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反思

最新白杨的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18 07:01:06 高考在线

最新白杨的教学反思范文1

  每当读到这样的文章时,我就心潮澎湃,对那些边疆的建设者产生敬畏之情,崇拜之情!《白杨》跟上学期学的《落花生》有相似之处,学生很敏锐的发现:《落花生》一课通过写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告诉我们要做具有花生品质的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一课,好像也是通过写白杨树,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好像”,看来还不是很确定,没有充分的读书,自然不够确定了。但积极性可嘉,值得鼓励。“说得很有道理,你们说好像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是不是呢?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与《落花生》一课有哪些相似之处?”

  孩子们听了这话,马上投入到了阅读中。渐渐地,读书声小了。“读完了?”“读完了。”“跟《落花生》一课一样吗?”“一样。”“那告诉我们什么?”“不知道”。呵呵,异口同声。“不知道,很正常,如果读上两遍课文,你就读明白了还用我这语文老师干嘛呢!”“哈哈”引来一阵笑声。“现在我们一边读书,一边共同交流,看看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孩子们又是一阵议论。“课文抓住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来写?”“白杨树有这些特点,与爸爸接兄妹俩去新疆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爸爸跟兄妹俩介绍白杨树,目的是什么呢?”在读书过程中,随着上述问题的解决,孩子们逐步明白:爸爸跟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目的是表明爸爸的心愿——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从哪些句子中能看出爸爸的这一心愿?”学生找出了文章的重点段:“爸爸的微笑消失了。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我觉得作者的这种写法跟《落花生》一课的写法非常相似,还记得这种方式叫什么吗?”“借物言志。”有个孩子喊道,学得比较扎实。我将“借物言志”四个字板书到黑板上,“借什么言什么志呢?”“当然是借白杨啦!”“表明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决心。”“只是这些吗?”“不是,还有爸爸不仅决定自己建设边疆,还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建设边疆。”“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写到‘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就这样,在《白杨》与《落花生》的比较中,学完了本课。我想孩子们对文章“借物言志”的这种写作方法肯定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源于已有知识的更新,更源于教师在执教时将看似复杂的问题分解开,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再来理解,再来学习就容易得多了。教学本无定法,特别是语文教学每一种文体教法不一,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让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带劲儿,学有所获。

最新白杨的教学反思范文2

  我执教的《白杨》一课有许多特点,这里且不谈教学思路之清晰,词句训练之扎实,学潮指导之得当,读书结合之紧密。谈谈其前瞻性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及合作的学习的方式。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很好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习多积累,重感悟、重内化、重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我在这方面体现得很位。

  首先我以生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最根本的落脚点。《白杨》一课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只有体会到生活中人们的无私奉献,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对白杨的.敬意,实际上是对建设者的赞美。因而我紧紧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去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

  其次,我更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在教学完第二环节,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作者如何赞美白杨树的内容之后,我又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用一幅画表现出来,学生非常乐于表现自己,同时也体现了个性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更多地运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评价不再反映仅仅甄别选拔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每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的评价语较为得当,每一句能恰到好处地敲击在学生的心上,促使其更努力地思考,更大胆的表现,发挥自己潜在能力。

  例如:当一个学生不太敢发言时我这样鼓励学生说:“记住把爱心献给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这个学生回答后,我又鼓励说:“你真了不起啊,朗读好多么重要啊,你充分抓住了一次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正是有了这些鼓励的话,学生才会一次又一次超越自己。

  总之,我能紧紧以新课标为教学依据,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以教材作为培养和训练学生能力的线索,我的这节课为语文新课标的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本课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使我能茁壮成长起来。

最新白杨的教学反思范文3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的高尚品格。因此,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而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教学目标之一。另外本课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见解。即是文中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要求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本课的难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茂盛、大、生命力顽强。)。再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让学生讨论解决两个问题:⑴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有何作用?⑵写白杨树的特点有何特色?我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并使学生懂得,前者写白杨树的生活环境是起烘托作用,而写白杨树并非直接描写景物,而是通过人物说的话,间接地写出白杨的特点。

  紧接着我就抛出新问题:白杨树生活的环境是那么的恶劣,却依然高大挺秀,不软弱,不动摇,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只是单纯说树吗?他还想说明什么?

  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