设计
在金色的沙滩上
画家 小姑娘
拾贝壳 看着东西
送贝壳 不收贝壳
丢贝壳 捡还贝壳
大海:一望无际 浪花美极了
贝壳:灿烂夺目 各种各样
(这一切都美极了)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10个生字,重点指导“序”的书写;结合理解“争执、面红耳赤、相应”等词语的意思,辨析“发现、发明”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说说麦布里奇把奔跑的马拍下来的方法,并能借助提示简单说说拍照的原因。
3、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并通过资料补充初步了解电影产生的原理,知道发明创造需要人们细心观察、不断研究。
课前预习:
1、给带点字注音。
争执( ) 木桩( ) 相应( ) 结在快门上( )
2、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着地 一侧
3、认真抄写“绊断、惊讶”,注意看清带点字的偏旁。
4、朗读课文,圈出文中出现的国名、人名,并读准字音。
课内落实(教学过程):
一、反馈预习,揭示课题。
1、反馈预习,朗读国名、人名词卡。(指名读??齐读)
出示:美国 两个年轻人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朗读关注字音、词组内的逻辑停顿。)
2、提出疑问,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3、理解课题中“活”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文章重点。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照片是怎么拍的?照片上的马又是怎么跑起来的?找到相关的小节,做上记号。
2、交流反馈。
三、学习3、4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及马“活”了的原因。
1、学习第3节,了解拍照片的方法。
(1) 自由朗读:划出具体描写方法的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反馈时注意正音“一侧 相应 木桩 系 结”)
(2)默读:边读边画拍照过程。
(理解“一字排开、相应”);
(3)借助简笔画,用上“先……接着……再……最后……”复述拍照方法。(个别说?小组交流?指名交流。)
(时关注表达的顺序、关键的要素、词义的理解是否正确)
2、学习第4节,初步了解马“活”了的原因。
(1) 引读第4节,引导学生质疑。
(交流板书时随机指导“序”的笔画、笔顺)
(2) 补充资料或边演示边解说“视觉暂留”。
(3) 借助板书完整地说说马“活”了的原因。
四、学习第1节,了解拍照的原因。
过渡:麦布里奇拍照的想法缘于美国小酒店里两个年轻人的争执。
(板书:“争执”,随机正音)
1、指名读第1节:找找两个年轻人争执的具体内容。
(随机正音“着地”,反馈“着”的意思。)
2、联系理解“争执”。
3、抓住“面红耳赤”朗读体会两个年轻人争执得很激烈。
4、借助提示,尝试概括拍照的原因。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很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五、整体回顾课文内容,通过辨析词义,体悟文章主旨。
1、借助板书引读3、4、5节。
2、辨析“发现、发明”。
(1)联系第4节“碰巧”一词,理解“发现”的事物、规律、现象是原来就存在的,具有偶然性。
(2)联系生活、补充资料(电影的发明)理解“发明”的新事物、新方法先前是不存在的。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说说文章给你的启示。
课后练习:
1、选词填空:课后“词句活动室”。
2、填空。
(1)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听说了 ,感到
好奇,他决定把马奔跑时的镜头拍下来。
(2)照片上的马活起来了是因为 。
3、用上“发现、发明”这两个词语写写文章给你的启示。
(注:带的为选做作业。)
附板书:
7、照片上的马活了
美国 两个年轻人 争执
拍照: 先……接着……再……最后……
发现
英国摄影师麦布里奇
(视觉暂留)
按顺序、快速拉动 马活了
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发明电影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练习理解句子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的意思。
3、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的重点词语,读懂句子;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句成段。
2、难点:课文最后一句话中“肃然起敬”一词的理解以及这个句子意思的准确把握。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谈话。
1、读课题:
(1)课题中的“我”是谁?
(2)谁是她的小学老师呢?
(3)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题。
(1)听录音:听后讨论思考题,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
②检查自学情况:
A、讨论作业本第1题。
B、指名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C、师生共同评价检查情况。
3、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
A、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B、“著名”是什么意思?
