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一面五星红旗语文教师反思范文
2023-08-07 20:44:36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
2023-08-15 08:53:36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6 16:07:49三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个人教学反思
2023-08-08 20:33:32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一面五星红旗语文教师反思范文
2023-08-07 20:44:36数学二年级上一分能干什么教学反思
2023-08-15 08:53:36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6 16:07:49货车协议书
2023-08-10 08:08:29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记得我小时候也学过,现在的教材依然编排在内,所以我跟孩子们说,可见这篇课文有着无穷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而它与《富饶的西沙群岛》有着非常明显的相似之处,就是文章都是以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但是,这两篇课文在分述部分各段落的写法又是不同的。因此,我在教学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较多的关注了写法的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并列、总分、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而《美丽的小兴安岭》则更多的关注了语言,特别是在用词准确性方面的引导和感悟。
一、比喻、比拟的写法使文章更显形象、生动
整篇课文较多的使用了比喻、比拟的写法,如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把“小兴安岭的树林”比作了“绿色的海洋”,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绘成画面,树多,无边无际的感觉便渐渐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形成。中午我还通过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欣赏这“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惊叹声此起彼伏,真的是一眼望不到边,这树林确实很像“海洋”。
又如“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孩子们一读句子就知道文中用了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才会欣赏自己在“镜子”中的样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想象,小鹿在欣赏什么呢?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有没有长大了一些。”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和身上的斑点。”有的说:“它在欣赏自己身上的皮毛有没有变化,自己有没有长胖。”……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这样一想象,小鹿可爱的样子(神态)便跃然纸上。
而像这样的比喻、比拟的写法,在文中还有多处体现,像“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
二、品析、想象的方法使文本更显厚度、深度
在课后的习题中有这样一个练习:“树木抽出新的枝条”中的“抽出”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我就以这个练习作为一个教学的契机,让学生通过词句来品析,从中也发现我们的孩子真很会学习。
1.“抽出”用得真好。
句子: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有的孩子已经逐渐学会自主学习,在预习时已经关注到课后的练习,所以在交流中马上讲到了“抽出”用得好,于是我追问学生,那么你觉得这个“抽出”好在哪呢?孩子讲到:“抽出”说明枝条长得很快,假如用上“长出”的话说明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长出来的,而抽出说明是一下子的。“是啊,‘抽出’写出了枝条长得非常快。还有别的想法吗?”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什么东西是“抽出”来的呢?“剑、宝剑,我们玩的剑!”孩子们喊着。“抽出”还写出了长出来的枝条很直,笔直笔直的。
抓住重点词理解,同时还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抽出”与“长出”),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而这些词语的使用使文章更形象。
2.“封”“浸”用得真妙。
句1: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句2: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有了“抽出”的学习铺垫,在“夏天”部分的学习中,孩子们自然而然想到了类似词语的学习。“封”字不仅写出了枝叶的茂盛,长得葱葱茏茏的,而且还写出了枝叶很厚很厚,长得密密层层的。这个“封”还让我们感觉到:假如人在树林中的话,就好像待在一个封闭起来的绿色的木箱子里。多么形象的比喻啊,看得出来孩子们已经理解了“封”,知道了枝叶的遮天蔽日。
“浸”的理解学生就更到位了。当读到这一句时,学生马上想到了这雾实在是太大了,因为只有妈妈洗衣服的时候,衣服会浸在水里,衣服被水包围着,现在“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说明整个森林全都浸在雾里,雾就好比水一样,把整个森林包围住了。从生活到文本,学生的学习可谓深入浅出了。当然,我并没有满足,再让学生读读句子,还读出了什么?学生从“乳白色”还读出了雾海很浓,就像牛奶一样。前后一联系,森林被牛奶一样的大雾包围着(浸在其中),画面中便呈现出一种朦胧美,非常生动。
在这两个字的感悟、理解中,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两个字用得真妙,明白在我们表达时不仅要关注正确,最好还能做到生动,由字传情。
3.“献出”用得真绝。
句子: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山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当学生交流到这句话的时候,一开始大家仅仅关注了小兴安岭的物产,对于“献出”并没有深究,我引导学生再读句子,想想这个“献出”能不能换个词?学生想到“长出”、“结出”,把这两个词用到句子中读读,可以吗?一读,学生认为只要把“向人们”省略,句子也是通顺的,意思表达也是正确的。那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献出”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是一种拟人的写法,因为只有人会向别人献出什么;有的认为用上“献出”感觉好一些,但至于到底好在哪里并不清楚。于是我又问学生:“我们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上‘献出’呢?”有学生说:当我们向灾区的小朋友捐钱的时候可以用献出。“嗯,这叫献爱心。”我说。还有学生说:有的人会去献血。“是的,这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我接口说,“那么,现在你再结合课文,觉得这个‘献出’写出了什么呢?”
