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二年级语文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
2023-08-17 08:18:19我的一天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16 23:33:37课文火烧云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2023-08-16 04:43:16小班数学接龙游戏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3 00:14:13云雀的心愿教学反思(十五篇)
2023-08-14 13:03:41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9 21:40:37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
2023-08-11 07:59:48二年级语文青蛙卖泥塘教学反思
2023-08-17 08:18:19我的一天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16 23:33:37课文火烧云的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2023-08-16 04:43:16小班数学接龙游戏教学反思范文
2023-08-03 00:14:13
《画》教学反思(精选十五篇)
《画》教学反思1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
2、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但在学生自主活动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整个课堂还是有“牵”的感觉,需加油!
《画》教学反思2
《添画》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我在布置学习任务时,强调可以选择美术本上两张图片中的任意一张来添画完成作品。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听明白了我的要求,唯独有一名学生,而且是能力较弱的学生,他在两张图片上都添画了内容,但是效果都不好。当我追究组长的监督之责时,组长说没有发现这个问题。我选定的组长并不一定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因为我想让每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他没有发现问题也是情有可原的,组内还有比他能力强的学生。在总结时,我虽然批评了这个小组,但是没有深入地追究他们每个人的责任。课下反思后,我觉得首先我自己就应该引咎自责,没有尽到指导者的责任。然后引导学生自省“上课有没有用心听讲,小组合作学习时有没有帮到别人,作为组长应该怎样做,组员应该怎样做”。通过引咎自责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分工合作的认识,在课堂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画》教学反思3
今天学习了《画》的课文。它是一首五言谜语诗。在这节课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小朋友初步了解课文,重点指导同学读课文利用以前学习过的识字方法分类识记生字和说反义词的练习。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学设计已经烂熟于胸。在教学中我教态好,引用先进先进的教学理验,大胆的创新。一节课下来的让生学会了许多知识。
但是在课上无论是我自身的教学,还是同学的课堂常规都曾在这一些问题。
在上个学习单元的《语文园地一》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了反义词的概念,并在课上进行了说反义词的练习。在这节课上,我只是想将课后练习引入课堂教学,借助同学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反义词,然后顺学而导,让学生进行说反义词的拓展练习。因此,在课上,我试图让小朋友直接找出课文中的三组反义词,认为这一教学环节只是引入练习的一个过渡,但怎幺也没想到就是这幺一个简单的环节,同学们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整、正确找出课文中的反义词,甚至还有一个同学在课上随便地问出:“反义词是什幺东西?”这样的情况,是我在备课过程中没有预期的,一时间我慌乱无策,没想到以前连练习都做过了,同学们说出了远比书上更难的反义词,怎幺偏偏在有老师来听课的情况下,出这种状况呢?此时的我陷入了尴尬的局面,没有方法只得重新引导学生回忆反义词的概念,然后又通过现场扮演引导同学体会“近与远”、“来与去”、“有与无”之间的相反意思。
《画》教学反思4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材第五课《中国山水画》这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在这堂课上我严格地遵循《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特点,针对八年级学生特点,采取让学生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让学生通过欣赏来提高审美水平,提高欣赏水平。在这堂课上,我通过提问导入新课,问学生到过的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方在哪里,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告知老师,他们到过庐山、黄山、九寨沟、桃花潭等等自然风光旖旎的地方,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自然界美丽的山水风光,让学生产生乐于游山玩水,乐于欣赏大自然山水的愿望,从而导出新课,山水之美是我们非常喜爱并且憧憬的。接着,我问学生们想不想把自己心目中美丽的山水自然风光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出来给爸爸妈妈欣赏,显然学生们特别渴望表现出一幅幅美丽的记忆中的风景画,然后导出山水画这一主题。
师生互动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浓厚兴趣,从而揭示课题——学画山水画。接着我讲授了山水画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是在隋朝独立成科,当时山水画的开山始祖是展子虔,学生了解了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这一领域的发展脉络,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的国粹——中国画有个初步的认识。通过介绍隋朝著名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这一幅青绿山水画,讲解了山水画的一些表现形式,介绍了山水画之所以发达是因为它同西方的油画风景有很大区别,为此我精心绘制了一副仿清代画家王原祁的《云山图》,并用油画描绘了一幅山村风景。通过对比这两幅画,让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以及油画风景,使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到了中国画与油画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之中的山水画的特点,即意境高远,博大精深,注重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接着指出中国画在世界画坛上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接着我又现场示范山水画之中的石头的技法,讲述了画山石所要用到的各种皴法,但是在讲皴法的时候,我只是用专业的术语来界定披麻皴、斧劈皴、卷云皴,而学生对这些皴法可能不很容易真正的掌握,在下一次的《学画山水画》这一课上,我就会告诉学生披麻皴主要描绘的是江南一带的山,因为江南比较湿润,所以山上的泥土质地比较柔软,所以用披麻皴能表现山石柔软的质地,而北方比较干旱,山石多高大的岩石组成,所以质地比较坚硬,多用大斧劈皴来描绘,这样不仅仅能够更明确、更生动形象的描述出披麻皴和斧劈皴的不同用法,还能使学生们了解到一些中国的地理知识,这样就能体现出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这堂课上,我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做到完美,在导入的时候时间没有把握好,讲授新课的第一个环节,即描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以及中国画的魅力的时候花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紧迫了,在拿出国画和油画两幅作品让学生们欣赏比较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少了,这在下一次一定要改进,在接下来的教师当堂示范山水画中的石头的画法的时候,时间就显得有点紧了,以至于没能够一边仔细的示范,一边讲解,而是用很快的速度就把石头画完了,导致学生们在下面跟着练习画山石就显得有点找不着北了,这是由于前面在时间上的一个延误造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将会在美术课堂教学上逐步改进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不足,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不断地提高自身美术教学能力,争取高质量的美术课堂教学,充分地发挥学生们学习美术的兴趣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创造力的培养。
