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教学设计

高矮教学设计

2023-08-11 21:15:01 高考在线

高矮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动物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在比较过程中体会高矮的正确方法。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长、短;厚、薄等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具准备

  绳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较的“多、少”)

  师:今天有好多老师来听课,谁能说出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生:老师多!

  生: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二、新课。

  1、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师:老师和××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生齐:老师高!

  师:下面谁愿跟这个同学比较?

  (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师: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个学生面向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师:他们这样站着不容易看出高矮,有更好的比较方法吗?

  生:让他们背对背。

  让两人背对背站着再比较,得出结论,小学数学教案《高矮教案》。

  (出示课件 1 ,让学生观察。)

  师:淘气和笑笑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高矮的,但是,淘气这样做,你觉得对吗?

  生:淘气做得不对,因为他脚踮起来。

  师:哦!比高矮时不能把脚踮起来,还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在小组里发表意见。如: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等)。

  2、老师小结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背对背、把背挺直、鞋子一样高、都不穿鞋子。

  3、小组内互比身高。

  师:大家都知道了比高矮的方法,现在你们可以比身高,还要请个同学帮助看。

  (学生活动,老师适当指导)。

  4、学生反馈活动结果。

  三、练一练。

  1、 同桌比较铅笔的长短。

  2、 比较自己的书本和铅笔盒的厚薄。

  3、 同桌比较绳子。

  4、 指导学生完成第 17 页练一练的第 1 、 2 题。

  5、 师出示绳子和柱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最后出示结果。

  四、 思考题,蚂蚁走路。先让学生自己判断选择,然后看课件演示蚂蚁走的路径。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高矮,你们学到了什么?

  比较高矮的方法。比较厚薄的方法等。

  六、作业

  回家跟妈妈比较,明天把结果告诉老师。

高矮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具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高矮

高矮教学设计3

  一、学习要点

  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高矮”的学习的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是第16~17页。

  前面学生学习了大小、多少的比较,而且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也有一些生活经验,所以本节课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学习。

  教学目的和重点是: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培养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同一标准下比较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比较的多样性。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师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大字“好好学习”,把“学习”两个字写在低下(学生轻松就可擦去的地方,)而把“好好”两个字写在上面(学生踮起脚来不能擦掉的地方)。课一开始,向同学们提出帮助,有谁愿意来帮老师把黑板擦干净,学生个个兴致勃勃,请来一个擦掉两个字还有两个字却怎么也擦不到,就在想去搬椅子时,老师这时抓住契机,让老师来吧!学生顿时明白出老师高,他们矮。(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进行这一活动,使学生不但很自然的进入到学习中,也浅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比较高矮。

  1、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有些什么人?)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一说。(注意对学生进行帮助他人的教育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

  (2)比较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

  接着问: 哪两个小朋友,谁高了?怎么比?(让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让学生看主题图,一是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二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三是让学生通过看图,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四是初步懂得比较高矮的方法。】

  2、让两个学生上台比高矮。(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问:“谁高?”通过争论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3、然后分小组比高矮。

  (1)想想要和小组内哪个同学比?

  (2)想跟他怎么比?

  (3)最后比出了什么结果?

  (4)当组内有两个同学都和你比个子,你怎么处理呢?

  比较完后,请一小组上来,问中间的学生,你在小组中第几高,为什么你既高又矮?(使学生体会到高和矮也是相对的。)

  【设计意图:学生参加比高比矮的活动,不仅体会到高与矮是相对的,而且也进一步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

  4、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可以比较的东西,这里是比较高矮,你还知道哪些比较呢?

  (三)巩固练习。

  第17页的做一做的1、2题,第18页练一练的第1题。学生直接比较得出结果。包括高矮、长短、厚薄。

  【设计意图:既巩固了刚刚学完的知识,又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除了高矮的比较外,生活中还有长短、厚薄的比较,比较的方法是一样的。】

  (四)反思拓展

  1、第17页的第3题。老师出示这三根绳子,让学生进行判断,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老师再把第二根绳子展开给学生看。

  2、蚂蚁图

  看图讨论:哪只蚂蚁最先回到家?为什么?(有的学生直接观察,走得直的最先到家,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可用数一数的方法判断)

  3、钉子图

  先让学生讨论:哪根钉子合适?为什么?(畅所欲言)

  4、绳子图,让学生独立完成。

  5、汽车图

  观察,汽车能通过吗?分小组讨论。请一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为什么。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结论,全班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理由,都给予肯定。

  6、兔子图

  虽然只有三只兔子,但由于三只兔子的起点不同,差别也细小,不易看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发表意见。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找参照物。解答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比高矮时要注意什么。

  7、笔图

  此图比较的事物较多,要求也较难,不但要比较,还要排序。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实物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

  (五)全课总结

  你们喜欢这节数学课吗?为什么?你都喜欢什么地方呢?你又从中学到了什么?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高和矮,长和短的现象呢?回家后,把你见到的这些现象画下来,或从书本、杂志上剪贴下来,甚至写下来,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数字!

