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声音是什么
2023-08-17 12:22:59低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2023-08-13 01:11:38鸟语教学反思三篇
2023-08-09 03:34:27彩色的非洲教学反思(通用六篇)
2023-08-01 04:02:47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寻找合伙人股权协议书(通用7篇)
2023-08-05 09:25:53八年级物理教学反思声音是什么
2023-08-17 12:22:59交通事故协调协议书范本(精选六篇)
2023-08-03 01:43:01安全生产协议书模板集锦八篇
2023-08-04 22:57:22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大雁归来》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认真阅读课文后,我发现,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声情并茂,跃然纸上。从内容上讲,课文既介绍了有关大雁的知识,更用大量的笔墨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而细致研读后就会发现,作者的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所以教学的重点,也应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怀。但是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呢?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是否可以从此入手?仔细斟酌后,决定以探究“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以“趣味导入(谜语导入)—感知知识性—品味形象性—感受抒情性—把握主旨”为教学思路进行教学,实现了教学目标。
一、有准备的课才上得有滋味。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自学,学生得知要上公开课,也预习得特别认真,对课文熟悉到了一定程度,避免了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不知所云、无所适从,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点的解读不留痕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作者的情怀。首先,在品味形象性的过程中,通过大量的生动形象的拟人句的分析与感悟,让学生体会了作者对大大雁的喜爱之情,这为把握作者的情怀打下了基础。其次,通过分析“对比”写法,领会作者在分析对比中突出大雁的特征,从而表达喜爱之情。再次,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在质疑探究中体会感情,把握主旨。最后,通过对目前世界及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的相关资料的阅读,学生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形势严峻,总结出本文作者在告诉我们:我们应敬畏生命,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体会一:激发兴趣是关键
《端午的鸭蛋》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考虑到学生也未曾预习过课文,我在设计导入这一环节时,改变在原来一贯的做法,改为一猜谜的方式导入这样是为了更快的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从课堂效果来看,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踊跃答疑,这都跟教学第一个环节设计的息息相关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由于很多孩子对课文提到江苏端午挂蛋络子的风俗不了解,我特地制作了几个色彩各异的蛋络子,实物展示既直观又新鲜,学生们学习了半节课看到这么有意思的物件,情绪顿时为之一振蛋络子的展示使课堂气氛达到小小的高潮学生学习趣味的增加也令课文的理解更好的往深层递进再谈课文中文章中挂蛋络子的趣味时,老师不用多说,学生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了。
体会二:小组合作要落实
在短短的一节课要学习两节课时才能解决的课文,显然时间是少了点这对学生而言毕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教学设计中我放弃了面面俱到的课堂设计,而是采用了中心问题突破的教学思路紧紧抓住作者为什么不写端午节其他的习俗,而选择写了小小的鸭蛋?以小组讨论中心问题的的形式学生实现从浅层理解到深层理解的转化我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一直在巡视并协助学生并对讨论活动开展好的小组及时表扬肯定,督促别的小组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落实的成效直接影响到分材学习的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其实每篇课文都有令他们难以理解的地方,老师选择的突破点是很重要的切中肯綮方能化繁为简对于大多数学生讨论后不能解决的学习难点,老师一定要寻找到最佳的教学策略去突破它对于部分学生个别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解决它,充分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合作式学习,讨论切忌流于形式的为讨论而讨论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教授的是陶渊明的《五柳先生》。是初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面貌。这篇文言文并不难,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而且他们对陶渊明也并不陌生,所以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来上这堂课,让学生教学生,学生不会的,老师才引导。这样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自学欲望,和探讨的热情,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了光彩。有几点心得总结如下:
一、自由朗读,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点燃。在上课开始,通过与学生互动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然后让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在朗朗书声中走进课文,走近陶渊明。接着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自己口头翻译课文,不懂的字句做记号,然后小组讨论,把小组成果展示出来,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这样学生互助后教师指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动了起来,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合作探究,品读人物,提高语文素养
文章一定是学生读懂的,而不是教师教懂的,教师要做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走进文本,感知人物。所以,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课文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读人物的精神,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明白,陶渊明“性嗜酒,好读书,常著文”,并从中看出了他是一个性情率真,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雅士。于是,陶渊明的形象就在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声中栩栩如生了。
