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节日

立夏节的活动

2023-08-09 22:56:32 高考在线

立夏节气活动

活动一:感受节气温度的变化

立夏是二十四个节气的第七个节气,也是标志盛夏时节的开始。进入立夏节气后,就说明了下雨会越来越多,成人可以孩子一起记录立夏雨的大小、时长等等,和之前节气的记录册对比,了解不同节气里自然界的变化。

活动二:测一测温度

“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成人与幼儿一起观看天气预报,了解南北区域的温差,以及记录自己生活地域的节气时间段的每日温度,感受着季节的交替。

活动三:竹竿日影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与谷雨节气相较又有了些变化,成人可以带着小朋友们在不同的时间段测量竹竿日影的长度,去发现有什么规律产生;也可把以前的记录拿出来进行对比,了解日影的变化。

活动四:知三候,感时令

立夏节气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成人可以给幼儿讲解三候的意义,或是一起走进自然寻找这些节气变化,以及其代表的物候现象背后的含义,让孩子们了解这不仅仅是岁月时令的符号记号,更是人类共生的历史,是文化的结晶。

活动五:清明见荚,立夏好吃

春末夏初,蚕豆花落,结出一个个饱满厚实的豆荚子,这时的蚕豆最为鲜嫩,作为立夏节气的时令食物,蚕豆饭是这天一定要吃的食物。所以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剥豆子,蒸一锅立夏蚕豆饭。

饭一出锅,蚕豆的清香在屋子里弥漫,香飘满屋。

活动六:立夏秤人

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这里蕴含着古人祈祷平安度夏的美好期望。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体验古老的称重方式,感受生活的趣味。

活动七:一碗鲜美笋,开启美好盛夏

节气习俗的形成往往是以农时为基础设置的,关系生产活动的时序、方式,节气饮食习惯的养成又跟当季可收获的作物有密切关系,而节气习俗往往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立夏至,农忙开始,大家自然希望“脚骨健”(身体康健),因此在宁波吃一种细细长长象征希望和健康的“脚骨笋”也成了民间祈求健康的一种借代,这时的笋鲜美脆嫩,实在是一大美味。

成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清洗处理笋,做一碗清甜可口的笋汤,炒上一盘味美汁鲜的笋菜,开启美好的立夏节气。

活动八:立夏蛋趴

“立夏蛋,满街甩”,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所以小小的鸡蛋被赋予了美好的期盼,同时也演变出多种有趣的习俗与饮食。

绘鸡蛋,迎立夏:成人带领着小朋友们在鸡蛋上进行作画,一起在熟鸡蛋上绘画出夏天特有的景象及花朵,庆祝夏天的开始。

疰夏绳——挂蛋、斗蛋

有谚语称“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民间用七彩丝线编成的花绳(即“疰夏绳”)系于孩子手腕或发辫,谓可消暑祛病,预防疰夏,寄托对小朋友的祝福与希冀,希望小朋友们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成人可以亲手给孩子编织“疰夏绳”系于手腕,以及编织“蛋络”,当天挑一个最好看的鸡蛋给孩子带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指导下,尝试自己动手编织“蛋络”。

孩子们用各种颜色的绒线织成能装下一个蛋的小网袋,叫“蛋络”或“蛋套”,立夏早上,小孩将装有茶叶蛋的五彩蛋套悬于脖子上,心里美滋滋的。

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每逢民俗节令,基本上是少不了一个吃的,并且这吃多半是有点讲头和名堂。

那么,为什么立夏要吃咸蛋而不吃鲜蛋呢。上海人在立夏那天吃的食物,是被统揽在一个主题下,那就是“时鲜”。在这些时鲜货里,既有苋菜、蚕豆等天然食品,也有加工而成的咸蛋和酒酿。咸蛋之所以名忝时鲜行列,那是由于这些蛋都在今年清明前腌制,到一个月后的立夏正好受用,是一年的头谱咸蛋,当然时鲜。