生1:“‘献出’是森林对我们的一种感谢。”
生2:森林其实是我们人把小树苗种到山坡上,才能长出高大的树木来,“森林向人们献出”就是它要回报我们。
生3:“献出”感觉就是我们创造了森林,森林好像懂得感恩一样要回报我们。
生4:用上了“献出”感觉这些果实不是就这样长出来,而是为了感谢人们的辛勤劳动一样。
……
孩子们充满童稚的语言使课堂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中,一个“献出”让他们浮想联翩,同时也表达了同一种思想:有了付出,便有收获,我们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将回馈我们。
三、欣赏、积累的方式使学习更显有效、高效
这篇课文中语文特别优美,特别是“()的()”的短语形式、“又()又()”的词语和AABB式的词语很多,如:“绿色的海洋、嫩绿的叶子、酸甜可口的山葡萄、鲜嫩的蘑菇、巨大的宝库”等,“又香又脆、又肥又厚、又松又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我在引领学生学文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并在一样的语境中加以运用,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
小兴安岭的景色一年四季有着不同的美丽之处,我想通过这样的品词、析句、理解、感悟、想像,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更加深入,学习更为有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2
这篇课文根据季节变换的先后顺序,依次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突出了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课文以清晰的段落层次来展开,抓住了小兴安岭四季不同的景物特点,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打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画面。
在教学时,我抓住四季的景物特点重点指导,让学生先根据喜欢的图片找出文中与之对应的句子,再说出喜欢的理由。说理由的时候,品析句子中用的好的字,说出它们的妙处。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很快就能评析出好词好句,并能准确地说出它们的作用。
春天这部分主要是我引导学生说,夏天这一节就由学生分小组来合作学习,依照学习上一节的方法来说,学生基本能够按照我的思路走,句子分析的比较到位。秋冬两个季节内容比较简单,我以读为主,欣赏作者优美的语言。
最后以小练笔来结束文章,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交流。时间比较紧,有很多地方上的也不尽如人意,如节奏比较快,没能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就让学生来说,学生不知怎么说。课堂上读的不够,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让学生用概括的语言来总结每一小节的内容时,学生总也说不到我想要答案。在备课时,没能做一个相应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填空,另外,学生对于文章的学法不甚明晰,虽然要求他们按照“读、找、问、思”的环节来分析文章,课缺乏学法的归纳,学生学起来不得要领。如果能将这些归纳起来,可能效果会更好。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3
1.简简单单学语文,讲求教学的实效,给学生实惠
本节课突出体现了“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教学环节简化,教学方法手段简便。教学目标高度集中,学生学有所得清晰可见,
2.教学目标三维整合,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整节课紧紧围绕写字、背诵和段的训练三个要点展开,每个要点都体现了三个维度的整合,即不仅获得知识、语言积累和语言认识,同时注重方法的习得。
如识字教学中,指导学生感受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特点,指导学生学习写好“三点水”旁(偏旁三点水,结在弧线上),指导学生写好“立刀旁”(要又长又直)。这些都是给学生以方法规律的指导,有利于学生写好本课生字的同时,掌握一般的写字方法。再如,背诵,教师指导学生采用立桩记忆的方法,提高了背诵的速度。在立桩记忆法中,学生还学会了理清层次,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等多个记忆要点。在指导学生感悟课文构段规律时,教师也不是停留在理清段落层次的水平上,而是让学生探究课文为什么,每段都是先写“树木”,再写“其它景物”,从而领悟,树木是小兴安岭的主体,而有了其它景物,则使小兴安岭更加丰富,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体现了小兴安岭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的主题。这样,对于段落结构的认识,最终与文章的主题理解紧密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课程标准所要求
的“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目标(虽然是构段规律表情达意的作用)。
3.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并使之与阅读教学紧密融合
在教学中极为重视写字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从从容容地写字。写字教学不是做秀,不摆样子,在教学“汇”字时,采用课件的方式,引导学生既记住了字形,又理解了“汇”字的意思,还通过想象,感受了“汇”的图画,感受了春水的变化所带来的生机与活力;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什么汇进了春天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汇成春天的画卷”等处,是引导学生在适宜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汇”。这样,“汇”字达到了读准字音、记住字型、理解意思、体会在情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4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你们读过课文吗?(读过)。你们觉得小兴安岭怎么样?(很美)什么季节美?(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的说春天,有的说夏天,有的说冬天,有的说秋天)
