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考试

2023年份国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

2023-08-11 06:22:32 高考在线

如何积累2022国考申论写作素材

一、明确积累对象

素材积累重在语言和内容,首先需要考生积累热点案例,从性质上说,正面、反面案例都有必要,从内容来看,既可以是热点人物示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也可以是热点企业示例,如华为、格力等;还可以是社会大热点,如全球疫情问题、日本宣布下架放射性氚吉祥物等。其次,名言警句、原理效应也是写作的“必需品”,在开头、结尾处可运用名言警句,原理效应可以在论证中体现新颖性、有效性,它们能够增强文章亮点,让文章更加“有声有色”。而最重要的就是对“****思想”的学习和运用,充分展现考生的政治素养,提升文章的政治色彩。

二、运用积累方法

1. 话题积累法

每篇申论材料基本反应某个核心话题,作文也需要中心明确,所以在阅读中、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案例、名言,考生都可以围绕不同话题进行积累。以“诚信”为例,系统整理与“诚信”相关的案例,正面的有孙氏信义兄弟不拖欠农民工工资、汽车企业召回问题产品、政务公开等;反面的有明星偷税漏税、学历造假等;同时,关于“诚信”的名言也需要适当整理,数量不需太多,3-5条即可满足一篇作文的亮点需求。

2. 联想积累法

写作时,最让考生烦恼的莫过于分析论证了。认为自己没有知识积累,只能通过“抄材料”拼凑出一篇文章。其实,这是大多数考生的误区。我们不是缺少素材积累,只是没有充分调动已有的“大脑储备”。什么是“联想积累法”呢?就是当看到材料中的某个案例可作为论证素材时,可以适当联想同类事例取代材料案例,这样既节约了思考时间,又能使论证素材更契合论点。如:材料中以D公司为例说明中国企业注重转型升级,实现“快”与“慢”的平衡,那么我们可以联想到华为致力于核心技术研发的案例,作为材料外案例进行运用。

3. 背诵积累法

文科类知识,除了理解掌握以外,还可以通过笨办法——“背”熟记于心。背诵材料中、范文中的优秀片断、优美语句,能使考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提升语言优化能力。更重要的是对一些政策文件的表述、**讲话,我们必须准确表达。这就需要考生抓住早晚的碎片化时间,多阅读、记忆,重点积累《****思想学习纲要》的内容,并且增加阅读频率、加强巩固。

申论技巧:拒绝空洞 让对策充实饱满

一、了解出题方式和评分标准

一般来说提出提出对策出题方式分为两种,直接提对策和概括问题再提出对策。

1、直接提对策:如2012年副省——“给定资料1”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如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20分)

针对这样的题目,考生只需要找到材料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处理,所提建议能解决材料中每一个问题即可。

2、概括问题+提出对策:如2019年省考乡镇——请根据给定材料,概括P县农家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30分)

针对这样的题型,考生需要先概括材料中农家乐的所有问题,再一一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注意建议要解决材料中的所有问题。

3、评分标准:如2017年省考——根据“给定资料2~4”分析部分老字号发展面临的困境,并从政府角度提出有效帮扶措施。(20分)

要求:针对性强,措施合理,操作可行。不超过250字。

考生需要了解题干中的针对性强、措施合理、操作可行具体是什么意思,这也是考官对于考生的评分标准,决定这道题分数的高低,其中针对性强就是要求考生所提对策要解决材料中的所有问题;措施合理需要考生考虑实际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推行下去,例如符合性价比、伦理道德、当下技术、不偏激,不反动等;操作可行需要所提的对策有实际意义,即符合“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启示”。

二、如何让对策充实饱满,拒绝套路。

1、直接对策:寻找材料中的对策词,政策要求,领导发言,专家建议、群众诉求等

2、间接对策:寻找问题,分析原因;注意材料中的案例,特别是国外经验教训,需要立足本国国情,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3、知识积累:根据自身经验或所学知识,当直接对策和推出对策使用完毕,字数有剩余才进行自创对策。

总之,当考生做到此类题型时,答题过程中一定要去粗取精,写重点,并且对策细化,符合评分标准。问题和对策不一定一一对应,但是对策一定要能解决所有问题,此外,问题和建议尽量分段。

无论往年考察频率如何,但提出对策题在考试中出现的概率依旧很大。尽管单独考察的次数较少,但是提出对策的思维和能力往往结合着其他题型进行考察。因此,应该高度重视此类题型。

申论考试技巧

(一)概括题

有些考生在读材料时,不能很快找出关键信息点,虽然材料看了一遍又一遍,但就是看不出来。

建议:这类考生应多关注材料中的关联词,这些关联词后面往往会跟着重要信息,甚至是答案。材料长不可怕,学会灵活运用关联词原则就行。同时,大家要多关注领导人等不同阶层人群的讲话、态度等。这些人往往充当着想你传递答案的重要“工具”。

(二)分析题

很多考生不知道该怎么分析一个问题。这需要视材料而定,如果材料里有很多主体,可从主体角度分析,如果材料涉及各种环节,可以从环节和流程角度分析等。

(三)对策题

如何答对策题?首先,确定主体,如国家、社会、个人、自身等;再次,根据各个主体承担的责任来确定其需要作出的对策;最后,总结一句画龙点睛的话,把整道题的立意拔高点。

(四)大作文

大作文的水平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但是可以在短时间内积累好词好句,积累可以直接引用的观点性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