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2023-08-12 17:33:19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2023-08-17 09:36:45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2023-08-12 10:23:28李峤诗词长宁公主东庄侍宴翻译、赏析
2023-08-02 14:20:12关于七夕的伤感爱情诗句
2023-08-10 16:12:07了无痕爱情诗歌
2023-08-18 10:39:52曾侯乙墓爱情诗歌
2023-08-16 04:54:42纳兰性德经典完整诗词节选
2023-08-12 17:33:19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2023-08-17 09:36:45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
2023-08-12 10:23:28李峤诗词长宁公主东庄侍宴翻译、赏析
2023-08-02 14:20:12
李清照词中否定词与疑问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词中否定词与疑问词的艺术特色
李清照作为一位女性词人,其词在词史上的地位却非同一般。简单明了的口语化语言使李清照词作备受历代文人的称赞并传诵至今。
李清照词作不同于宋代其他女性词人,尤其是她独特的语言。宋赵彦卫云其“小词多脍炙人口”{1}。其词中的语言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词中否定词、疑问词的用词习惯更是增添了李清照词语言多样化的色彩,本文将一一分析李清照这些多样化的语言特色。
一、李清照词中否定词的“多面”展现
现存李清照五十余阕词中,有约三十四首词中一处或多处运用到否定词,可见李清照用否定词之频繁。词中运用的否定词包括否定副词(不、莫、未、非等)和否定动词(如:无),这些否定词在词人词中的运用都有不同的展现。
(一)一切“否”语皆“豪”语
一个人若要对某种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态度,通常会用到否定词来判断是非。李清照词中即有用否定词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想法的。如《多丽》(小楼寒)“也不似贵妃醉酒,也不似孙寿愁眉”,词人此词是咏白菊而作,词人认为以此二句来形容白菊的形态、色泽并不合适,且也没有新奇之处,“莫将比拟未新奇”,则认为“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而后又认为白菊“清芬蕴藉,不减荼蘼”。两处“不似”、一处“莫将”、一处“不减”,词人词中否定词的多次出现,正是为了表明自己的观点。足见词人是一位很有主见的女性词人。一般而言,古来女子不如男子有主见,而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其实词人词中否定词的运用不单单能见出词人是一位很有主见的人,从深层次的角度看是词人豪爽、直率“倜傥有丈夫气”的性格的体现。如《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多丽》(小楼寒)“莫将比拟未新奇”、《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不怕风狂雨骤”、《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念奴娇》(萧条庭院)“不许愁人不起”、《永遇乐》(落日熔金)“不如向廉儿底下”、《人娇》(玉瘦香浓)“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莫辞醉”、《庆清朝慢》(禁握低张)“拼了尽烛,不管黄昏”、《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未必明朝风不起”。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中写词人忆当年的美好光景,其言道“不怕风狂雨骤”。历来女子给世人的印象皆是柔柔弱弱,不堪风雨的,而词人却“不怕”,并又言“恰才称,煮酒残花”,词人豪气、直爽的情态跃然纸上。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尾两句“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有一种今宵有酒今宵醉的豪迈情怀,之所以能有这种情怀,实则得力于词人两句词中否定词的运用。“不如”是何其的干脆、直接,无任何扭捏之感,“莫负”又是很直接地表明了词人的态度。二词实为“否”语,其实皆为“豪”语。
《庆清朝慢》(禁握低张)与《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虽一为写咏芍药之花,一为写闺中愁绪,但二词却表达了同样的情怀。《庆清朝慢》(禁握低张)词尾句“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亦有一种大丈夫的豪气。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开头直言不能因杯之深、酒之浓而辞饮(许,这里为辞酒意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这种直接出自一个妇人之口,实属难得。其他词中如“莫直待……”“莫将……”“莫辞醉……”“不许……”“未必……”等否定词皆可看出词人豪爽、直接、不做作、独立的个性。这也难怪前人谓其词“倜傥有大丈夫”{2}。
(二)以此“否”窥彼“真”
