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案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案

2023-08-12 22:22:44 高考在线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案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从小进行道德实践对人的一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钓鱼的启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3课(师指课题:生齐读课题)。

  上节课,从课文中我们了解到整个故事是围绕着一条鱼(板书:鱼)来展开,大家自己读读下面的词语,看能不能用上它们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1.复习词语:得意地欣赏 大声地争辩 乞求的目光 依依不舍地放回 终生的启示

  2.学生用词说话,师相机补充。

  3.是的,这正是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说的:“三十四年前和终生的启示。”(示句子,生齐读) 二.讲读课文 1.同学们,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生:月光如水)这么美的夜晚,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来。 2.抽生汇报,并示配图与句子。 ①如此美好的月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齐读句子)。这一圈圈彩色的涟漪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这句诗,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诗句呢?(皎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②让我们再次和着音乐融进这醉人的月色中吧(配乐读句子)。 3.这美好的夜晚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晚上,故事发生的时间恰好是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引导生齐答)围绕着这条鱼(指板书)发生的事,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4,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5.抽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留 放。

  6.围绕着“留和放”,我和父亲展开了一场争辩,请你找出来,读一读。(生自由读)

  7.(示争辩句子)师生分角色读争辩部分。

  8.你看,儿子觉得应该“留下”,而父亲却觉得应该“放了鱼”,是留下还是放了,咱们先找找理由,你再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我把鱼留下的理由是什么?

  ▲第3自然段:(时间长、好不容易钓到鱼——通过动作描写表现、鱼儿非常漂亮)

  ▲第4自然段:离开放捕捞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 ▲第7自然段:四下无人。

  9.是啊,这鱼儿太诱人了,捧着这条大鲈鱼,我真想

  。(学生补充)

  10.既然这么想留下这条鱼,我们再试试用上关联词,把理由向向爸爸说清楚吧。(师每一生说都讲: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11.可是,面对着儿子的苦苦哀求,父亲只是说:“(引读)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12.咦,这难道父亲一点儿不喜欢这条鱼吗?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

  ▲盯着鲈鱼看了一会儿。 此时,父亲盯着鲈鱼,他在想:(虽然大,但还有两个小时才到捕捞时间;尽管无人知道,但这是个人人知晓的道德公约。)

  13.(师生引读,读出争辩的语气)想到这,父亲把目光转向了我,我急切地问道:

  14.是的,尽管心里有多么的不舍,心里有多么的不忍,父亲还是要求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里去。

  ▲从哪个词看出父亲的坚决?

  ▲这句话中的“得”可以换成什么词?

  ▲文中同样表达这种坚决的词还有哪些?(不容争辩、没有商量的余地)

  ▲父亲为什么这么坚决?

  15.创设情景,反复朗读:

  ▲虽然自己和儿子一样喜欢这条鱼,但父亲还是不容争辩地说:

  ▲虽然儿子在乞求留下这条鱼,但父亲依然不容争辩地说:

  ▲尽管离开放捕捞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但父亲还是没有商量的余地地说:

  ▲尽管此时无人知晓,但父亲最终还是态度坚决地说:

  16.这有大又漂亮的鱼儿又走了,带着我的不舍,带着我因它而产生的梦想又走了,所以说(再出示最后一段)引导读。

  17.年少的我不能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直到成年后,我才真正读懂了父亲——(师配乐读启示段)

  18.成年后,我才知道父亲坚决要我放鱼是为了告诫我:“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

  19.引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并理解。

  ▲就放鱼这件事来说,留下鱼是(不对的),而放了鱼是(正确的),(边说边说边完善板书)。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坐起来却很难,你说难在哪?(难以判断对错,做事不够冷静,不想后果。克服占有欲,自我约束)

  ▲是啊,真难。看来道德二字(板书:道德)不仅仅是是与非的判断,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你看这“德”字,中间的这一横就像一把丈量自我的尺子,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这尺子始终要放在心上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描红一横) 20.这尺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也碰到了许多诱惑人的“鱼”,这鱼是什么?(金钱、荣誉、利益)

  ▲当我面对“金钱”这条鱼时,我想起了父亲说:

  ▲当我面对“权利”这条鱼时,我想起了父亲说:

  21.那么今天,我们同样会面临很多诱惑人的“鱼”,如

  ▲面对家中开放的电脑,

  ▲在没有老师在场的课上,我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怎样才能抵制诱惑人的鱼?) 22.是的,当我们每一次遇到诱惑人的鱼的时候,我总会告诫自己:“道德只是个简单勇气和力量。” 三、拓展升华 1.三十四年后,还是那如水的月色,我和父亲又来到了这湖来钓鱼,父子之间又产生了一段有意思的对话,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 2.是啊,从同学们的回答了让大家懂得了:““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却很难。”所以说:“

  “三十四年前和终生的启示。”

  四、作业

  1.生活处处有学问,只要用心感悟,你便会有所收获。生活中发生的哪件事使你得到启示呢?到生活中去发现吧,然后把它写下来,这样你的体会会更深刻。 2.课外阅读语文书第 页《剥豆》一文。

