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计划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锦集十篇

2023-08-03 03:26:00 高考在线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

  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课标调整过后,新旧教材的衔接比较乐观,基本上没有新的知识点断层,仅有一些内容因为课标变化,要求降低,或者删掉或者往后挪动,本册第四单元“可能性”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孩子们在四下还学习了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知识,因为课标的修订,教材的编排作了较大的调整,使其更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当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回顾,完备以前所学知识,形成更新的认识。同时本期还需补充遗漏内容“数字编码”、“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鸡兔同笼问题”。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5.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相应图形的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6.经历较复杂物体的观察过程,体验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

  7.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使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一般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9.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与应用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组合小正方体,画轴对称图形。

  难点: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公式,理解方程的意义及等式的基本性质,根据题意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多边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主要教学措施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加大课堂密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意复习旧知,为小数乘法的学习做准备。

  4.突出转化的思想,注重算理的理解。

  5.加强练习,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加强指导。

  6.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学习过程。

  7.适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感悟数对与位置的一一对应思想。

  8.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9.要注意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10.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11.有意识地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

  12.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3.经历探究过程,渗透转化思想。

  14.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

  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安排

  时间

  周次

  教学内容或活动内容

  备注

  1、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

  2、积的近似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3、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整理与复习。

  4、补充内容(观察物体、图形运动)。

  5、位置、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6、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

  7、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8、解决问题、整理和复习、可能性。

  9、用字母表示数。

  10、解简易方程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简单方程、观察对象、多边形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数学综合应用等。

  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简单方程、多边形面积、统计学、可能性是本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字和代数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十进制乘法、十进制除法和简单方程。分数乘除在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中应用广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四则运算的能力。简单方程是小学集中讲授代数基础知识的单元。本单元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字、方程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在空间和图形方面,本教材安排了观察对象和多边形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体验,认识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和了解各种图形的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变换,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变换等数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学和概率论中,这本教材使学生能够学习概率和中位数。通过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寻求某些事件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讲授中位数,让学生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的统计意义、特点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了解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用数学解题,一方面教材结合十进制乘除,教学用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广角数学”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生已经渗透了数字编码的初步数学思维方法,认识到数字的规则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以及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教材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次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体验数学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乐趣,感受使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精通记数乘除。

  2.在具体情况下,我们会用字母表示数字,理解方程的性质,用方程的性质求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价关系,解决简单情况下的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够识别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的意思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了解数字编码的思维方法,培养生活中发现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理念,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2.加强教学的探索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学和概率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统计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逐步渗透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四、班级课表:

  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课时安排大致如下,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3

  “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从关心学生的一生出发,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后进生抓起,课内探究与课外辅导相结合,让学生克服自卑的心理,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生中形成“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培优转差”工作目标

  1、认真落实“培优转差”工作计划,做好参加对象的辅导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培优和转差同步进行。

  2、积极组织相关学生参与活动,力争家长的大力配合。

  3、通过“培优转差”活动,使班级的多数学生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后进生情况分析

  情况大体如下: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极其不端正,而且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数学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极差,理解应用题的能力差了。加上有着不良的学习习惯: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没有动脑筋的习惯,作业也不能自己独立完成(经常抄袭)。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差。本着教育要面向全体,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习提高的机会,我应该有责任、义务和耐心去面对他们,转化他们。

  三 辅差目的

  1、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调动学习的主人翁意识。

  2、使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性、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培养他们自觉、自控、独立的能力,以提高学习水平。

  四 “培优补差”工作措施

  1、了解和正确对待学生中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其实并不是以消灭差异为目的,而是推动有差异的发展。在“吃透两头”的基础上,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

  2、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也有拓展训练,保证后进生学有所获,优等生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3、平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努力做到多鼓励,多宽容。耐心细致地帮助,上课时多留意,多体贴,督促他们及时完成相关作业以及练习。

  4、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孩子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另行自我发展,找到自己的长处。

  5、在日常工作中,要对后进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等方面提出科学而严格的要求。

  6、转变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将“重视结果”的教学尽量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注重再现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7、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8、课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9、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10、必要时组织优秀学生开展专题辅导,并采取学生不固定制度,根据每月质量检测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整,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 指导思想: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共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但接受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1.“简单的统计(一)”

  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具体事例,介绍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认识和制作一些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初步知道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2.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3.“约数和倍数”部分的调整。

  由于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奎逊耐彩条的`运用并不是很广泛,根据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用图解的方式也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分解质因数的原理,奎逊耐彩条在此的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此次修订把利用奎逊耐彩条来分解质因数的有关内容删去了。但是在讲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等内容时,仍保留奎逊耐彩条的形式,帮助学生借助直观进行理解。

  4.“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部分的调整。

  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中的“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但是,我们认为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仍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需要让学生掌握,故把这部分内容移至本单元。

  5.“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部分的调整。

  (1)根据《大纲(试用修订版)》的要求,删去“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三部分内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移至上一单元),并对有关例题和练习题中的数据进行修改。

  (2)删去“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连加、连减”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6.增加“数学实践活动”。