《画》教学反思5
《装饰画》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里的一节课,由于他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所以课本选择的是线条比较丰富的装饰画。装饰画与写实的绘画不同,他偏重表现形式的装饰性,不强调真实的光影效果,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进行创作,给人强烈的美感。具有简洁、鲜明、和谐统一的风格,也具有秩序化、夸张变形等艺术个性。
根据以上装饰画的特点,在上课时我才用了对比的方法,出示一幅装饰画,一幅写实绘画,让学生自己发现装饰画的的特点,学生基本上可以看出简洁、夸张、变形的特征,看着他们说的挺像那么回事,我觉得应该是掌握住了装饰画的特点及表象方法了,我告诉孩子们创作的空间很大,但是在进行创作的时候有的孩子却不知道从何入手,仔细想一想,装饰画在我们生活中是经常可以看见的,但是很容易被我们忽视,更别说孩子了,所以说如果孩子没有创作的思路应该是我在引导方面做得不够,有孩子说正是因为可以画的面太广了,所以不知道该画什么,再多做一些引导,在创作前要准备多一些的直观的范画,学生可能会觉得难度低一些,这是我在下一次行课时要改进的地方。
《画》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主题是“动脑筋,想办法。”这篇主体课文写了苏红不小心把参加比赛的画弄脏了,又在爸爸的帮助下把弄脏的画改成一张美丽、有情趣的画的事。告诉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课文行文简洁流畅,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呼应对照严密。
在本课的教学中导入激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调动起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和欲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教者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能够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心情。逐层深入,使深刻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突出了单元主题。
拓展的《塞翁失马》小故事更起到了激趣,加深体验的作用。深化了中心。
不足之处是,读的不够,形式不够多样,感情朗读流于形式。这是我以后应该注意到问题。要把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
《画》教学反思7
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方面越发显得重要。它可以教育学生树立审美观念,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必须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这不仅要求我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使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而且还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是每一位美术教师值得去研究与探索的。通过《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的教学以及平时的学习探索与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深刻的感受: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教育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和制作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在教学时,首先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对美术学习充满浓浓的兴趣与好奇心,更自然地融入课堂,积极地参与美术活动。
例如,在《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告诉学生老师要变魔术,便立刻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观看欲望。魔术很简单:蓝色的水倒入五杯同量的黄色水中。学生目不转睛,兴趣浓厚。从魔术中很快便发现颜色产生了变化,并观察到由于加入蓝色水的量的不同,颜色还有了深浅的变化。一个小小的魔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就感受到了颜色的变化,水到渠成地接受了“绿色”这个概念。
2、结合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感受力
小学美术学习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给学生单纯地讲解几幅画,看几张图片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小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成人世界眼里的那种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只有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他们感兴趣的世界,带领他们逐步感受到身边的美。
例如在课中,学生认识了绿色后,如果让学生直接说出对绿色的感受,他们是没有任何情感来源的。对绿色的感受最多停留在明亮上面。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在学校里,家里,电视中,书中的所看所想。找找身边的绿色的东西及场景。学生才非常愿意去回忆,去寻找,去发现,很快地想到了自己的衣服,家里的各种东西,夏天的树林等等一系列的绿色东西及场景。然后再带领学生观看各种绿色图片,有他们喜爱的绿色玩具美丽的绿色树林等等。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美丽的绿色东西和场景就在自己的周围,感受多亲切啊!学生的这些体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自己的所思所感。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3、采用合适的开放式评价
美术教学评价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不仅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而且使教师明确学生表现自我时的需要并给与激励和支持。
在教学评价时改变传统用“一个标准”去套学生画的内容、形式,作品评价不作硬性统一,因人而异,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主体地位。在表现一般的作业上写上“别泄气”、“慢慢来”、“相信下一张会很精彩”等激励性语言,相信学生的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开放的导向、激励、反馈、调节作用。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新的基础教育理念要求课堂焕发出师生的生命活力,如何使学生在每一堂课中兴趣盎然,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中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使学生感到学习美术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画》教学反思8
思考问题:
1、如何在旧有教育模式的不断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
2、如何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美术教育途径和方式?
