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案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

2023-08-02 19:25:13 高考在线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相同人物的内容。

  2、能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判断相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袜子两到三双、找好朋友的图片一张、找双胞胎的图片一张

  2、电脑、电视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袜子,引起幼儿注意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呀?有几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师:那它们是不是好朋友呢?它们为什是好朋友呀?

  二、找袜子配对

  师:小朋友,有几只袜子它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了,想请小朋友帮忙找一下它的好朋友。

  师: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呀?

  三、出示好朋友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刚刚我们帮袜子找到了它的好朋友,现在想请你们帮这些小朋友找到他的好朋友。师:它们为什么是好朋友呀?(教师帮助幼儿找到这些朋友的特征)

  师:那就在相同的好朋友的下面的方框框里涂上红色。

  四、出示双胞胎的图片,幼儿仔细观察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帮小朋友找到了他的好朋友,现在要请你们找出一对双胞胎,然后把他们用线连起来。(让幼儿说出双胞胎的一些特征)

  五、教师讲操作要求,幼儿开始操作

  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要在相同的小朋友下面的方框里涂上红色,不一样的方框里不要涂。

  2、把一样的双胞胎用红色的蜡笔用线连起来

  六、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七、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评价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们有没有找对呢。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一开始我先出示袜子,先让幼儿来配对,为后面的活动做好铺垫,幼儿对配袜子这个活动还是很感兴趣的,而且基本上都能说出袜子的一些明显的特征,都能找出相同的袜子,在操作活动中也一样,幼儿对找相同的人物还是挺感兴趣的,但在这次活动中游戏的成分有点少,应该多增加些游戏,和趣味性,毕竟是小班的孩子,还是应该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幼儿懂得故事的名称,初步掌握故事内容,能结合故事内容做简单表演。

  2、教育幼儿要有礼貌,能跟同伴友好相处。

  3。、学习新词:碰、撞、踩。短句黑对不起,没关系。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准备:

  动物贴绒卡四张、树一棵、草地背景等,兔、猫、丹狗、鸡头饰各一个,动物指偶每人一个,并备录音机、琴、磁带。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念儿歌轻轻走进教室后,做些简单动作(转手、拍肩、拍腿垢安定幼几情绪。

  2、介绍故事角色:教师用歌曲介绍四位分别扮演小白兔、小花猫、小黄狗5小公鸡的幼儿。教师讲述《四个好朋友》,扮演的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二、教师用贴绒教具再讲故事一遍,最后提问:

  1、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面有谁?

  2、小白兔不小心碰了小花猫一下,小白兔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又是怎样说的?小花猫去捡皮球的时候,撞了小黄狗,小花猫怎样说?小黄狗又是怎样说?小黄狗跑着追皮球,不小心踩了小公鸡的脚,小黄狗怎么说?小公鸡呢?(这三次对话,分别请幼儿示范做碰、撞踩的动作)

  3、为什么这四个小动物能成为好朋友?(因为它们都有礼貌),那小朋友要不要学习它们呀?对了,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才能和别人成为好朋友。

  三、故事表演:放故事录音,教师先套上指偶让幼儿观赏。请个别小朋友听故事录音,进行情景表演。

  四、活动延伸:

  教师:下课以后请小朋友套上小指偶去找你的好朋友,然后和小朋友互相问好。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内容,幼儿会用连贯、柔和的声音表现欢快的情绪。

  2.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演,创造性地做出友好、亲密的动作。

  3.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友好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头饰36个(小鸟、小狗、小猫等各种动物若干)。

  2.图片两张。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律动进活动室。

  2.发声练习,复习以前学过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俩正在干什么?你们喜欢和它们交朋友吗?”

