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12 15:54:45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6 12:40:53大班降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传递
2023-08-11 00:03:13我们的错误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2 15:47:21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关于开学第一课作文锦集9篇
2023-08-12 18:11:06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12 15:54:45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6 12:40:53大班降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快乐传递
2023-08-11 00:03:13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1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他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并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针对目前学生不喜欢读书的症状,本文是一篇有教育性的课文。
一、成功之处:
1、质疑铺垫,读中理解:
学生熟读课文后质疑,作者为什么以“书”为侣?“书”给作者带来什么好处?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汇报,老师相应的进行指导。学生在质疑中抓住重点并理解了课文。
2、联系实际畅谈感受: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作者认为“书”是自己的“朋友”“家”,学生体会后畅谈感受,激发读书的欲望,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想一想自己是怎样读书的,效果如何。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参考书提到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有了好的读书方法,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这点效果很好。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感到自己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朗读指导不到位。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
2、还有就是要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和检查,让学生的预习起到作用,落在实处,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2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它用比较的手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
文章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学生开始很难理解:"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学生开始很难解,于是我与办公室的其他老师商量怎样引导学生,有的老师说,可以从语言文字的品味去引导,让学生去感悟,去体会;有的老师说,应该从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比如生活中的友谊,生活中的家,立刻就有老师反对,那学生还是不能理解"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有的老师建议,让学生从读书的角度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更直接,避免拐弯抹角,把学生转糊涂了。
上课了,我从读书的角度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于是我引导学生,"读一本书有四遍的同学把手举起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有30个学生曾经读过一本书有2遍以上,有16个同学读一本书有4遍以上,有5个同学读书一本书有5遍以上,甚至有一个同学读《三国演义》7遍之多。看来从读书的角度引导学生,有戏!于是我接着问:"你们想知道王威为什么能读《三国演义》21遍之多吗"学生们纷纷要求王威说说原因。王威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其实第一次是妈妈的逼着我看的,也没大收获。当我读到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的时候,我才感兴趣的。后来我读到《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我想知道诸葛亮到底有多神,于是又我翻起了这本书,这次,我专门看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发现诸葛亮知天文,懂地理,善用人。""你后来为什么又看了那么多遍呢""我想这么聪明的人为什么愿意帮刘备做事,还忠心耿耿。于是我就又去看有关刘备的章节……这样,我的阅读兴趣越来越浓,而且每次都能收获一些新的东西,所以看了这么多遍。"他说完,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羡慕地看着他。我趁机引导其他学生也说说自己读书的过程,最后我点拨:"他们为什么能看一本书那么多次呢"学生有所感悟地说:"是因为他们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自己喜爱的书。""你们遇到自己喜爱的书会怎样""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至此,学生已完全沉浸在课文中,不由自主地朗诵起来。学生明白,课文中的朋友,家实际上是在说读书,"真想不到你还懂这个!"是说我们再次读那本书的时候,就会有新的发现;"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是说每次看同一本书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以前忽视的东西的时候,那种恍然大悟的感受。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3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教师的铺垫显得尤为重要。我先引导学生课前搜集相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一首诗歌打开了学生的想像空间,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在二者之间找到联系。有了这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显得简单多了。“面包,清茶、咖啡、春雨、隐形的翅膀……”学生带着我走进无尽的想像世界。
教学本课,我把课文第七自然段作为教学重点,首先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反复感悟,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如何反复读好一本书的方法,然后和学生一起以《窃读记》为例子一步一步地感受作者的读书步骤,并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反复读书的效果。
另外通过比较的方法,体会了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其中第二自然段的3个反问句较之以往遇到反问句更加复杂,比如“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我让学生改成陈述句,促进对语义的深入理解,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能力。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4
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时,按照教学内容和容量,我将这课设计为两个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读——思——读——悟——写。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
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5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说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假设和设问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教法一:以读激趣。
