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节日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十一篇

2023-08-14 01:18:00 高考在线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一

端午

作者:江南靖士

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当日楚王憎逆耳,随将一国殉灵均。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二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三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四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五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赏析: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六

《己酉端午》

元·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七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赏析: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八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九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十

《端午三首》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赏析:都说众人作诗是纪念屈原,可是全都乐呵呵的是为什么。曾经听说对木雕神像祈福,试着向艾人求福吧!忠言不被楚王采纳,最后投江而死,留下的文章像星斗一样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每年端午节都会下雨刮风,像是为屈原喊冤陈情。想要找人谈谈这些心事,只听到屋舍南北的鹁鸠鸣叫。

描写端午节的抒怀七言诗词篇十一

《竞渡歌(节选)》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