  2.学唱《一对好朋友》,引导幼儿注意声音和表情。

  a.教师唱歌曲,引起幼儿学新歌的兴趣。

  b.幼儿跟随教师学唱。

  3.通过谈话,启发尝试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用动作来演。

  a.启发幼儿说出表示两个人友好、亲近的几种动作。

  b.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和伙伴做出动作。

  4.集体戴上头饰分组进行表演唱。

  三、结束部分

  1.教师评价幼儿的歌唱表现。

  活动反思:

  本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在两两相互的演唱中增进了相互的感情。他们很喜欢两个人之间的抱抱、握握手、碰碰鼻等友好、亲切的动作,所以对歌曲就更增添了几分喜欢,再戴上小鸟的头饰,充分地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使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我觉得不足之处就是我没能把所有的小朋友互动起来,有一小部分小朋友不做动作,看起来没有进入状态,今后在教学中会努力的。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对应、匹配、寻找的过程中,了解事物间简单的关系,尝试用儿歌的语言进行表达。

  2、喜欢自己的朋友,体验与老师、同伴一起交流分享的快乐。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牙刷、牙杯、锅子、锅盖、鞋子、袜子、花和华盆等一些能相互匹配的实物

  活动过程:

  1、儿歌欣赏《好朋友》

  ——提问: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学念儿歌《好朋友》两遍

  2、找朋友

  ——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但它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请你为它找一个朋友。(请一幼儿在准备的材料中找出一样东西和它匹配做朋友。)

  ——提问:为什么他们是好朋友?

  ——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东西都是很孤单的,现在要请小朋友们帮忙,为它们找朋友。

  ——幼儿各自挑选实物,并为它匹配找朋友。

  ——交流匹配情况,并说出理由。

  3、为“杯子”找朋友

  ——出示“杯子”,请幼儿根据事物间的简单关系,为“杯子”找朋友。

  ——师:杯子的朋友是谁呢?为什么?

  ——教师根据幼儿说的情况用画笔及时在黑板上进行展现。

  4、为自己找朋友

  ——师:皮球有自己的朋友,你们也有好朋友,在我们班里谁是你的好朋友?为什么?

  ——(幼儿自己在班里找朋友,并说出理由)

  ——延伸:请你们回家找找还有谁是你的好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让幼儿感受《好朋友》这首简短的儿歌,从儿歌中了解谁和谁是离不开,最匹配的,它们是好朋友。儿歌虽然非常地简短,但小朋友的兴趣比较高。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并注重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来讲述“谁和谁是好朋友”,初步感知匹配。紧接着再拿出实物,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相匹配的物体,让幼儿了解了只有有关联的物体才能匹配在一起,才是好朋友,进一步感知了匹配的概念。随后通过实物匹配操作加深巩固,要求他们将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放在一起。在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能正确配对,懂得了匹配,操作正确,找到和自己实物相匹配的物品,有效达到教学目标。但有的孩子显得比较盲目,不知道如何去找出与之匹配的实物。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5

  教学目标

  在整个音乐活动中。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和表演歌曲;难点是让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同时练习指挥歌曲。我设定了以下两个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中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能用表情、动作等来表现音乐。体验与好朋友合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

  2、《一对好朋友》歌曲音乐;

  3、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小朋友,我们玩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请你听琴边唱歌边找朋友。(放音乐)

  2、请幼儿随音乐做游戏并和好朋友坐在一起。

  二、完整欣赏音乐

  1、看到你们都找到了好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今天我请你们听一首歌,歌名就叫《一对好朋友》。

  (放音乐一边)

  2、小朋友,请你们听听这一对好朋友他们在做什么?

  他们心里是怎么样的?

  3、在放音乐一边幼儿倾听

  三、播放课件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看幻灯片,熟悉歌词内容。

  2、老师带领幼儿有节奏的说歌词。

  四、寓教于乐:

  1、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一边;

  2、老师弹琴引导幼儿跟唱歌曲;

  3、让幼儿听音乐拍节奏哼唱;

  4、请能力强的幼儿来练习指挥幼儿演唱歌曲;

  5、鼓励幼儿大胆的来指挥歌曲;

  五、创造表现:

  1、让幼儿自由找朋友随音乐创编动作;

  2、请一对好朋友表演创编的动作;

  3、集体随音乐表演歌曲

  4、分组表演

  六、完美结课:

  这节课我们和好朋友唱歌、跳舞真高兴,小朋友下课后找找还有哪些唱好朋友的歌,下节课唱给大家听,好吗?

