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考试

2023年公务员行测考试法律发展史知识

2023-08-15 07:03:39 高考在线

公务员行测考试法律发展史知识

一、法的渊源概念

法的渊源,即法的具体表现形式。注意对渊源一词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渊源理解为来源或起源的意思,但法的渊源是指法律的形式。

二、中国法的渊源的分类

法律的渊源分正式渊源及非正式渊源。正式渊源是通过法条的形式呈现出来,一般成文法国家的法律属于正式渊源,例如,宪法、法律、法规等;非正式渊源一般为习惯、判例、政策、学者学说。中国属于成文法国家,所以其法的渊源为正式渊源。

三、中国法的正式渊源

1.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效力最高。

2.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效力次于宪法。

注意:法律分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其中基本法律,如刑事法律、民事法律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非基本法律,即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和修改。

3.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不同于行政法,一个是法规,一个是部门法。

4.地方性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注意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自治法规。民族自治地方指的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不含民族乡。

6地方政府规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以及设区的市、自治州的政府制定。

例题示例:

以下选项中关于法律渊源说法正确的是( )。

A.法的渊源就是法律的起源

B.县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C.非基本法律可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D.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

【答案】C。解析:法的渊源是指法的表现形式,是形式渊源的含义,A项错误;地方政府规章由省市两级政府制定,B项错误;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C项正确;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D项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

拓展:公务员行测考试市场经济分析

1.市场经济的概念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发达的商品经济。

2.经济体制

(1)经济体制概述

经济体制是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2)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①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通过政府行政手段,即命令、指令和法令而实现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计划经济也被称为“命令经济”。

主要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动员、集中稀缺资源服务于一些明确的国家目标,满足国家紧急的和压倒一切的需要,如国家的工业化、战后经济的重建以及战时经济等,使整个国家资源配置符合特定的国家目标。

②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是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主要优点:为人们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③*的经济体制

基于以上两种体制的优劣,在资源配置上,我国既非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机制,也非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机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这种机制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市场经济

(1)概念和特点

*市场经济是*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市场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显然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同*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同一般市场经济体制相比,它又有其特殊性:

(2)收入分配

①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指在*制度下,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收入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按劳分配是*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性质的分配关系。

②按要素分配

按要素分配是一种总产品在扣除资本耗费与劳动力耗费后,所有剩余被劳动力要素所有者与资本要素所有者依照等量投入得等量剩余的原则分别获得的分配方式,其实质是各要素主体按照要素的产权含量参加收入分配。

③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它旨在实行按劳分配并坚持其主体地位的同时,还采取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

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收入分配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

(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它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代表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它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③它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它是实现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坚持*方向,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是对全国公有总资产而言,并不要求每一地方和每一产业的公有资产都要占优势。另外,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中国的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同时也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历史渊源

公元前1200年的殷商时期,有用甲骨文记载,反应四季变化的“四方风”。该篇甲骨文中用四个方向的风为春夏秋冬定义,于是有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最早的渊源。

在战国时期《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已经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的名称。这八个节气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将一年清晰的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的完整提出,则是在西汉刘向编著的《淮南子》中。在这部著作中,以天体运行规律为依据,第一次完整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并说明了确定的方法。

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二十四节气”采用定气法计算。定气法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 所到达的位置。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法,具体节气时间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三、节气变化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二十四节气歌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对应起来分别是: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个是相对简单的版本,记忆难度相对较小,也基本能够应付一些常见的二十四节气相关题目了,比如对节气进行排序。这个民谣,一共四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每句内含六个节气,四句刚好二十四个节气。同时,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分别是:春、夏、秋、冬,每句中间的一个字连起来也是春夏秋冬,只不过前一个春夏秋冬是“四立”,后一个春夏秋冬是“二分二至”了。看到这些,也有利于大家记忆和对节气进行排序了。

除了常见的对节气进行排序之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题型是考察节气与物候的对应关系,这里也为大家奉上节气与物候的对应关系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