(老师从简单问题出发,激发起学生热爱小兴安岭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你喜欢的季节自学,学习方法提示:1、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小兴安岭美景的同学,可以说一说,讲一讲,议一议;2、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3、喜欢朗读的同学,可以尽情地读一读;4、喜欢想象的同学可以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已描写到的景物外,可能还有哪些景物没有描写出来,请你当一次小作家,把你想到的补充出来。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积极主动地自学,过了8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师:哪些同学喜欢春季的'小兴安岭(喜欢这个季节的同学举起了手)
师:你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春季的小兴安岭的。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师:你们这些小画家真让我们大开眼界啊!能自愿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吗?(有两个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我画了一座连绵起伏的山,山上积雪融化,雪水汇成的小溪,从曲折的山崖之间淙淙地流了下来。
生2:我画了许多白桦树,你瞧小溪边的早已落光叶子的白桦树正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师:画得太美啦!哪些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小兴安岭的美景?
生:(迫不及待,纷纷举手描述)老师,我想说,我是用想象的方法来学习这段的,我闭上双眼,来到小兴安岭的小溪边。我看见了许多的小鹿,有的小鹿在溪边散步,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有的小鹿还在小溪边和同伴们玩游戏。它们多么清闲,多么自由,多么快乐啊!我也想变成一只小鹿!(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生:老师,我还想象到,在小溪边的白桦树杆上可能有几只松鼠,正在焦急地等待寻找食物的妈妈回来呢……
(点评:同学们在老师营造的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里,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解读着课文,舒展了灵性,人文情感得到了熏陶。)
师:请用“读一读”“讲一讲”方法学习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十几位学生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景,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第二自然段)同学们相互评价,读得怎么样!
生:我认为牛聪玲同学读得好!她读出了对小兴安岭春天美景的赞叹和惊喜之情!
……
(点评:本课例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学习的最大空间。本课例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反思: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的课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而不同的人表达自己感情的方式是不同的,解读语言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为学生提供了四种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用语言来解读,如说一说;有的学生用自己有感情的朗读来展现语言文字的美,如读一读;有的学生把课文语言转换成画面,形象地再现美丽的景色,如画一画;有的学生发挥想象,把文中没有的景物也添加了进去,这就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如想一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学生既能舒展灵性,又能获得一种愉悦的体验。如,有一个学生说到:“老师,我也想变成一只小鹿!”由此可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己学习取代他主学习就是解放孩子!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5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se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篇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这篇文章,我在三年级两个班分别执教,七班磨了一次课,在同年级听课老师的指导下,又完善了教案,才在自己班上课。下面说一下我执教本课的感受。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直观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特有的美丽,运用电教手段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他们看得非常投入,被小兴安岭的魅力深深地吸引。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内容的时候,有些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如在感受“汇”、“浸”、“千万缕”、“利剑”的用字优美时,学生对这些词语难以抽象想像,运用多媒体,学生在享受美图的同时又理解了课文难以理解的词语,一举两得!
