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2023-08-10 07:58:26 高考在线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

  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咏雪》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教师导学

  1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

  2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

  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

  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比喻

  美的意境

  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再逐渐地引入课文)

  1、“诚信”和“礼貌”是我们在生活中常提及的两个词,是否有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呢?

  2、总结学生发言,由此导入新课:

  是的,几千年来“人无信而不立”、童叟无欺的故事不断地熏陶着我们。老祖宗们反复地告诫我们,诚于中必信于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得诚实无妄、信守诺言、言行一致,也就是我们必须讲诚信。

  当然在为人处世中,我们还得讲礼貌,因为这样更能使自己受到别人的尊重,为自己迎得别人的信任。还记得歌德曾说过的话吗?——“一个人的礼貌是一面照出它的肖像的镜子。”礼貌待人对于个人来讲是一个人内在美的体现,是社会交往的需要。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习一篇与“信”“礼”相关的文言文。

  二、口头表达活动:

  那么,谁能讲讲这则小故事?(讲故事,不是翻译)(教师进行评价)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放录音(或师范读)。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正音,辨形。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争取读熟。

  4、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纠正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通文意

  1、生译为主,师提示重点词、句。(放幻灯片)

  期:(古义)约定、(今义)星期。不:现写作“否”,表示不。

  引:拉。过:超过。顾:回头看。委:丢下、抛弃。

  2、〈1〉、小组成员结合课文注译进行翻译,并把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2〉、师生共同明确这则短文的重点词句,并识记。

  五、分组讨论质疑体会

  师预先准备,与学生的质疑相结合。

  〈1〉友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可以选择陈太丘那样“舍去”,因为友人不守时,也可以选择再等等或打电话问明情况,表现你的态度)。

  〈2〉哪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当父母问年仅七岁的元方“尊君在下”,元方不是简单的回答“已去”,而是详细地回答“待君久不至,已去”。当友人怒斥其父“非人哉,与人其行,相委而去”时。元方义正严辞地进行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这些都表现了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

  〈3〉“友人渐,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如答失礼,理由可参考:元方批评友人无理,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是有错,也应以礼待之。如答不失礼,理由可参考:友人失约在先,是无信;友人骂元方之父,是无礼;对七岁的孩子不应求全责备)

  〈4〉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请设想一下,他们俩各自能说些什么?(开放性试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做答,言之成理即可)

  针对上述问题及质疑采用多形式解答:问题1、2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解答:问题3、4、5、师指导生解答。

  六、美文共赏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短文,同出自《世说新语》。与《期行》进行比较阅读

  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七、一文一诗活动: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之习乎?——孔子(让学生识记)

  八、小结

  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上的异同:

  《咏雪》描写了人物群像,

  侧重表现了谢道韫的文采。

  与孩子有关

  主要描写了元方,侧重表现了

  元方的懂礼识仪,聪明刚正。

  九、布置作业

  课本剧表演活动

  课外小组成员根据《期行》的内容,适当分配角色,自编台词,编排课本剧。(目的:深入体会文章主旨,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4、听范读录音

  5、生齐读

  四、理读

  1、理解大意

  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大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然后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2、梳理内容

  按记叙文六要素分析短文内容。

  3、用自己的话复述短文

  五、品读

  1、默读思考,分组讨论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你觉得文中谢氏家族的哪个人最有意思?

  2、问题讲解

  1)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2)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

  3)谢安————慈和、大度 、有生活情调。谢朗————粗率。谢道韫————聪慧 、自信。

  课后小结

  畅谈收获,背诵短文。

  课后习题

  1。假如你也参与了当时的讨论,请你再写出一两个比喻句,对纷纷扬扬的白雪作生动的描述。

  2。课外阅读《世说新语》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课文的朗读、背诵。

  2.文言词语的积累。

  3.把握人物性格,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设计一)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这个故事中的孔融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就是懂事,四岁的他就已经知道人与人交往要学会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他的家乡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和他交个朋友。

  (设计二)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取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二、试读

  1.教师范读。

  2.角色分配(一生读故事叙述性语言,男生读友人语言,女生读元方语言。)

