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课文

夹竹桃苏教版课文

2023-08-16 12:54:12 高考在线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一盆红色的,一盆白色的。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生辉。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地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

  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课文解读

  一、以“读者”的视角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

  1、初读文本,要反复去读,读懂文本的字词句、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读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准每个字音,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而把其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叶影参差”一词中,“参差”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叶影参差”是说叶子在墙上的影子长短、高低不齐,所以在这里应读“cen ci”。其余的生字,学生借助生字表和文中的注音都能读正确。文中有一句话——“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这里作者怎么突然用了一个“也有”呢?找来原文,便茅塞顿开。课文中这里删去了一小节,作者本来是先介绍家乡几乎家家都种夹竹桃,然后由面到点,转向具体描写“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夹竹桃”。

  阅读文本,首先抓住文章的题目,再通过反复读文章,整体把握和体会,然后抓住关键性的词句——“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就能读懂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即主要写了夹竹桃的韧性和能引起“我”许多的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

  通过查找作者、原文及写作背景资料,我们对作者表达的情感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夹竹桃美丽又有韧性,季羡林先生写夹竹桃不仅仅是为了赞扬夹竹桃,也在含蓄地表达自己要做夹竹桃一样普通的却有韧性的人。季老1962年10月访问缅甸时,巧遇在故乡常见的夹竹桃,从而引起他无限思绪,激发了创作热情,写下这篇散文。所以故乡的夹竹桃又是季老深深的思乡情怀的寄托。体会到了这些之后,再读文章,就能正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情感,进而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

  2、细读文本,要潜心去读,读懂作者是怎么表达的,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夹竹桃》一文,从文章结构来看是“总分总”。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夹竹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第二、三、四、五自然段从花色、韧性及能引起“我”许多幻想方面具体写夹竹桃的美妙,最后进行总结:“我爱上了夹竹桃”。从微观的层面看,文本的写作顺序更值得我们关注。写花色,先实写,再写联想:“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最后写感受:“我的心里觉得这景象十分奇妙,十分有趣。”写韧性,先写院子里常见的.花开花落、万紫千红的景象,然后笔锋一转过渡到对夹竹桃的描写;写幻想,作者先用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引出月光下的夹竹桃“叶影参差,花影迷离”,接着写了自己的幻想。细细读来,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如水的月色,耳畔小虫的呢喃,眼前还不由浮现出夹竹桃婀娜的身姿,如诗如画。

  从语言风格上来看,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一是“平实”,二是“亲切”。比如“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一嘟噜花黄了”等。笔者仔细统计过全文的标点符号,只出现过一个问号,一个分号,除此之外,全是逗号、句号,不曾出现一个叹号,很亲切、平实,就像一位母亲在夸耀自己的孩子。

  从句法上看,《夹竹桃》一文最有特点的是对双重否定句的运用。如“无日不迎风吐艳”,“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使得情感更加强烈。

  从修辞上来看,文中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院子里其他的花和夹竹桃对比描写,让我们对夹竹桃可贵的精神有了强烈的感受;“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这一反问句强调了夹竹桃的韧性的可贵,及作者对夹竹桃韧性的喜爱和赞扬;“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夹竹桃花期之长,生命力之旺盛;“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巧妙地将花比喻成了火与雪,写出了花色的特别之处,令人喜爱;“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夹竹桃默默无闻地绽放顽强的生命力等等。

  二、以“教者”的视角解读文本,让学生学什么

  1、对照《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文本,落实学段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的要求,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让学生搜集原文、季羡林先生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以及夹竹桃的资料。一是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把握,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词句,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展示交流,训练了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其表达方法。

  2、结合主题单元解读文本,落实单元目标。

  编者把《夹竹桃》和《广玉兰》《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放在一起,表面看都是状物的文本,细读就会发现这几篇文章都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读《夹竹桃》分明是在读季羡林先生啊!季老平和、坚毅、始终如一,不就像夹竹桃的韧性吗?

  3、把握练习题解读文本,落实教材目标。

  《夹竹桃》课文后面共有四道练习题。我们可以根据练习4“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夹竹桃?”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本。让学生自读自悟,产生个性化的解读,并在读的过程中内化文本语言。从练习2可以发现,编者把积累的重点放在了第四、五两个自然段,在学生对文本整体把握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这两段,积累语言。从练习3可以发现编者对双重否定句的重视,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时,落实练习题3中对双重否定句的学习、体会,并能在新的语境中运用。

  三、以“学生”的视角解读文本,让学生怎样学

  学生对《夹竹桃》这篇课文的字词句的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都能通过课前预习自主解决,但对文章表达的感情,对文章结构的了解,对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领悟,可能会浅尝辄止,这就需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组织学生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