二、抓关键词,以读促悟,读中悟情。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在教学本课时,读的形式比较多样,有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齐读等,把读的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感受了小兴安岭的美。如:在指导读“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让学生加动作读出小鹿的可爱,在情境中,把自己想像成一只小鹿,入情入景。再如:在指导读“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的。”让学生读出树木的茂盛,并配上遮天蔽日、像绿色的海洋一样的树木,入情入景的以朗读来体现树木的特点。
三、重视积累,学以致用,提升素养。语文就是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
作者在描写小鹿时用到了“有的······有的”句式,这时我就让孩子自己练写“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到达学以致用。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教师的课堂语言值得精炼;对于一节的容量还要合理安排;对于学习的指导还要扎实一些。有付出就有回报,今后还要在教学上好好钻研,多参加活动,努力提升自己。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6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如何让学生去感受到小兴安岭的美,我在课堂上具体从几个方面来引导。
1、美的图片来助阵,感受“美”: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我插入了茂密的小兴安岭的图片;在第二自然段中我插入了淙淙的流水,散步的小鹿,抽枝的树枝……;在第三自然段中插入了从山谷升起的雾、利剑一样的阳光、各种各样盛开的野花;在第四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山葡萄、榛子、蘑菇、木耳、人参……;在第五自然段中我插入了四幅美丽的雪景图和可爱的黑熊、紫貂、松鼠;最后一段中我又插入了两幅美丽的风景图,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感受到得小兴安岭的美。
2、关键词句来品读,读出“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贯穿全文。我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感受小兴安岭的美。
(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能把描写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句子读出来吗?谁能大胆读读?”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们在反反复复的阅读中尽情享受着小兴安岭夏天非同别处的美。
(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我又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创情境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
(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
(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4,知识延伸全发动,创造“美”: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7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领悟。
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由我来带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景,总结学习方法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教师讲解过多,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在磨课团队老师们指导下,我调整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对重点词句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并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的顺序。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以改进,争取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课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复习巩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四季的美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8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先从整体上介绍了小兴安岭是几百里连成一片的绿色海洋;然后按春,夏,秋,冬的季节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最后总结性地告诉人们:小兴安岭既是一座景人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我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设计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小兴安岭的春天和夏天的景色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小兴安岭美丽富饶的同时,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显得不尽人意。一方面是为了有试教的时间,班级而匆匆赶场,三(2)班学生课前没预习影响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可能是我驾驽于课堂教学的能力不够,预设的不够充分,而使很多教学环节走过场不到位。如:词语教学环节,由于我设计时以词语不加拼音的形式出现,这样词语落实就不到位。更不用说写生字这一块了,连时间都没有。又如: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教学时处理得挺到位的,但运用上段的学习方法学习小兴安岭的夏天时简直是走过场,没有很多的时间给学生去学习。
虽然整堂课看来还算完整,但这节课下来,发现了问题多多,自己的课前预设,在课堂上的灵活应变能力,怎样与学生很好的进行配合,都是我需要学习和改进的。
第二次教学这一课,教学内容是学习第一至第二自然段,即抓住景物特点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为了拉近与小兴安岭的距离,本堂课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课文的阅读积累了直观形象。因此,课伊始,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这节课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它的美丽吧!从老师激情的语言中,让学生在头脑中不仅产生对旧知的感知,更多的是对新知的向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向往,让他们从向往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接着让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通过读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提问:"初读完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印象"这一问题的提出,旨在了解学生对课文初步感知的程度,从他们的回答中获取信息,为后面的教学作准备。这里,也随机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整体的印象。在落实生字新词这一块,我也有层次,有梯度地进行教学,学生学得好,学得有味,课堂氛围浓厚。