案例描述:
一、背景:
刚加入美术教师行列的我经常抱怨学生上美术课不带齐美术用具,也为此多次教育甚至批评学生,我一向认为学生不带工具,课就没法上了,可是自从上了那一节课以后,我的观点改变了。
二、实录:
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第二课,课程内容是以刺孔的瓶为笔,滴水连线,洒水成画,愉快体验用其它工具作画的乐趣,我提前来到教室,准备组织学生排队到操场上课。
“老师,我没带水瓶。”
“我也没带,”几个学生也争先恐后地叫喊着。
“老师,我俩能不能共用一个水瓶?”——————
我眼见全班居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没带工具来,心里着急而且生气,“上节课布置同学们这节课一定要带一个瓶子来,我们要用瓶子做一支特别的笔来画画,现在那么多同学没带‘笔’来,那么我们就不用上课了。”我责备道。
课室一片沉默。
“老师,我有一支毛笔。”
“除了毛笔,铅笔、圆珠笔,你们现在还能找到什么东西来当笔画画呢?”
又是一片沉默。
“拖把。”学生的声音很小,可是我听到了。
“真聪明的学生,”我马上肯定并表扬了学生,心里暗暗地感谢学生提醒了我。
似乎有人开了个头,学生们马上就热闹起来。
“老师,我想到了,我用扫把做笔。”
“抹布也可以。”
“浇花的水壶也可以。”
“我的鞋子。我用鞋印画画。”
在我和学生仍在讨论着可用什么东西来上课的时候,这节课开始了。
或许,我应该感谢这次没按要求带东西来上课的学生。就是他们使这一节课不仅仅局限于人手一个瓶子洒水成画,而是呈现了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自由地创作的空间。由于学生的工具多样,手法不一,因而得出了丰富有趣的效果:
有的学生用水瓶滴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还不时用脚涂抹一下。
有的学生拉着地拖在操场跑,画出了长城,甚至以自己圆心,以拖把为半径画圆。
有几个学生用自己的鞋印、手印合作创作。
有学生把湿抹布展平或弄皱在地面上印出各种肌理,而这些好看的纹理又成为她画的小女孩的花裙子。
有的学生用圆桶底印月亮,利用从天而降的一阵小雨点作星星——————
反思与研究:
应该说这是学生给我上了一节课,一节很有启发的课,使我在课后有深刻的教学反思。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就是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提升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整个社会所认识,原有的美术教育课程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需要改革,如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课程综合性与多样性不足,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偏高,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因此,必须通过课程改革促进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例如上文提到的这一节课,整节课学生的纪律很“松散”,有的学生拿着湿拖把到处跑;有的学生拿着水瓶向天射水;有的学生把湿抹布向墙壁掷去;有的学生把一大桶水全倒在地上,留下汪洋一片,甚至所有的学生根本来不及听老师想提出的一些建议。可是,最后我发现,那湿拖把经过的地面出现了长城;那向天射的水就是地面的星星雨点;那湿抹布在墙上留下了斑驳的水痕;那一片汪洋上面出现了一只小帆船—————我想要求学生做的,虽然没说出来,但学生都做到了;我所想不到的学生却想到了。像这种课改的新课,学生在美术游戏中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在自由自在的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学生通过这一节课,不仅仅学到了用各种能携水的水工具作画,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美术不单纯是一支笔和一本图画本里的事,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普遍得像自己的鞋印、屋顶的漏水痕迹,周围地面的任何纹理等等,都是美术。美术就在每个学生自己拥有的生活里,在每个学生心中。他们会因此而觉得自己与美术没有距离。久而久之,这种感觉会转化成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继而再升华为学生终生对美术的热爱。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这节课的课前,学生没带指定工具,教师着急,可是学生提议用其它同样可以携水的东西代替,这又何尝不可呢,这正体现了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灵活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这提供了适宜创造活动的环境。这一节可以说原本没准备而成了最好的准备的课,使得学生懂得其实美术不一定需要特定的工具,可以毫无束缚地从自己的身边选取任何媒材进行美术创作。这样美术课程赋予学生一个美好、快乐、完整的艺术印象,一改以往美术课程单纯地把学生看成受教育者,上课只是要求学生按老师做,学生属于被动的学习操作,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满足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培养创造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的文明与进步,要求美术教育趋于综合和整体,希望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美术教育具有的审美价值、智力价值、专业价值和创造价值,在对现代人才实施培养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着其巨大的育人潜力。
