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赵州桥优秀教学反思范文(精选五篇)
2023-08-01 10:53:50七彩的童年的教学反思
2023-08-07 02:34:02九年级数学公式法的个人教学反思
2023-08-12 03:57:22七年级数学上册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的教学反思
2023-08-04 12:59:10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分居协议书范本
2023-08-15 15:17:32房屋协议书模板9篇
2023-08-01 20:27:47有关协议离婚协议书汇编六篇
2023-08-09 13:13:48团体出游活动安全协议书四篇
2023-08-02 23:27:04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1
《认识角》是几何知识的教学内容,本课结合生活情境来认识角,通过让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认角、做角、比角的过程,使他们深刻认识角。找角是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知各式各样的角,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摸角是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知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为认识角的特点做铺垫;画角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角;认角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怎样才是一个角;做角是让学生在组长的安排下选择自己的材料动手做角,让学生认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角是用活动的角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教师通过这六个过程,使学生逐渐认识角,而且每一步的教学过程和衔接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尤其是比角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处理得很好。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其实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目的要让学生学会怎样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并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教师能承接前面的内容,先让学生比较黑板上所展示的学生做的角,学生马上想到用已准备好的学具“活动角”来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顶点和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外一条边)。
通过动手比较,学生知道角的叉口越大角越大。接着,教师又用自己两边比较长的活动角做成与黑板上某一角一样大,然后问同学“现在是我的角大些吗?”,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进一步知道角的大小和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而和角两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从而使得这节课的重、难点迎刃而解了。
这节课还有一点让我体会很深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溶入学习中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探索欲望。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并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知识学数学。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数学,并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实践化,真正体现数学的魅力。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2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3
(一)反思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摆小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
2、从直观入手,透过多媒体演示找出主题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从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观察讨论抽象出角的基本特征,完成知识的独立建构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透过学生折角和摸角,加深对角的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真正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同时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透过辨认不同方向的角,让学生对角的认识更加全面
4、观看电脑演示,全班学生用手势决定所给的图是不是角,掀起学生的学习热潮。
5、用铅笔把图形中的角画出来,从而透过练习,强化学生对角特征的掌握。
(二)反思教学重难点:
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主要是看能否到达教学目标,其次是看重难突出了吗?能在课堂教学中帮孩子解决难点吗?因为教学就是为了帮学生解惑。我这节课的难点是:1、透过比较操作体会角大小跟角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2、用重叠法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但我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帮孩子解决问题,末能突破第二个难点,因为我采取剪短角的边长和延长角的边长的长度,引导学生不够到位,效果不显著。因此在今后教学中就应让学生透过用两或三个不同颜色表示长度不同边长的角,再用重叠法透过学生直观比较,就很容易观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三)反思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的主要教学方法是让孩子自己去研究图形,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做为老师就应如何去放,什么时候收呢?这才是最重要的。就这节课来说,我在画角教学环节不够放,先用电脑演示画角,再让学生画角,虽然学生对于画角的步骤比较好,但这样的处理学生只会画出同一方向的角,从而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后我们今后对于这个教学环节能够放手让学生尝试画角,在展示他们的`作业的时候就能够互相纠正画角的正确步骤了,这样让那些已犯错误的学生印象深刻。
(四)反思整个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体现了一位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没有很好的“吃透”教材、分析好目标、重难点是不可能设计好一份教学设计的,而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分析学生的思维的发展,突破难点不够深入,所以在写教学设计前,还是要很好的理解教材,首先要做好单元教学设计及单元教学目标,然后备课时注意这节课前后知识的联系,并设计好本节课的目标、重点、难点,还要思考到自己的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4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多方面向学生带给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用心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如: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透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忙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二、创设搞笑的数学情境。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忙。我也努力在这方面进行设计,也取得了必须的效果。如:在引入的时候,插入学生们感兴趣的动画,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用心性,从而更有兴趣的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在找角时,设计让学生观察、寻找教室的角,透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教学重难点。本节课透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形象、直观,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从不同侧面我了解到,每一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体验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见过的角和头脑中的角,主要还有:人民币中的“角”、牛角、羊角、墙角等等,所以要建立一个几何中的“角”,要把“角”从生活中抽象出来对于他们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教学反思5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虽然简单,学生也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很难理解“角”这一抽象的概念。针对这一学情,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引出角、认识角、比较角、画角。经过一堂课的教学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觉得比较好的地方。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教学导入的环节,我先让学生大胆猜一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猜到的呢?一方面,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挖掘学生关于角的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会从已经认识到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上都有一些尖尖的角出发,正确猜测。接着,让学生大致地向老师比划角的形状,这样的教学处理我觉得是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紧接着,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根据生活经验说说画面中的角。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提供适当的材料,注重体验感悟,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角的初步认识”,直观性和操作性比较强。我设计了找角,折角,画角,做角等活动,让学生活泼愉快、兴致高昂地参加到教师创造的不同教育情景中,引导他们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从而建立起角的表象,丰富了对角的认识,发展了空间概念,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学生模型的过程”这一理念。
三、化难为易,拓展思维
比较角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在转动活动角的时候,要求学生按老师要求,把活动角由最小变大再变大,原本设计是让学生认识到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学生突然说到,变成直线了,没有角了。这时,我抓住学生地提问,反问角的本质是什么?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那现在这个形状,有没有顶点,有没有两条边呢?答案是有的。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边的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又适当渗透平角的知识,以及巩固角的本质。
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1、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在找生活中的角,学生的回答局限在书,桌子,黑板和窗户等长方形物体表面上,老师引导不够,学生思维没有很好的扩散开来。找角的特征时,老师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老师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老师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2、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己有时说话不够简练,点拨不够巧妙,调控力发挥不够,耽误了些时间,从而出现课堂的前松后紧。在课堂最后一环节画角过程中,由于时间比较紧,尽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首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画角,从画出的角可以看出学生画的角都很规范,我再点评和传授规范的画角方法,但整体感觉在这一环节上有点心急。
数学课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我们要让数学从实践活动中来,再回到实践活动中去(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本领),这是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