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大班主题教案:水里的动物
2023-08-13 15:53:35哪座房子最漂亮第二课时教案
2023-08-13 10:37:36幼儿园托班区域活动教案:娃娃家
2023-08-08 03:38:58大班主题活动:我爱爸爸妈妈
2023-08-07 07:11:34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玩小货车教案
2023-08-09 15:47:59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
2023-08-01 16:24:19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
2023-08-05 06:17:52学校元旦汇演的主持稿范文
2023-08-13 09:11:47学生加入社团的申请书(精选六篇)
2023-08-15 23:30:11关于冬季幼儿园运动会主持稿
2023-08-03 20:19:42实用的助学金申请书集合10篇
2023-08-12 18:16:06
桥教案模板合集六篇
桥教案 篇1
指导思想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围绕口语交际课的基本目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有活力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初步引导学生学会搜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关于桥的课件; 2、学生搜集桥的图片; 3、学生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图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这几天大家都忙坏了,又是搜集桥的图片,有是画桥,那大家肯定 道我们今天这节课是与什么有关的啦?
生:桥
师:好,那我们就给这节课起个名字叫:桥。(老师板书:桥)老师也搜集了不少桥的图片,你们想不想看呢? 生:想
2、播放有关桥的课件(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等)
师:刚才你们都看到哪些桥呀?
生:木桥,竹桥,石桥-------- 师:是呀,桥的世界真是太丰富了,在这么多桥中,你最喜欢什么桥呢?(先同桌练说,再指名说;引导学生先说喜欢的桥的名称,再说喜欢的原因)
(引:1、她是怎么把这座桥说得好的?2、她说的好这座桥有什么秘密呢?3、她又是为什么说的这么好,引起了你们这么热烈的掌声呢?4、她最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3、小结过渡:小朋友你们精彩的发言让黄老师了解了你喜欢的桥,随着科学的发展,桥也不断在变化,同学们你们充满想象力的小脑袋瓜里,想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未来)请你们把设计的“未来的桥”的图纸高高举起吧!
二、语言训练,传授方法
1、指名介绍自己设计的桥,师生、生生模拟对话。
师:某某同学,你设计的桥是什么桥呀?
生:我设计的桥,名字叫“避难桥”只有我们小朋友才看的见,每次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就躲进去吃零食,打电子游戏、睡觉。
(下面的同学对他的设计提问)
生:它有什么特点呀?(或什么用途呀?)
生:我给你提一个建议,可以把它设计的更美观一些!
(再找几个同学说说,然后小组交流)
(1)我设计的桥,名字叫“动画城桥“,如果你想见动画世界里的明星,就来我们的动画城吧,它会让你一夜之间美梦成真,与你的偶像零距离接触,你瞧,这是蜡笔小新、哈里波特。
(2)我设计的桥,名字叫“美食桥”,桥身是用巧克力做的,桥栏杆是冰淇淋,其它部分都是各式各样的美食——哇,香死我了!
(3)u f o桥,我在上面安放一个高科技装置,瞧,就在这座桥的底部,每当发大水的时候这座桥就会向飞碟一样飞起来。
2、引导学生归纳交际的基本方法:先介绍桥的名称,再说桥的特点或用途。
3、在小组内评出“最佳设计者”
师:好,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各位,下面我们将在这里举行一个隆重的,惊心动魄的奥斯卡桥梁颁奖典礼,下面所有的孩子都荣幸地获得本届奥斯卡桥梁比赛的入场券,在这样的盛会上,我们可以颁什么奖呢?谁来提一提?
