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合集六篇

2023-08-09 23:00:34 高考在线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学生基本情况:

  通过一学年的教和学,我觉得整个班级优生不突出,而后进生就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教材没有安排三角形全等知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补充,相对正规教学来说,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本期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一章平移与旋转

  本章是在轴对称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是图形的一种变换。本章的重点是弄清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意义,决定因素和特征,会按要求作图,体会全等变换的思想,教学中让学生反复体会平移、旋转、中心对称图形的运动,让学生在头脑中“画”出运动的情形,认识变换的本质和它们的内在联系,在变换中探索新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和谐与美,提高审美情趣。

  第十二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的学习是运用中心对称、轴对称的知识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判定、性质、图形中数量、位置关系。在本章中,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是后续内容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特征、性质的基础,它们涉及四边形的各元素,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共同具有的,因此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成为本章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弄清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以及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它们的应用。本章的学习要承担起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相等的数量关系外,更有大量的不等关系,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认识相等的数量关系(等式、方程、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认识的不等关系(包括不等式、不等式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所举实例贴近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章的重点是不等式的性质、解集、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集、不等式组解法及其应用,其难点是不等式的应用。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

  这些内容是在研究了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等知识上的继续学习。本章的重点是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因式分解,这些内容是进一步研究分式、方程、函数、代数式的化简,求值及其他数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无论花多大的代价,得把本章学好。这一章学好了,将为学生的今后学习铺平道路,也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赢得大量的时间。本章的难点是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方法的灵活应用及他们的逆应用。

  第十五章频率与机会

  本章的知识是在“5.3可能还是确定”,“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的知识的传承与深化,都是介绍“概率”的初步知识。重点是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记录数据,进行数据整理。难点是实验前对机会的估计,对大量实验数据的记录、整理、分析和总结,实验方案的合理确定和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偶然中的必然,无序中的规律。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平移、旋转、和中心对称的决定因素和本质,并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设计图案。掌握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概念、判定和性质,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掌握幂的运算性质,乘法公式和因式分解的基础知识及相关方法,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性质、解法、解集的概念及其它相关概念,体会并理解随机事件的频率值,可以对机会进行客观估计,体会偶然中的必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5、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6、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的教学。主要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与它相等的两区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的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思想用等式的性质体现就是等式的传递性,例2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等两代换的思想方法,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初步体会集合和等量代换这两种思想。

  2、利用集合和等量这些思想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数学中的基本思想。

  集合和等量代换是数学中的基本思想,集合思想可以是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同时,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也是袋鼠思想方法的基础。

  2、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中不要用集合、等量代换等数学化的词语描述。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一方面让学生初步接触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四、课时安排:

  1、例11课时

  2、例21课时

  共2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高一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2、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不知道或不明确学习数学应具有哪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对自己学习数学的好差(或成败)不了解,更不会去进行反思总结,甚至根本不关心自己的成败。

  4、不能计划学习行动,不会安排学习生活,更不能调节控制学习行为,不能随时监控每一步骤,对学习结果不会正确地自我评价。

  5、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此外,还有许多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浓厚,不具备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对数学思想方法重视不够或掌握情况不好,缺乏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缺乏准确运用数学语言来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思维缺乏灵活性、批判性和发散性等。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二、教学策略思考与实践

  针对我校高一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在高一数学新教材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贯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原则。以学法指导为突破口;着重在“读、讲、练、辅、作业”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一定效果。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1、读。俗话说“不读不愤,不愤不悱”。首先要读好概念。读概念要“咬文嚼字”,掌握概念内涵和外延及辨析概念。例如,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原始概念,是不加定义的。它从常见的“我校高一年级学生”、“我家的家用电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及“自然数”等事物中抽象出来,但集合的概念又不同于特殊具体的实物集合,集合的确定及性质特征是由一组公理来界定的。“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常常是“集合”的代名词。

  再如象限角的概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和与x轴的正半轴重合的细微差别;根据定义如果终边不在某一象限则不能称为象限角等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去认识和掌握数学概念。其次读好定理公式和例题。阅读定理公式时,要分清条件和结论。如高一新教材(上)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有q≠1和q=1两种情形;对数计算中的一个公式,其中要求读例题时,要注重审题分析,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书写规范。如在解对数函数题时,要注意“真数大于0”的隐含条件;解有关二次函数题时要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隐含条件等。读书要鼓励学生相互议论。俗语说“议一议知是非,争一争明道理”。例如,让学生议论数列与数集的联系与区别。数列与数的集合都是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全体。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数集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的;同一个数可以在数列中重复出现,而数集中的元素是没有重复的(相同的数在数集中算作同一个元素)。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归类、总结,尽可能把相关知识表格化。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情况列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列表等,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2、讲。外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将“冰冷”的知识加温后传授给学生。讲是实践这种传授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教学手段。首先讲要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循序渐进,防止急躁。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每堂新授课中,在复习必要知识和展示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老师着重揭示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解决学生疑惑。比如在学习两角和差公式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五套诱导公式,可以将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问题转化为求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值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于一些半特殊的教(750度,150度等)能不能不通过查表而求出精确值呢?这样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就呼之欲出了,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课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鼓励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全过程,教、学同步。让学生自己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讲解函数的图象应从振幅、周期、相位依次各自进行变化,然后再综合,并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容易接受。其次讲要注重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例如讲到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的性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引导学生对照等差数列的相应的.内容,比较联系。让学生更清楚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两个对偶概念。

