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2023-08-13 05:07:19教师历史教学工作总结范本7篇
2023-08-13 16:02:50历史教学教师工作总结通用7篇
2023-08-04 01:40:41高一历史教案详案范文
2023-08-04 06:27:04高中历史主要的基础学习方法
2023-08-11 21:05:21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
2023-08-04 12:26:27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
2023-08-08 04:30:38二年级上册人教数学教学计划模板
2023-08-16 15:32:33初中生家长助战中考三篇
2023-08-05 15:01:00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2023-08-13 05:07:19六年级上册数学体验的教学计划模板
2023-08-02 11:26:08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五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
《难忘九一八》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课是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主要知识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培养学生从视频中捕获信息的能力;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
3、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方案:
(1)、九一八事变是本课的第一个重点。
方案: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回答。
教师播放九一八事变的视频,由学生带着问题观看。通过出示阅读蒋介石的密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东北很快沦亡的原因。
(2)、西安事变是本节课的第二个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方案:通过观看西安事变的影视资料,让学生用最简单的话概括出西安事变。引导学生分析西安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意义。通过讨论: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从中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博大胸怀。
二、说教学方法
从激发学生的目的出发,启发诱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想法、意见给予充分的肯定,从而激发学生学历史的积极性。
自制课件,利用多媒体、视频再现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从中获取相关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兴趣,使他们融于家乡、融于历史、融于国家的命运,并以此产生共鸣。教学中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教师的引导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明确概念、启发思维的目的。力图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圆满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主要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透过现象分析实质的能力、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用运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从视频、图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视频音乐片段。这首歌曲中“我的家”是指哪里?是什么事情使东北发生了变化?是谁使得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学生回答)
一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东北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重返家园的渴望。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段苦难的历史。学习第14课《难忘九一八》(大屏展示)1931年9月18日,是一个炎黄子孙不能忘记的日子,是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日子。
学习新课:
一、九一八事变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 “九一八”的一段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大家捕捉这样的信息: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地点、过程、结果(播放《九一八事变》视频)
教师:引导分析
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大屏幕展示)
学生回答
教师:面对日本的侵略,每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都不会无动于衷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时,,驻守沈阳的东北军要求抵抗日本侵略者,但是蒋介石的态度怎样呢?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教师: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了沈阳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4个多月后,结果怎么样?
学生回答(大屏幕展示东三省沦亡)
教师: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同胞呢?(大屏幕播放日本罪行图片)
教师引导分析:东北三千万同胞过着耻辱的亡国奴生活
教师:面对日本的野蛮侵略。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做的?(展示大屏)
引导学生归纳:东北军和当地人民组成了义勇军,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这时涌现了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等一些抗日英雄。谁能讲一下抗日英雄的事迹。出示嫩江之战材料。
二、西安事变
教师指图说明:东三省沦亡后日本侵略者在长春建立什么政权?有什么企图?
教师:动画演示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日本侵占东北后又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爱国者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下面我们开看一段,西安事变的视频资料
教师:西安事变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发生于什么时候?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什么要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和历史意义?
学生回答。
讨论: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山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释放他。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课堂小结(大屏幕展示)利用图来进行小结,将知识落实到图中简化知识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在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沦亡。而东北人民不甘心做亡国奴英勇抗敌,涌现了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两支主要的抗日队伍。日军侵占东北后,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将东三省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接着又向华北进攻,华北危急,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教师:学习了本课内容,有没有哪些历史事件让你印象深刻的?有没有哪些历史人物令你感动的?我们能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吗?