通过这一节课,我作为教师深刻地认识到应当在旧有的教育模式不断地扬弃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育思想,寻找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教育内容、途径、方式。充分展现美术教育对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的职能。
《画》教学反思9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10
中国画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山水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国人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选择了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来导入新课。这样做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山水,是如何表现的?不能仅仅从看动画片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看。用一个直观的媒介让学生看到中国画中山是个什么样;水是个什么样;树是个什么样?让学生先有一个形象概念。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山水画》一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它要求学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个、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山水画的表现实际是主观大于客观,它和西方的风景画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不是客观的照搬现实中风景,而是更多的表现心中最美的“桃花源”,所以透视、比例等在这里比不是那么的重要,更多的是主观情感的体现,所以教学中我让几个学生分别画出自己心中最美的一棵树、一条河、一丛草,组合成一幅水墨画,从中我发现了学生习惯性的用线条(也就勾勒)来表现画面,而中国画中还讲究块面(也就是渲染)来丰富画面层次,这时结合前面学过的点、线、面的知识,提醒学生在画面中要点、线、面相结合,才能有虚实关系,也就是用笔要有中锋与侧锋的变化,这样画面才会有黑、白、灰的层次、虚与实的关系。
学生先练习,再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
《画》教学反思11
《流动的画》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祖国”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诗中,“我”坐在车窗边观赏祖国大地,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热爱流动的画,热爱祖国。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
在这堂课上,我一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一、重视朗读,以朗读带领孩子走进诗歌世界。
这次开放课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延续了上节课的质疑,围绕着第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样”,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示范读等方式,(课件出示:品读:对比读、自主读、指名读、评价读、挑战读、示范读、配乐读)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二、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处理“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这几句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语句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品读,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如“路边开满鲜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开满”,有的孩子注重“鲜花”,无论他们读得怎样,这至少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的芬芳” 等温馨的话语提高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这个环节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眼里的祖国是美好的,一个省略号结束带领他们进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感受的同时又掌握了省略号的作用。
三、以图片叩问学生的心灵。
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要爱护环境,每每提到这个话题,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乱扔垃圾,其实,这些孩子的行动和语言还是有脱节的地方。对地段孩子来说能冲击他们视觉、叩问他们心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图片。为此,我给孩子们展示了充斥着牛奶盒、纸屑、水果皮的河流,缠满了塑料袋的树枝,烟头殷大的火灾,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行为我们其实也做了!从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怎样做才是一个懂事的娃娃?
