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五篇
2023-08-11 23:38:46高中人民版的历史教案最新模板
2023-08-15 03:54:34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案免费范文
2023-08-09 00:08:11浙江高一历史教案模板
2023-08-05 18:44:45高中历史主要的基础学习方法
2023-08-11 21:05:21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2023-08-04 12:26:27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2023-08-08 04:30:38简单的高中政治的学习方法
2023-08-15 02:26:29高中必修二历史教案岳麓版五篇
2023-08-11 23:38:46学生数学教学设计方案五篇推荐
2023-08-05 23:54:52重点积累高中政治基本学习方法
2023-08-18 07:25:43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五篇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1
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一、导入
提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哪些国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统一:
六组同学演示:“德意志统一”
利用新闻播报形式列举统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德意志资产阶级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普鲁士完成统一的优势。
学生演示俾斯麦上台,发表演说,阐明“铁血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两个资料分析“铁血政策”的性质。
利用地图简介普鲁士王朝的三次统一战争。讨论俾斯麦的统一策略对战争的作用,注意普法战争后期性质的变化。
最后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探讨德国的强大日后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提问: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意大利统一:
七组同学演示:“意大利统一”
展示14、15世纪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文化的繁荣。对比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探讨意大利在历史进程中落后原因。
最后由学生归纳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进程、特点和历史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统一的特点、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在统一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四、小结全课: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2
一、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条件。
1、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多山、多港、多岛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城邦小国寡民(古代历史条件下,民主政治的前提);
③多山、多港、多岛的环境促成希腊商品经济发达和海外活动频繁,使希腊人较早接受平等、民主观念。
2、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3、希腊城邦中流行的政体是:贵族制、民主制
二、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1、民主政治演变过程: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贵族制与君主制的不同:是集体领导;实行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的法治原则;实行任期制和选举制
民主制的确立:梭伦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确立(陶片放逐法)
2、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3、体现:(雅典民主政治机构的组成)
①公民大会: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最重要的程序――就某项事务展开辩论。
②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两次公民大会闭会期间,议事会是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③民众法庭:日常司法机关。限度保持公正,避免行贿舞弊现象的发生
4、雅典民主制的得失:
积极意义:
(1)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2)政治决策通过多数人的认真讨论,会使问题考虑的更全面。
(3)公职人员由多数人选举产生,使公职人员对社会负责,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4)推动思想文化的发展:
局限性:(1)与现代民主不同,只是公民群体的民主,而非公民,如外邦移民、奴隶和妇女,都没有享受民主权利;(2)雅典民主是男性为中心的民主。
3、古希腊城邦政体主要特征: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城邦公民享有较充分的政治权利。最流行的政体:贵族制和民主制(划分依据:根据城邦公民享有权力的多少)。
三、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1、《十二铜表法》:
意义:①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是罗马法的渊源。
②《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篡仍是平民的胜利,因为有民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不能像过去那样任意解释习惯法。
2、查士丁尼法典/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3、罗马法的影响:
①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
②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备,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今天继承的罗马法法律制度、原则:①陪审制度②保护人制度即律师制度③“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即“不告不理”原则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3
《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了解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教材自行归纳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概况,提高历史信息提取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提高历史问题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民间手工业发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民间手工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就。
难点:民间手工业发展缓慢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素纱直裾单衣”,并向同学们介绍其内涵的精湛纺织技术:素纱单衣衣长160厘米,袖通常195里面,重仅48克。经测算原料的纤度为10.2旦尼尔,即900米的纤维重1克,这种高超的缫丝技术让人惊叹不已,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打不到它的重量。
教师导入:如此高超的手工缫丝、纺织技术真的是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纺织技术是民间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就让老师来带领大家,一起领略古代民间手工业的辉煌与叹息。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发展概况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如下两个问题:
(1)民间手工业分为几种?
(2)其发展经历了怎样曲折的过程?