(1、你得意思是说给他平一个美观奖;2、你想的太特殊了,黄老师备课的时候都没想到这一点,黄老师把它记下来。3、你和黄老师想到了一块,对于这些表现突出者我们一定要设一个特殊奖项,“小小桥梁的设计师”是不是也能代表你们心中的想法)
三、再创情境,扩展训练。
1、师:在黄冈市长江河面上,不久还可能会建起鄂黄长江二桥,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设计推荐给市长伯伯呢?以小组为单位,把评选出来的“未来的桥”图样讨论以下,该怎么样向市长伯伯介绍,才能让他采用你们的设计方案。 2、各小组汇报,交流。
3、小组间交流
(1)每组选一个向市长伯伯(一生扮演),介绍本组的“未来的桥”设计方案,介绍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
4、颁奖仪式。
四、回顾历史,升华感情。
1、总结这节课,老师给学生寄予希望。
2、欣赏黄冈各地的桥(多媒体演示桥的图片并配乐以及书法“桥”字)让学生在音乐中即感受历史,有能欣赏书法。
五、课后延伸
将自己设计的“未来的桥”方案介绍给家人或好朋友,并动手制作桥的模型。
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了解作者看桥美在何处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通过对桥之美的领悟和熏陶,进而使学生能够获得一些简单的审美方法,并培养自己健康的审美意识
教学方法:
在朗读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掌握关键句的方法来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比较阅读法:
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对比阅读,来进一步掌握本文在内容与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欣赏《忆江南》一段视频,视频中的画面是江南的各种各样的桥和苏州园林的各式桥梁,配合《忆江南》的曲调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同学们看了那么多的桥,有什么感受?(生回答,只要说出了感受就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配以导语:“垂虹玉带”——姿态万千的桥,地上的虹是桥虽没有七彩,却拥有永恒的生命,地上的玉带地是桥,虽不能飘动却使水更加灵动秀美。桥一向受文人墨客钟爱,使桥梁专家放下了量尺铅笔,用文字建筑起了优美的中国石拱桥,现在画家吴冠中又搁下了画笔宣纸,用文字细细描绘起桥之美,那么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课文《桥之美》,抓住文章中的关键句。
二. 初读课文,感悟意境
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呢?(抓关键句:)
1.小桥流水人家,固然具诗境之美,其实偏于绘画的形式美。
2.我之爱桥,并非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3.矛盾的发展促成了戏剧的高潮,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桥往往担任了联系形象重叠及交错的角色。
4.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
总结:在作者眼里,桥的美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三.品读美文,欣赏美景
(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桥 环境
风雨桥 飞瀑流泉
画中桥 街市头
田野尽头的小桥
鹊桥
(2)列举的这些桥它们各自都美在哪,请你结合课文简要的说说?(结合文中作者景物描写的句子来谈)
人家---房屋,那是块面;流水那是长线曲线,线与块面组成了对比美;桥与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变化,同时也是线与面之间的媒介,它是沟通线面间形式转变的桥。
(点线面的对比美,变化美)
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那拱桥的强劲的大弧线,或方桥的单纯的直线,都恰好与芦苇丛构成鲜明的对照。
(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 。形成空间上的对比美)
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柳枝年 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的对比,差距之大仍能和谐统一)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史诗似的满足
(桥的长线打破了湖面的单调感,同时桥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出现在水面上,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它就有了灵性与美感)
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
(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极目一片庄稼地,有些单调,小径尽头忽然出现一座小桥,桥下小河里映着桥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杂草刺破。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
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一道孤立的线很难说有什么生命力,是险峻的环境孕育了桥之生命,是山岩、树丛及急流的多种多样的线的衬托,才使索桥获得了具有独特生命力的线的效果。
(索桥是一道线,与周围的景色形成线与面的和谐统一,山上的树与索桥的颜色形成映衬对比美)
南京长江大桥远看也是一道直线,直线美不美?直线是否更符合新的审美观?不宜笼统地提问,不能笼统地答复,艺术形式处理中,往往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画长江大桥,我曾爬上南京狮子山,就是想寻找与桥身的直线相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为了画钱塘江大桥,我曾两次爬到六和塔背后的山坡上,但总处理不好那庞大的六和塔与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虽然滨江多垂柳,满山开桃花,但脂粉颜色哪能左右结构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线桥多,列车不断地过桥、进洞,出洞、过桥,几乎是桥连洞,洞连桥。每过环形的山谷,前瞻后顾,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有时显得险而美,有时却险而不美,美与险并不是一回事
(作者认为没有找到合适的角度去画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很难找到衬托呼应、引申的点、线、面,处理不了六和塔庞大的面和长长的桥的关系因而构不成画面,不符合画家的审美标准.)作者用反面的例子来说明画家看桥的审美标准
总结:作者看桥有他自己独特的眼光,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同时作者在描绘的时候语言很有感染力,有抒情的色彩,做到了用心去描绘。
(三)吴冠中先生对桥之美的追寻对你有什么启发?