  教学反思:

  音乐的审美感知是通过听觉进行的,因此,“听”应作为学生音乐教育的一条主线。“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一对好朋友》学唱新歌环节中,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词——歌曲处理。

  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用音响导入法,初听歌曲《一对好朋友》旋律,感受体验歌曲情绪;

  第二层,学生对歌曲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为后面的学唱歌词作铺垫;

  第三层,用多种形式学唱歌词,听唱结合,巩固记忆;

  第四层,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的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声音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通过这四个层次,努力体现了以审美,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这首歌曲中附点节奏是个难点,通过多次的范唱,比较,学生能够掌握。倚音的唱法在音乐学习中是第一次出现。通过有无倚音的比较,了解倚音在这首歌曲里能表现民歌的韵味。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6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知道拥抱会给人带来爱和快乐。(重点)

  2、能和好朋友拥抱并能说出关心的话。(难点)

  3、体会与老师、同伴亲密拥抱的快乐。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找一个朋友抱一抱》等。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游戏:调动幼儿对拥抱的已有经验。

  师:大拇哥、二拇弟、中鼓楼、四小弟、五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

  谁是心肝宝贝?

  你觉得高兴吗?

  谁抱过你?什么时候?

  二、播放课件、欣赏故事,创设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体验拥抱的快乐。

  1、通过爸爸妈妈老师拥抱嘟嘟熊的故事情境,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拥抱经验,引导幼儿感受拥抱带来的快乐。

  师:我们一起认识新朋友嘟嘟,分享嘟嘟拥抱的快乐。

  (1)妈妈在家里,谁抱过你?什么时候?怎么抱?

  小结: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我们,抱我们感觉很幸福、很温暖。

  (2)老师抱嘟嘟熊,老师抱过你吗?什么感觉?小结:拥抱让我们感觉很快乐。

  (3)通过嘟嘟给好朋友咪咪和汪汪的拥抱的情景,引导幼儿体验拥抱别人时的快乐。

  (4)嘟嘟抱咪咪。

  师:嘟嘟为什么要给咪咪拥抱?

  好朋友伤心了,需要安慰我们可以给他拥抱哄一哄朋友。嘟嘟是怎么说的?我们一起学着他们的样子试一试吧!

  2、嘟嘟抱汪汪、祝贺

  师:汪汪没有哭,嘟嘟为什么也给他拥抱呢?原来好朋友成功了,我们也可以用拥抱表示祝贺的。

  总结:拥抱可以送给关心的人、喜欢的人、拥抱让我们感觉和开心、很温暖、很幸福、很快乐。

  三、玩“抱一抱”音乐游戏,让幼儿体验与同伴、老师拥抱的快乐。

  师:这里没有你的朋友?我们也找一找好朋友抱一抱吧!

  讲解游戏玩法:幼儿便跟唱音乐游戏。前两句唱到“抱一抱”时,每个人要找到一个好朋友抱一抱:唱到“抱抱谁”时大家都抱抱指定的人。

  四、在嘟嘟拥抱的故事情境中,激发幼儿用拥抱表达自己的情感。

  师:快乐的一天结束了,嘟嘟给了老师一个大大拥抱,再见老师!

  嘟嘟飞快的往家跑,她要把大大的拥抱送给爸爸妈妈。

  【活动延伸】

  一起去给喜欢的人送拥抱。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小百科:朋友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的人。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刻时,可称之为知己。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7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难点: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活动反思:

  活动根据中班发展情况而选择,比较容易熟念。在学习儿歌时,结合相应的儿歌图片,幼儿很容易就学会了,而且能达到活动目标。启发幼儿创编时,也结合了鲜明的图片,幼儿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及目标。而不足之处,是在选材时,应选些较肯定的儿歌,教具,做起来也比较鲜明易懂。总的来说,整个活动还算是很成功的,活动基本达到目标要求。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8

  活动目标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 5 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 1 或少 1 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小鸡、小猴、小熊、小狗、小猫图片各一张。

  2、小房子 5 座。

  3、1-5 的数字卡片若干。

  4、作业单人手一份。

  5、音乐《找朋友》。

  6、小爱心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动物森林里的动物们搬家了,今天要请小朋友去认识一下它们的新家。那我们先去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小动物搬家了呢?(教师逐一展示小动物)

  2、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的新家吧!(教师展示 5 座标有数字的小

  房子,并把 5 只小动物分别送回家) 二、动物找邻居。

  小鸡住在 1 号房,小猴住在 2 号房,小熊住在 3 号房,小狗住在 4 号

  房,小猫住在 5 号房。

  提问:1、小熊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猴和小狗)

  2、小狗的邻居是谁和谁啊?(小熊和小猫)

  教师小结:动物宝宝们都有自己的邻居,那我们的数字宝宝有没有自己的邻居呢?