  人教版钓鱼的启示教案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3课《钓鱼的启示》。

  二、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基本的表达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在品读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同时根据本教研组制定的“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进行深入的探究,争取使学生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活的启示”。作为单元的首篇课文,主要讲述34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掉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捕捞鱼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 “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当时“我”对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丧”,但最后“我”还是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生启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文中重点句直接点明文章主旨,叙述过程中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发展过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教学中应抓住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能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内容,能够较为准确的从文本中提取信息并进行分析理解,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掌握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点句和较难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别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学生很难弄清楚,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同时根据本教研组制定的“如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能力”的课题研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中,在参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无论是思想还是表达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结合本课的特点,我重点在教学围绕启示,深入感悟的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了深入文本的对话设计,希望学生在训练中,阅读能力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五、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2.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读思画结合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读懂“我”从鲈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七、教学难点:

  理解“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九、教学流程

  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围绕启示,品读感悟。

  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强化启示,明理做人。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十、教学过程

  (一)直入启示,初步感知

  1、配乐朗读:那是一个月光明媚,四周静悄悄的夜晚,离钓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我和爸爸跟往常一样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岛上钓鱼,我偏巧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太喜欢它了,而不忍心放掉,父亲坚决的要求我放了他,文中的儿子最后依然遵照爸爸的话,放了那条来之不易的大鲈鱼,儿子当时才11岁,当然也就充满了对父亲做法的不理解,可34年过去了,那个捕捞鲈鱼的夜晚却让作者终生难忘。他就是现在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詹姆斯,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设计意图】:以口述的方式把整个故事融入课题导入,直入启示环节,使学生在文本的更名中得到初步感知,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的同时,更对这个钓鱼的启示充满无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

  (二)围绕启示,品味感悟。

  1.细品课题,课文的那个自然段直接告诉你钓鱼给作者留下启示?

  2.学习第11自然段。

  3.学习第2自然段,读并且体会。

  4.渗透写作方法。

  5.出示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探究学习。

  6.资料引入:鲈鱼体长(可达60多厘米),口大,银灰色,背部和背鳍上又小黑斑,以鱼虾为食,生长快,肉嫩鲜美,栖息于近海,早春在咸淡水交界的地方产卵,为了保证鲈鱼的繁衍,美国政府规定,在开放日之前不允许捕捞捕捞正在产卵和生长中的鲈鱼。这是每一个渔民都应该遵守的规则。

  【设计意图】:此环节抓住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来渗透“侧面烘托”的描写方法,同时以第一课时需要解决的问题“钓鱼的启示”来揭示学生思考的点,同时还通过适当的资料引入,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探究启示,深入感悟。

  1.体会作者经历钓鱼时的情感变化?

  2.出示课件: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和(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

  3.指名读3至10自然段。

  4.学生填空:当我钓到大鲈鱼时,我十分地( 得意 ),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我感到十分地( 委屈 )和(沮丧 ),三十四年后,我从中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我对父亲充满了( 感激 )

  5.渗透课文表达特点。

  6.深入学习父子对话内容。

  7.师生合作读书感悟。

  8.指导读书。

  【设计意图】这一训练,既有利于启发学生深入地思考父亲的心理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的能力。语文味就在这品词品句中升腾、飘荡。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9.自学提示:自由读课文3至9自然段。

  思考:我不愿意将鱼放回湖里的理由?

  (1)理由一:这条鱼是我好不容易钓到的。

  (2)理由二:这条鱼又大又美“我”舍不得放掉。

  (3)理由三:当他钓到鱼的时候没有人看见。

  10.读中感悟,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具有整合教学内容、深化理解的作用,学生的角色表演中自然引用文中语言,从而达到将文本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语言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四)强化启示,明理做人。

  1.学习第9自然段的内容

  2.感悟启示。

  3.学习第10自然段内容。

  4.教师小结。

  5.读句子,体会“鱼”和“渔”

  出示句子1:那晚以后,我再也没有钓到过那样的鱼。

  出示句子2: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6.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进一步体会父亲告诫“我”的话,并从中进一步了解“我”的父亲教子有方,品德高尚,以及“我”受到的教育是非常的严格的,通过对比,进一步体会。从而使学生懂得做一个自觉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好公民。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这是父亲送给我人生中最为珍贵的礼物: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2.这就是钓鱼给我带来的启示: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3.童心是最美,老师把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首先是想在文章的结尾分析完后,给学生一个强化主题的思想意识,其次是想做到情感的升华,让学生心中牢记做人做事的道理,最后以送名人名言的方式,拓展主题,做好积累。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推荐文章:读一读同步阅读中的《位置》和《挫折中的教育》两篇文章,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启示。

  【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正处于从书本中汲取做人做事道理的重要阶段,老师通过学习典型的文章,然后适当做到拓展延伸,既为学生很好的提供了读书的素材又让学生读后所获,真正的让语文课做到活学活用,老师的受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的思想就完全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