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2023-08-18 13:42:23 高考在线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

  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

  方法与过程: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教学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

  [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

  [教学说明]:

  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

  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

  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

  二.新课讲授

  (一).天气及其影响

  什么是天气?

  ①天气的概念

  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

  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

  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

  天气与人类

  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

  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

  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

  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途径了解天气情况呢?

  (二)天气预报

  什么是天气预报?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片段,观察天气预报主要报告哪些内容?

  卫星云图

  ①在刚才的天气预报中,在介绍沙尘暴时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什么图?

  ②卫星云图的特点(文字显示)

  ③卫星云图的制作(图片出示)

  ④动态卫星云图的观测:卫星云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什么天气状况?

  天气符号展开想象,巧记天气符号

  风的符号

  ①讲解:风的符号包含两层含义,风向和风级(文字出示).

  ②出示风向图讲解:风向标由风尾和风杆两部分组成。有风尾的一头指示方向,风从那里来,风尾所在一头在平面上的位置就是风向。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向。

  ③继续讲解风级的判断:风力有风尾表示。风力的大小有0-12个级别组成。一道风尾表示2级,半道风尾表示1级。在图中空白处练习读出相应的风级。共6页,当前第1页123456

  练习反馈

  ①分组练习

  ②天气播报

  (三).灾害性天气

  播放一段自然灾害片段,注意观察录象中有哪些属灾害性天气?录象片段来自今年哪一天天气预报的片花?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什么?

  影响上海的灾害性天气

  ①出示画面,谈谈上海的灾害性天气是哪些?可能对上海造成了哪些影响??

  ②出示上海天气预警信号及采取举措表格,辨别主要灾害信号及其级别。

  面对灾害,你准备好了吗?

  出示一系列面对灾害是产生的问题,请学生谈谈应该采取哪些应对举措?最后给出图片答案。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

  l.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现实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天起状况

  时间阴晴状况风力大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

  (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了,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

  一、气温与生活

  提出问题:大家可以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天气现象是与气温有关的?

  学生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然后每组派一位或几位代表站起来发言。

  (教师可在下面边巡视,边引导学生从我们的衣、食、住、行等几方面来思考)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回答完后,让学生阅读书上的"活动"部分的五则生活实例,再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每则例子分别说明了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如果同学思维较活跃的话,还可引导学生说出气温与其他的人类生活、生产方面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的这个表格,最后两栏是什么?那么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怎么测出来的?再看到书上的表3.1,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

  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共6页,当前第2页123456

  大屏幕投影:午晨,冬夏

  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从而过渡到第二个问题的学习。

  二、气温的变化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2和图3.13(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

  (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

  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刻,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是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

  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就是日较差,约为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

  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

  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

  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

  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就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根据书上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把下面的“三城市气温比较表”投影到大屏幕上面)

  l月(℃)4月(℃)7月(℃)10月(℃)

  北京4.310.222.710.4

  伦敦3.05.017.010.0

  开普敦24.612.99.816.2

  请同学们将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数据变成气温曲线图,并且在同一幅坐标图中反映出来,也就是说,在同一幅图中,用三根气温曲线来反映出三个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情况。

  (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既复习了旧课,又增加了一点难度。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绘图,教师注意在下面引导和提示,然后把画的比较好的图放到大屏幕上投影出来)共6页,当前第3页123456

  大屏幕投影:练一练

  画好之后,提出问题:这三根曲线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可以回答出有两根是波峰状,一根是波谷状,分别表示的是南北不同半球的气温分布情况。考察了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过渡:所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下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的分布情况。

  教学新课:

  三、气温的分布

  (大屏幕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教师引导读图并提问,这是一张什么图?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能够回答出来。

  大屏幕投影:想一想

  提问:世界的气温是怎么分布的呢?有什么规律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要先学会读等温线图。

  引导学生读书上图3.15,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等温线?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等高线有什么不同?

  2.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是否相等?

  3.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是多少?

  4.等温线的稀疏与气温差之间有什么关系?

  5.在等温线闭合处,如何判断是高温中心还是低温中心?

  等学生答出这些问题后,再回到“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等温线,并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等温线分布有什么特点?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经过小组讨论思考,学生可以答出: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并且,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2.在图中找出北半球的20℃等温线,看看它的分布怎样?在经过陆地与海洋时,等温线是不是平直的?这说明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什么?还有什么因素也会影响气温分布?

  (不平直,等温线会发生弯曲,这说明除了纬度会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外,还有海陆的分布也会影响气温的分布)

  3.在炎热的赤道附近的高山上,可不可能有终年不化的积雪,为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还不太熟悉,教师先引导学生举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气温受海拔的影响,比如,我们爬山的时候,会感觉爬到山顶就很凉爽;夏天,人们愿意去城市郊区附近的山地乘凉,然后再引导学生看看书上的图3.16,并根据有关的提示,计算出该座山顶的气温应该是24℃。所以说,在同一座山地,海拔越高,气温降的越低。即使是赤道附近的山地,只要海拔够高,山顶也可能终年白雪皑皑。

  归纳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世界上气温的分布,会受到纬度、海陆分布、地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气温的分布变得很复杂了。

  做一做:

  最后,让学生做一做书上53页的“活动”题,并进行讲解,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该教案对教材的处理合理,既考虑了教材的重点、难点、又考虑了学生接受能力,突出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填鸭式"为"启发式",由"我要学"转变为"我会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绘制气温曲线图,计算山顶的气温来达到学习目标,使学生学会了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的计算,利用气温递减率计算山上的'气温,关心身边的科学,利用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阐明学习科学知识,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的道理。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为适应今年秋季全面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本人试写这一教案,帮助自己进一步地深入理解和研究新教材教法。共6页,当前第4页123456

  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布差异。认知率达100%

  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投入率95%

  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

  (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

  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

  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

  (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

  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

  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

  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

  (一)降水与生活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量的测定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

  (三)降水的分布

  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六、练习与拓展选题

  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

  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3、世界降水量最丰富的地区和最贫乏的地区各分布在哪里?

  4、南通地区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共6页,当前第5页123456

  学生姓名略。

  八、反思与点评记录

  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

  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

  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

  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