(2)结合B介绍居里夫人。
(3)用“居里夫人是____________”说一句话。
(4)再读这一段。
(5)课堂练习:抄写生字、新词,完成作业本第2题,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提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2、指示学生学习单元提示的一、二句。
(1)读懂一段话首先要读懂句子。
(2)读懂句子可抓住其中的重点词来理解。
3、学习课文第2段:
(1)自读,看看共有几句?哪几句较难读懂?
(2)齐读第2句,讨论。
①“簇拥”“献上”分别是什么意思?
②用上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③有感情地朗读。
(3)让学生说说这句话我们是怎么样读懂的?
(4)用学第2句的方法学习第4句。
①自读,理解“吸引”“神情”。
②什么“吸引”居里夫人?当时样子是怎样的?
③居里夫人为什么会神情激动呢?说明了什么?
④感情朗读,体会思想感情。
4、学习第3段。
(1)自己轻声朗读。
(2)完成课后题2。
(3)居里夫人尊敬老师走向主席台是为了什么?
(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3段。
①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热爱老师是通过她的什么描写反映出来的?
②具体按什么顺序写的?
5、学习课文第4段。
(1)自由朗读,思考居里夫人是怎样介绍老妇人的?人们有什么反映呢?
(2)理解第2句:
①“深情”是什么意思?
②“深情地说”我们应该怎样读?
③居里夫人深情介绍自己的小学老师说明了什么?
(3)读懂最后一句,理解“肃然起敬”“站起来”“久久鼓掌”。
6、读单元提示的后半部分,小结。
7、读通全文,思考:会场上久久不息的掌声表示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词语复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按课文内容填空,完成作业本4
(1)学生独立练习。
(2)讨论校正,比较“献给”与“递给”,“亲吻”与“轻吻”,“深情地”与“有感情地”。
(3)居里夫人为什么要点出“小学”的老师?
4、自由朗读课文,你学会了什么学习方法?懂得了什么道理?
5、指示感情朗读。
(1)应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
(2)指名分读,师生评价。
(3)齐读课文。
6、再读单元学习提示。加深理解学习方法。
(1)读“单元提示”。
说说本单元的学习要点。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烤、嫩、评、剖、笨、键、赞、聚、辩”,能熟练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引号的正确用法。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4.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
知道做事应把握好时机。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一事无成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课题,观看课件
1.故事引入,让生思考:“争论”是什么意思?看着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大屏幕出示文字配音的《争论的故事》)
2.让学生质疑:谁和谁争论?为什么争论?争论的结果怎样?(师总结:这就是记叙一件事情的完整经过)
二、学习生字,读通文本,了解课文大意
1.(大屏幕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烤鸭、剖开、充饥、浪费、满意、时机、关键、评理、赞许、不以为然、争论不休)
(1)指名逐行读,开火车读、齐读。
(2)学习生字,在这些词语中,哪些字的字形你觉得还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3)理解一些简单词语的意思:充饥、时机、关键、争论不休
2.问: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分别在文章的哪几段?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提示:第2—5段都是老师讲的故事,所以2—4段的末尾不加下引号,只在故事结束的第5段末尾加下引号。
3.思考:其他段落又写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
1.指名分角色朗读第2-5段,学生评议朗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争论不休、不以为然”。
3.指导学生读出这种语气,并分角色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老师总结: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本故事重点是语言描写),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注意写作时也要用上这些方法。
四、布置课后作业
小组合作练习表演争论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温习课文,复述故事
1.听写本课词语:充饥、可惜、评理、两全其美、无影无踪
2.问:还记得文中盛老师讲的故事吗?请用上刚刚听写的词语,把它们串起来,讲讲这个故事。注意: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3.自由练说,指名说。
二、小组合作,情境表演
1.指名上台表演故事内容、学生评议。
2.思考:在表演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蕴涵的道理
1.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你想说些什么呢?
2.自由读文中同学们说的话,学生谈体会。
3.老师提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1)兄弟俩真笨,“笨”在哪儿?
(2)为什么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都白白浪费了?
(3)书中的省略号代表什么?
4.换角色练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怎样劝告他俩?
5.再读同学们的话,思考: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领会盛老师“赞许”的目光中赞许些什么呢?
四、总结收获,布置课后小练笔
1.学了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以仿写片段来练习:如《课堂上一次争论》、《校园里的对话》等内容来练习。
3.情景模拟表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人与你争论吗?讲清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9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àn)开蠕(rú)动一簇(cù)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全文共分几段?是按什么分段的?