2.学生阅读教材自行归纳,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
(1)民间手工业分为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两种。家庭手工业以纺织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发展过程(ppt展示)
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遭受摧残:魏晋南北朝时期→恢复:唐朝→产量增多:元朝→出现雇佣关系:明朝中后期
【设计意图】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出,能够锻炼归纳总结能力。在总结过程中,教师要简要说明不同时期手工业发展曲折的原因,为分析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做铺垫。
(二)发展艰难的原因
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如下材料:
清朝雍正帝谕: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并提出思考问题:依据材料并结合多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民间手工业发展艰难的原因?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稍后派代表分享答案,过程中教师注意讨论秩序及方向的引导。
2.学生讨论问题,之后分享答案,师生共同总结原因:
(1)农业占主导地位;
(2)官营手工业的冲击;
(3)明清封建制度的束缚;
(4)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做铺垫进行小组讨论,能提升古文阅读及理解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对难点问题进行探究,不仅能够培训历史问题探究能力,还能锻炼小组合作意识。
(三)主要成就
1.教师通媒体课件展示清代王应奎《柳南续笔》片段: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桑蚕也。
提出思考问题:棉布与丝绸相比有哪些优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棉布价格低廉,加工方便,保暖性好,穿着舒适。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棉布的手工业成就棉纺织业的优势。
2. 教师课件展示黄道婆想象图片及马克思将中国棉织技术与18世纪美洲棉织技术进行对比的材料,使同学们深入理解古代棉织业的先进性与影响。
并要求课下预习的同学介绍黄道婆的三锭纺织技术,使大家加深对黄道婆为纺织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理解。
【设计意图】运用材料进行对比,了解棉纺织业的先进性,提升民族自豪感。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课下自主制作历史表格,总结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
六、板书设计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4
教学目标
1.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及争论;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主要活动;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
2.⑴通过学习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加剧的情况下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引进了近代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⑵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中国是无法走上独立富强之路的;列强不愿见一个强大的中国,对中国的自救运动只会起消极作用。
3.⑴通过对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分析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发展地看待事物的教育。
⑵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使学生科学地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的积极与消极作用,从而对学生进行辨证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旗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是变革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的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革命奠定了基础。
重点分析
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洋务运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对近代中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要正确地评价洋务运动和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必须较全面地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因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本课重点。
重点突破方案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阅读课文中有关“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内容,经小组讨论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之后,各组学生派代表展示本组所做的表与图,大家共同讨论,制定最为合理的表与图。
难点分析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是本课的难点。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洋务运动也不例外。虽然洋务运动的兴起是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进行的,具有消极影响,但是,它对中国近代历史所起得积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在评价洋务运动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难点突破方案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慈禧支持洋务派的原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洋务运动中的成就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新式学校的兴建会产生的影响等问题,使学生能正确的评价洋务运动以及分析出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课内探究活动
⑴让学生仔细观看“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张图片,通过比较两者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异同,分析洋务派的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思维方式会导致的后果。
⑵详见“重点突破”。
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节 洋务运动
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分析为主的综合法;教学用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回忆“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面临什样的局面?面对这样的局面,清朝政局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由此导入新课。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
让学生阅读“洋务派与顽固派”一目,回答: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各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主张是什么?统治者慈禧在这件事上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态度?