和谐才是美;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只要用联系的眼光来看事物就能从中寻找到美或是新的发现。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合、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 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四.拓展延伸
⒈ 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相同点:都以桥为说明对象,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都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不同点:内容上:《桥之美》从审美角度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中国石拱桥》从建筑功用角度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
语言上:《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语言较多,《中国石拱桥》是较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⒉的确,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即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寻求美。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桥之美”?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
可以说看到的美景,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无形的“桥”
与同学发生矛盾经过调解成了好朋友,——沟通的桥最美
和家人有了争执是老师的开导劝慰,代沟没了 ,——亲情的桥最美
失意时鼓励的眼神,跌倒时有力的搀扶 ——友谊的桥儿最美
。。。
为民辛劳,满身是泥,疲惫不堪却是最美的人最有力量的人 ——弘扬一身正气的桥最美
五.作业布置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教学反思:
好的方面:
1、准确把握并激活学生的兴趣点
说明文相对其他文体来说比较枯燥,《桥之美》为自读课文,位于讲读课文《中国石拱桥》之后。两篇课文同是写桥,但《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桥梁专家,而《桥之美》的作者吴冠中是画家。他们分别从科学的角度和艺术的角度来写桥。在课文导入中,由于讲《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中提到了桥的设计和中国石拱桥中的结构坚固,形式优美,但是都没看到桥的美,于是在一段视频中,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些美妙绝伦的建筑,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文章重点研读的环节中,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作者所举的例子中的苇丛中的石桥、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桥等让学生有了直观上的认识。这个环节结束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注重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事实上,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自子自知。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文字是情感的.载体,也是美的传递者,我让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朗读形式重点研读了课文的第四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桥美在何处。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回应,书本潜在的意义才能处于不断的被创造性的流动之中,学生的心灵才能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效果不错。
3、重视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能从书本的小语文走进生活的大语文,让学生生活语文的意识增强,从而提高自己生活的审美能力和生活中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充分的认识的语言语文所彰显的魅力。
不足之处:有些具体的知识点没落实到位,比如在讲解时候,有个学生找到了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他认为这也是作者所认为美的桥,我只是和学生否认了他没找准确,却美和学识讨论为什么不美。
学生分析到了映衬美,对比美,但画面中并没实际的标出什么和什么映衬,才是美的。什么和什么对比才美等,可能有些学生还不够完全的明白,如果画片中标记了,应该更到位。
桥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编节奏的能力。
2、掌握集体舞中点踏步的动作要领,两人动作配合协调。
教学重难点:舞蹈动作的协调。
教学准备:节奏卡、亮分牌、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钢琴。
教材分析:《伦敦桥》是一首4/4拍的英国儿歌,全曲共4小节旋律。虽然配有五段歌词,但旋律与歌词都重复较多,十分简单。根据童趣盎然的歌词,将《伦敦桥》歌曲设计成双人集体舞。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1、音乐进教室,并按创设好的位置入坐,做好上课准备。
2、学生跟着老师做拍手动作。
创设一种有利表演的美好,轻松的音乐教学环境。
1、坐姿游戏。
师: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无比的快乐和幸福,现在跟老师来做一个小小运动,同学们先把眼睛闭起来,用耳朵听,照老师的话去做,看谁做的最好。
2、节奏游戏(超级变变变)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超级变变变”的游戏,也来测一下同学们对节奏的掌握情况,男生女生来比一比赛。评委要注意观察,然后给他们评评分。
3、男生女生比赛
(师:同学们现在闭上眼睛,等老师说超级变变变,最后一个变说完了以后,你们就睁开眼睛,然后马上把他们重新组合的节奏打出来,看看哪一组打的又准有整齐。)
1、闭眼睛跟着老师的口令进行坐姿游戏
2、把“节奏朋友”请进课室中间,每一个学生头上带一个节奏头饰,站成一排,这样就组成了一条节奏,请其余的同学拍一拍,一组完了以后,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喊123变,这样就学生又随意又组成了第二条节奏。
3、男生给女生出题,女生给男生出题。
4、评委给分,分出胜利组后,胜利组的那边做一个胜利的姿势。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融入到音乐课练习中,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步骤
1、集体舞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什么叫集体舞,你们想学习集体舞吗?)
2、音乐欣赏
(师:听完歌曲以后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它是一个什么情绪的音乐?)引导学生选择:是欢快的,忧伤的还是其它的什么?