  高年级的数学实践活动逐步转向培养学生初步的课题研究能力。本册教材中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1)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这个活动通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人喜欢什么电视节目,初步体会到用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某些具有倾向性的现象,例如,男生比女生更喜欢体育节目,家长比学生更喜欢新闻节目,等等。

  在这个活动中,首先要使学生通过调查,提高收集信息的能力。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从统计的结果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第三,要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数学交流的能力。(2)数字与编码

  这个活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的有关信息。其次,共同交流了解到的邮政编码及生活中其他数字编码的知识。最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号的方法。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探讨一种全新的编码规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简单的课题研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 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 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数学思考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能借助计算器解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5、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6、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位置,多边形的面积,可能性,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安排了位置、多边形的面积。

  在统计知识方面,主要教学初步的概率知识。

  在解决问题方面,教材结合小数乘除法,运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数学广角中,通过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渗透有关植树的一些思想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中安排了掷一掷。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

  1、正确进行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笔算。

  2、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了解灯饰的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吗,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5、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6、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模型思想,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一)改进小数乘法、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淡化意义教学。

  2、结合“十进制”的计量单位,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算理。

  3、重视计算法则的概括总结。

  (二)简易方程的教学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渗透代数思维的培养。

  1、重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教学。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3、凸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4、加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适当分散难点。

  (三)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炭素哟,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1、运用转化思想,根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倒面积计算公式。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估测意识、策略。

  (四)提供丰富的素材,促进学生不确定现象和可能性的大小的体验。

  (五)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基础训练,在计算方面,重点是要加强口算训练。

  2、 重视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视问题结构的训练。

  3、实施分层教学,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接受能力, 采取不同的方法,布置不同的作业。

  4、重视学生的课时目标过关和单元素质过关,作业严把关,加强信息交流、及时反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5、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学 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6、重视数学知识的课外延伸,加强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开放性。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五年级上册《数学》105-10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2、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究方法,感受引入中位数这个统计量的必要性。

  3、情感与态度: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在描述一组数据特征方面的差异,对统计数据多角度、全面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这是老师统计到的我班跳绳组同学的成绩。(示表一)

  (表一)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问:想一想用什么数表示他们跳绳的一般水平呢?

  →还记得平均数怎么算吗?

  2、(示表二)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平均数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130

  问:对照平均数,仔细观察每个同学的成绩,试试能有什么发现?

  →是啊,平均数怎么会比大多数同学的成绩都高呢?

  为了便于观察,下面看→跳绳组成绩条形统计图:

  →分析的好!

  →像这样,当一组数据中出现特别偏大的数时,平均数受到影响,明显偏高↑偏大,已经偏离了大部分人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还合适吗?

  →那在这里(示表四)用哪一个数代表他们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那在这里,用哪一个数代表他们的一般水平更合适呢?

  (表四)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认识中位数

  1、比一比,找一找。

  比117大的有3个数,比117小的也有3个数,用117代表中等水平,也就是一般水平。在统计中,我们把117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示表五)

  (表五)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175 164 120 117 113 112 109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中位数?

  总结:只要是按顺序排列,中间位置的数就是〈中位数〉,它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过:下面是跳远组同学的成绩:

  姓名 李明 陈东 刘云 马刚 王路 张同 赵方

  成绩 2.91 2.82 2.84 2.01 1.84 2.94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

  (2)、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1)平均数是多少?

  找中位数遇到问题了是吗?

  首先要把数据怎么办?→示表:

  1.84 2.01 2.82 2.84 2.91 2.94

  →中间有两个数,哪个是中位数?

  →就用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2=()

  总→当一组数据是偶数个时,中位数是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2)、平均数是2.56,中位数是2.83。

  →用哪个数代表他们跳远的一般水平更合适?为什么?

  →是呀,平均数比大多数人的跳远成绩都低了?什么原因?

  这里出现两个特别〈偏小〉的数,使平均数降低了。

  比大部分人的成绩都低,所以,用中位数代表跳远成绩的一般水平更合适。

  (3)、现在请你对比平均数和中位数,它们有什么不同?

  ↑偏大

  平均数

  ↓偏小

  ↗不受偏大、偏小数的影响,

  ↘在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代表这组数的一般水平。

  假如一组数中没有偏大数,也没有偏小数,平均数会怎样?

  ↓请看

  下面是同学们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请完成表格

  平均数中位数

  32.532

  ↘↙

  (1)为什么这么接近?

  (2)现在你认为哪个数表示一般水平合适?

  总:当一组数中没有偏大、偏小数时,平均数与中位数都可以表示一般水平。

  ↓过:通过以上活动,同学们对中位数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它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分析与推测:

  知道了什么?第几名?