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讨论他们主张的异同,并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比较两者哪一个较进步。并思考为什么会在19世纪60年代兴起洋务运动,即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前提条件。
三、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一目,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并记录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
由学生概括“洋务”和“洋务运动”的概念,教师进行总结。
各组展示本组所做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集各组所长,总结出的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
各组提出本组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由学生自己回答,或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答案,或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含义,强调“长技”主要指西方的先进技术,“自强”体现强兵、创办军事工业。对比“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异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对待列强侵略的态度由坚决抵抗转变为妥协求和,认清清政府逐渐被洋人控制的时代特征。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洋务派以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为洋务运动的开始?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和“开平煤矿”两幅历史照片,让学生分析两张照片中的建筑物外观的特点的不同之处,由此深入分析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其活动中的体现。简单介绍洋务运动的基础理论-“中体西用”论。
由学生回答: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的根本目的。并向学生介绍,此时李鸿章等人已经认识到:西方列强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生产商品,并以高价出售给中国。因此,洋务派此时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也有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的意图。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洋务派创建近代工业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遇到哪些困难、存在哪些问题?并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在兴办近代工业和建立近代海军时,是地方的几名大员干吏各自为政并无领导核心。通过让学生分析兴建近代海军的目的,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抵御列强入侵也是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洋务运动的破产
在分析列强对待洋务运动的态度时,教师要强调列强一方面希望中国创办近代工业,这样有利于其商品在中国的倾销(中国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使其商品在最初一段时间很难在中国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他们不希望中国富强,因而,只向中国提供已经落后的技术和淘汰的产品。其他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学生可以根据对前面两目的分析得出。
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阅读课文、制作洋务运动活动一览表和洋务运动分期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失败原因、评价洋务运动,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洋务运动
一、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19世纪70年代-90年代)
3.洋务派创建的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水师)
4.新式学堂的出现
三、洋务运动的破产及其影响
人教高一上历史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高中历史教育的意义和学习历史方法的分析,让学生对“如何学好高中历史”这个问题有个比较准确的认识。
/2、通过展现教师良好的人品和人生趣味,通过教师亲和力的感召,初步建立师生之间推心置腹的和谐关系。
二、教学策略:
结合生活,贴近学生,深入浅出。
三、教学实录:
自我介绍(略)
一、关于我的三大基本缺点:
我这个老师,你们今后可以看到有许多优点。不过,这里我要先讲三个缺点,因为这些缺点会在课堂上表现,得有个思想准备:
第一个缺点是有时候声音较轻,尤其是当吊扇哗哗响的时候后面几排同学可能听不清。所以大家看见了,我拿着茶杯来上课,不是要有腔调,今后一旦有听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那样我就会猛喝一口水,清清嗓子,用吃奶的力气继续上课。刚才看见有个老师挂了个“小蜜蜂”,这是个好办法,我也去想买一个,看来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将不成问题了。
第二个缺点是字写得不好。本来我的字还是可以的,后来退化了,我想大概跟我写日记的习惯有关。高中时语文老师总要我们写日记,但是记了两天就没毅力了,进大学第一天,事情很多也很新鲜,就情不自禁记了点,第二天又很精彩,又情不自禁记了点,结果三天一记,就养成了习惯,一直到现在没漏掉过一天,现在已经到了不记睡不着的地步了。这个记日记,有时候灵感来了,稀里哗啦把它记下来,灵感这东西可是稍纵即逝的,日记这东西,又是写给自己看的,当然不希望包括老婆在内的别人看见,所以写得特别潦草。这样,一不小心写字潦草的习惯就带到课堂里来了。所以,今后如果遇到板书看不清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示意,我会解释清楚的。
第三个缺点是普通话不规范。虽然到目前为止我讲的话大家听起来毫无障碍,但是告诉你们一个隐私,我的普通话考级还没有拿到教师职业要求的“派司”。所以,说不准当你们读到高三的时候也许我可能在扫厕所了。说起来,这个普通话考试我也去考过两回,第一次考得比较早,按照当时的标准刚好通过,结果经过四五年的考级运动,大多数老师都考出来了,不料大概是这样一来今后普通话考级部门在教师这边将赚不到钱的缘故,过了几年他们又把标准分数提高了,这样我又“被不及格”了,并且今后再去考的时候他们更加从严把关了,我第二次考的成绩居然比第一次低了不少。他们能指望我去考十七八次然后收我十七八次考务费吗?这是不可能的,玩不下去就不玩了!上述三个缺点中数这个最轻,当然万一有听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示意,我会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清楚。
上面讲了三个缺点,我都说了如果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示意,否则你自己要吃亏的。老师本身就是服务学生的,尽心服务是必须的。当然,千万不要老师面前嘛不说,而是背地里到跟领导去说,那样的话我可能在你们读高二时就要扫厕所去了。那种做法,不只是处事方式不对,更重要的是人品有问题,这叫“两面三刀”。我是很鄙视社会上这种人的,有人居然在学生时代就这样我会更鄙视你。要知道,领导喜欢不喜欢给你穿小鞋固然是一回事,领导能轻而易举给你穿小鞋却是明摆的一回事。
二、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下面,作为高中第一堂课,我要强调一下学习历史的意义。每一门学科的老师都会跟你们说自己这门课是重要的。如果我是说历史是最重要的一门课,那样我就是太自我中心了,要知道,自我中心是一种属于童年的幼稚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高中历史的重要性跟初中是不可同日而语了,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鄙视历史了。今天我的课表上是早上一二三节历史课,这在你们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不是排课的人水平太低,恰恰是高中历史地位提高的表现。
1、应试教育中的地位:
首先,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高中阶段面临着学业水平考和高考这两关。其中,学科水平考刚开始推行,各门功课都要考,按成绩分出ABCDE各档,这个成绩如何与高考选拔挂钩具体的还没有下文,但到时候总会有个说法这是肯定的。到时候数数你有几个A几个B,拦出一条杠杠来,作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门槛,或者成为录取某类学校的主要依据,这些都说不准。所以,在各门学科之间,不能厚此薄彼,能学好的不要因为学习态度问题给耽搁了。至于上海市高考,现行模式是“3+1综合”,这个大家都知道。看你到时候加一加什么,那么这门课就跟语数英同等重要了。根据我的体会,这里有提醒一句,有的同学开始时跟过去一样瞧不起历史,可是等他到高三选择加试科目时,其他几门都是短板了,这时才想起历史貌似一根救命稻草,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总之,要未雨绸缪,要有备无患。这就像找对象,历史这个小姑娘本来是暗暗喜欢你的,可是你先前鄙视她,正眼都不愿瞧她一眼,她在角落头里暗自流泪,你也很漠然地不同情她,到时候当你一味追求的目标都落空了,再来找到她,你想她会没什么意见吗?
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在金老师的熏陶之下,有人对历史痴迷了。前年就有一个男生,选加试的时候只想选历史,他爸爸是体育老师,知道当年全市文科录取率偏低,要他改加理科,他坚决不同意,他爸爸拔出拳头说小子不听话,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打死我也非加历史不可,直到现在他爸爸每次看见我都要调侃我,说我迷惑了他儿子。这哪里是我迷惑他,而实在是因为历史是一门多么充满魅力的学科啊!
2、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那么,历史学科具有怎样的魅力呢?这是一个素质教育的问题,让我们看看高中历史教育对我们素质的提高有什么意义。
(1)提高生活的品位。