  三、发现 5 以内的相邻数。

  1、出示两颗小爱心和相应的数字 2,2 有两个邻居,一个是比 2 少 1 个的小邻居 1,另外一个是比 2 多 1 个的邻居 3(一边讲解一边出示相应的小爱心)。那么我们就说 2 的相邻数是 1 和 3(以此类推得出 3 和 4 的相邻数)。

  2、教师小结:相邻数是比某一个数大 1 或者小 1 的自然数,一般一个自然数都有两个相邻数,就是排在它前面或者后面的一个数。但是自然数 1 只有一个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

  1、给幼儿随机分发 1-5 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把卡片贴在胸前最明显

  的位置。

  2、播放音乐《找朋友》,音乐响起的时候幼儿自由活动,当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拿出一个数字,请贴了相应数字的幼儿去找自己的邻居(如: 教师拿出数字 3,那么在音乐停止的时候贴了数字 3 的小朋友就要去找 2 和 4),游戏可以反复进行。

  五、幼儿操作作业单。

  1、教师讲解并演示作业单的做法。

  2、幼儿自主操作。

  3、教师完成作业单,请幼儿自己检查自己的是否正确。六、结束活动。

  请幼儿有序的把作业单交给老师。

  活动总结

  1、通过活动,大部分幼儿都可以帮助数字宝宝们找到邻居,也初步了解了相邻数这个概念。 2、在游戏环节,有的`幼儿比较兴奋,需要老师提醒。

  3、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刚上中班的幼儿的年龄特征。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9

  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往,会以碰碰头、亲亲脸等各种动作表示友好。

  2、学习短句: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

  3、体验与好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以及了解相关与人相处的方法。

  5、激发幼儿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活动准备:

  动物、娃娃等玩偶、幼儿生活照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以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学说: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班请来了许多的小客人,可是他们都很害羞,要小朋友说一句好听的话才肯出来。

  2、教师示范: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嘿,嘿,我们都是好朋友!)谁出来了?老师刚才是怎么说的?找到朋友我们可以和他碰碰头,亲亲脸!(教师拿毛绒玩具与自己做亲密动作)

  3、还有许多小客人都躲起来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把小客人请出来吧。(一起学说短句)(教师拿毛绒玩具与幼儿做亲密动作)

  4、请个别幼儿请小客人。

  (二)友好示意

  1、教师:我们班来了那么多好朋友,小朋友会用一些友好动作来欢迎好朋友吗?

  2、若小朋友不理解,老师可以示范和好朋友握握手等动作。

  3、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动作来表示对好朋友的友好。

  4、请幼儿之间相互学一学友好的动作。

  (三)音乐游戏

  1、音乐游戏:碰一碰

  2、教师:现在我们要将这些友好的动作放到游戏中去,和好朋友们一起玩一玩好吗?现在请小朋友,找一个好朋友,我们听着音乐一起玩碰一碰的游戏吧。

  3、游戏2-3次。

  (四)总结活动

  1、教师:和好朋友在一起玩开心吗?想一想,好朋友在一起还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教师播放幼儿在幼儿生活的照片,有一起滑滑梯的,有打架的…(幼儿判断是不是好朋友做的事情)

  3、教师总结: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很多事情,可以一起玩游戏,玩积木,滑滑梯等等,好朋友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小事吵架,更不能打架。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0

  绘本分析:

  孩子心目中的朋友不像我们成人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可以一起玩耍、游戏,有共同爱好就可以成为朋友,他们的朋友可能是人,也可能是一件东西、一只动物。因为多变的原因和想法,他们的朋友可能在不停的变化,但是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是他们愉快的回忆,通过“好朋友”这一活动,让孩子将这一幕幕快乐时光展现在同伴面前,让大家都来分享、共同聆听,会使得他们的童心世界更多一份美好。而这样的分享与及交流活动也不会因此就止步,将会在孩子的表达与关注中进一步延伸与扩展下去……

  活动目标:

  1.运用“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句式表达。

  2.愿意表达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生活经历,懂得与他人友好交往的方式,感受友情的美好与快乐。

  活动重点:

  能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有良好倾听习惯。

  活动难点:

  进一步拓宽生活经验,体验生活中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活动准备:

  1.阅读过读本“好朋友”。

  2.大统计表及幼儿事先自己记录的“我的好朋友”记录表。

  3.大空白记录纸、记录笔、订书机。

  4. 空白大书。

  活动过程:

  一、好朋友统计图

  (一)教师:前两天,我们一起读了“好朋友”这本书,而且大家做了“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个记录表,今天,你们把自己的记录表都带来了吗?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自己的好朋友吧!幼儿依据自己的记录内容大胆表达,教师用简笔形式在大统计表上记录。

  (二)教师多种提问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记录表内容,鼓励幼儿尝试运用句式“我的好朋友是……,因为他……”表达。师:你有什么样的好朋友?你为什么愿意让他做你的好朋友?谁有动物朋友或玩具朋友的?它们不会说话,也不会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为什么你会选择它?谁还有和它们不一样的朋友?谁愿意说说看?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大统计表,仿照读本内容进行小结。“我们有许多的好朋友,好朋友可以是……,可以是 ……;可以是……,可以是……”师:原来你们和好朋友有这么精彩的故事,真有意思,以后我还想听听你和其他好朋友的故事。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1

  设计思路

  进入大班后,幼儿的学习欲望不断增强,为了更好地凸显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能获得新经验,我关注到大班《学习活动》“我们的城市”主题中“寄信”的素材点。通过分析,我发现虽然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多元,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却有它特有的内涵,其中包含了许多可供挖掘的教育元素,可以帮助幼儿提升阅读、思维、交往等多种能力。经过对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现状的梳理后,我借助前期绘本《寄给蛤蟆的信》的教学,引申出“好朋友的来信”这一学习活动,让幼儿利用原有生活经验,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目标

  1.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的信,发现内容之间的关联,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初步感受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同伴间写信和读信的快乐。

  活动准备

  活动前听过故事《寄给蛤蟆的信》、课件、用A3纸塑封好的三封展开的信(文字、图夹文、图片和数字)。

  活动过程

  一、回忆故事,引出话题

  1.(出示故事课件,见图1,帮助幼儿回忆情节)我们曾经听过一个关于“信”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里谁给蛤蟆写信?信里青蛙对蛤蟆说了

  2.小结:青蛙用写信的方式向蛤蟆传递了一份真情,蛤蟆读了信以后感到有朋友关心自己真是太幸福啦!

  3.过渡:瞧,这是谁的信?青蛙收到的三封信里分别会写些什么呢?

  二、分组读信,理解内容

  1.出示三封信(见图2),提出分组读信的要求:四人一组合作读信。

  2.思考:青蛙收到谁写来的信,信里说了什么?

  3.幼儿分组合作阅读理解信的内容,教师巡视引导。

  三、分享交流,集体读信(根据幼儿的选择确定先读哪封信)

  1.出示文字的信(见图3):

  (1)关键提问:好久不见是什么意思?蛤蟆在信中告诉青蛙一些什么事情?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怎么样去?公园里除了可以放风筝,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

  亲爱的青蛙:

  好久不见,我很想你。

  6月1日儿童节的上午,我们乘地铁到公园去放风筝……

  你的朋友蛤蟆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读信。

  重点关注:好久不见、乘地铁、放风筝。

  2.出示图夹文的信(见图4):

  (1)关键提问:这封信里说了什么?蛤蟆和青蛙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去的?除了去东方明珠、中国馆,还可以去哪里玩?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和表达。

  重点关注: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3.出示图片和数字组成的信(见图5):

  关键提问:图片和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根据这些提示你能读懂信吗?蛤蟆想用这封信告诉青蛙什么事情?什么是化装舞会?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蛤蟆准备化装成谁?这个问号是什么意思?如果你是青蛙你会带什么呢?

  重点关注:什么是化装舞会,问号表示什么意思。

  4.总结归纳:

  (1)关键提问:这三封信之间有关系吗?信的内容之间有联系吗?信中说哪件事情要先做呢?你会写信吗?你觉得写哪封信最难?

  (2)小结:蛤蟆写了三封不同内容的信,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图片和文字,还有的用图片和数字。

  (3)能不能把三封信的内容组合写成一封信?

