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7 05:30:16体验大自然教学反思
2023-08-15 04:54:01华北门户——天津教学反思
2023-08-07 06:33:17竹影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09:54:46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范文(通用六篇)
2023-08-17 05:30:16体验大自然教学反思
2023-08-15 04:54:01华北门户——天津教学反思
2023-08-07 06:33:17寄售协议书模板
2023-08-12 17:30:47
《买新书》教学反思范文
《买新书》教学反思1
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除法》中第四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之后学习的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材当中提供了《买新书》这样一个情境,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连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要理解连除、乘除混合试题的运算顺序。教材这样编排的目的是在实际需要中理解运算顺序,不是强加给学生。就是希望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是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实际中来,又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针对《买新书》这一内容既有混合运算,又有数量关系,我在教学时,把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理解上。我觉得本课教学内容我安排的有点难。所以在学生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不一定能达到并驾齐驱的水平。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还会有针对性的对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练习。
2、数量关系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先是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有充足的思考时间,然后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和乘法、除法的意义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降低了难点。
3、我为了让学生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兴趣,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改变了以往应用题单一的教学方式。在练习中形式有计算、选一选、说一说算式的意义,有多余信息解决问题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兴奋的状态下解决了一个一个数学问题。
《买新书》教学反思2
对于自己上的三年级第六单元除法的买新书内容,自己感觉上得乱七八糟,课堂刚开始就已经偏离了自己的预设,而且这是由我自己造成的,一味的追求完成自己的教案,不把学生的反馈当回事,其实学生反馈的是综合算式200÷2÷4=100÷4=25(本),我只是想强调每步的意义,这时我自己就板书了分步算式,这与我课前预设的`板书是不相符的,所以我自己就开始慌乱了,显得课堂每个环节的重点凸显不够。根据自己对课堂的感受,结合师傅袁老师对我课堂的分析,自己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欠缺。
(1)我对自己在课堂每个环节想要凸显的资源还不够清晰。
比如刚开始的分步算式的板书,我只是想强调每步的意义,但是自己很随意地就把分步算式写上黑板,其实这里可以让学生在投影仪上讲讲每步的意义就可以了。
(2)对于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太高。
学生的语言是自己的理解,难免随意,但是只要学生语言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不影响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理解,老师就可以视为正确,不需要咬文嚼字,一定让学生改成统一的语言。比如:这节课出示情境后,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提出:每个书架每层有多少本书?其实这就是我想要着重强调的,这时就可以婉转地规范问题,比如说:也就是说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当学生表达出现了问题时,可以通过设问的方式让其他学生帮助改正。
(3)学生的错误反馈。
这节课内容是计算顺序的理解,但是在汇报过程中有同学出现计算错误(比如:末尾的0丢了,中间漏除的情况),我没有采取措施,只是反馈了对错,只是语言告诉学生,并没有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于讲过之后还有同学还是错的。在这种计算课时,对于学生的计算错误,可以在学生展示时老师帮忙改正,也可以让学生听完意见后自己改,还可以看看其他同学的做法。反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由扶到放。还有一点也是需要注意的,在公开课时,对于学生错误的展示,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应该是越来越少。
(4)教学设计上还有待改进