  3、练。数学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怎么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必须进行练习。首先练习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切忌过早地进行“高、深、难”练习。鉴于目前我校高一的生源现状,基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和习题要求学生要题题过关;补充的练习,应先是课本中练习及习题的简单改造题,这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可以完成。即让学生“跳一跳可以摸得着”。一定要让学生在练习中强化知识、应用方法,在练习中分步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并获得再练习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根据数列前几项求通项公式练习,在新教材高一(上)P111例题2上简单地做一些改造,便可以变化出各种求解通项公式方法的题目;再如数列复习参考题第12题;就是一个改造性很强的数学题,教师可以在上面做很多文章。其次要讲练结合。学生要练习,老师要评讲。多讲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其中包括成功的与错误的。特别是注意要充分暴露错误的思维发生过程,在课堂造就民主气氛,充分倾听学生意见,哪怕走点“弯路”,吃点“苦头”;另一方面,则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方面之优劣,最后选出大家公认的最佳方法。还可适当让学生涉及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例如,高一(下)P26例5求证。可以从一边证到另一边,也可以作差、作商比较,还可以用分析法来证明;再如解不等式。常用的解法是将无理不等式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但还可以利用换元法,将无理不等式化为关于t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求解。除此之外,亦可利用图象法求解。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它们的图像。求两图在x轴上方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最终得解。要求学生掌握通解通法同时,也要讲究特殊解法。最后练习要增强应用性。例如用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向量等相关知识解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所学知识,研究此数学模型。

  4、作业。鉴于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差异较大,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更好地学习数学,得到最好的发展,制定“分层次作业”。即将作业难度和作业量由易到难分成A、B、C三档,由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然后在充分尊重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再进行协调。以后的时间里,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5、辅导。辅导指两方面,培优和补差。对于数学尖子生,主要培养其自学能力、独立钻研精神和集体协作能力。具体做法:成立由三至六名学生组成的讨论组,教师负责为他们介绍高考、竞赛参考书,并定期提供学习资料和咨询、指导。下面着重谈谈补差工作。辅导要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对于不能提高的同学要从平时作业及练习考试中发现问题,跟踪到人,跟踪到具体知识。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辅导,切忌冷饭重抄和无目标性。要及时检查辅导效果,做到学生人人知道自己存在问题(越具体越好),老师对辅导学生情况要了如指掌。对学有困难的同学,要耐心细致辅导,还要注意鼓励学生战胜自己,提高自已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基本理念,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本学期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任务

  (一)知识与技能:

  1 .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 .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难点:

  1、亿以内数的读法及写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常见的计算工具并能进行计算。

  4、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5、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6、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认知情况

  经过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三(1)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小数、年月日、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个别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表现在计算技能较差,对数学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弱。

  上学期三(1)平均分在68分左右,及格率为81%左右,优秀率为21%。三年年级(1)班优秀生比较少。班级后进生与年段班级相比也偏多,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要通过辅导能使这部分学生得以进步。

  2、情感、态度

  学生课堂纪律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习惯较好,但也存在不平衡性,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懒惰,有不做作业坏习惯,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发挥本班的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适当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大数认识的教学突出数学味,联系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教师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

  4、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5、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6、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别辅导。

  7、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灵活地处理教材。

  8、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9、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认真刻苦学习”,不允许一个人掉队。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10、立足“数学家摇篮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努力使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境化、生活化、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乐学,学有所得。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 班级分析

  本学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34 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口算、笔算、验算、及脱试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安排的数学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 “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5实践方面的

  安排了年历制作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是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会读写小数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5、认识面积的含义

  6、

  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了解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法、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形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预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认真及时的纪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4课时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1课时

  三单元:统计图 2课时

  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

  五单元:面积 8课时

  六单元:年、月、日 3课时

  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 4课时

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分式的重点是分式的四则运算,难点是分式四则混算、解分式方程以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反比例函数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并利用其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辩证关系,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

  3、勾股定理:会用勾股定理和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4、四边形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难点是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中心对称。

  5、数据描述。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教学规划。一堂课,40分钟,要讲好并不容易,既要保证讲透所有的知识点,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前备课尤为重要,针对每一节内容,选择不同的讲课方式,特别是运用通俗易懂的实际用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点,所以课前充分做好准备,每一步都要考虑周到。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互动式教育。讲课前要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对将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讲课过程中,老师步步引导,以随问的方式讲解知识点和例题,观察学生的反应,随时了解到学生的接受情况,在针对理解不透彻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做到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习,提高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兴趣有了,学生有学习欲望,那自然会努力学好。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做好课后辅导。在课后及作业巩固练习后,对于学生没有完全接受的问题进行辅导讲解,除了针对单个学生的辅导,发现共性问题,在进行后期的巩固指导教学,使学会知识点的学生掌握的更加牢固,没有完全学会的学生可以理解应用。

  四、教学进度

  针对课本内容和课时,进行了合理的进度安排,如下:

  第十六章,分式,13课时

  16.1,分式,2课时

  16.2,分式的运算,6课时

  16.3,分式方程,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8课时

  17.1,反比例函数,3课时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4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十八章,勾股定理,8课时

  18.1,勾股定理,3课时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3课时

  第十九章,四边形,17课时

  19.1,平行四边形,5课时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6课时

  19.3,梯形,2课时

  19.4,重心,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二十章,数据描述,15课时

  20.1,数据的代表,6课时

  20.2,数据的波动,5课时

  20.3,数据分析,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期末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