学生回答。
教师: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课堂练习。创新与探究练习册
五、说板书设计: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
2、地点:东北沈阳
3、过程: ①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
②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5、结果:东三省沦亡
二、西安事变
1、背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过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
3、结果:和平解决
4、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来自海上的挑战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五课面临挑战的中国第四框题──来自海上的挑战。
教材分析:
本课描述了向工业文明迈进的中国,在经济、民族关系、政治制度及对外关系方面的表现。前三个框题是从我国内部体现明清时期的繁荣及繁荣背后的危机,而来自海上的挑战是从外部揭示古老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来自海上的挑战即承接前面内容是我国内部矛盾的一个体现,也是外部矛盾的一个切入点,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程标准: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的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6-4 综合多种因素,说出中华文明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下逐渐落伍的原因。
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初中学生的心智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与殖民者东来等史实的分析,知道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对海外探索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习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传教士东来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感受明清时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及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对郑和下西洋、传教士来华、马戛尔尼来华等事件的分析,理解同一时代中外统治者在海外拓展上的不同态度。
难点是:如何理解古老的中国在明清时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正值青春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对本节课中历史人物及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缺乏对历史事件纵观的评价能力和横向的比较能力。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考虑学生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互动式、讨论式、体验式及谈话法等。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禀赋和潜能,我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学习方法:
1.读图分析法,即联系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群体讨论,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
4.情景模拟法,学生通过再现历史情境,培养表演能力,也为深入的探究做好准备。
师生准备:为使本节课高效率、大容量、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收集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指导学生查阅报刊、杂志、图书、网络等资料,了解郑和、乾隆等历史人物以及郑和下西洋、台湾、澳门等事件的一些情况。
教学环节:为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围绕上述构想我将本课设计为以下四大环节:
1.展示探究主题,形成学习氛围。课前播放歌曲《中国心》及探究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为本节课顺利进行做好铺垫。
2.图片竟猜,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猜其中的人物和事件。生说,师配合说其意义。图片的选择是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目的是回顾明清时期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而承转到这一时期中国仍在原有轨道继续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导入新课课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将中国放到世界大背景中去了解、探讨。
3.师生互动,验证历史。新课内容的四大案例我是按三大板块来处理的。
(1)海外探索的尝试。郑和下西洋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看段视频,感受郑和当年航海的壮观场面,随即读郑和下西洋航海图,让学生模拟旅行,重温郑和当年的航海历程,师课件演示,学生说时间、到达的地方。这样,师生互动、学生乐于参与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接着,通过史料分析,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意义、结果及被禁止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评价这一史实对我国今天改革开放的意义。通过与当今实际相联系实现了《历史与社会》“以史为鉴”的目的。
(2)文明与野蛮交织。新航路开辟后,中国同其他亚、非、拉国家一样也处于文明与野蛮交织的情况。让学生分两组探讨传教士与殖民者的东来对中国两方面的影响。先向学生展示利玛窦、郎世宁的地图、绘画、圆明园设计图让学生感受西方先进的文明。随着《七子之歌》的播放,让学生讲述澳门被侵占的过程、台湾被侵略及收复等事实。这样,学生在形成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列出表格,指导学生列举史实,分析、总结新航路开辟后给中国科技、经济等领域带来的挑战。本环节内容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对图文资料中史实的分析,学会论从史出,以史导论的方法,从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
(3)逃避挑战,逐渐落伍。马戛尔尼访华的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表演小品及三个问题的探究来感受清统治者和外来侵略者的不同态度。本环节学生从身临其境的表演体会统治者政策制定的原因,为下一步的深入探究做好准备。
4.巩固总结,拓展延伸。通过板书小结,突出本节课的重点,使学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四个案例对中国的影响。两个问题的探究,是本节课的拓展,一是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将中西方发生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落后的原因,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二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为明清统治者出谋划策,培养创新思维。“历史的启示”是帮助学生学会“以史为镜”,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开放兼容的思想、还要把握住历史的机遇……最后让学生做简短的演说,“21世纪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能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什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升华本节课的主题。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积极创设学习情境,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前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评价能力及正确的历史观为目的,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升华,在交流中感悟,培养多种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和挑战。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二、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1、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2、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3、教师活动: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4、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教师活动:
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1、洋务运动的推动
2、封建制度的阻挠
内因: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⑵点拨: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创设情境:“穿越时空——张謇来到1914”(课件)
教师活动: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张謇请你帮忙创办实业,调查市场行情:
①此时创办实业是否有利?为什么?
②当时有那些行业适合发展?请具体介绍
③根据市场行情,你会把资金投入到哪个行业?工厂会设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你的企业将会出现什么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什么阶段?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市场行情调查,探究知识:
①有利于创办实业,因为辛亥革命-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②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工厂会设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因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内地却非常薄弱。
④倒闭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战后至新中国的成立时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课后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知识,整体感知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概括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极为落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现代化。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4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道路。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和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5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难点】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再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兴起
(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2)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怎样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过渡: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学生阅读51-52页内容,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划书并回答第2题:
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
(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的建立
(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宁夏银川))
过渡: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金和南宋对峙
1.金的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黑龙江阿城)——后期迁到中都(北京))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公元1126年,金军乘大学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把这一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杭州)。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5.宋金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