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设计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范文

2023-08-04 10:31:30 高考在线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范文

  篇一: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主要人物及事件。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情感,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学习重点】 1、2、3

  【学习方法】 默读法、勾画法、讨论法

  【课时建议】 2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3.查阅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

  一、预习反馈

  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

  5.交流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明确: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 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读课文,概括内容

  6.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7.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8. 本文写了哪些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9. 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10.记叙性文章常常有一条线索,写作思路就是围绕线索展开的。本文除叙事外,还有一条情感线索贯穿其中,请问这条情感线索是什么?

  明确:情感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以“难忘”贯穿全篇。七件事有详有略,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情感步步加深,充分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三、品文句,体会情感

  11.第三段“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老师是真的要打“我”吗?大家为什么都笑了?

  明确:老师并没有真的要打“我”的意思,教鞭只是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家发现老师是爱学生的,老师是似怒实爱,所以都笑了。

  12.第三段“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一句中,“狡猾”本是贬义..

  词,用在这里合适吗?

  明确:合适,这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来形容人很不老实,这里是“调皮、机灵”的意思,表现了一个孩子地老师的机敏观察和自以为把握了老师心理状态的得意。

  13.第八段“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握铅笔的姿势都.....

  急于模仿”句中,“不由得”“默默”“急于模仿”表现了“我们”怎样的情感? ....

  明确:表现了我们爱老师,急于与老师亲近的情感。

  14.第十段“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一句中加点的词使用..

  的是第二人称,而全篇文章其它地方都是用的第三人称来称呼蔡老师,在这里变换人称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由第三人称变为第二人称,采用呼告修辞手法,仿佛面对面倾诉情感,更能表达“我”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四、析主题,拓展延伸

  15.学了本文,你认为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文章通过七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对“我”和同学们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6.从你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请用一二个事例,写写这位老师。不少于200字。

  略。

  课后学习

  17.你从本文学习到了哪些写人的方法?对比一下自己的作文,看看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

  篇二:七年级语文《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在理解分析课文中达到小升初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文章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两方面的内容,以阅读促进写作,仿写《我的老师》,实现小升初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顺利地过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

  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并仿写文章。

  一、导入新课

  作者巍巍,是著名作家,那我们今天就以他的《我的老师》为例,向他学习如何写作。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记叙的几件小事。

  二、向巍巍学习布局谋篇

  (一)概括一件事,使用完整的句子,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的形式"

  学生说完,形成如下板书:

  1.老师假装发怒

  2.老师教我们跳舞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4.老师教我们读诗

  5.我们看老师写字

  6.老师为我排解小纠纷

  7.我梦里寻师

  (二)仔细斟酌一下这七件小事的排列,看看其中有什么内在的逻辑,事件与事件之间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1至5件事情是略写,6、7件事情是详写,这里体现了详略得当的原则。

  1至5件事情体现了蔡老师爱我们,6、7件事情体现了我爱蔡老师。

  1到5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们大家的爱,而6、7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一个人的爱。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这在语文里,用一个专业的词语来说,就叫点面结合!

  (三)感情线索

  作者感情由浅入深的变化,前面先写了我们爱戴蔡老师,接着写了我们依恋蔡老师,然后写我思念蔡老师。

  三、向巍巍学习遣词造句

  默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老师和学生之间深情的句子或者词语,说说你的赏析或者感想。

  "狡猾""落""敲""急于""劝慰"和"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等词语和句子。

  四、向魏巍学习铭记师恩

  像魏巍一样写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

  五、小结

  六、作业

  篇三:七年级语文上册 《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语文版

  教学目的:

  1.体会感受文章表达的人世间的美好真情。

  2.学会阅读一篇文章,要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反复阅读,从而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面的短文,了解作者的背景材料,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从三个层面去把握文章。

  ①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前,作者是凭什么去接触世界的?

  ②在认识莎利文老师后,世界在她的心目中和原来有什么不同?

  ③在她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谁为她铺平了一条道路?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感情是什么?

  从这些问题入手,我们很快会发现,莎利文老师确实是一位令人敬仰的好老师。 自读程序:

  1.教师指出:凯勒之所以能走出黑暗,获得那么高的学术成就,除了自己的顽强毅力之外,同她的老师莎利文的'循循教导是分不开的。正如文章标题所标明的,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莎利文的。那么,课文写了几方面的内容?中心思想是什么呢?下面大家根据自读提示第2段的要求和指导的方法来阅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阅读课文。

  3.解答问题。

  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一、(1—3)我生命中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莎利文老师来到我的身边。

  二、(4—26)老师对“我”的教育情况。

  1.(4—8)莎利文老师教育“我”认识到每一事物都有个名称。

  2.(9—13)莎利文老师教育“我认识大自然,它有善、美的一面,也有不仁慈,不

  友好的一面,使得自然也成为海伦思想的一部分。

  3.(14—26)莎利文老师引导“我”认识“爱”这样的抽象名词。

  三、写我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教师提示:①把各部分的大意综合起来,我们就能把握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了;②常规格式。

  5.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第一、第三部分,领会文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首段“我记得在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这段文字三次强调了“某一天”的重要性。它特别强调了“一八八七年三月三日”的特殊内涵:有一位老师要到“我”的身边来了。作者是一个盲聋哑人,有了老师,就意味着平常的生活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同时这篇文章是作者后来写的,她对老师的仁爱之心有了切身感受,她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因此,短短的一句话却包含了不同凡响的内容。

  最后一段用抒情议论表达方式,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老师,抒发了海伦对莎利文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师提示:在阅读课文时,我们若能理解好一些关键语段,那么就能很快地抓住课文的中心。

  6.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①莎利文是怎样教育“我”认识具体事物的?

  ②莎利文又是怎样逐步引导“我”认识“爱”的?通过阅读,培养学生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进行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同时,让学生学习莎利文崇高的献身精神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体会这一部分与第三部分之间的关系。

  7.让学生再一次品读课文,找出文中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细心体会、理解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于海伦来说,她只有靠她有限的“能力”——触摸去感受世界。除此而外,世界是什么样子,她可能就无从知晓了。因而,动作描写是本文的一个特色。作者对动作的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如下面一些句子:

  ①我的老师把我的手放到水里。清凉的水涌到我的手上时,老师在我的手心中拼了

  “W-a-t-e-r”(水)这个字,开始她拼得慢,后来越拼越快??

  ②她把我拉得更近,用手指着我的心说:“爱就在这里。”

  ③我闻着她手上的花,一面讲一面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不是。”我的老师说。

  正是这些句子使我们看到为了教育海伦,莎利文老师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与爱心。也让我们认识到海伦的聪明才智,同时也使我们感受到文章的优美与动人。

  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文章的一个特点。因为作者是一个盲人,她的一切都只能靠触摸来完成,靠她的心灵去体会和感受,她对世界的感悟是独特的,心理的感应能力特别强。比如,作者是怎样知道有人要来到她家的?她是通过“母亲的动作”(注意是“示意”的动作,而不是母亲的吩咐或通知)“人们进进出出地忙个不停的迹象”等等,“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在我们的家里。”注意这一个“猜”字,道出了海伦生存和发展的一切根源。因为除了她的双手,就只剩下她的慧心了。课文里的心理描写相当多,阅读时要认真体会。)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将此文和课文进行对比。(略)。(此题作为课后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