(二)讲读课文
1.指名朗读一段
问: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说的什么?这两句话的关系怎样?(并列)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2.默读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是从哪几方面具体描述西沙群岛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海面——海底——海滩——岛上四方面具体描述西沙群岛的是按地点的变换,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写的)
①指名读第二节
问:这一节有几句话?每句话写什么?
问: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因果关系)
问:作者在表达时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果后因)还可以怎样表达?
练习按照先“因”后“果”,先“果”后“因”叙述本段内容。
讨论这一小节如何分层。(一层写海水色彩不同,另一层写海水色彩不同的原因)讨论如何概括段意(因果关系的小段在概括段意时是抓“因”,还是抓“果”应当因文而异)
本课主要写什么?(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根据这个主要意思概括段意应抓第几层?(第一层)
练习概括段意(西沙群岛海面风景优美或西沙群岛海水异常美丽)
小结:因果关系的小段,一般分为两层,一层写原因,一层写结果,概括段意时一般应抓结果部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默读第三节
问:这一节主要写什么?本节共有几句话?写了哪几种水产品?(1句写珊瑚2句写海参3句写大龙虾4—9句写鱼)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并列)写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可以怎样分层?(一方面内容为一层,本节可分为四层)
指名读一、二、三层。
提问:作者怎样把珊瑚,海参、大龙虾这三种事物写具体的?(作者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它们的形状、动作、样子等)
指名读四层。
这层共有几句话?仔细阅读,找出总述——分述——总结的句子。这层的几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总、分、总)
看幻灯:鱼
总:一群群穿来穿去
↓
分:有的……有的……飞虎鱼……气鼓鱼……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0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一、谈话引入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四课时
修改习作
教学目标: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自己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三、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并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五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课 后反思:每当教“展”字,我总忘不了提醒学生不要多一撇,提醒自己要教好学生。可是,在识字教学中,经常事与愿违,你怎么提醒他们注意写正确,可总有学生记不住,似乎是越提醒越出错,他们对部分汉字只有模糊的印象,尤其是笔画多的字更是如此。于是,我教他们学会拆字,用熟悉的部件记复杂的字。这一招还真灵,几次实践后,许多孩子在字形的掌握方面大有长进。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1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英国的大科学家牛顿小时候的故事,牛顿做成了一架小风车,因为出风国为什么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的嘲笑。从此以后,牛顿发奋学习,逐渐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了解牛顿能够朋会做风车,但讲不出道理这件事中接受教训,从而发奋学习的故事,教育学生向牛顿学习。
2 继续学习预习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辩析多音字“几”的读音。
4 学习仿照第二自然段写不,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牛顿正确对待别人的嘲笑,正视自己的缺点,发奋学习,头
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难点:
1 理解牛顿的神态变化,“得意”、“发愣”、“羞得满脸通红。”
2 理解重点句:“小风车摔坏以后,牛顿心里难受极了,但没有流一滴眼泪。”从此,牛顿发奋学习,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问个为什么,渐渐地养成了刻苦钻研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做风车的故事
齐读课题后,学生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老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文写了谁做风车?他为什么做风车?他怎样做风车?做风车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做风车展开的,让我们带着以上的问题学习课文。同时学习第二自然段写法,围绕着“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段话的方法。最后练习朗读。
二、范读课文,听读思考: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牛顿说不出风车会
转的道理,受到同学们嘲笑的?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思考:
(1)第一段讲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
四、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 自由小声朗读,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 根据下列问题批画:
(1) 从哪些句子或词语可以看出牛顿喜欢风车、爱做风车?
(2) 牛顿的风车是怎样做出来的?
3 投影:
读下面的句子,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话说明什么?他每天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以后每天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4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围绕“喜欢干什么,怎样喜欢的”写一件事的方法。
五、学习第四、五、六、七自然段。
1、默读思考:同学牛顿的风车有哪些看法?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讨论回答。
2、找出牛顿神态变化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态变化的词语说明了什么?
3、看书中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哪个是牛顿?哪个是卡特?说出道理?
4、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5、小风车被摔坏以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有注滴眼泪?