本节课的基础练习还要改进960÷6÷4 342÷6×4 801÷(9÷3),这三道题应该改成数字完全相同,但是加了不同的运算符号960÷6÷4 960÷6×4 960÷(6×4)在这里主要凸显出不同的运算符号不同的运算顺序,还可以加以小结。还有在反馈这三道题时,侧重点应该不同,对于第一道先讲运算顺序,再做,对于第二题,可以直接做,再讲顺序;第三题因为有括号,所以让学生讲运算的顺序,再做。
《买新书》教学反思3
今天的新授课是《买新书》,实则是乘除的混合计算。这一课时在两个班教学完后,给我带来两点,是值得让我记录的。第一,两个班在同样的教学设计下,出现的情况反差较大;第二,在今天的课堂上让我明白了三年级孩子在理解抽象问题时,直观的画图是一个较好的策略。
在三(3)班教学这一内容时,课前的口算复习完之后,问题情境导入: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2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你能算出平均每个书架放了多少本书吗?课本配有实物图,在课件上出同样设计出实物图。我的设计是先让孩子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黑板展示讲解自己的解法。当然这节课的另一目标就是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当任务布置完后,我开始走到学生中间去,巡视他们解答的情况。让人欣慰的是全班没有一个人不理解题目的意思,而且大家采用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只有一个后劲生在做的时候,出现了偏差,但他也知道用“200÷2”先求出每个书架能放多少本书?学生做完后,顺理成章的我让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而且讲得也非常好。看来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下午第二节课到三(4)班后,却出现了另一种状况,而且反差较大。同样的教学设计,同样的导入问题,布置任务。然后我同样下到学生中去巡视。这不看还以为如三班一样,真是一看吓一跳。好几个学生不知道如何动笔,等时间长了一会儿,我再次走到几个后劲生的旁边看了看。有些答案真让人生气:200÷2×4=400(本)、200×2÷4=100(本),甚至还出现了加法的算式,真是有些离谱。两个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成绩是有差异的,这在之前我是知道的,但是没有想到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映出这么大的差别。我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能够缩小两个班的差距呢?
这让我联想到了两个班的语文学习了。三班一直是由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而四班在我接手之前一直是数学老师作为班主任的,难道与这个有关系。解决问题肯定是需要理解题目的意思,而学生审题的能力,直接与他领悟句子的能力是很大的关系的。可是我们数学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也注重了审题的习惯了呀?这与孩子的阅读语文能力有关吗?我隐约觉得还是有影响的。
那有什么方法缩小这个差距呢?除了让他们加强语文阅读能力之外,在数学教学中,我能用什么方法能提高四班孩子的审题能力呢?当然,碰到四班的这种情况,我肯定是要转变教学设计了。后来,我引导四班的孩子,理了一遍的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然后多用了些时间,让学生想办法能不能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后来用简易的书架表示这个图形后,一个学生上黑板展示讲解后,那些不明白的孩子,这才知道自己错误的原因了。看来四班的孩子在抽象事物的理解上不及三班,那么今后的教学中还真要区别教学了。
而让我在今天教学中收获的另一个就是“直观图形”对孩子审题的重要性。下午那节课在出现了那样的情况后,我为什么想到突然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出来,更多地缘于上午在三班时出现了一个问题,一个学生上黑板利用直观地演示,将很多的学生给“征服”了。在三班教授完新课后,课堂练习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小军去游泳池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2个来回,共游了100米,这个泳道有多长?这个问题如果不认真理解“来回”这个词语,那么肯定会出错的。果不其然,三班的孩子都认为非常简单:100÷2=50(米)。在我的统计下,仅有六七个学生不是这样做的。其中有个孩子很着急的想上黑板给其他同学展示,他在先是在黑板上画了两条看上去平行的线,然后假设是泳道,结合题中的“来回”他把问题讲得清楚明白,其他学生一听就明白了,不由自主给了他掌声。这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题目,但题目中的两个数据极易诱导学生发生错误,但是上黑板的那个孩子用一个图形就把那么多坚持自己道理的、不清楚的学生给扭转了他们的思维,可见这个图形在这里的辅助作用可真大!所以在下午四班的教学中,出现了那个差异后,我想到了直观的图形表示,同样带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这一个过程,让我感受到直观图形的演示,给孩子的认知和理解上能带来较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思维不是很强的学生,他就是一种“眼见为实”的思维方式。不然他是不会理解的,这时有效地图形表示,对他们的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可在收获的同时,也让我有了思考。这种直观图形的表示方法,是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但是还能图形变得简单一点、数学一点吗?也就是我们数学中常用的线段图,如果改用线段图学生还会很轻松的授受吗?另外,学生的审题理解能力不能仅依靠图形的演示,还是得提高学生文字理解能力?这些疑问,在今后的教学中,得去实验,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