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24节气立秋的传统习俗及含义
2023-08-16 16:50:33平安夜最火祝福语(100句)
2023-08-14 16:00:19新青年责任作文700字左右五篇
2023-08-17 17:41:34关于端午节的传统食物有哪些
2023-08-10 10:19:01笨拙的父爱优秀初中作文五篇
2023-08-11 03:50:57父爱的心血满分作文五篇
2023-08-02 17:45:53父爱优雅初中优秀作文五篇
2023-08-05 07:09:30停车场停车协议书五篇
2023-08-16 11:42:41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文本指导案例五篇
2023-08-02 09:42:09清明节感慨文案最新(100句)
2023-08-10 04:29:21份公务员申论题型及解答
2023-08-15 20:28:12
五月端午节放假该如何调休
2021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
2021年端午节放假安排:6月12日-6月14日放假,无调休,共3天。其中6月14日是端午节法定假日。
2021年端午节时间:2021年6月14日,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跳入汩罗江,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之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的由来。
端午节养生药膳推荐
1、黄鳝粥
所需用料:半斤的黄鳝肉,100G的大米,30G的苡米,20G的山药,5G的生姜,3G的桂枝末。
制作方法:
A、先将黄鳝宰杀,再去除内脏,清洗干净之后再切成小段放入锅中。
B、然后将大米和苡米、山药、生姜分别清洗干净,之后分别放入锅中。再加入清水,直接开火炖煮。
C、最后等到食材都煮烂之后,加入少许的食盐,就可以出锅食用了。
2、艾草鸡汤
所需用料:1只老母鸡,15G的艾草(可菜市场卖草药的地方购买)。
制作方法:
A、先将老母鸡宰杀,拔除鸡毛和脚趾甲,清理掉内脏后,认真清洗干净之后再切成鸡肉块备用。
B、将艾草放入水中,清洗掉杂质,再将它放入锅中,并且将母鸡肉放入锅中。之后往锅中加入几碗清水,开火炖煮。
C、最后等到母鸡肉块炖煮至熟烂就可以吃了,当然,要记得加些盐,不然没味道。
这两款药膳均为滋补佳品,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来说,在夏季应该吃一些补一补。而且夏季天热,粥和汤比较能够下咽。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端午祭龙礼俗的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干支历法以及苍龙七宿正处南中的天象有关。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据《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天体始于北极之野…日月五纬一轮转;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上古时代人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将黄道和赤道附近的区域分作28组星宿,俗称“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四方各分为七宿,即为“四象”;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即苍龙七宿。苍龙七宿的出没周期与一年四时周期相一致,春季于东方抬头,夏季于南方腾升,秋季于西方退落,冬季隐没于北方地平线下。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高悬于正南中天。
在传统文化中,方位和干支时间以及八卦是联系在一起的。先天八卦以乾坤定南北,天南地北为序,上为天为乾,下为地为坤;正南为先天八卦的乾位,即为“天”。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运行至正南中(乾)方位,是龙飞天的日子。苍龙群星一年四时的运行情况及事象规律,在《易经·乾卦》的爻辞中有阐发,仲夏端午苍龙运行至正南中天,对应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在《易经》中,以八卦为基础又两两重合而构成六十四重卦;重卦乾由上下两个乾卦重合而成,它的卦形由六根阳爻组成;爻是要从下往上数,而阳爻又以“九”代称,故从下数第五爻称“九五”;九五之爻在上乾卦中居于中的位置,称“得中”,而且从总卦来看,它处于奇数的位置,阳爻处于奇位称“得正”,故九五爻既“得中”又“得正”,从其所处位置来看,就是大吉之位。九五爻“飞龙在天”是《易经》乾卦中最吉利的爻。
古老节日是传承古老文化的载体,古老节日的由来与古老文化密切相关。仲夏午月午日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易经》称其为“飞龙在天”,龙星处在“中正”之位,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龙”是上古先民的原始信仰,先民在每年“飞龙在天”的仲夏端午以扒龙舟形式举行盛大图腾祭,酬谢龙祖恩德,祈福纳祥、压邪攘灾。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端午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端午节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