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反思

语文《野草》教学反思

2023-08-13 15:53:50 高考在线

语文《野草》教学反思1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野草》这篇课文,本文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生命”主题的第一篇课文。这篇散文的作者夏衍借物抒情,表面上是赞美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是赞美中华民族的抗日力量,赞美广大的抗日民众,同时启示人们不要被困难吓倒,要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一切困难奋然向上,勇于斗争。这篇散文寓意深刻、哲理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的内容主旨。

  3.理解野草的象征义,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法。

  4.感受野草顽强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的歌颂和赞美。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在教学过程中时不时让学生回忆一下学过的关于抗战的课文,为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做铺垫。这节课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导学案设计合理,目标明确,主问题设计恰当,富有创新意识。

  2.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较好地渲染了课堂氛围;推荐名言实现了有效拓展;结语有力,有启发性,渗透了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3.语文课注重了以读促学,每个环节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

  4.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展示,实行了小组加分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

  5.教师做到适时小结、点拨引导,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如本节课中的把握主旨板块,教师点拨指导“象征手法”、补充“时代背景”,让学生明白本文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用野草象征广大抗日民众(长期抗战的力),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高效课堂要以学生的展示为中心,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并不能排除教师有效适时的点拨引导,关键是教师的指导是否有效,是否恰到好处。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备好导入语、过渡语、结束语,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情灵活运用好小结语、点评语。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精心准备,教学效果还比较显著,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今后不断改进完善提高。

  1、时间分配不够恰当。导入与预习检查时间稍长,导致时间不足,堂清检测没有进行,课堂结构不够完整。

  2、学生读文还不够充分,预设的一些朗读环节没有落实。如第二板块对第六自然段的重点朗读没有进行。

  3、小组合作学习还不够到位,组长没有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缺乏有效引导,个别小组学习任务没有落实,小组加分机制,最后没有进行评比。

  4、课堂教师激励语言缺乏或不够丰富。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教师要给予点评鼓励,而且要做到有启发性、富有文采。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样我们也才会创造出自己幸福的教育生活。

语文《野草》教学反思2

  我对《野草》这一文章,很有感触。说实话,这篇文章我虽然是第一次教,但却给深深地打动了我。然而,要做到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一点还是比较难的。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我学习的名师是薛发根的简约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简约而不是简单,简约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简约背后是大气、精要、深刻、智慧,也是超越。这样的课堂将会带给学生秋天的天空一般明净澄澈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

  “深入”研读文本,方能“简出”教学。我们课本中的文章应该说是篇篇精美,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无不让人感到它的简约和精美,但总不可能在课堂上面面俱到,有时候,敢于取舍,简约流畅反倒是一种大气。

  倘若没有教者的真诚与深刻,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只有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钻研,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教师才会有对文本独特而深刻的见解,才会独具匠心地对文本进行取舍和加工,才有精彩的教学过程,才能借助文本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薛老师在对教材的解读和重构上,往往有着自己独到的、别出心裁的处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才能将教学理念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以下是我教完本节课后的一些想法: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主学习,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体现了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程理念。

  2、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等趣味教学方式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应的也就减少了人的动脑质疑的隋性。

  3、正如备课时所想的那样,学生提问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盆花代表什么?……”这个问题,本来估计学生会最后才提的,因为那时课文内容理解比较充分,回答也就会得心应手了,没想到学生一开始就提这个问题,真有点“不知所措”“手忙脚乱”。所以,我反思着如何才能让学生的提问“有序”起来,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

  4、考虑不够充分。现在是和平时期,战争硝烟离现在的小学生久远,他们无从感知,也难以理解当时的艰苦程度,无法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同中华儿女不愿当亡国奴,抗战到底的决心联系起来。

  5、让学生充分阅读感知得还不够。背后的大气、精要、深刻、智慧都不能达到意料中的效果。教学第一步就要让学生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才能为后面的质疑、解答做铺垫,那么要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在读中感,读中疑,读中悟呢?这就是我接下来的教学要注意研究的了。

  上完课很久,我心情还无法平静。这一次的教学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师的导语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评价

语文《野草》教学反思3

  今天教学了夏衍的《野草》一文,很有感触。说实话,这篇文章,我已经教过好多次,每次都会被深深地打动。然而,却很少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我想,语文课,就是要引领学生学会走近作者,走进文本。学习课文,体味情感。否则,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于是,我这样设计了本课的教学:

  新课伊始,引领学生透过两个故事,感受种子的力可以超越一切,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引领学生抓住“钻、挺、透”三个动词,体会小草掀翻石块的事例。然而学生只是泛泛而谈,我这样引导:孩子们,我们现在将小草和石块进行一下比较,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孩子们给出了这样一些答案:小草,柔软;石块,坚硬。小草,轻;石块,重。小草,有生命;石块,无生命……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小草与石块力量的悬殊,对小草油然而生敬意。我适时地问道:“种子被埋在土壤里,一片黑暗,没有一丝光明。可是,它为了阳光,为了生之意志,在顽强不屈的`挺出地面来,你们想说些什么。”于是,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开始加深,朗读也自然很有感情,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听着你们的朗读,刘老师仿佛看到了小草的能屈能伸,看到了小草顽强不屈的身影。我想,这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力,而是一种看不见的——”孩子们异口同声:“生命力!”夏衍又是怎样解读生命力的?当学生找出答案,我给学生补充了一段抗日战争的资料,孩子们听后义愤填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爱国志士,看到大片国土沦陷,你一定会这样说:——这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知的力。同学们,如果,你是一名勇士,看到卖国者向日本帝国主义者卑躬屈膝、点头哈腰的时候,你一定会这样说:同学们,作为当代的小学生,回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你一定也是热血沸腾,你一定会这样说:——此时,课堂气氛已经推向了高潮,孩子们的朗读已经变成了发自心底的呼喊。

  学完课文最后一段,我进行了拓展说话练习。同学们,假如,你是一颗悲观的种子,见到了一株在恶劣环境中顽强不屈生长出来的小草,你会怎么说?假如,你是一棵小草,当温室中的玫瑰花嘲笑你的时候,你会怎么说?如果,你是生长在沃土中的松树,你是否会嘲笑那生长在破岩中的松树?孩子们的回答很是精彩,因为,他们已经把心融入到了课文当中。

  上完课很久,心情还无法平静。以前教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水平。所以,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师的导语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评价语言的机智,使得学生很快就能够进入预想的教学氛围。功夫要多下在备课上,这话一点也不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