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节日

立冬有什么特殊的寓意

2023-08-05 18:38:05 高考在线

立冬有什么寓意

立就是开始,冬即冬季,指的是冬天的开端,它在提醒人们秋天要彻底结束,马上迎接寒冷的气候,在旧时会有迎冬仪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演变成祭祀活动,比如上香或者在家中摆上供品,希望全家都平安健康。同时这里的“冬”还有丰富的含义,意味着要把庄稼收藏起来,暂停农事生产,人们聚在一起吃些美食好好休息。

立冬在几点

我们要把节气理解成一个具体时间点,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准确算出详细的时刻了。今年的立冬是在11月7日12点58分37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25°。该节气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冬季普通盛行东北风和北风,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能量,所以一般初冬时期还不是很冷;不过在北方地区,立冬前就已很寒冷了,有的达到零度以下,土壤会被冻住,所以要做好保暖措施。

古人是如何确定立冬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立冬,太阳黄经为225度。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典籍记载: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立冬有哪些由来

早在几千年前,我国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说法,不过具体时间已不好考证,我们可以从古籍上窥探一二。例如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记录:“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其意思就是说冬天的伊始,农作物已全部收成并储藏起来,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代表着作物的终结和动物的冬眠。它作为冬天的第一个时令,占据着重要位置,告诉人们要停止农事生产,开始防寒保暖了。

立冬有什么花开

①山茶花:颜色诸多,有不同程度的红、紫、白、黄各色花种,甚至还有彩色斑纹茶花。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很受大家的喜爱。

②君子兰: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在冬季开放,忌强光,为半阴性植物,喜凉爽,忌高温,一般在室内或公园展出。

③梅花:有“岁寒三友”的美称,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通常在低温下绽放,此时很多植物凋零,梅花显得更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