《画》教学反思12
口语交际课是"听话、说话"的发展,与以前的听、说训练不同,"口语交际"是双向互动的,不仅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因此,我将"能介绍自己的画,说出自己为什么画这些内容,能简单评评别人的画。初步培养学生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激发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口语交际带来的快乐。"定为本次口语交际的目标,设计的交际情景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借助这个情景平台,激发了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在自然的氛围中进入说话的情景。
要进行口语交际,首先就要明确要求。但一年级的孩子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进行口语交际的。从老师身上,他们学到了怎样去交际,交际的时候说些什么,老师要给他们一个示范,供他们参考。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一个交际场景,请学生观看视频介绍,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去观察,大姐姐是怎么进行谈话,是怎么向同学了解图画的,然后,我让他们记住她是怎样问的。然后我又请了一位同学来模仿,这实际上就是一次示范,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去了解图画。同时,让他们听听怎样介绍自己的画,通过两次两种不同类型的师生交际,再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际,生生互动,了解同桌的画、了解自己喜欢的画,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推选出一张图画;和图画的作者一起欣赏图画;自己独立去进行交际。在活动中形式是多样的: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也有学生个人面向全体学生的。在几次具体的活动中,从介绍自己的画从组内到面向全体。对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要求是从模仿到自主交流的过程,是学习方法到实践的过程,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的。
课堂教学中反映的不足之处有:1、有同学在台前介绍的时候,下面的同学有的听得不太认真,甚至有人在做小动作;2、学生说话声音小,不够大胆;3、有些环节开展的不够深入;4、学生的自主评价不多……这都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
《画》教学反思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师创设喜羊羊的故事情境,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汉字王国,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教给学生学以致用的好办法,在教授“日”与“月”后,适时进行说话练习,学生试着编小口决记住字形,接着老师慢慢放手让孩子带着学习到的方法自学“水”、“火”,同时通过字与画对照识字,学习“看图识字”、“先观察再编小口诀”的方法在生动活泼的儿歌中体会字与画的关系,利用闯关小游戏来巩固新知,到达学以致用的最终目标。
然而在执教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1。 播放汉字演变的视频后,教师没能及时引导孩子观看后的感受以及在影片中看到哪些认识的象形字。
2。 在自学环节,教学不敢大胆放手,将课堂完全教给学生,所以在教授“水”、“火”时,教师的引导过多。
3。 在教师创设的故事情境中,学生热情高涨,第一、二组同学非常积极,教师对第三、四组学生关注度不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课后及时反思,“思,再思”,相信对课堂的二次思考将会是成长中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画》教学反思14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包容,并且推崇个性的社会,允许艺术以多样的形式并存,虽然在探索水墨画的过程中出现了变革与摹古之争,但是传统与创新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冲突,在矛盾中,两者可以共存,一起进步。
水墨人物画教学是中国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得以培养的手段之一,肩负着民族文化继承与弘扬的重担。本文将水墨人物教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针对水墨人物画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当代水墨人物画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探索。
1水墨人物画简述
水墨人物画作为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美术教育是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对于中国文化艺术,乃至对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和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未来地位都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也具有相当的意义。从“五四运动”发展到今天,水墨人物画呈现出众多风格流派,人有百家争鸣之势,并且在审美及表现角度上更具多元性。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京派人物画、浙派人物画、西北人物画、东北人物画。
2现当代高校水墨人物画教学发展的现状
高校水墨人物课受到总课时和文化课的限制,水墨人物画专业课课时量相对少一些。从国画课程安排情况来看,水墨人物教学整体来说还是从基础速写,线性素描,水墨人物临摹,水墨人物写生,水墨人物创作几个阶段进行。课程结构贯彻了“多课少时”的原则,加强通识课和选修课、创新学分的内容。虽然这种做法有利于美教专业学生的文化艺术整体素质的提高,但同时也给水墨人物画课程教学带来较大压力。学时少,技艺要求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了摆在国画专业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我国各艺术院校的教学中,人物画处于重要位置,在历次综合性美术展览中也占有最高比重,然而每届学生的毕业创作以水墨人物画形式出现的却容寥无几。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只几个周的水墨人物画课程,远不能解决有关造型、笔墨诸方面的基本问题,更谈不上创新与发展,这不能不引起作为一个本课程教师的慎重思考。