先给你们讲一个我经常讲起的故事。那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有个要好朋友,在朋友的婚宴上遇见一个我也挺熟的女孩,从此两眼放光了。我是一个很热心的人,看他这种猫见鱼的模样,就安排他们到我家里来相亲。那天,这家伙兴奋得不得了,把智商和情商都调动到了极致。从头到尾滔滔不绝,我在旁边偷听,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啊,他居然在给女孩讲历史故事唉,一个接一个,更吓人的是,十个故事里居然有七八个是东搭西搭拼凑起来的,我暗想你再讲下去,说不准会说金字塔在金茂大厦旁边啊!但看那女孩的表情,是多么地沉浸,被他的博学多才吸引了??据说,第二天他俩又碰头了,这次是女孩主动了,说要听“哥哥,讲故事”??几年之后,他就给他们的小孩讲故事了??我说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一是对于他而言,“历史”是重要的。在关键时刻,历史帮了他的大忙。他这个谈情是有策略的,钱钟书说过如下原理,在文科的人面前讲理科的皮毛、在理科的面前讲文科的皮毛,在“人无我有”中表现自我。二是对她而言,“历史”同样是重要的。我们设想,如果她懂点历史会怎样?一边听他讲故事,一边用手指头数他瞎讲了多少,最后得出结论:“浪头蛮大,不踏实。”当然在这个场景里,她的无知,她的很傻很天真的样子,在他眼里也许更增添了一份妩媚的美丽。总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男同学要学点历史,冷不丁可以派点用场;女同学也要学点历史,以免“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
如果说生活中离不开历史,那我也是在瞎吹。但是,让历史来帮助你提高生活的品位,这是可能的。去年我儿子的历史课也是我上的,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他对我说:听你讲希特勒、本拉登,唾沫横飞、眉飞色舞的样子,可是有同学在下面打听“希特勒是男的还是女的”、“本拉登谁?”我绝倒,完全超出了我想象力的极限。我想,这样下去今后连报纸都看不懂,这样的精神生活还有什么品位可言?想起来,这个事也不能全怪学生,这正是应试教育的祸害!讲到看报纸,我昨天在《报刊文摘》上看到一幅漫画:两个人,面对面,站着的是“商”人,坐在沙发上的是当官的“官”人,这漫画要讽刺的是“官商勾结的权钱交易”现象,两人都有“贡献”的名分,商人把“献”字中的“羊”献给官人,而官人则把“贡”字里的“贝”换给商人。领会这幅漫画的主旨,需要对“贝”的寓意作历史的解释,如果你不知道“贝”代表“币”而只是以为官人给商人的是“贝壳”,这种解读就是对牛弹琴。
(2)打开国际视野。
高中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第二个意义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要有国际的视野。要说当今时代“世界是平的”,这个“平”字只能代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回顾世界近现代史,西方曾经在军事上、经济上征服了全球,但是其在政治上尤其在文化上的“普世化”目标远未实现。以当今全球文明分布而言,粗略地说有欧美的-教世界、中东的伊斯兰教世界和远东的儒家世界这三大文明圈。譬如在中国的节日中,圣诞节终究不能取代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在我们心中的情结。如此,在经济全球化的鼓舞下,这个“地球村”里的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力度都在空前地膨胀。文明与文明之间,存在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漠视这个差异就可能带来傲慢与偏见。其中,文明与野蛮是有相对性的,各种禁忌也五花八门。因此,在这样的时代里,需要通过了解一些古今中外的历史,来促进文明相互的对话进而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如:《文明与野蛮》这本名著里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西方人的观念中对着人吐痰是一种侮辱人格的不文明行为,但是在太平洋土人那里这恰恰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小孩出生后还得经过一个将这个小孩从“动物”到“人”的身份转换(类似西方“洗礼”)的仪式,这个仪式就是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对着小孩的面门连吐三痰。可见,这个吐痰,是神圣的、文明的,只有有资格的人才有资格吐的。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譬如如何看待“纹身”,在中国和西方两种语境里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上周我看到报纸上说日本人嫌我们中国游客不文明。这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出国游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对此是“又爱又怨”:一方面很欢迎中国人去,因为中国富人挥金如土,“血拼”购物,
商机多多;另一方面又抱怨中国人“文明素质差”,高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等等。有些地方甚至还专门用中文提示一些文明规范,这简直就是对我们中国人的歧视和侮辱。自我反思一下,中国人身上那种不文明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比80年代初日本人刚富起来时的情况更厉害。不过,我这里要说的是日本人这次嫌中国人“不文明”的地方是中国人喜欢在大便后把用过的手纸扔到垃圾桶里以至于那股沼气把清洁工人给熏出来?这倒奇怪了,按照我们中国人的文明规范标准这种行为无可挑剔了,要我到日本去的话,即使平时养成了手纸随冲的“陋习”而为了不至于坍中国人的台我也会把手纸扔到垃圾桶里去的。可见,中国人和日本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文明标准和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日本人不应该有“意见”而应该有“建议”。再举个例子。经济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的商品倾销全球,这里面就有一个研究各个市场区域文化习俗与禁忌的问题,所以许多跨国公司不仅有技术开发的部门,还有研究文化的顾问。如有一种轿车,叫“血佛来”,它的标签是“+”,我的几个朋友就说这车性价比不错,就是这个标签看起来有点像救护车,买的话心理有障碍。事实上,街面上这个车还是挺多的,说明它确实优质,但是如果不是这个标签,肯定会卖的更好。有的时候,商品本身的质量很高,但是如果包装盒弄得像骨灰盒那样,想想看买的人肯定大打折扣。值得提醒的是,今天的中国还没到发达的程度,在国际产业链中处于低端,没有那么多跨国公司可言,但是十年、二十年以后,也就是正当你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为了打造中国的国际品牌,在强调科技创新的同时,不可以忘记了文化的研究。