3、舞蹈动作教学。
1、回答提出的问题。
2、基本舞步:
点踏步:两拍一步,先出左脚,右脚立即跟着左脚点地。
基本动作:拍掌、两人双手手掌相垒,手向两侧摆动。舞步和动作是同时进行。
开始位置:两人一对,面对面双手相拉。
第一段:1~3小节:点踏步加双手在耳两旁拍掌。
4小节:两人相互敬礼,女孩行提裙礼,右脚后点踏步半蹲,双手提裙。男孩行右手扶胸礼,右手扶胸,左手背后。
第二段:1~3小节:两人面对面,双手相互拍手。
4小节:手保持姿势不动,相互面对摆头对唱。
第三段:同第一段。
第四段:同第二段。
第五段:一对小朋友原地站立搭起拱桥,其余的同学在下面小碎步穿过。音乐结束时,拱桥落下,套住一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唱歌、跳舞都可以。
教通过教师引导示范,让学生自如的投入,体会舞蹈的乐趣。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题地位,教师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引导学生律动练习。
情节高潮
1、引导并协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动作。
2、播放
桥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一、《天净沙、秋思》导入
提前板书《天净沙·秋思》这首词。让学生自由读这首词。
师:读完这首词,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冰莹的家乡,去看看那里的《小桥流水人家》。
(板书课题。)
二、导题
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1、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⑴ 自主学习: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⑵ 同伴互助:
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⑶ 全班交流:
①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②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2、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⑴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⑵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⑷ 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① 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② 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③ 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
(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④ 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3、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师:你能举例说说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吗?
生1: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但我非常爱它从这几句话中体会到作者很爱家乡,虽然他家的房子并不好,但是作者依然爱它,只因为这是他的家乡。
师:可见,他爱家乡是不须任何理由的,爱他没商量。
生2:课文的第一段写了家乡的美丽景色,我能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爱。
师:他把家乡写的像诗一样,像画一样,家乡在他眼里是那么美,可见他是多么的喜欢家乡。
生3:从清晨,可以看到太阳从后山上的树丛里钻出来,依依多情的杨柳从这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
师:在他眼里,家乡的日出是美的,家乡的清风是美的,家乡的小溪、小桥、杨柳是没的,家乡的一切都是美的。
4、师小结:
看,感情原来可以这样表达。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读一读就能明白,间接抒发感情的句子,我们只有细细品位,才能体会的到,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1、抒情朗读: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3、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四、拓展
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
婀娜(1~2)流水 水鸟站在腰上歌唱,流水也唱和着
点缀(3~4)小桥 丢野花 摘茶叶
唱和(5~6)人家 日出而作 日入而息 守望相助
桥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浙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15课《古诗四首》之《山行》与《枫桥夜泊》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诗义。
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
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
【课前准备】
搜集秋诗、秋词。
【设计意图】
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以其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意境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富有意趣的对话空间。本课试图利用诗歌文本特点,搭建师生对话平台,引领学生走进诗人内心深处,进行一次充满情趣和美的对话。
【教学流程】
一、诵秋感愁,渲染气氛。
师生交流秋诗、秋词,这些诗词中弥漫着一种较为普遍的悲秋情绪。学生写“愁”字,说说“愁”字上头为何是个“秋”字的理解,建立秋景与秋思之间的联系。
二、《枫桥夜泊》,品悲秋滋味。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2、展开想象:诗人是怎样通过景物来表现愁思的。大胆猜想:诗人为什么而愁。意象统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朗读感悟:情境描绘中朗读,诗歌朗读中悟境。
三、《山行》,悟秋色可爱。
1、描绘诗人眼中的秋色。
2、比:杜牧的心境跟张继是否一样。赏:欣赏红叶图片,谈感受,诵诗句。悟:从一、二两句诗中体悟诗人的爱秋情怀。
四、整合拓展,升华诗意。
1、同样处在深秋,同样不得志,为何心境会如此迥然相异。
2、假如杜牧遇上张继,会对张继说些什么。
3、补充一些爱秋诗,如,《赠刘景文》、《秋词二首》等。
桥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字词。
2、品味文中作者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文中适合文本情景的言语形式。
3、以灾难面前村民与老汉举动的不同为主线,研读关键词句,体悟老汉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1、课前谈话
认识我吗?怎么称呼我?知道我来自哪里吗?是的,我的家乡在桐庐。我们桐庐有一条江,知道是什么江吗?富春江。你们这里也有一条江,叫钱塘江。有江就会有——桥。(板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叫“桥”的课文。可是这座桥不是现代化大桥,而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可就是这么一座木桥,却挽救了一个村庄里的100多号人。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来,拿起课文,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2、学习字词
板书:放肆。一起读。读得不够放肆。你们真够放肆的!课文中讲谁放肆?
板书:祭奠。一起读。什么意思?(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这两个词语中,有三个生字都比较难写,请拿起笔认真书写一遍。
课件出示:
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拥戴清瘦沙哑 揪 出
这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谁愿意来读一读?
大家发现没有,第一排词语都是描写——洪水的,第二排词语是描写——村民的,最后一排是描写——老汉的。
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啊,一起读——咆哮势不可挡狞笑没腿深
就是这样一场洪水,使得村庄里的100多号人——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老汉出现了,一起读——拥戴清瘦沙哑 揪出
3、直观感知洪水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洪水呢?请看大屏幕。
洪水怎么样?
