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吉林高考志愿

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化工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4-04-19 05:14:34 高考在线

一、吉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化工大学附招生人数

1、2022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北京化工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884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9人;

2、2021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北京化工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939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6人;

3、2020年吉林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北京化工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8705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9人;

4、2022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北京化工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63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人;

5、2021年吉林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北京化工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12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2人;

二、北京化工大学在吉林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2 理科 本一A 79 540 8842 教育部
吉林 2022 文科 本一A 12 540 1637 教育部

2、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1 理科 本一A 76 532 9398 教育部
吉林 2021 文科 本一A 12 544 2127 教育部

3、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吉林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吉林 2020 理科 本一A 79 568 8705 教育部
吉林 2020 文科 本一A 12 553 2692 教育部
北京化工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广西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化工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北京化工大学和天津医科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北京化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长沙理工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北京化工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西南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西安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和北京化工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北京化工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重庆师范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北京化工大学青海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三、北京化工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5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15300人,研究生约8100人(其中博士约1100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约2700人,留学生约460人。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1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4人),其他国家院士6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4人、青年学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24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0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2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9人。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2个学科位列ESI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1个本科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0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6亿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57项,国外专利11项。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等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