(3)培养民族精神。
高中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第三个意义是:民族精神的培养。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是平的,但世界并不太平。尤其是如果大家注意了近期的国际新闻,可以发现我们中国周边的形势还比较险恶。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强国,总是抱着打压潜在竞争对手的心态,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它把全球战略的重心调整到了远东和西太平洋地区,目的就是要防范和围堵中国,把中国的军事影响力困死在所谓“第一岛链”之内。北起蒙古,东有日本和韩国,联络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再加上印度和借助于“反恐”战争把军事基地渗透到中亚这个中国的“后院”……在这种形势下,需要振奋中国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这个意义上,当今中国那些贪官污吏就是民族的败类、历史的罪人,他们作为中国的“精英”、“栋梁”却在涣散民族精神!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中国古代的“辉煌”,反思近代以来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及我们的先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而走过的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艰难历程,可以增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感;通过历史教育,感受世界历史时代脉动,反思近代以来科技革命的浪潮以及现代性转型的历史进程,可以哺育我们这一代人的现代意识和公民意识。所以,今天通过高中历史教育所要培养的民族精神,既有情感的成分,也有理性的成分。这种民族精神,既不是德国希特勒时期那种狂热的祸害他人的国家主义,也不是义和团式的盲目排外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总之。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一代能以国际视野为前提、以实现国际正义与和平为目标、以维护民族正当利益为实质的中国人。
当今中国学界,存在着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今年3月爆出汪晖抄袭案,7月又爆出朱学勤抄袭案,这两个人作为这两派的领军人物,社会上对这两个案例的热议超出了学术争议的范畴,两帮人各抓住了当今中国局面中的一个方面,在那里意气用事情绪化对立地斗气。我认为,两者的学术分歧反映着当人们面对现实世界和现实中国时对一系列矛盾和困局所进行的不同思考,但是他们之间本来应该在多元共存的对话中相互滋养。而时下这种非理性的恶斗,我认为是我们这个民族尚不成熟的表现。
(4)熏陶人文精神。
高中历史教育的第四个意义是:人文精神的熏陶。简单地说,一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们求生存谋发展的历史。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实际上就是人性结构的展现及其在社会性层面上不断博弈的过程。这是我们阅读历史内容的基本的人文立场。
三、如何学好历史:
下面讲一下如何学好历史。
1、学习态度要端正。
首先是学习态度端正。上述那么多历史教育的意义,不是白说的。
2、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第二层意思,就是要有好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但是,历史也可以使人弱智,先前那种死记硬背即“背多分”的学习方法,就是一种可以使人越读越弱智的方法。那么,历史何以使人明智呢?关键在于有没有历史思维品质:在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进行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考的思维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列举常人认知倾向中的三个陷阱:第一种是“自我中心”,这是儿童的思维方式。自己是圆心,围绕一圈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就知道这些人跟自己的关系,但是搞不清楚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哪一天你克服了这种思维方式你就是走向成熟了。然而,就大多数成年人而言,这种自我中心的认知方式依然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儿童时代是囿于生理的局限,那么成年时代则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每个人,爱己胜过爱别人,当遇到挫折时就会找许多客观原因为自己开脱,反之则往往把取得成功的功劳归集在自己的不凡。如此等等,所以“认识你自己”远比客观地认识别人和认识客观世界更难,因为这里面存在着心理因素的作怪。第二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被沉浸于眼前微观的东西,只“入其微”而不能“出其宏”。举个例子。写书的人,开写的时候心里是一个总体思路的,但是意思得一句话一句话地表达出来啊,这样他必须得布局一下,哪个先写哪个后写。但是作为读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每一页都弄得滚瓜烂熟,就是没能概括到作者的总体思路上去,这样就无以把握作者思想的真髓。第三种是“线型思维”,见风就是雨,一根筋式的因果推理。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视野狭窄,