  四、延伸

  1.出示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一封信,教师示范读信。

  2.小结:蛤蟆期盼着过“六一儿童节”,他想邀请好朋友青蛙一起过节,所以他写信把儿童节一整天的安排告诉青蛙。好朋友之间除了可以打电话、通过网络沟通,还可以用写信的方法传递心意。

  3.幼儿人手一份由三封信组合后写成的信,尝试看信、读信,巩固读信的相关经验。

  反思

  这是一个原创的教材内容,在前期反复分析和调整中不断完善,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分析原因主要如下:

  一、选准素材点,合理创编,贴近幼儿生活

  选择这一素材点是因为《学习活动》中“我们的城市”主题下有关于“寄信”的相关认知点,因此借助了绘本《寄给蛤蟆的信》开展教学。虽然现在网络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发达,但是“信”作为传统的交流工具有其特殊的内涵,因此在大班幼儿临近毕业前以“好朋友的来信”为题开展学习活动,目的是引发幼儿对信的关注,对用不同形式写信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写信的愿望。活动开始部分师幼共同回忆,让幼儿再次巩固了对信的认知,为接下来的读信活动作好了铺垫。由于幼儿有前期对信的简单经验,因此能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表现积极。活动中三封信展现的预设内容“去公园放风筝”“游东方明珠、中国馆”和“参加化装舞会”也都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使幼儿在读信中能更好地结合自身感受表达想法。

  二、目标具体明确,过程落实积极有效

  本次活动目标直接指向尝试阅读三封不同类型的信,引导幼儿发现三封信的不同。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绘本故事导入到分组读信,再到集体阅读理解,不同的形式让幼儿在彼此互动交流(个别读信、小组读信、集体读信)中更好地理解信的内容,过程中还注重渗透“幼小衔接”的相关内容。如提问中不断出现“你能读懂信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等开放性的问题,以教会幼儿正确观察、描述的学习方法,通过不同的读信方式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做好积极准备。

  三、关注幼儿的表现,随机调控把握分寸

  活动中我通过提问和追问帮助幼儿理解信的内容,并随机做好调整。如幼儿分组阅读三封信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发现幼儿在阅读文字的信时并没有感觉很难,幼儿的阅读能力比我想象得好很多。倒是幼儿阅读“图夹文”的信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我及时调整集体读信的环节,调整提问顺序,将幼儿阅读较困难的图夹文的信留到最后一起讨论,这样的调整使课堂中教师推进的“序”更为清晰,在递进中逐渐给幼儿搭建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获得能力的提升。另外,幼儿读信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幼儿不会准确用“你、我”来称呼蛤蟆和青蛙,我立刻调整方法,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人称代词。整个活动中我既关注全体幼儿,还注意让每个幼儿都有发言的机会,及时给予回应并做好归纳和提升。

  四、多媒体利用恰到好处,使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活动中多媒体的介入使教学效果增色不少。多媒体能及时放大信,使幼儿更清晰地观察画面,表达各自的想法。如点击放大“好久不见”四个字,让幼儿在认字的同时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对他们以后学习写信有一定的帮助。另外,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类型的信,使信富有色彩和动感,能有效支持幼儿良好的学习状态,不断给幼儿以新鲜感。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2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识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干的很少。我们班的多数小朋友不知道“樟脑球”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静电了该怎么办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设计了这堂课,把服装拟人化,让幼儿有兴趣学习,并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物品,并知道他们的具体用处。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产生帮助别人的欲望。

  3、技能目标: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会挂衣服,会洗小物件,并能够合理的用这些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图片能够知道服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学习难点:动手实际操作,在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活动准备

  洗洁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线等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弹边唱歌曲“找朋友”引出关于好朋友的话题: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2幼儿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衣服裤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吗?”

  二、播放课件

  让幼儿认识这些服装的好朋友,鼓励幼儿说出它们的具体用途。

  三、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动手解决

  1鼓励幼儿说出图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了:被树枝刮破了,被虫子咬洞,压箱底起皱了,起静电了等等。

  2让幼儿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谁会来帮助它们?