活动九:立夏尝新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在常熟,有“九荤十三素”之说等等,除了时令新鲜蔬菜,让人期待的最是那夏日酸酸甜甜的水果呀,成人可以带着孩子走进果园里去亲自采摘,感受它的触感,了解它的生长环境,感受自己动手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果实才会更甜美吧~

活动十:观植物,感力量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立夏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这时,成人可以带着孩去观察种植物的生长情况,或是根据节气种植或育苗半夏黄瓜、豇豆(豆角)茄子、冬瓜等,体验农事耕种过程,感悟自然物生长的力量。

立夏节气的由来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按照气候学的标准,5天平均气温达到22℃才算夏季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立夏时节的候温同气候学标准大致接近,而这一地区正是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由此看来,二十四节气把立夏节这天作为夏季的开始还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立夏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蝼蝈一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这时节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了。“二候蚯蚓出”,由于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了。“三候王瓜生”,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清乾隆《新郑一县志》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一谓之进鲜”。从这三候的描述中我们已看到了夏天的景色。

蛙类动物一般活动在有水的地方,尤以水稻田旁、池塘边较为多见。蛙既可食用水中的小生物,又可在稻禾下乘凉,抬头还可以吞食飞行于田间的昆虫,食饱后蛙鼓鸣叫,和着树上昆虫、鸟雀的奏鸣;田间湿润的土地上还时有蚯蚓爬过,野草中已见到野生的王瓜长大成熟,可以采摘食用了。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大地上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全国各地区气温大幅度提高,雨水也明显增多了,南方的早稻已经分蘖,油菜已经结子,将要成熟了。北方地区的冬小麦也正在扬花灌浆。春播作物大豆、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已相继出苗。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管理日益繁忙。“立夏三朝遍地锄”,这时锄地既可给土地松土防止水分蒸发,又可以锄掉田中杂草,因此有农谚说“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

“立夏种棉花,有柴没疙瘩”,这时已过了种棉的季节。正值棉花小苗期,这时应查苗、补苗、中耕定苗,并要注意及时浇水灌溉。对于小麦这种主要粮食作物,此时应特别注意田间管理,尤其是注意防止“麦秀寒”的发生。从种植上可以“立夏前后种地瓜”“立夏种稻点芝麻”,因为“到了立夏乱种田”—这时节种植了农作物都会生长,应及时播种宜种农作物。

立夏还是一个传统的岁时礼俗节日,周代在立夏这一天,天子要率三公九卿和众大夫,到城南郊外迎夏。并举行祭祀先帝祝融的仪式。汉代也沿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载:“立夏之日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车旗服饰皆赤。”歌《朱明》,舞《云翅之舞》。到宋代,礼仪更趋繁琐。至明代始有“尝新风俗”。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立夏取平时曝晒之米粉春芽,并用糖面煎作各色果叠,相互馈送”。并用柳枝穿果叠作小儿食品,江浙一带还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民间习俗还有“立夏吃蛋,石头都踩烂”,说立夏时吃鸡蛋鸭蛋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耐暑。有的立夏食笋,有的立夏喝酒,都是赶在节日这天,名曰“立夏见三新”,南方地区旧时逢立夏日,各家蒸新茶,并配以各种水果,馈赠亲戚邻居。

古人认为,立夏三个月(孟夏、仲夏、季夏)为农事繁忙的季节,故此时节又被称做“三夏”。这时草木繁茂,生长旺盛,夏令季节病较多,往往有身倦肢软、食少微热的现象,有时还会暑热伤气。这种情况往往是因劳动强度大、气温偏高、休息不足所致,因此应该注意调整饮食,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劳动时一间,适时补充水分,保证睡眠,适应夏天“长养”的要求,保护身心健康。

立夏的习俗:

1、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

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来消暑。立夏日,江南水乡有烹食嫩蚕豆的习俗。 有的地方还有立夏日称人的习俗。

2、养生立夏之后,天气逐渐转热,饮食宜清淡,应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

立夏以后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总之立夏之季要养心,为安度酷暑做准备,使身体各脏腑功能正常,以达到“正气充足,邪不可干”的境界。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伤心、伤身、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