而且思维僵化。刚才说了,历史思维品质的要义是一种打开历史视野基础上的综合性、宏观性、辩证性思维。这样,他思考问题,是在-度的参照中权衡的,是在网络状的多重结构中考量的。历史学家之间的分歧表现对这个历史事实的结构类型及其运作机制的看法不同,而他们这种分析问题的品质则是一样的。所以,历史学得好,不在于夸夸其谈,而在于深思熟虑。当人家都在踊跃发言的时候,他可能还在一边沉思;而当他一旦发言的时候,就是金口玉言。所以,历史学得好的人,气质是跟常人不一样的,他比较深沉,而由深沉走向深刻。
事实上,单就高考导向而言,这几年上海市历史试卷中就在不断开发注重考查这种历史思维品质的题目类型。例如SOLO题、匹萨题。从这种题目的分值设置看,大致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史实的正确性。作为史论的史料支撑,其分值是偏低的。第二个层次是看你能把历史思维的触角能伸到哪个程度,在发散性思维中多视角地看问题。第三个是更高层次的思维品质,是看你进行综合性的概括与提-夫,有没有那种看问题的穿透力和洞察力。总之,只有那些学史有心得的人才能拿得到高分。
3、拓展与研究。
第三,说一下拓展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问题。就历史学科而言,历史事实本身只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罗列;而历史研究,则是对这种历史事实的解读。刚才我说了,人类的活动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表达,是人性在社会性层面上的展开。因此,这种对历史事实的解读,不仅要能够从宏
观的角度予以把握,还要擅于吸收研究人和社会的相关学科理论作为分析的工具。就我个人体会而言,我认为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地理学、生命科学等对于历史研究具有突出的理论支撑价值。俗话说“文史不分家”,不过在我看来这仅仅是一种站在文学的立场上看历史的观点,文学对于历史的意义,既不及历史对于文学的意义,也不及上述学科对于历史的意义。可以这么说,当你在历史学习中开始萌生对上述学科的兴趣和需要的时候,就是你开始踏进历史研究殿堂的时候,到时候请你再到我这边来,我会给你作进一步的针对性指导和服务。
四、闲话韩寒:
最后,以韩寒为例。韩寒是新一代的代表,是许多青少年朋友的偶像。这两年他也在转型中,逐渐成为一个对公共事务广泛发言的人物,并因此而取得了一些国内外媒体与机构的荣誉称号。在韩寒身上,有许多值得广大青少年学习和足以令那些品行堕落的达官贵人反躬自问的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那种纯洁——真诚、社会良知——的天性。要说文字的灵气,我建议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朋友李承鹏的博客,他把“坚强”“-”的功夫要比韩寒将“股沟”链接到“谷歌”的噱头狠多了,读他的文字就会联想到那一脸坏笑的神情。韩寒是一个在文学方面“天生丽质”的人,他对生活的直觉是非常敏感的,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直觉中还包含着一部分朴素的哲理。有人说,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韩寒获得了他在文学方面相应的成就。然而,从认知角度讲,直觉有直觉的长处也有直觉的短处,所谓常识理性(作为经验结晶,包涵着人性与社会性的成分,却又往往是线型思维的产物)也替代不了理性对生活的拷问。因此,他这种在文学上赖以获得成功的思维类型,是有局限的。具体而言,适合于文学创作的,并不一定适合于对社会事务进行分析。
韩寒经典语录:
“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权力高于你尽全力捍卫的权利。”
“如果现在这个时代能出全才,那便是应试教育的幸运和这个时代的不幸。如果有,他便是人中,可惜没有,所以我们只好把“全”字人下的“王”给拿掉。时代需要的只是人才。”
在这里,我还是说到韩寒行文中所展露的思维上的缺憾,这个缺憾就是他缺乏理科思维训练和历史思维训练——讲句不中听的话,这实际上跟他高中阶段没学好理科和历史学科以及缺乏在这方面的后续自修有关系。
“我们只是站在这个舞台上被灯光照着的小人物。但是这个剧场归他们所有,他们可以随时让这个舞台落下帷幕,熄灭灯光,切断电闸,关门放狗,最后狗过天晴,一切都无迹可寻。我只是希望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响力,而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韩寒《散文一篇》)
诸如此类,文学的笔法固然具有诗意的魅力,然而以此来指点江山还是有点迷茫的:当“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拆掉”以后,谁能保证一定是“阳光撒进来”,而不会是“暴风雨的肆虐”呢?文学是不具有理性的光芒的,蛊惑的力量只有在智慧的呵护中才能更加踏实。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发言只有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研究中酝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