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合集十五篇)

2023-08-02 17:09:17 高考在线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各项基本要求,立足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注意参透教学思想和方法,针对学生实际,不断研究数学教学,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数学目标要求

  1、理解集合及充要条件的有关知识,掌握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绝对值不等的解法,掌握函数的概念及指数函数,对函数和幕函数的性质和图象。

  2、理解角的概念的推广和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三角函数公式和三角函数巅峰性质、图像,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3、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并会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前n项的和。

  4、掌握平面向量时有关概念和运算,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求法。

  5、掌握空间几何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

  6、掌握概率与统计初步里的计数原理,理解三种抽样方法,会求简单问题的概率。

  二、教学建议

  1、深入钻研教材。以教材,深入研究教材中章节知识的内外结构,熟练掌握知识和逻辑体系,细致领悟教材改革的精髓,逐步明确教材教学形式,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影响。

  2、准确吧握新大纲。新大纲修改了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层次,把握新大纲对知识点的基本要求,防止自觉不自觉地对教材加深加宽。同时,在整体上要重视数学应用;重视教学思想方法的参透。

  3、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材,以学生为账户提,构建新的认识体系,营造有利于学生的氛围。

  4、发挥教材的多种教学功能。用好章头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阅读材料的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组织好研究性课题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之所需;小结和复习是培养学生自学的好材料。

  5、加强课堂研究,科学设计教学方法。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亲切合作,交流互动,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根据材料个章节的重难点制定教学专题,积累教学经验。

  6、落实课外活动内容,组织和加强数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加强对高层次学生的竞赛辅导,培养拔尖人才。

  三、教学进度

  高一上学期

  高一下学期

  周次内容

  周次内容

  1—4复习初中知识和集合1—3数列

  5充要条件

  4—6平面向量

  6—7不等式

  7—9直线的方程

  8—10函数

  10期中考试

  11期中考试

  11—12圆的方程

  12—1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13—15立体几何

  15—18三角函数

  16—18概率与统计初步

  19—20期末、总复习、考试

  19—20总复习与期末考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年级(5)、(6)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观察图形,100以内数的认识,有趣的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观察图形

  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课时安排:

  一、加与减(一)…………………………………… 9课时

  二、观察物体………………………………………… 2课时

  三、生活中的数……………………………………… 7课时

  四、有趣的图形………………………………………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五、加与减(二)………………………………… 8课时

  数学好玩……………………………………… 2课时

  六、加与减(三)………………………………… 11课时

  总复习………………………………………… 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一年级学生32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跟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跟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跟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跟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跟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跟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跟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跟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跟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跟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跟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跟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跟圆。

  6、通过直观演示跟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跟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跟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跟知识设计活动内容跟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跟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跟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跟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跟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跟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学生现状分析(包括对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对学生行为习惯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平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教材内容体系)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想品德教育、情感状态、学习策略)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

  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上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习,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2、学习策略问题,导致学习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习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都是农村家庭,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还有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出外打工,在外面随便找个学校让孩子就读,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习,导致学习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9.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习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长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地学习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 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课时安排

一、位置(4课时) 课时安排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 3 课时

例2 4课时

例3 2课时

整理和复习 3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 数的组成 1课时

读数 写数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 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课时

练习 1课时

摆一摆 想一想 1课时

单元练习 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 2课时

简单的计算 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导语:通过教学计划可以具体规定一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为此为大家提供了初中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可以作为大家的参考!

  一、班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男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女生情况稍好,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指导思想

  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四、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41名同学,一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指导思想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材梳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

  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统计与概率: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

  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

  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

  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六、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兴趣,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也提高了能力。在本学期教学活动课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实践活动 小小商店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大都展现了小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和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逐步形成创新的意识。

  2.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例如,图形的拼组,安排了例2、例3两个开放性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自在的实际活动,探索、发现、感受所学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又如数100以内数的教学,教材也展示了开放式的操作活动,学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数数,并通过互相交流获得对100以内数的感性认识。

  七、教学策略和措施:

  1.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中尽量体现学生学习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4.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加强基本训练,打好计算教学基础。选择多种口算方法如视算、听算、限时计算等,使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

  5.为学生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7.结合教学内容有机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激趣、激情的情景,让学生愉快的自觉的投入学习中去。

  9.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10.作为教师首先以身作则,以饱满的精神上课,以良好的教风影响学风,做到认真研究教材,挖掘生活素材,如多种形式的图片、卡通等,设立动手、动口、动脑等合作交流的栏目,备好每一堂课,顾及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高40分钟效益。

  八、教学进度

  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2)班共38人(男21女17),一(4)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2)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4)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3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意图和特点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发展数感,是课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数感主要体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情境汇总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示和交流信息,理解运算的意义。

  1、关于100以内数的认识。

  (1)经历从生活清净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理解数的意义,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

  (2)经历运用适当的方式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位值制。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关于100以内的加减法

  (1)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发展估算意识和技能。

  (3)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4)把加减运算的学习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保证基本的运算技能。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在实际观察物体的活动中,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图形可能不同。

  (2)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

  (3)在从立体到平面的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经历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

  (4)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我带一(9)班的数学。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习”的转变,使他们对“学习”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习惯。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习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有较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一学期以在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知识结构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总复习。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置,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重、难点:

  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五、全册课时安排:

  1、准备课数一数比一比……………………约3课时

  2、位置………………………………约3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6、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7、认识钟表………………………………………约2课时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9、总复习…………………………………………约4课时`

  六、完成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常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学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很陌生,教学是要注意根据孩子年龄特征,设计一些孩子感兴趣的环节,如游戏,故事,比赛等,注意从生活中找素材,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和初步的空间观念。通过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

  3、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

  刚入学的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和进度做适当的调整,创设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从学生的发展状况和具体需要出发组织教学,既关注个体又不影响全体。

  4、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比如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大部分孩子已经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不能够把题意表述清楚,所以教学时重点就要放在培养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把话说完整;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等。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1)、发现困难生要及时帮助,利用各种形式激发兴趣。

  (2)、积极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利用情境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言,对优秀的表现要及时表扬,利用奖章制度树立班级学习榜样,结合班级的评比制度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要认真,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年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促进自己的教学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

  6、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36名同学在一学期的一年级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如对数字的认识、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都有一定的基础。从同学们的学习跟考试检测中发现影响本班学习掌握的因素较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跟退位减法

  (三)、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跟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跟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跟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跟“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跟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跟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跟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认读整时、几时半,会写时间,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跟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跟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跟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跟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跟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先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必须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可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必须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必须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异常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爱好。可是在碰到思考有必须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所以本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总温习。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资料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明白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构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进取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回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公道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第1—4周

  2、位置5课时第5—6周

  3、认识图形5课时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课时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3课时第11周

  6、认识钟表4课时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7课时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2课时第17周

  9、总复习5课时第18—19周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学生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习和生活习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老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近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老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习水平,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 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学生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学生学习。它不仅让学生学习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插进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学生学习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学生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学生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学生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习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习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习素材,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习"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习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学生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学习"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学生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学生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学生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学生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学生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学生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学生自己得出,然后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习,则让学生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学生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学生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学生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学生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学生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近一些,还是离1近一些",通过游戏让学生猜数,要求学生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学生"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学生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准备课2/2

  29/5~9/9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9/12~9/16机动1/2认数(一)4/10

  49/19~9/23认数(一)5/10

  59/26~9/30认数(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10/3~10/7国庆放假

  710/8~10/14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10/17~10/21机动1/2加和减4/21

  910/24~10/28加和减5/21

  1010/31~11/4加和减5/21

  1111/7~11/11加和减5/21

  1211/14~11/18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11/21~11/25统计1/1认数(二)4/5

  1411/28~12/2认数(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机动1/2

  1712/26~12/30机动1/2期末复习 4/4

  1812/26~12/30综合练习5/8

  191/2~1/6综合练习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学期末测试

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24名,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问题中拿去多少,剩下多少,求原来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掌握还好。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但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统计和总复习以及三个数学实践活动。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认识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的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