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公务员行测复习中外电影常识
2023-08-05 05:16:07公务员行测复习诉诸权威易错点
2023-08-18 19:28:24行测复习重点总结
2023-08-09 15:40:22份公务员行测考试神话成语知识点
2023-08-09 07:06:52公务员行测考试论证模型指导
2023-08-06 19:16:54贵州公务员面试技巧整理
2023-08-14 07:29:06公务员申论考试公文思路
2023-08-09 11:05:35一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人教版指南五篇
2023-08-12 19:46:55秋分时节的传统习俗及禁忌
2023-08-06 06:00:30关于工程索赔的意向书五篇
2023-08-17 19:38:32最经典母亲节朋友圈怎么发
2023-08-03 06:57:23
2023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辅导
公务员行测复习判断推理辅导
一、逻辑推理
逻辑部分不仅是判断推理各种题型的基础,在其他题型中我们也能发现逻辑推理的影子,甚至申论和面试都无法脱离开逻辑,很多题目说到底都是一种逻辑思维的考察。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够体现出一个人本身的的素质和能力,所以逻辑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重点。
逻辑部分不仅是考试的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逻辑部分会考察到一些专业性的知识和方法,比如说直言命题,模态命题,矛盾法解题,反对法解题。如果不具备这些专业性的知识和方法,完全靠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推理可以做出来部分题目,但是一般都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时间因素是决定我们公务员成败的一个非常关键性的因素,所以,我们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的知识和方法。其次,公务员考试所考察到得逻辑思维和我们日常的逻辑思维很多时候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如果我们不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不听一些相关的课程,仅凭自己日常的理解、一贯的语感去做题,很多题正好就做错了!这也是一个难点,所以我们需要对于这些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不一样的知识点格外地注意,这也是考查的重点。
二、图形推理
虽然很多人觉得图形推理比较难,其实图形推理这种题型还是比较好把握的,而且提升起来还比较快速。因为图形推理题涉及到的考点比较有限,经常考的题型也比较固定,比如数量类、位置类、样式类、空间重构等等。每种题型做一些题目,基本上就可以把握其中的规律,找到一种看图形的感觉。数量类、位置类、样式类等问题一般可以一眼看出这个题是考察何种规律,如果一眼看不出来,那就先从数量关系上去考虑,数量关系可以从点、线、角、面、素去考虑。至于到底考什么数量,需要宏观地观察题干,看看所有的图形当中哪一种数量是比较多的,点多就数点,线多就数线,面多就数面。如果实在还不是这些规律的话,最后采用求同法,那就是找题干这些图形共有的图形或者是共用的规律。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做题思路。
在图形推理题当中可能会出现一道题目从不同角度考虑就有不同的情况,这时我们应运用优先原则,即优先选择那些规律性更强、经常考查的规律。
三、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虽然不能说是最简单的题型,但是可以说这种题型是公务员考试中涉及到知识点最少的题型。它不需要我们具备什么背景知识,只需要我们读懂题干,然后能够分辨出四个选项哪个是最符合题干的,或者哪个是最不符合题干的。很多人对于做这种题型有一种疑问,就是定义判断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知识,比如法律、心理学、经济学或者管理学,于是一些人便按照这种专业性的知识去做题,把一道题还研究得还颇为深刻,这个时候可能会产生一种情况,那就是按照题干去做是一种答案,而按照专业性知识去做又是另外一种答案。他们会倾向于后一种答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性知识比较自信,这是错的。因为我们是在做定义判断题,而不是常识题。定义判断题更多的是考察我们的一种概念的分门别类的能力如何,给出我们一个定义,我们能不能去很明确地去区分,哪个选项属于它,哪个选项不属于它,所以即使出现了题干与我们的专业性知识有冲突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要以题干为准!
四、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可以说是判断推理部分中最简单的题型。很多裸考的人可能对做这种感觉最为省力。但是提醒大家这种题型其实也是暗藏杀机的。做类比推理题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看到一个题要首先考察两个词语最直接最特殊最天然最科学最具有逻辑性的角度。
拓展:行测文字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专家提醒考生,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拓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题方法
在解答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题时要留意关注这样的“重要句子”:
A、起始句。一篇文章中语段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如果是记叙文段,首句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代事件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或内部发展顺序;如果是说明文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
B、主旨句。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
C、衔接句。使层次间连贯紧凑。(转折处特重要。)
D、深化句。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记叙文中的议论性文字。
E、警示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多出现在文章结尾。
F、矛盾句。字面上看似矛盾,实则寄寓了作者深刻的用意。
G、情感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
上面是关于片段阅读中很需要的概括能力。
四避免:
一.主旨题避免以偏概全。
二.推理题避免就事论事。
三.词义句意题避免张冠李戴。
四.细节题避免偷梁换柱。
五大方法:
(一)指示词提示法
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考生一定要注意文段中带有指示作用的词语或短语,如“但”、“在这个意义上”、“实际上”等等,它们对理解词、短语或句子的含义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例题:
婴儿很早就表现出掌握环境的强烈愿望。由于控制动作的技能发展缓慢,所以他们的活动受到了限制。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在这个意义上,应该说他们是“不能自立”的。
在这段话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是指( )。
A。他们完全不能独立生存 B。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
C。他们仅有独立生存的意愿 D。他们没有适应环境的足够本领
【答案】A。
【解析】短文中说婴儿“不能自立”是有前提的,即“在这个意义上”。因此,要理解“不能自立”的含义,就应该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把握。根据临近原则,这里的指示代词“这个”指代的是它前面的“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本领来支配环境以独立生存”,即他们没法独立生存。故本题答案为A。
(二)修辞提示法
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句子,在把握其含义时应从具体修辞格入手,解释其在文中的实际含义。
例题:
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文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答案】B。
【解析】很多考生望文生义,容易错选A。但如果能从修辞手法入手,即使不知道“空穴来风”的意思,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由原文中的“各种”、“有的……有的……”以及“分辨”可知,原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就是说两个“有的”为矛盾对立的双方。由此可推断出:“空穴来风”的意思与“无中生有”相反。而“无中生有”的意思很好理解,即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毫无原由。四个选项中与此意思相反的只有B。
(三)层次划分法
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的成分,只需理清各分句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
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答案】A。
【解析】题干是一个复句,抓住句子的谓语,句子的层次为:“……不再是……而是……是……”,三个谓语动词为并列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最后一个“是”的宾语,“基本功训练的凭借”与“不再是”、“而是”的宾语是并列关系,而非主宾关系。由此可以很快排除作“不再是”、“而是”宾语的B、C、D三项。答案为A。
(四)对应理解法
在这类题型中,所考查词或句子的含义在文中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利用这种对应关系准确理解词或句子的含义。
例题:
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念书。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
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 )。
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 B。对教育应该投资而不应从中谋利
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 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答案】B。
【解析】“烧钱的事业”所在原句为: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由此可知“烧钱的事业”与“公益事业”存在补充的正对应关系,意思是相近的。而“公益事业”最大的属性就是非营利性,即投资不以谋利为目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五)标点提示法
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部分。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考生要加以重视。
例题:
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C。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冒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基本要求”的具体解释。冒号后面的内容重点说明的是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一定要走群众路线,C项表述与此一致,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