当然,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在指导朗读时,匆匆带过,生字词分析也不太到位,可能导致学困生掌握不够扎实。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也不够,以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可能导致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不及思考与发表看法。再有就是教师的课堂点拨挖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教学本文时,我有意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换位思考、拓展延伸、发展其健康的个性等方面都作了有益的尝试。如课前让学生做好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等准备工作,不但培养了学生主动搜集整理资料、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第一节课开课时的故事导入,不但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气氛,还唤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奠定了学习新课的感情基调。第二节课合作探究的几个问题,就是在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的基础上,由教师整合了学生发现的问题的结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善于质疑的能力。
特别是第三课时的学习,尝试性的运用了拓展迁移的方法,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开来,让学生在“鉴赏母爱”、“畅谈母爱”、“体悟母爱”、“抒写母爱”等环节的学习中,学会由此及彼,换位思考,感悟形式多样的母爱,不但水到渠成的培养了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还潜移默化的帮助他们形成了尊重父母、关心家人、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很好的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另外,在主题探讨方面,我也大胆的引领学生做了尝试性的努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这篇散文涉及的内容很多,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示也不同。对此,我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去思考与实际相符的东西:①作者是一位教育家,通过对自己单调乏味的童年生活的描写,是否也间接的批判了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写母亲早期对“我”做人方面的教育的描写,是在揭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说明了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长期的,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最直接、最深刻的。②“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可见,对孩子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严爱结合,以“严”导其行,以“爱”温其心,方能使其健康成长,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思考,既体现了教师合理引导的重要性,也体现了语文要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特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本单元课文有散文,也有小说,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学习本单元要求熟读这些课文,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感情,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诚挚的怀念。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杨绛的《老王》写自已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余秋雨的《信客》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着重刻画一个受人敬重的信客形象,赞美他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说明无私奉献的人总是能赢得敬重和爱戴的。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从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描写的作用,揣摩语言的特点,从而提高描写能力。如杨绛在《老王》中,为表现老王生命衰竭的状况,写道“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学习本单元要求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就是初步感受语言风格。语言特点是由作品的题材、描写的对象决定的。要着重让学生明白,用什么语言要看写什么人、什么事。要总结五篇课文语言的共同特点,让学生领会,使用语言要在朴素自然的基础上,融进典雅的书面语,这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正道。
学习本单元还要求学习作者写人的方法,可以选择一个感人瞬间表现人物,与可以选择多件事写人。运用这些手法表现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大胆发现,大胆表达,相信会让我们笔下的人物更具个性。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我的母亲》是苏教版八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其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因此,本课以学生的阅读活动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体会、理解、感悟母爱亲情,本教案把“领悟至爱亲情”确定为第一教学要求,把“分析四件事例把握母亲形象”和“截取法的应用”确定为第二、第三点教学要求,基于新课改精神,我尽量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不放弃字词,文学常识等基本知识,也兼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更要突出母爱与爱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①概括母亲形象,学会截取法;
②体会母爱,培养学生对母亲感悟的理解。教学难点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我抓住重点,按照导入母亲——感知母亲——研读母亲——探究母亲——理解母亲,顺利地引导学生品析母亲形象,成功地在品味语言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整节课堂,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问题体验。
本节课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制作讲究实效,不摆花架子,不代替学生的阅读,不限制学生的思维,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在讲授这节课前,我和同学科的老师对这一课进行了集体备课,达成了共识,课堂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课上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展开思维,去体会、理解、感悟、反思,在阅读方法上加以引导,设计了粗读、细读、精读、联读的阅读活动。旨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不是由教师包办。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需要我们为师者切实思考,比如,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上课前能主动认真地阅读课文,从而减少课堂上阅读的时间,效果会更好,我想以后的工作中,真的应该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