众所周知,速写是锻炼造型能力最行之有效的手段,无论东西方的绘画大师们,无一不是速写的高手。何况中国画的精髓就是对线的运用,它有别于现代西方照相写实主义的依靠照相机的制作方法。多年来,大部分美术院校课程排列总是在第三学期才把速写和水墨人物画并列在一起,若打破原来的次序,在不占用其它课程时间的情况下,在学生入校之初先排上短时间的速写课,使他们在入学之前的速写基础得以巩固和发展,进而又培养出喜爱中国画的学生多用毛笔画速写的好习惯,两年内从不间断,通过与书法课的结合,可掌握住毛笔和宣纸的性能,就为后期的水墨人物画打下坚实的基础,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水墨人物画教学未来发展的探索思考
3.1水墨人物画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十世纪初开始学院的教学形式逐渐代替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方式,各地教学因人而异,人相径庭,不成系统。课堂上都不停的挥笔连一个角落都不放过的要求“三面五调”,由此带来了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曝露出了一些弊端,首先,作画时准确无误的确定了所描述对象的明暗关系,像机器一样被动的复制对象,使得学生的思维完全封闭;其次,完成一件素描作品的时间往往很长,每个指甲都要细到面面俱到,使得学生很难跳出画面,反映迟钝,对画面本身缺少了应有的灵感,使得感受僵化;其三,很难把所谓的基础训练应用到所学的专业上去。尤其是水墨人物画,中国人物画注重的是以线造型。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审美方式也随之不断的变化,人们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也随之不断的拓展和创新了,可以说坚持原有的素描基础训练的方式无论在 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会不断的完善,极近完美的状态。但是美术和社会其他学科一样,都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的变化和创新,如果单一强调传统素描的基础教学,将会产生近似于标准的权威认定,这样就禁锢了素描教学多样化的方针,也不利于水墨人物的发展。
3.2水墨人物画基础教学的探索思考
3.2.1增设理论课程
学习水墨人物画的学生应该重点加强理论修养并不断补充新鲜信息,学习理论知识是关键,学生首先要了解水墨人物画的的审美追求,愿意和喜欢学习;其次,要懂得学习水墨人物画的道路,要清楚水墨人物画的构图布势,风格意韵,最后,要对与水墨人物画学习有帮助的所有人物画的画理做充分的整理,使之成为适合个人需要,对指导绘画有帮助的理论性材料。教师作为先行者,应该适当地把自己求学经历和所拥有的理论材料梳理加工,分享给每位学生供他们交流学习,让整个班级理论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
3.2.2课堂转移
水墨人物画教学能够将以往的室内写生搬向室外,让学生能够接近自然,受大自然的熏陶,受写生当地民风民情的感染,这样会使我们的画面情感能够上升一个层次。也避免将以往的临摹死搬硬套到课堂模特的身上,室外写生也能有效的从临摹过度到创作。外出写生时,教尽量与学生同吃同住,保持亲近,在指导时,要密切关注一个学生的进步规律,随时挽救一些转瞬即失的好想法好观念,这样才真正起到教师的点拨作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多的用自己良好的修养,熟练的技巧影响和感召学生,并作到与学生一起画画,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探索道路是安全正确和良性的。
4综述
水墨人物画教学在当代高校中,无论是传统人物画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成教化、助人伦”、文人画情怀,还是近代的“素描加笔墨”,都是社会时代发展的需要。作为现代人学习传统绘画,不是要把我们变成古人,用古人的头脑去思考,用古人的眼光来观察万物。也不是一味的崇洋媚外,抛弃传统精粹。时代变化了,人们的观念也产生了变化。现代人对传统只能是一种折射,是传统文化在现代人中间的一种反思。学习西方绘画,是因为我们尊重绘画科学,我们只能从传统中拎取那些对我们有用的东西,只有把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同对现代文化的发展的理解相互结合起来,才能使水墨人物画的发展道路更加长远。
《画》教学反思15
《认识抽象画》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五年级的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抽象画,在一些学生看来,抽象画就是胡乱画的,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其实这种观点很片面,是不正确的理解。
学生不喜欢也不懂抽象画是有原因的。第一,思维定势,长期接触非抽象绘画作品,久而久之思维固化。第二,审美单一,学生普遍认为写实绘画最美,不太了解审美是多元的、丰富的。第三,教师引导不足。教学中老师往往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很重视,对抽象画这类学生不太有兴趣的内容则避而不谈,甚至有老师自己也不懂抽象画,把意象的绘画说成抽象的。第四,家长排斥。如果看到孩子画了一幅“抽象画”,很多家长则嗤之以鼻,严重打击孩子对抽象画的接纳。第五,重视不够。基本看不到有关方面重视发展抽象画的举动,各种绘画比赛展览也很难看到抽象画的影子。
在本课学习中,我不足的地方首先是把欣赏评述的教学模式讲成了造型表现课程,而且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太少,没有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只是自己在单一的灌输抽象画的教学思想,应该以学生的思想为主,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给学生更多的发挥和想象空间。其次,重难点的把握也没有精准,稍微有一些偏离教学主题。上课的语言有一些零碎,容易让学生不知所然,不能很形象生动的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我总结出了在本节课中需要改正的一些教学方案,现实生活中,抽象画虽然少见,但是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如何让我们的同学接受抽象画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平时教学中可以积累学生容易混淆成抽象画的作品,再展开对抽象画的学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