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对文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对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时,我就用很简单的导语过渡到学习小兴安岭的春天这一段。教学这一段,我首先让学生从读中找出写了小兴安岭春天的哪些景物交流之后,又让学生再读这一段,找找你感兴趣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接着让学生欣赏品读。在赏读过程中,学生能学习作者抓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如春天里的"抽出""淙淙""俯下身子""侧着脑袋"等词语,学生抓得十分到位,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性的进行朗读,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反复感受小兴安岭的美丽。同时,我也渗透学习方法,为下节课做好充分地铺垫。但也有不尽意的地方,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说:"有位作家给小兴安岭整体画了一张像——"这时,有位学生就问:"这位作家是谁呀"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没了随机的应变能力。又如:为了我的课堂,让学生时时跟着我的预设进行,感觉课堂不够放开。最后的写字教学也留一点小缺陷:没有时间给学生写字和交流反馈。
通过课堂展示,让我感受到了要上出一堂精彩的课不仅仅需要老师能很好理解文本,了解学生,同时也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停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去丰富学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9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顺序来写的,每一个季节写法相似,我先带领学生走进小兴安岭的春天,按“读—划—悟—说—读”的方法一起学习、一起探究,然后我设计了一个表格,让学生按照这种学法分组进行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在反馈中,显示了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不仅欣赏、领悟了小兴安岭的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美。并在讲课中渗透写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小兴安岭,可以感受家乡的美,身边的美,并写一写。
小兴安岭的“美”是文章的“魂”,“美”是教学的线。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自始至终围绕这些教学思想组织教学,努力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但真正教学起来,总会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一,我在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看上去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自学,、讨论,学生也基本上解决了合作中的问题,但时学生合作学习的气氛不够浓,有些问题挖掘的也不够深入。如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虽然能很快地完成表格,也能有感情地去读读句子,但是,我在小组读评相结合的环节上把我的不够好,比如如何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研究。
其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有些学生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没有抓住字词的深刻内涵,大胆展开想象,深入体会。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还要加强更深层次的“读悟”结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0
三年级语文第五册课本中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的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文章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留给我的思考却很多。我发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品味语言文字的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而这要落到实处,读书训练不能流于形式,有层次地读书指导是很有必要的,每次读书都要有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水平。课后,领导和各位老师都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次活动对我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也从中找到了自身还有很多不足,我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学习机会,使自己的成长更迅速,我也会在教学的过程中,边教边学,用心积累教育智慧。
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幅图片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丽景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的融入情境之中,体会美、感受美。开始我抓住首尾两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然后就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学习描写小兴安岭四个季节美丽景色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小兴安岭四季特有的美丽,我充分的利用图片让学生欣赏,之后,我趁热打铁、因势利导引入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小兴安岭,充满了生机,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1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朗读了首尾两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就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9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
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体会作者准确、生动的语言,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4、创新目标: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展示了小兴安岭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2.学生分析:学生在上一单元已经学习运用多读多想,读通课文的读书方法把课文读通,已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再加上课文里对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描写,更能使学生理解和感悟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3.创新点: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创新人格。
4.空白点: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学习喜欢的内容。
课前准备:
因为搜集和处理信息是构建课内外联系的重要纽带,这一课与我们生活紧紧相连,在课前,我要求学生们搜集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同时从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教学方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也许没有去过小兴安岭吧,那里的景色可美啦!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
二、提供信息点拔启发
1、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提问: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学生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3、提问:你最喜欢那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为什么?
三、学生研究合作交流
1、小组讨论共同合作学习。(每个小组讨论后填写研究报告单)
2、学生汇报结果,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你又喜欢上哪个季节的小兴安岭了?
4、学习了2一5自然段,你认识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
5、讨论: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6、师主共同讨论研究,并一起完成板书。
四、反思小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学会了什么?