高矮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P9-P10;练习一 5、6、7、8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准备:

  毛线、纸条各11组;同桌准备长度不同的铅笔2支,长度不同的尺子2把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铅笔和尺子摆在桌面上,同桌两个一起看一看这些物体,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长短)

  2、比较长短:

  (1)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你通过什么方法?4人小组讨论。(指名发言)

  (2)总结方法:一般要把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谁能用刚才说的方法来比较这两张纸条的长短?(贴在黑板上,板书:长、短)

  (4)谁能比较两条毛线的长短?(指名学生上台演示)

  (5)自由练习:现在,我们来做个比较长短的活动,同桌2个人,想比什么就比什么,可以比比你们的学具、胳膊、手等等。

  (6)抽样演示。

  (7)练习5、6

  3、比较高矮:

  (1)我们比较铅笔的长度,可以说这支铅笔长些、那只铅笔短些;如果我们比较两名同学的身高,应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高矮”)(板书:高矮)

  (2)(请两位身高相差较大的同学站起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

  (3)(请两位身高相差不大的同学站起来)能不能一眼看出来,谁比较高,谁比较矮?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他们两个谁比较高?(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

  (5)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四人小组按照从高到矮的顺序排队。

  (6)练习一 7、8、 4、

  小结:今天我们学了比较长短、比较高矮的方法。其实除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我希望同学们多动动脑筋,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学习《长短、高矮》时,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比高矮,利用手边的铅笔、尺等来比长短,使学生理解长短、高矮是相比较而言的。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的,学生看的见、有体验、说的出来、易于理解的。因此,学生学起来容易,而且能够正确的加以运用。

  不足:对于比较明显的长短与高矮学生掌握得挺好。自己在备课时,过分重视了长短的比较,比方说如何数格子比长短,直线曲线比较长短,数边长比长短在课堂上都有涉及,但缺少明确的要求。比方说数格子,没有要求学生将数出来的格子数写在边上,同理数边长也一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每一位老师应该而且必须是最重视的。

  在利用教材和教室的情境做游戏的时候,完全放手了,没有给出一定的时间和范围让学生操作,为了肯定每个小组的发现,要耐心、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发言,所以在时间安排上不尽合理,导致了部分练习题没有当堂解决。

高矮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高矮的区别,学会比较高矮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组合作能力。

  2.渗透高矮相对性的辩证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中“高矮”一课,先呈现两名学生帮助一位盲人叔叔过街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再“说一说”谁高、谁矮;接着呈现同学间彼此“比一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观察并领悟到比身高的要领和规则,再进行实践体验;最后“做一做”则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绳子或路线的长短、书的厚薄等进行推理、判断。

  这一节课,为了便于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我对教材提供的素材作了一些改动,首先是情境的变化;其次是活动程序的变化。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地处城镇交接处,学生大部分来自附近,一小部分来自其他四区及八县,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且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程度也有很大差异。作为实验小学,我校各班学生数较多,均为大班教学。因此,真正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就成为一大难点。但作为一所区重点小学,而且是课改实验基地,我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精良的师资队伍,坚实的导师后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生活背景等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创新。

  〖教学设计〗

  (一)比身高

  1.擂台赛。

  (1)请班上自认为长得很高的同学上台当擂主,其他同学挑战。当两生在台上比身高时,其余同学在台下当裁判,由A,B,C三名学生一一与擂主比高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在一上课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活动刚刚开始,学生还未注意到比高矮时同学穿着鞋子。)

  (2)再请一生D(教师事先掌握该生比擂主稍矮一些)上台挑战,但在比高矮之前,请全班同学闭上眼睛,让生D悄悄站在预先准备好的两块砖头上,使其稍高一些,再用布将两人围起来,准备好后请全班同学睁开眼睛比较高矮。

  当学生睁开眼睛先是喊出生D高后,看见老师用布围着两位同学时,觉得非常奇怪,强烈要求将布取下。此时全班沸腾了,课堂上第一个高潮出现了。每个学生都在嚷着:“不公平!”此时,教师追问:“哪里不公平?”学生表现出对“作弊”的极度不满,要求双方脱鞋再比。

  (3)在否定错误方法后,用正确方法再比较出两生谁高、谁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是突破本课重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一方面掌握了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另一方面,得到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2.四人小组中互比身高。

  (1)在四人小组中,互相比较高矮,有能力的小组还可将四人身高排出顺序。

  学生在比较的时候用不同的方法,如:背靠背比、分别靠在墙上比、借助工具(尺子)等,充分发挥互帮互助的学习精神。[

  (2)学生汇报小组中身高比较的结果,并说明用了什么方法、应注意什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在陈述过程中,学生能将注意细节说出,如:脱鞋、挺胸、不能踮脚、尺子要放平等。能清楚地用语言叙述,如:生E与生F比,生E比生F高,生F比生E矮。

  (反思本教学环节使全体学生都动了起来,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通过汇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比高矮的方法。)

  3.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

  学生进行比较。

  4.警车过桥洞。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如教材,并伴有警车的警笛声)。

  学生猜测警车能顺利通过桥洞吗?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通过数木块判断警车不能过桥洞。难能可贵的是有的学生发现警车车灯是可以取下的,过桥洞后,再放到车顶上,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反思本教学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高矮不仅只在身高这一方面,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高矮问题。)

  5.小兔子比高矮。

  故事导入,课件出示图片(三只小兔子站在不同的高台上,但先不出示小兔子身后的格子)。

  学生进行比较。

  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各自不同的见解后,在小兔子身后出示虚线格子图,再让学生观察比较。

  (反思本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可以通过虚线格子图帮助比较高矮,比前一个活动又进了一步。)

  (二)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

  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高矮”现象的例子。如老师比我们高,乔丹比老师高等。

  (反思学生在该教学环节中思路广阔,能举出身边的例子,室内、室外的例子,甚至能举出连成人都不易想到的例子。)

  (三)总结,体验

  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在总结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技能进行了总结,对情感体验进行了总结,也表达了各自的喜好。)

  〖案例点评〗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一、二环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编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擂台赛”“四人小组互比身高”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并从中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与要点。

  本课教学设计的第三、四环节“长颈鹿与大象比高矮”“警车过桥洞”“小兔子比高矮”“生活中存在的高矮现象的例子”等内容,既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把教材中的死知识变成了课堂上的活问题,给学生以充分表现的机会。学生从各自的经验背景出发,带着自己的独特感受进行交流,进一步获得体验,有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