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描写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2023-08-12 11:45:53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2023-08-09 00:01:43少牢馈食礼古诗原文注释及翻译
2023-08-16 12:20:55四年级语文古诗的词语解释
2023-08-12 04:47:36有关于读书的古诗
2023-08-03 20:12:49谐音古诗小学生
2023-08-05 07:50:04写关于雪的诗句古诗
2023-08-01 06:32:30描写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2023-08-12 11:45:53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2023-08-09 00:01:43少牢馈食礼古诗原文注释及翻译
2023-08-16 12:20:55四年级语文古诗的词语解释
2023-08-12 04:47:36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篇目和要求
中考语文古诗文考查篇目和要求
一、 古诗文背诵
1.课标:7-9年级61篇
注意:《卖炭翁》、《论语》五则、《孟子》一则(富贵不能淫)、《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等尚未编入教材的(文本附后),需补充。
2.中考题型:上下句填空识记。(平时训练及教学,应穿插理解性默写题)
二、文言文阅读
(1)考试说明解读
“浅易”是新旧考试说明的共同要求,也是语文中考“稳定”的具体体现。与2017年考试说明不同的是,今年考试说明在“试题示例”中出现了课内外比较阅读题型。将“浅易”的`课外文言内容逐步渗透到课内并与课内文言内容结合考查,就是“加强课外阅读”、“多读书”、“重视积累”“新课标”精神的具体体现和要求。
(2)纠偏
盲目、错误地加大加重课外文言文负担,难度过大,不符合“浅易”要求。
从应对考试而言,于考试前稍加复习使之不产生陌生感即可。
于平时教学而言,初一不建议引入课外文言文,初二根据学情极少量地接触最为简单的课外文言文内容即可。
(3)立足、夯实30篇
课标21篇(原16篇):
1《论语》12章(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三人行;贤哉回也;不义而富且贵;子在川上曰;三军可夺帅也;博学而笃志///语文版七上《<论语>六则》;语文版九上《<论语>十则》)
2 曹刿论战
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富贵不能淫;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语文版八上《古文二则》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
4《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语文版七下《古文二则》庄子?郢人;语文版九上《庄子?秋水》;语文版九下《<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5《礼记》一则(虽有佳肴///语文版八上《古文二则》礼记?教学相长)
6《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语文版七下《古文二则》列子?伯牙善鼓琴)
7 邹忌讽齐王纳谏 8 出师表
9 桃花源记 10 与谢中书书
11 三峡 12 杂说(四)
13 陋室铭 14 小石潭记
15 岳阳楼记 16 醉翁亭记
17 爱莲说 18 记承天寺夜游
19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20 湖心亭看雪(原为共有篇目)
21 河中石兽(语文版七下)
人教、语文版 共同9篇:
1.与朱元思书 2.伤仲永 3.期行
4.愚公移山 5.公输 6.满井游记
7.木兰诗 8.孙权劝学 9.口技
注意:《论语》五则、《孟子》一则(富贵不能淫)、《庄子》一则(北冥有鱼)等尚未编入教材的(文本附后),需补充。
三、教材尚未编入的文本
注:《卖炭翁》只要求背诵,其它篇既要求背诵,又要求阅读。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论语》五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巳矣。)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 消遥游》)
《孟子》三则(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