五、研究性作业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3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诱人景色。它围绕着美丽、诱人,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美文。 我在教学本课,首先抓住了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使学生达到情感的升华,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到比较成功之处有:
1、创设情境感受“美”在教学本课时,我先通过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着舒缓的音乐,一边欣赏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让学生在激情的语言和优美的画片中欣赏、感受小兴安岭的美,然后把文章的中心问题抛给学生:“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让学生尽情说出自己感受到得小兴安岭的美。
2、 抓关键词句品读,感受“美”。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好词佳句特别多,贯穿全文。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汇,让学生在学习、感悟时,多角度、多方位地感受小兴安岭的美。(1)在阅读中理解。在教学“夏季”这一段时,我问学生:“你为什么喜欢小兴安岭夏天的树木?请你把这句话读一读行吗?”学生读完后,我又问学生:“你读了这句话,你想告诉大家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怎么样?”学生说:“小兴安岭的树木长得很茂盛。”我问:“从哪些词语中告诉了你?”学生说:“从葱葱茏茏、密密层层、挡、遮中感受到的。”我紧接着说:“请你再读读这句话好吗?”于是,学生娓娓读来,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熟记了这些词语,更加深了对这些语词的理解,感受到了小兴安岭夏天树木的与众不同的美。(2)在理解中比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抽出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长出的意思。”我马上说:“那能不能用长出换成抽出呢?为什么?”有学生说:“抽出要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教师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抓住词句体味“美”:课文描写小兴安岭的春天时有这样一句话: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学习这句话时,我问学生:“如果用一个词替换抽出,你会用哪一个词?”学生说:“长出。”我马上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长出呢?”有学生说:“在这里用抽出比较恰当,它写出了新芽长得很快,另外还给我们一种动感。”有的学生说:“抽出要好,如果一个句子中用两个长出,读起来就比较单调。”通过词语的比较,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用词的精确性和重要性,感受小兴安岭勃勃生机的春景。
3、创情境读悟结合,感悟“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要达到这一点,让学生体会小兴安岭的美,教师必须创设美的情景,美的课堂。在教学中,我把这种美集中体现在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感悟小兴安岭的美,激发他们对小兴安岭的向往。在教学小兴安岭的春天时,课堂环节是这样的:(1)读中找景,用“○”圈出你看到了小兴安岭的哪些美景。让学生幽比较直观、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读中找特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鹿的这个句子,因为这句话把小鹿写得太美了,太可爱了。”有的学生说:“我喜欢描写小溪的句子,因为我似乎听到了流水声。”于是我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带着这种感情读读句子,加上动作读读句子,加上流水声读读句子,使学生心中对美的理解得到了升华。
4、知识延伸创造“美”: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顿时课堂活跃起来,朗诵诗的、写小文章的、唱歌的、画画的、……将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不高,对朗读的指导还需加强,以情动人的“品读”还不够,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等还不够,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朗读的启示不大。在资料汇报方面,许多学生家庭没电脑,可查文字资料或图片资料有限,不能让学生对兴安岭有更多的了解。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4
核心提示: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这篇课文主要在讲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是一篇极美的文章。怎样处理文中的词语和朗读指导,能让学生有较好的体会,感受美,这都是难点。既然是一篇美文,对学生来说读懂有点难,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性强的素材,使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结合得更紧密。但我恰恰就没有抓住这一点,没有直观的让学生去了解小兴安岭。
另外,用心品读美文,才能真正品味到美文的美。由于时间安排得不太合理,在解决“你认为课文中那些地方写得好?”这个问题上自己说得太多,耽误了一些时间,给学生留的有感情朗读的时间不足,对美文品味不够。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反思15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要让学生体会到,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后,我集中指导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从而抓住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二课时通过看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请学生真正走进小兴安岭观赏。深入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与富饶。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引导发现,小兴安岭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动静结合。学生再次朗读每一自然段。情感升华到极点。字字入情,句句含意。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接下来让学生想:“小兴安岭的四季再次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用文中一句话说。这样,很巧妙的将第六自然段如入课文中。这样一来让学生带着这个大问题阅读,各个部分最后又回归到这个主要问题上来,这样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指导学生阅读各个部分的过程中,我先集中指导阅读“春天”这一段,学完后总结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放手让学生自学夏天、秋天、冬天三段,因为这三段的结构特点如同“春天”段,这样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就落到了实处。从教学反馈,看学生能够自学,且自学效果很好。自学卡片内容填写正确率较高)然后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在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的过程中,形式多样,讲究实效,学生不仅能读出形、也能读出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在表情朗读中得到落实。最后让学生又一次通读全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这对才开始学习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最直观的写作指导。就这样,让学生一课一段,就不愁掌握不好语文这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