6、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牛顿是怎样发奋学习的?
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七、分组讨论:你喜欢牛顿吗?为什么?
八、齐读全文。
10做风车的故事
爱手工 做风车 议风车
(仔仔细细 几乎 每天 看一阵子) (得意发愣难受)
发
学习不太好 刻苦钻研 愤
习题:
一、用“or;”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 ) mo( ) shan( )
几乎 石磨 扇子
ji ( ) mo( ) shan(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天,牛顿放学回家,看见村子旁边正在安装磨面的风车。他停下来( )地看,( )忘了回家,以后( )放学,他都要跑去看一阵子。
2、做风车的故事发生后,牛顿从此( ),渐渐地养成了( )的习惯.
3、牛顿( )值得我们学习。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2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三年级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从整篇布局来看,篇幅较长,但语句描写优美,富有感染力。
张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由于篇幅较长,他有选择、有重点地节选了海水和海底作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张老师以其特有的方式,带领我们一步一步走进西沙群岛,逐步感受西沙群岛的富饶。我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理解定不会停留在华丽的言语间,那漂亮的珊瑚、蠕动的海参、成群结队的鱼都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在我看来,这堂课是一堂出色的课,它有这么几大亮点:
一、平常中显露不寻常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语文课堂的导入,我们也力求新颖,独特。在这个追求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失真。在本堂课中,张老师的导入很简洁,却不得不让你拍手称赞。张老师以一组与海水相关的词语作为见面礼,引出大海,继而在黑板上画出了海底、海面的简略图。在解说的时候,张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如果它露出了海面,形成一小块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呀?大的就叫岛,小的就叫屿,总称叫“岛屿”。如果不是一个,而是一群,这一群岛屿又叫什么呢?就叫“群岛。”在此基础上,教师直接引出本课课题。寥寥几语,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什么是岛屿,对西沙群岛的陌生感也会就此消弭。
二、标新立异学词语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教师在“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理解。在词语教学上,张老师并没有依照传统的“把词语单独拎出来”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是在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课文后,交流自己对西沙群岛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地抓住了课文中的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语,通过朗读、表演、想象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做到了“寓学于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像鹿角一样的珊瑚、懒洋洋的蠕动的海参,以及威武的龙虾的样子。
三、巧用多媒体,拉近生本距离
在课堂初始,教师形象的像学生解释了西沙群岛。但西沙群岛对这群孩子来说,依然是比较模糊的。针对此点,张老师在解释“群岛”引导课题时,就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祖国地图,展示西沙群岛的所在位置。这样通过画一画,找一找,不仅填补了学生的这一知识盲点,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接着此举为后面的研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再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这样的海底生物,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张老师并没有畏惧,而是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它们的形状、样子。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叹声中,我相信学生一定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再如教学第四段时,老师抓住了“有的……有的……”,运用多媒体出示了更多的鱼种,对文本进行了补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然而张老师并没有止于此,而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写一段话,无形中让学生感受谴词造句的艺术。
教学永远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在我看来,这节课同样也有不足之处。我觉得在某些环节,张老师的预设可能过强。如:在初读后的交流过程中,教师试图让学生主动的读完第三段,然后出示词语进行教学。但学生并没有如师愿,故而在此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我认为,如果真的想顺着自己的教案来上,也可以在学生读出本段中的其他句子时,教师可以直接引导学生去读这一段,从而有序教学。
当然,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精彩的课堂永远是下一堂课。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慢慢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路!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3
一、背写两首古诗
二解词:潋滟空蒙奇西子
三、组词:断楚孤帆
四、说出下列词句意思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五、背写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
第二十二课
一、抄写词语
二、背写鱼的自然段
三、课文从哪些方面看出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海水五光十色,海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海滩上有美丽的贝壳和海龟,海岛上有各种鸟)
四、资料袋里的谚语
第二十三课
一、抄写词语
二、背写自己吉难的部分
三、体会词语的好处
抽封侵飞舞只好
第二十四课
一、背深封的意思
二、背描写景色的诗句
三、背abac形式的词
四、多音字
舍空参长
第七单元
第二十五课
一、抄写下列词语
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发明了坦克)
三、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
第二十六课
一、会写词语
二、课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的一切都在变化)