二、把握主线,体悟责任
1、聚焦村民的举动
①是啊,洪水势不可挡,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人都会有逃生的欲望、逃生的本能。那么,村里的一百多号人是怎样逃生的呢?拿起笔把描写当时人们逃生的语句划出来。
课件出示: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②请你们认真读读这两段话,用心体会体会,你读到了哪一个词,让你特别揪心?由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是啊,作者用三个词语形容当时人们逃生的状态。——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
③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人们此刻的情形,你想到了哪一个词语?——惊慌失措、大惊失色、提心吊胆、魂不守舍、心急如焚
那作者为什么不用你们说的词语呢?
请看: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跌跌撞撞地往南跑。……人们又你拥我挤地折回来。
人们疯了似的向那座木桥拥去。
发现了什么?这样行不行?(点击课件,将发现的词语变成红色)请你再回到课文中去,用心读读,想想为什么不行?不符合当时的情景。程度越来越深。教师重新将词语换回来。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看看,这三句话中还有哪三个字也用得很准确。——跑、折、拥(程度越来越深,人们越来越惊慌)
④通过这样准确的用词,有层次的描写,让我们感到当时形势越来越紧张,情况越来越危险,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啊!教师引读:(红色字体的语句)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2、聚焦老汉的举动
同学们,村民们是那么惊慌失措,那么跌跌撞撞,是正常的反应吗?可是有一个人却和他们不一样。谁啊?——老汉
请看: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请你们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了老汉的哪些举动与村民不一样?
老汉的站。
①(这些村民都在逃,都在跑,可是老汉却站着)。当你读到“站着”这个词的时候,你是不是有问题想问老汉了?(老汉,洪水来了,村民们都在逃命,你为什么不逃啊?)
——板书:为什么不逃命?
②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这句话。
出示: 木桥前,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站着没腿深的水里。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女同学读上一句,男同学读下一句。然后交换再读。同学们,老师这样改,可以吗?
(不可以。)怎么不可以?句子也很通顺啊。(老师的这句话很平淡,读起来没有层次感。而书上的句子很有层次)。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
(作者把“没腿深的水里”放在前面,强调了情况的危险,而老汉却依然站着,更让人感受到老汉的勇敢与为责任)
③同学们,文章后面有一句话“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从这句话,我们知道此刻人们也是站着,那么,你觉得此刻人们的“站着”和老汉的“站着”一样吗?(教师评价:站出了什么)
④同学们说得真好,老汉,仅仅是在“没腿深的水里”站着吗?
不是的,当水没腿深的时候,老汉站着;当水放肆地舔着人们腰的时候,老汉依然——(站着);当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老汉还是——(站着)。
⑤可见,书上的这句话,重点要强调的一个词也是——站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次读读书上的这句话。(齐读)
⑥是啊,站着,洪水来了,就这么站着,这又回到了前面的那个问题,老汉为什么不逃命?难道他不怕死吗?
(他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他有责任保护村民的性命)——板书:责任
老汉的盯。
一个“站着”与村民的跑、拥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还有哪一举动和村民们不一样?
(他不说话,盯着)
你觉得此刻,老汉的“盯着”是一种怎样的目光?(威严,镇定、冷静)分别让学生朗读。
面对这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只是盯着,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吗?请拿起笔写一写。
课件出示: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心想: 。
生写,交流。
老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于是,老汉下了一道命令,什么命令?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分别就几个学生读此句。好一句“党员排在后边”,谁排前面?老汉始终把群众的安危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着一名党员的责任。让我们一起替老汉下这道命令吧。(齐读)
3、回扣村民与老汉的举动
同学们,老师把文中描写村民和老汉的段落,打在屏幕上,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用我们的朗读,再去寻得一份心灵的感动。
配乐朗读。
三、课后延伸,质疑责任
老汉的威严,老汉的责任,让村民信服,让我们感动。他们相信老汉一定能带给他们生的希望。一百多号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有一个小伙子竟然想插队,老汉毫不犹豫地揪出了他。而这个小伙子竟然是老汉的——儿子。老汉为什么要揪出自己的儿子?——板书:为什么揪出儿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儿子从生命线上拉到死亡线上?难道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如果说他不逃命是在履行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责任,那么他揪出自己的儿子,难道是作为一位父亲应该履行的责任吗?——在第2个责任上打一个问号。我们下节课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