全篇文章只有第5和第7两个自然段较长,也较难读,又是全文的重点,叙述了为什么选择书的理由和读书的方法。
上课时抓这两段,激起学生读的兴趣。我首先引诱孩子去读:“你们都预习过课文吧?老师也读过,发现5和7两段特别难读,总读不好。你们感觉呢?”学生有回答“好读”有回答“不好读”,我继续:“那我们来个比赛,我们用3分钟来练习一下,等会儿比比,看谁读得好。”
经过练读,我请了一个有些困难的孩子,他读的较好,于是让其他孩子帮老师读:“他读得真好,老师有些害怕,谁能帮我去跟他比比?”接着我请了几个与他差不多的孩子读读。孩子们兴趣很高,注意力集中,目光精锐,害怕输了比赛。第二次,我请了一个中上的孩子,他读得很流利,其他孩子想胜了他比较困难,但是大家还是一丝不苟地读了下来。不行的,就用一组跟他比,经过一翻擂台,孩子们掌握了这两段的内容,落实了重点。
(从晚上收上来的日记中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一个孩子说到:“上语文课开心极了!老师总是变魔术似的让我们爱上了读书。”另一个孩子说:“语文老师就是会耍‘小把戏’,但是我们都愿意上她的课。”)
教法二:质疑解疑。
文章就是用设问的形式出现,那么我也用这样的形式最简单的去上。朗读完后,我说:“给你们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给题目加个为什么。”孩子们谁都会:“为什么走遍天下要用‘书’为侣?”“是呀,为什么呢?书中明明白白告诉我们,谁能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
孩子们很快地去读课文了,我轻轻地鼓励他们:“这个**真不错,能边读边划出自己有想法的句子。”“那个**也很好,还在旁边写上批注。”“**真是有自己的一套读书方法,读完了整理自己的`理解,思考刚才的问题。”……
在孩子们讨论交流中理解了“书就像你的朋友、你的家……”“你早已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那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遗憾的是,我并没有深入地让孩子们理解书与朋友和家的真正关系,因为孩子们在讨论的时候,说的比较散,但观点又重复:书就是朋友,朋友不管见多少次面,总会发现不一样。对于“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的句子的理解学生应该还是一知半解。我愿意是因为它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我并不能完全清楚它。这样,学生在这个段落的思路还是理得不够清晰。对于落实难点有了障碍。
教法三:仿写。
读完课文,对作者为什么走遍天下书为侣有了认识,还掌握了他的读书方法。那么,如果让你选择,在外出旅游走天下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呢?按照课文,仿写一段话。
学生的思维比较扩散,有的说:我会选择照相机,将祖国美丽的山水拍摄下来,有独具风格的黄山奇松,有风光迷离的桂林山水,有景色秀丽的西沙群岛……,捕捉美好镜头,就靠我着摄像机。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MP3,倾听所有音乐,即使一首歌曲听上一百次,有什么关系,我可以想象作者作曲、作词的样子,歌声的赞美。
有的说,我会选择一个手提电脑,更方便我的外出,疑问全不怕。
学生的想法很奇妙,但是对于具体的理由并没有展开详细描写,有点孩子也选择书为伴侣,可是,句子写法上并没有脱离文中的影子。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并不能做具体的点评和指导。
其实,我知道,一课一得,我们并不能要求自己所有的课堂都那么精彩,但是却不能让自己的课堂失去光彩,失去了吸引孩子的焦点,那么,这样的语文课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不幸了。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6
教完《走遍天下书为侣》一文后,我感触颇深。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散文,用比较的手法向我们阐明了作者的观点——走遍天下书为侣。文章以细腻独特的笔触,精练而准确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读书给作者带来的乐趣,穿插介绍了读书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在教读课文时,我采取了和学生聊天的方式作为开头:“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让同学们去环游世界,请想想,你会带些什么?”学生们抱着这一问题兴趣盎然地对课文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同时,在热烈的讨论中,了解了在作者心中,读书如品味一道精美的菜肴,就如与朋友交谈、与亲人见面,使人回味无穷,使学生感悟到了作者以书为伴的道理,领悟到了作者带书旅行的快乐。这时我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
从文中找到,作者说读一本书就可能会读上一百遍。学生又不能理解了,又的甚至说,早厌烦了。那到底会不会这样?文章后来又把书打了两个比方。反复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谷底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慢慢学生似乎接受了作者的观点。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想自己对和朋友的每一次见面有没有不一样的感受,每天回家有没有发现家带给你的不一样。
有了体会之后就该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了。文中介绍了很多种读同一本书的方法。读过后,学生惊奇地在那说着自己以前怎么从来不知道读书还可以这么读。都说自己以前不算读书只算看书,只是看了一遍就算读完书了。学了这篇课文对他们帮助很大,将来也能这么读书了。
不足的是在引导学生模仿课文展开想象“书像什么”这个问题时,我的引导没有很好地打开学生的思维,学生不知从何说起。要是能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素材,通过反复地朗读分析,让学生理解这样比喻的依据,找到二者之间联系,学生再想像“书像什么”就会显得简单多了。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对大部分只喜欢看电视而不愿多读书的同学提出倡议:倡议全班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力争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又充分发挥同学们做的书目的作用,让同学们传阅每人的书目,开展“互借互读”的读书活动,大大拓宽了学生读书的空间。
这节课使我深刻认识到: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学生的园地。我是引领者、点拨者,应让学生多谈个性化的见解、感受,这样的课堂真正是学生的乐园。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7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走遍天下书为侣》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要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收获。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课文来寻找作者以书为侣是理由和读书的方法,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品读,理解其书对作者的重要性。正因为作者喜爱书,所以他才能把书比作朋友,比作家,比作故事,可见其对书感情之深厚。
在课文的学习中,除了让学生读文理解课文,更多的掌握一些读书方法,如层层递进的假设、设问、反问、列举等修辞方法,增强了文字的表达效果,课后我让学生把喜欢的句子摘录下来,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并品味、欣赏,结合课后的小练笔,写出自己对书的感受,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更深的感悟文章的蕴意。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篇8
我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时,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脑海中俘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人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在苍茫的大海上以书为侣,享受着阅读的乐趣。书如友,书似家,每读一遍都像故地重游,会有新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反复地读一本喜爱的书,真像与一个朋友同船而行。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