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反思

体育场教学反思范本

2023-08-04 12:23:24 高考在线

体育场教学反思范本

  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学生在体育场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解决估算某报亭10月上旬营业额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与小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估算的技能去估算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估算的意识。学生的反馈:A、分成若干块,先数出每一小块字数,再估算。B、先数出每一行字数,再数出共有几行。C、先数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数,看看约有这样的文章几篇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估计密铺的大豆的颗数即可迎刃而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扩充,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估算、试算、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主题图是体育场,在设计时我想,我们灵武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型体育场,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估计这么一个若大的体育场,因为脑子里没有体育场的表象,有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理不出思路。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先那出一杯豆子让学生估计,学生有估计几十的,有估计几百的,让学生感受大家估计的数量不一样。这时,教师拿出半杯豆子,告诉学生有400粒,学生异口同声估计出第一杯豆子的数量是800粒。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学生刚开始的乱猜,通过半杯对比后准确估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计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乱猜的。 接着,让学生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教师通过询问本班学生的人数,调查其他班级的人数,让学生估计出每个班大约多少人,从而推断出全校学生的人数。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再来估计体育场的人数就不功自破了。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从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估计体育场的人数、估计报纸的字数等,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亲自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形成文字。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本节课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没有捕捉住教育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在交流练习第

  3题时,有一位学生估计大豆的方法很独特,他先测量了纸面的长和宽,他发现1厘米长的距离大约是3粒豆子,那么长14厘米就是42粒豆子;宽7厘米就是21粒豆子,然后用42×21=882粒。我想,这就是学生的闪光点,与众不同。我就鼓励他展示自己的估计方法,可惜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当发现学生闪光点时,哪怕稍纵即逝,这时,教师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我注意渗透多种估算方法。学生在体育场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整个学习过程,我主要是借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注意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锻炼学生归纳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解决估算某报亭10月上旬营业额时,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后与小组交流得到更全面的答案.

  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同时又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引导学生利用获得的估算的'技能去估算一张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体验到数学来自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进了估算的意识。学生的反馈:A、分成若干块,先数出每一小块字数,再估算。B、先数出每一行字数,再数出共有几行。C、先数出其中一篇文章字数,看看约有这样的文章几篇等等。在此基础上,再估计密铺的大豆的颗数即可迎刃而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适当对教材进行调整、扩充,提供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进行估算、试算、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估算的意识。

  通过实践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感受: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亲生经历、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本节课的主题图是体育场,在设计时我想,我们灵武的孩子们都没有见过大型体育场,如果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估计这么一个若大的体育场,因为脑子里没有体育场的表象,有可能使学生一头雾水,理不出思路。所以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先那出一杯豆子让学生估计,学生有估计几十的,有估计几百的,让学生感受大家估计的数量不一样。这时,教师拿出半杯豆子,告诉学生有400粒,学生异口同声估计出第一杯豆子的数量是800粒。这一活动的设计,从学生刚开始的乱猜,通过半杯对比后准确估数,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估计要有一定的标准,不是凭空想象的,也不是乱猜的。 接着,让学生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教师通过询问本班学生的人数,调查其他班级的人数,让学生估计出每个班大约多少人,从而推断出全校学生的人数。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再来估计体育场的人数就不功自破了。

  2、教学活动有层次性,从易到难,逐步递进。并且每个环节都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体验估计的方法。从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估计体育场的人数、估计报纸的字数等,每一个活动都让学生亲自估算后,亲自归纳方法,教师及时板书,形成文字。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估计方法进行了尝试归纳,而且使学生对估计方法明确、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不过,本节课也有值得我思考的地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及时,没有捕捉住教育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在交流练

  习第3题时,有一位学生估计大豆的方法很独特,他先测量了纸面的长和宽,他发现1厘米长的距离大约是3粒豆子,那么长14厘米就是42粒豆子;宽7厘米就是21粒豆子,然后用42×21=882粒。我想,这就是学生的闪光点,与众不同。我就鼓励他展示自己的估计方法,可惜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我想,在今后教学中,当发现学生闪光点时,哪怕稍纵即逝,这时,教师即使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