  3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选取相应的实物解决问题:虫蛀的毛衣选择用毛衣针和毛线修补好、起静电的毛衣选择防静电的洗衣液、弄脏的衣服选择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动手操作

  为幼儿准备几盆清水,几块透明皂,几件小孩的脏衣服,让孩子进行洗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洗的最干净。

  五、小结:服装的好朋友们帮助服装解决了所有的困难,小朋友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回到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把“服装的好朋友”这些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讲得有趣生动,是我重点备课的内容。把它们拟人化,孩子们比较乐于接受。比如我对孩子说“小朋友们,服装遇到困难了,它们出什么事了?”“毛衣被虫子咬了个洞,它都疼哭了,我们快点想办法帮助它吧”。孩子听了以后非常的配合,也表现出着急的样子,而且也能够认真思考“谁会来帮助这些遇到困难的衣服呢?”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最后环节的动手洗衣服比赛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儿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卖力,输了的那位小朋友还一个劲的说要回家好好练练。回顾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缝纫机等,我没有很好的启发到位,本节课的游戏环节设置较少,让孩子动手实际操作的时间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跃跃欲试的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3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活动反思:

  这节课教师在备课从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着手。充分利用幼儿好奇,爱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观教具让幼儿和磁铁亲密接触,在活动中考虑到4岁儿童活泼好动,有一定独立能力,富于想象,这些都是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4

  【活动目标】

  1、探讨成为好朋友的原因。

  2、鼓励幼儿想象并创编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卡通布偶、电脑、好朋友迷宫图、好朋友迷宫学习单。

  2、事先将一些卡通布偶藏在教室里。

  【活动过程】

  1、老师拿出卡通布偶,到处找朋友,请小朋友一起帮忙找找。

  “瞧!小熊他遇到了什么困难了?我们来问问它‘小熊,小熊你怎么啦?’哦,原来小熊的好朋友不见了,我们帮他找找吧!”

  2、和幼儿讨论:常听的故事中或动画片中有那些人物是好朋友?老师把答案结合电脑记录下来。

  3、“那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的”(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

  4、照幼儿提供的角色,讲述一则故事,如:小老鼠要寻找好朋友小猪,经历了好多危险(如:遇到毒蛇攻击掉到湖里、遇到了大花猫……),最后终于找到好朋友小猪。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用电脑幻灯片用迷宫图来呈现剧情内容。

  请幼儿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假如他要去救他的朋友会遇到什么困难,并鼓励幼儿编一个自己和好朋友的故事,画出“好朋友迷宫图”。最后请幼儿交流他和好朋友的故事。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都以极高的兴趣在进行参与,通过活动幼儿能较好的掌握走迷宫的一般方法,并且能正确的找到路线,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有极大的自由操作的空间和时间,并且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间学会了互相交流讨论在此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功感,空间智能也得到了提高

  如果在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让孩子们尝试自己设计迷宫在和孩子们一起搭建迷宫并且培养幼儿学会检查

小班社会教案:好朋友教案15

  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好朋友?你有哪些好朋友呢?你和朋友在一起时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身边的同伴来拓展(限本班,外貌、特征或其他均可),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图片说了那些好朋友,他们间发生了那些事情?

  2、 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1)第1页;图片上有谁?请幼儿讲讲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玩的怎样?这样像他们那样经常开心在一起玩可以成为好朋友。好朋友还可以是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教师梳理内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好朋友在一起时喜欢做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内容边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欢一起-------)。

  (4)第8---9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谈谈自己伤心难过时好朋友是怎样安慰你的?你有困难时好朋友怎样帮助你?教师整理句子。

  (5)第10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吵架时的心情。

  (6)第11页: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吵架后怎么样了,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分享图画中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戏邀请时的快乐心情。

  3、出示大书,欣赏"领读光碟"朗读一遍,集体有感情跟着老师读一遍。

  4、总结分享:故事里说了那些好朋友?让幼儿知道好朋友除了可以是自己班中的好伙伴,还可以是大人、动物、玩具等,你还有那些好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遇到困难或伤心了,身为好朋友,你应该怎么做?

  5、音乐游戏"找朋友",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分享阅读读本《好朋友》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学期分享阅读课中最难的读本。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围绕画面的信息大胆想象,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浓,孩子们能积极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老师能根据读本的情节分三部份进行,层层深入导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读本的难点和重点开展。

  不足:

  1、进行指读这一环节应让幼儿当小老师来带读。

  2、教师注意"玩具"的正确发音。

  评课意见:

  1、读本《好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能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开展活动中能抓住读本的线索,大胆引导幼儿进行猜图。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活动中思维活泼,积极主动,心情愉快。

  4、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