  要求: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3.全班齐读。

  三、试译

  1.结合工具书及页下注释,理解文章。

  2.教师提示:翻译文言文六字法(留、换、调、补、删、加)

  3.师生共同归纳。

  重点词句:

  ①过中不至(到)②相委而去(丢下、舍弃)(离开)③去后乃至(才)④下车引之(拉)⑤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尊君、家君、君的辨析: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家君:对自己父亲的尊称。君:对别人的尊称。

  重点句子翻译: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待君久不至,已去。

  四、试析

  1.有人认为客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讨论归纳:

  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

  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过错的机会。人没有一生都不犯错误的,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2.在“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中陈元方反驳友人的话妙在何处?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讨论归纳:

  妙在抓住“信”和“礼”进行反驳。首先指出“友人”失约在先,是不守信用,其次指出友人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恶意攻讦(jié),是没有礼貌。针锋相对,言简意赅,不失身份,由此可以看出,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五、运用

  比较阅读《约不可失》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⑴与虞人⑵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⑶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⑷之。

  六、小结

  拥有诚信,你将拥有一切;失去诚信,你将失去一切。

  课后小结

  自主学习,整体感悟部分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结合注解、工具书学会自学法,如圈点勾画,概括文意,复述课文,感知文意。课堂小练,此项活动中有多种能力的训练,如读、说、听、写。在比赛中既检查和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完成了教学重点之一词汇的积累,文言语言的.感悟,又拓展了知识,培养了学生多种语文能力。同时体现课堂自学效果。

  板书

  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元方 友人

  聪明伶俐 暴躁易怒

  知信懂礼 知错就改

  重诚信 知礼仪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按照类书的形式编排,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春雪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讲论文义俄而欣然差可拟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集体揣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试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要求准确、流畅和有感情。

  3、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1、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含义。如:期、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1、文中哪两个词语是全文的核心?(无礼、无信)

  2、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五)当堂背诵比赛。

  初中语文公开课《世说新语》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学习古人的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曾子杀猪”故事?(讲述故事)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两个这样的人物。

  二、整体探究

  1、了解作者、作品 (完成目标1)

  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明确:《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编辑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2、认读:辨读字词,朗读课文(完成目标2)

  三步走:

  一读:注意特殊读音 期行qī 尊君在不fǒu(通否)

  二读: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三读:理解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请同学上讲台表演。(要求表演的学生注意语气、神态,力求绘声绘色,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认真点评)

  3、探究(完成目标3)

  ①、《期行》让人明白一个怎样的道理了?

  明确:“信”是立世之本,陈太丘的友人不守信,连七岁的小孩子亦知其不可,对他很不以为然,“信”之重要性于此可见一斑,因此,我们从小要做一个重礼守信的人。

  ②、你如何看待文中三个人物的言行,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学生自由探究,可能大多数学生会赞赏元方的做法,斥责“友人”的无礼。如果学生说陈太丘、元方也有做得不妥的地方,“容”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三、小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回顾上一节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这堂课我们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篇《乘船》,今天,老师既要测试一下你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要看看你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疏通课文,理解字句(要求程度较差的同学也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2、小组设计问题并做好解答,准备向其他小组提问。(出题内容可涉及读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故事内涵~~每组最少准备四个问题)

  3、展示学习成果(抽签选出出题小组,回答人选由出题小组指定)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学生提过的问题不再重复)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

  明确:两个,华歆 王朗

  2、短文是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呢?

  明确:语言描写

  3、除了通过语言来刻画,还通过什么来刻画了呢?

  明确:心理,动作

  (从文中找找,读一读。)

  4、作者又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两个人不同的语言和行为的呢?

  明确:对比

  5、怎样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呢?作者采用了几次对比?

  明确:王朗与华歆的对比,王朗前后行为的对比。

  两次,第一次 歆难之 朗幸尚宽 第二次 朗欲舍所携人 歆携拯如初

  6、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你从中看出了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明确:王朗轻诺寡信 华歆救人救到底

  7、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明确:不能轻诺寡信,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四、小结: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传说耶稣当年对捐赠给他许多钱的富翁不闻不睬,而对一身赤贫却捐给他一文钱的寡妇大赞其美德。看来,身处困境仍然救助别人的人才是真君子,就像文中的华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