三、科利亚是怎样找到木匣的?书上104页
第二十七课
一、会写词语
二、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107页
三、陶罐神态词:谦虚
铁罐神态词:傲慢轻蔑恼怒
第二十八课
一、反义词和八字成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生字组词
谎笛棍港愤袜捆妇
三、多音字
处干称撒量数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自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感,谈话导入
1.播放秋天下雨时的情景的课件。
2.引发情感:大家喜欢这秋天的雨吗?就让我们来读一读这文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受优美的文字。
2.出示课文卡片,认读词语,纠正字音。
3.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4.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学习小组的同学听,互相正音。
三、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补充说明。
2.读词。
四、练习写字
1.学习写生字,交流学习方法。在写字时,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2.练习写生字。
3.抄写词语表中的生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激发学生对秋雨的喜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师引述:金秋时节是丰收的季节,秋天踏着轻盈的脚步洋洋洒洒地来到我们中间。她不仅有着缤纷的色彩,还有着奇妙的声音,不信,你们听。
2.播放课件。(课文内容)
3.交流:秋天的雨声令人遐想。听到这雨声,你有什么感受吗?请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4.师:是啊,就如小朋友们所说的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给小朋友们的是一首欢乐的歌。现在让我们打开课文一齐欣赏这诗意的文章——秋天的雨。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完成填空题。
秋天的雨,是一把。
秋天的雨,有一盒。
秋天的雨,藏着。
秋天的雨,吹起。
2.指名口头回答。
3.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读一读,还可以进行背诵,然后对你同桌说说你喜欢这段的原因。
三.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教学。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学生汇报。
(2).教师引导:课文描写梨香香的、菠萝甜甜的,还有什么味道吗?
(3)指导朗读。
3.教学第四自然段。
A.学生汇报。
B.教师引导:如果你是秋雨,你准备给小动物带去什么?
C.教师:小动物们听到你们的话了吗?它们在干什么?
D.指名学生朗读。
4.教学第五自然段。
A.教师:秋天的雨带给我们什么呢?请全班同学读第五自然段。
B.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活动
1.教师引述:同学们,看完这课文,你们喜欢秋天吗?形成子,你最想干什么呢?是画一幅画呢?还是写一首秋天的诗?
2.学生自由组合,动手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喜欢的段落。
2.继续完成绘画或诗歌。
板书:
一把钥匙
一盒颜料丰收的歌
11.秋天的雨藏着气味欢乐的歌
吹起喇叭
三年级的语文教案15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的特点及他是怎样学习的,学习“小萝卜头”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为建设新中国而刻苦学习的精神,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四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收集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四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小萝卜头”的特点及在牢房里他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真正理解和体会“小萝卜头”在狱中的艰苦生活和极差的学习条件下仍然刻苦学习。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导入激趣
1、读题后审课题:从题目看本文是写谁的?
2、看到题目后,你还能想些什么吗?(“小萝卜头”长得什么样?有多大年纪?他有什么特点?是怎样的一个人?)同学们想知道这些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阅读提示,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要求会认的四个生字及词语。
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大家质疑的问题。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1、说一说,课文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自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萝卜头”的句子,了解他的特点。
3、熟读深思:(1)大家为什么叫他“小萝卜头”?(2)弟弟在牢房里是怎样刻苦学习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4、小组讨论交流
5、集体交流
要求:把你们小组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尽量把书中的语言变成你自己的语言。
五、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收集的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资料,深入了解作者笔下的“小萝卜头”。
教学难点
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练习按照课文填空,说说有和没有括号里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弟弟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
(2)弟弟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牢饭。
(3)每次来到黄伯伯的牢房门前,他(总是)先(轻轻地)敲几下门……
(4)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将来革命胜利了,还要建设(新)中国。
有括号里的词语,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更深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眼中的“小萝卜头”是什么样的?
二、和同学交流课前你收集的有关“小萝卜头”的其它事迹。
三、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
1、了解了“小萝卜头”,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较想一想,(1)我的学习条件和“小萝卜头”有什么不同?(2)我打算怎样向“小萝卜头”学习?
2、学生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
4、总结:“小萝卜头”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