  ↓过:看来,中位数就是一组数据的分水岭。它代表了一组数据的中等水平,也就一般水平。

  可是,你们知道吗?→

  3、调查与思考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让生说收获感想。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7

  12月8日,举行了“二七区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团体赛”活动。问题解决能力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本次考卷看来,虽然有可喜之处,但也存在着很多不足。现就简单总结如下:

  一、目前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主要优势:

  1、学生能从日常事例中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试卷中第一大题的第3小题和第二大题的第1题。

  2、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运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并能运用已有知识熟练的解决实际问题。如卷中第二大题的第2小题。

  二、还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1、盲目答题,未审题先下笔。有的的学生在拿到题后往往马上下笔,而未能仔细地读题,分析题意,所以解题也带有很强的盲目性,这就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审题习惯,有时候在班级里表现为普遍的现象。如卷中选择题的第1、4题。

  2、定势思维,死定套路不转弯。现在到了五年级,学生已经接触了较多的题目,特别在专题练习时往往出现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训练的情况。这从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对题目形成了“定势思维”。定势思维使用不得当导致的错误是较为严重的,因为这种情况是学生最容易放松警惕也是最难检查出错误的。如选择题的第6、7题。

  3、抓不住关键词,手忙脚乱。在解决问题中,特别是题目数据较多,题目比较长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就觉得眼前一花,手忙脚乱,无从下手。如卷中的第四大题。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训练不够。

  2、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做题的时候不会认真的去读题和审题,没有去系统分析哪些量是题目给出的已经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量,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语言能力的限制。语言是思维的窗口,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能否准确地表情达意或理解文字传递的信息,这是准确审题的关键。

  四、今后采取措施:

  1.加强读题训练,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在初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关键(看出数量关系)的字词用笔圈出来聚焦,以提醒自己看清楚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2.克服定势思维的限制。由于在长期训练中常常出现一些比较固定的解题模式,如表示“求一共多数情况下用加法,求剩余常常用减法”,因而一些学生形成了一种见“共”见“多”就加,见“剩”见“少”就减的定向思维。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的根本任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教材简析:

  “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标准》中指出,第二学段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体会,特别是在一年级上册认数的时候,教材在“生活中的数”版块中就已经出现了像邮政编码、门牌号、车牌号这样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本单元就是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在这些号码中都蕴含着数字编码的思想,同时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用数字、字母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用字母和数字一起进行编码的简单方法。

  关键:

  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用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四、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并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另外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2.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数字编码—身份证号码与学号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114-115页例2、例3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四、教学准备: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了解号码的组成。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上节课我们研究了邮政编码,其实数学编码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了解居民身份证的编排归规律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记录的身份证号码,说一说身份证号码是多少位,从这些身份证号码里你都了解了哪些信息?不同的身份证号码中是否有相同的数字?(有学生回答身份证号码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出生年月日。)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

  2、居民身份证的编排

  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代码,其中第1、2位表示省,3、4位表示市,5、6位表示县区,第7到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到17位为顺序码,因为一个市同一天出生的人数不会超三位数,所以顺序码为三位数,其中第17位表示性别码。单号的为男性,双号的为女性;第18位为校验码,可以是0~9的数字,也可以用x表示,校验码是由特殊的运算公式算出来的,也可以说是身份证的仿伪标志。

  身份证编号为持证人的终身号码,每个公民一出生就有一个号码,一人一号不重不漏。

  41 02 23 19800705 056 5

  省 市 县 出生日期码顺序码校验码

  身份证的校验码是由特殊的运算公式算出来的,是电脑自动生成的。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让学生快速地记忆身份证号码,并说出记忆身份证号码的规律。

  2、多媒体出示,下面是小明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身份证号码,可是小明分不清它们是谁的号码了,你能帮助他们吗?

  410223480913007

  410223197011300052

  410223197201100065

  410223195012080049

  3、完成P115的做一做。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经历探索和理解分数的意义、性质和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

  2、让学生在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的特征以及探索和掌握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的过程中,获得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

  3、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相关数据的过程,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交流;能按要求完成相关的折线统计图。

  数学思考:

  1、在认识等式、方程,探等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增强符号感。

  2、在认识公倍数、公因数等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3、在认识分数的意义等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与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不断增强数感。

  4、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认识圆等过程中,锻炼形象思维,发展空间观念。

  5、在学习统计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培养统计能力。

  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方程、分数、数对等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2、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其基本思路和方法,体会其特点和价值。

  3、在用数对描述简单行走路线和简单的图形变换等活动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4、能应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感受自己在数学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收获与进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严谨性,不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

  3、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

  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有: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简单的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实践活动、解决问题的策略、圆、实践活动、整理与复习

  三、教改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四、班级情况总体分析:

  五班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17人。上学期及格率均为98%,优秀率达72%。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五、各单元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等:

  1、方程(8课时)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自信心,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难点:会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2、确定位置(2课时)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使学生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公倍数和公因数(6课时)

  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学习和教学重点: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4、认识分数(10课时)

  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石牌小学五年级88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1人。从去年的学习成绩来看,我班学生大部分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态度较好,上课能认真听讲,平时能自觉按时完成作业,但是由于数学基础较差,有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够强,不能坚持及时完成作业,作业态度不够端正,导致作业质量不高。针对数学教学现状,本期的工作重点是在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3.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4.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5.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7.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8.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三、教学措施: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5.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6.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7、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课时安排:

  (一)简单的统计(一)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

  2.求平均数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三)约数和倍数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课时

  4.最大公约数5课时

  5.最小公倍数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