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节日

5.1劳动节的来历介绍

2023-08-15 15:24:25 高考在线

五一节的由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1889年7 月第二国际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劳动人民都要庆祝。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五一劳动节的养生知识

饮食不宜油腻

“宅家”休息也好、外出游玩也罢,保健养生专家提醒市民,切记不能在饮食上放纵。“想避免消化不良,就得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吃得太多、太饱,少吃太油腻的食物。”

专家建议,如果外出游玩或聚餐,尽量选择清淡型的饮食,每餐注意荤素搭配。油炸食物热量很高,要控制,尽量吃蒸的或者水煮的。

另外,“五一”期间天气逐渐暖和、气候偏湿,不少市民可能会出现食欲消退的情况。养生专家认为,食欲不振其实跟身体有很大关系,体湿体寒者食欲往往比较“消极”,建议用南瓜苍术、茯苓、薏苡仁、厚朴等熬汤,可以去到祛湿健脾,清热排脓、安神的效果。

喝酒要适量

节假日期间,很多人都会碰到这种问题,不喝酒会觉得很难融入气氛,但喝上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专家建议,为了身体,喝酒一定要适量。比如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正在慢慢地戒酒,而且让大家监督你,或者在喝酒之前多吃点主食和蔬菜,这样可以延缓酒精进入血液的时间,身体会舒服很多。

紧张工作讲究饮食营养

尽管“五一”的小假期成了许多工薪族期盼的节日,但对于特殊行业,如服务业、交通业的工作人员而言,节假日仍要奋战在一线。这时候,饮食营养也是不可忽视的。这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劳逸结合。

专家建议,应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食疗是最好的进补方法,上班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进补,以增强体质,并通过合理的膳食调配来提高免疫力。

零食不宜当主食

“五一”假期,大家聚在一起或出游在外,少不了零食助兴,少则当解馋打发时间,多则当成主食。专家提醒,不管怎样,零食并不能当饭吃,一方面是由于零食缺乏营养,且添加了不少人工作料,另一方面是零食的热量高,如果以其替代主食,对身体有百害无一利。

补眠可以,贪睡不行

平日每天被闹钟吵醒,小长假可以“补眠”一下,睡到自然醒。医生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刻意延长和缩短睡眠时间,晚上睡觉不宜过晚,早上也不宜贪睡,应该早睡早起,睡眠时间一般以8小时为宜。若是睡眠时间过长,反而容易导致疲劳,全身乏力,长期形成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不利于身心健康。早起的人中午可以适当午睡,但时间也不宜过长,睡多了就会导致晚上难以入眠。

在节日气氛里,人们可能会暂时忽略养生,只有遵循良好生活习惯与科学作息时间,才能在假期结束后以良好的状态回归正常工作。

中国五一劳动节习俗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年。这一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杭州、汉口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

1920 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九江、唐山等各工业城市的工人群众浩浩荡荡地走向街市、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李大钊专门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五一”运动史》,介绍“五一”节的来历和美法等国工人纪念“五一”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把这年的“五一”作为觉醒的日期。陈独秀也为庆祝这个节日发表了《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一文,揭露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真相。陈独秀又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合会作了《劳苦者的觉悟》的演说,阐明了“劳动创造世界”。“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的观点。在北京,一些青年外出宣传,散发《五月一日劳工宣言》,唤起工人为反对剥削、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这是中国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五一”劳动节。

1921 年“五一”前夕,在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邓中夏等人创办的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里,工人们学唱《五一纪念歌》。其歌词是:“美哉自由,世界明星,拼吾热血,为他牺牲,要把强权制度一切扫除净,记取五月一日之良辰。红旗飞舞,走光明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不分贫富贵贱,责任唯互助,愿大家努力齐进取。” 这首雄壮有力的歌,是由长辛店劳动实习学校的教员和北京大学的进步学生共同创编而成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是日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

1999 年9月,国务院改革出台新的法定休假制度,每年国庆节、春节和“五一”法定节日加上倒休,全国放假7天。从此,3个“黄金周”掀起的旅游消费热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假日经济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话题。已基本形成。从2007年11月9日开始,经过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在人民网、新华网、国家发改委网站,以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上予以公布,开展民意调查。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春节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 3天调整为1天,减少2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