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反思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2023-08-15 04:56:42 高考在线

羚羊木雕教学反思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一、一点纠结

  《羚羊木雕》是家庭与亲情。本文是根据当代著名少儿作家张之路的作品《反悔》改编而成的(编者未经原作者同意)。我觉得除了“题目”改得让人觉得还有点意味之外,其余的改动我以为实在无法比及原文了。比如:原文中的“我”明显应该是个男孩,万方也铁定是个男孩——从文中描写的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看,完全就是男孩子的做派(有多处,易找到,不必细说)。而改编后的人称都变成了“她”,万方也改了名叫“万芳”,那些原本很精彩形象且贴切的描写真的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还有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处被较多删改、文中人物对话也作了一些改动,我觉得似乎都失了原作的意蕴,变得牵强。教学时挺纠结:该不该让原作登堂?是让孩子们对手中的教材永远保持敬畏之情还是勇敢地培养他们敢于向权威发出挑战的魄力?

  二、一点收获

  本课的朗读指导(主要是人物对话的揣摩朗读)我借鉴了名师的做法,取众家之长为我所用吧,很是过了一把当“导演”的瘾,效果真的不错。还有,让我发现,孩子们的“表演”潜能真是不可低估,不得不自我安慰解嘲: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三、一点突破

  教参、许多教学案例对本文的主旨做了各种探求,多是师生一道总结出“我”(孩子)重情重义,父母(大人)重财轻义,也有个别老师认为文章恰是批评孩子重友情轻亲情的青春期心理。其实原作者并没有在文中表现出明显的感情倾向,编者也只借“我”的慨叹表达孩子内心的纠结难受而已。我只有读,反复地读,还意外读到原作者关于创作此文的说明。一直读到自己认为“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才敢带领孩子们一路探寻。

  第一步:讨论“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第二步:组织辩论“究竟该不该要回羚羊木雕?” (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用心倾听,不急于表态和评价。)

  第三步:教师总结:充分肯定学生积极发言的态度,承认他们的正确观点,对期间孩子们表达的片面观点做出分析评价,帮助纠正错误认识。 如:“父母重财轻义”、“既送出就不能要回来”等就是片面的观点。

  (孩子不知道父母与羚羊木雕的.经历和感情,但从文字当中也能辨析出羚羊木雕确实是很贵重的物品。这样贵重的物品小孩子本来就不该轻易送给朋友的。而且文中也没用金钱来描述它的贵重,也许是它承载的纪念意义特别重呢!所以父母想要回羚羊木雕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轻义”。反而这件事上恰恰让人感觉在孩子那里亲情往往被忽视,而“友情”却被孩子异常重视。——分享文章《一碗馄炖》。

  “既送出就不能要回”这不应该成为无条件的承诺。做错了就该改正,能挽回的尽量挽回,而且真正的朋友之间没有什么不可以说开的。说“既送出就不能要回”可以理解成孩子死要面子的表现。) 第四步:拓展讨论:你认为该怎么妥善处理这件事呢? (不去附和“我”的抱怨,有了积极的目标,孩子们一定能圆满的解决问题,这就是本文带给孩子们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