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计划

高一数学下教学计划范文

2023-08-10 07:55:49 高考在线

  高一数学下教学计划1

  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下册,包括第四章《三角函数》和第五章《平面向量》。按照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第四章教学需要36个课时(不包含考试与测验的时间);第五章的教学需要22个课时,共计需要58个课时。本学期有两次月考和五一长假,实际授课时间为18周,按每周6课时计算,数学课时达到110课时左右,时间相当充足。这为我们数学组全面贯彻“低切入、慢节奏”的教学方针提供了保障,也是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又一次极好的机会。

  二、教学计划:

  本学期的期中考试(预计在4月14号至4月17号进行)涵盖的内容为第四章的前9节,由于课时量充足,第10节“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以及第11节“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将在上半学期讲授,这样下半个学期的教学任务为30个课时。

  我们备课组经过认真的思索、充分的讨论,将期中考试前的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一单元)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4.1角的概念的推广 3课时

  §4.2弧度制 3课时

  §4.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4课时

  §4.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4课时

  §4.5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4课时

  复习课(习题课) 4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

  (二单元)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 7课时

  习题课 3课时

  §4.7两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4课时

  习题课 2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 2课时

  (三单元)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8正弦、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5课时

  习题课 2课时

  §4.9函数的图象 4课时总计授课53课时,余下课时可安排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后的授课计划:

  §4.10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课时

  §4.11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4课时

  习题课 2课时

  第四章复习 4课时

  第五章

  (一单元)向量及其运算

  §5.1向量 1课时

  §5.2向量的加减法 2课时

  §5.3实数与向量的积 3课时

  §5.4平面向量的坐标计算 3课时

  §5.5线段的定比分点 2课时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3课时

  §5.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2课时

  §5.8平移 2课时

  习题课 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随堂) 2课时

  §5.9正弦、余弦定理 5课时

  §5.10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 2课时

  实习与研究性课题 4课时

  习题课 3课时

  单元测试与讲评 2课时

  高一数学下教学计划2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必修2)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一节《1.2直线的方程》第一部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内容。

  二、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初中代数中的一次函数引入,自然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

  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和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

  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情态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四、教学重点

  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五、教学难点

  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的应用。

  要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描述几何图形。

  六、教学准备

  1.教学方法的选择:启发、引导、讨论.

  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探索讨论,学生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2.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辨析、画图,亲身实践,调动多感官去体验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要学会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建立起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间的密切联系。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我主要指导了以下的学习方法:

  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观察图像归纳总结,自己评析解题对错,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数学表达能力。

  ②.分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