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一年级认字5教学反思
2023-08-17 20:51:50他们是家乡的骄傲教学反思
2023-08-15 14:06:29中班游戏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迷迷转
2023-08-07 16:46:51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乌鸦喝水
2023-08-01 07:29:15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合作成立公司的协议书
2023-08-15 17:17:53关于装修协议书模板集锦六篇
2023-08-09 13:17:42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文
2023-08-10 08:36:52培训机构合作协议书
2023-08-07 18:08:5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范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1
上完这节课,感触很多,关于学生的、自身的和新课程标准的,好的或者不好的。简单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生活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学生感知事物、获取知识、追求和探索新问题、发展思维的强大内驱力,而对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最好的激发是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在这节课上,通过创设一个完整的情境——小浪底之旅,用新鲜的话题,美丽的风景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为学生的学习研究搭建良好的平台。
关于范老师提到的此类情景创设有欺骗学生之嫌的问题,在设计课时,我也考虑到了,但只是觉得这样创设情境不太合适,并没有找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的情境对于天真、爱幻想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勉强奏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的增加,会渐渐对此类假设性的情境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这一点也是有待于改进的地方。
二、重视基础知识的形成和掌握,使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一节课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是永恒的主题。在课改过程中,我们既要体现改革的基本思想,也要继承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基本教学目标。这节课中,展开部分主要采用算用结合,以用促算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如:首先电脑出示学生去小浪底游玩的热闹场景,给出每个班的人数和船的限乘人数,引出本节课内容,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充分把握学生,提出多种预设。
“算法多样化”是课改倡导的新理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所以课前我把学生可能会用的口算方法列出来,这样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如在教学“37+38”的口算方法时,由于学生方法比较单一,我又补充一种我自己认为比较有价值的方法“37+40—2”,学生又类推出了“40+40=802+3=580—5=75”的方法,这对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还有一些问题是我没有预想到的,如:在计算一年级两个班、二年级两班的总数之后,得出此方案不可行,我设问:那我们该怎么乘船呢?我以为学生会重新设计方案,但一部分学生马上说从二年级的75人中抽3人和一年级坐同一条船。学生能想到这种方法有点出乎意料,我觉得提出这种方法的学生比较善于动脑思考问题。
这节课上除了以上这些情况外,还有一些问题,如: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学预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研究等。我觉得这些与自身素质有关,有待于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2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在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所用的口算思路可以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可以是两位数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由于学生脑海中对笔算的思路比较熟悉,所以本课首先要帮助学生跳出单一的笔算思路,激活学生潜意识中两位数加整十数口算的那根弦,打开口算的思路便成为上好本课的关键之一。
为此,我设计时充分运用迁移规律,在出示例题口算43+21前,有意复习口算43+20,让学生在43+21与43+20的比较中,把学生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关经验充分激活,同时把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口算43+21中。
但从本节课的实施情况与设计预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本堂课的原意是让学生在已经能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但教学下来,学生似乎对这一新方法并不感兴趣,仍然执著地使用笔算这一方法,哪怕我在课前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新方法上花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或许笔算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大家已习惯于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计算。
本节课在体现算法多样的同时,最大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逐步提升数学思维水平,但理解和掌握一种新的算法并非轻而易举的事。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算”,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以为学生凭一已之力很难达到算法的多样化,显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感性地认为自己熟悉的'、已掌握的算法是最好的,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计算。看来,预设再充分,也绝不可能考虑到教学生成的全部内容,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培养教学机智,能迅速、灵活、高效地判断和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引领学生的思维。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的教学反思3
《两位数加减两位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以及两位数笔算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要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我们知道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虽然口算的结果是外显的,但口算的思维过程即是内隐的。也正因为口算过程的内隐性,所以也就有了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里也提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一、“23+31”教学片断(1)
师:你是怎样计算23+31的?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所以23+31=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所以23+31=54。
生3(按捺不住):老师,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1=51,再算51+3=54,所以23+31=54。
生4:我先算30+30=60,再算60—7=53,最后算53+1=54,所以23+31=54。
分析: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来的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引导学生:“你是怎样算的?”从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主交流,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算法,这也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并不是像解决问题一样“一题多解”,算法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多人对算法多样化产生的一个误区,就像上面所曾显得学生算法,虽然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不难看出,有些算法过于繁琐,或是思维层次由高到低,其实这与算法多样性目的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我又加强了学生对算法优化的学习。
二、“23+31”教学片断(2)
师:刚才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我喜欢用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用第二种方法。
生3:我喜欢用第三种方法。
生4:我喜欢用第四种方法。
师小结: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第三种方法在算理上和第二种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然后用这些方法来做下面各题。
分析: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算法有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在这节课中,学生之前所说的方法较多,可以看出,方法2和方法3是同一类,方法4在计算思路比较麻烦,因此我适时引导学生选择运用普遍口算方法,其实也是帮助学生优化算法,正是教师的有效引领,让学生经历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学生择善而从之,这是“优化”带来的反应,是学生“选择”的结果。
新课标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它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意识。但是我认为算法多样化不是没有目的性的将所有算法堆砌在一起,因此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不仅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多中选优,真正学会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