否定词中除表现词人豪爽的男子个性以外,也能表现出词人含蓄的一面。否定词在诗词中的运用,往往都会带有一些虚幻神秘的色彩。它有时可能是真正否定掉一些东西,但如果你能细细品味诗词前后的语境,便会发现,有时候否定词在诗词中的运用则是借否定的语言隐约而又含蓄地表达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即以此“否”窥彼“真”。李清照词中共有十四首词是否定词在这一方面的展现。分别是《多丽》(小楼寒)“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青玉案》(征鞍不见邯郸路)“征鞍不见邯郸路”、《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不知蕴藉几多看”“闷损阑干愁不倚”、《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此情无计可消除”、《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不似旧家时”、《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行香子》(草际鸣蛩)“不相逢”、《满庭芳》(小阁藏春)“不耐风揉”、《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一春鱼鸟无消息”“无一语对芳尊”、《蝶恋花》(暖雨晴凤初破冻)“独抱浓愁无好梦”、《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如今老去无成”、《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如今也不成怀抱”、《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梦远不成归”。
《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如今也不成怀抱”,此句前面是词人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当年,曾胜赏,煮酒残花”,一切都是随着自己的个性而来,但如今却“不成怀抱”,最后则发出感慨“得似旧时那”,还能像以前那样吗?不成怀抱是事实,但这并非是词人想要的结果。词人先将当年美好的时光写入词中,而后又谈“如今”,“如今不成怀抱”。前后不同所形成的对比正是为了表达词人内心真正的情感。词人希望能像以前一样潇洒自在地生活着,到如今不是“不成怀抱”,而应是有所“怀抱“。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词写春已至,而词人却整日深居庭院,将自己关在屋中,无心出门欣赏。因为彼时自己因国家的动乱而客居江南,于是发出“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的感慨。从这一声感慨,再联系上下词境可知,“老去无成”是一种无奈。这一声感叹和这一种无奈恰好暗示出了词人内心真实的情感。词人虽为一女子,志向却不逊于男儿。希望自己老有所成,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这一点从李清照的诗《乌江》就可以看出来,诗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何等的霸气与胸怀才能说出这般话语。{3} 《诉衷情》(夜来沉醉卸妆迟)中词人夜来沉醉而睡。此时词人正居于江南,对家乡甚是思念。伴着酒意而睡的词人,正梦到自己将要归乡,可此时却“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词人久居江南,对家乡甚是思念,如何减轻思念的痛苦?或许现实中不能实现,于梦中总是可以的吧。然“梦远不成归”这一“不成归”与词人思乡念归的急切心情又形成了反差。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写词人买了花精心打扮自己,想要博得丈夫的赏识,但同时又害怕自己的妆扮比不过花的美丽。因而写道:“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怕”“不如”二字流露出词人内心的担忧。词人内心真正想要的是能获得丈夫的夸赞,并希望从夫君口中得出“奴面如花面一样美丽”,抑或是“奴面较之花面更胜几分”的赏识。
词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与词人词中所道之言相反,词人借否定词隐藏住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情绪。其他如“无好梦”“无消息”“无一语”“不耐”“莫便”“不见”“不倚”“无计”等皆是表达与词本身相反的情怀,这是一种反差,这种反差增强了诗词作品的意味,值得细细体会。
二、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及其表达功能
李清照词中有大量的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如谁,何、几、怎、多少等)、疑问副词(如岂、何必等)。这些疑问词在词中的出现就构成了大量的疑问句。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句式多样,语气亦灵活多变且具有不同的表达功能。
(一)句式结构
李清照词中疑问句中的句式有一问一答式、起问式、触物发问式、倒装式和原由式。
1.一问一答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怨王孙》)
袅袅婷婷何样似?一缕轻云。(《浪淘沙》)
秋风萧条何以度?明窗小酌、暗灯轻话,最好留连处。(《青玉案》)
2.起问式
(1)单句起问式
庭院深深深几许?(《临江仙》)
窗前谁种芭蕉树?(《添字丑奴儿》)
一年春事都来几?(《青玉案》)
(2)连续数句起问式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永遇乐》)
3.触物发问式
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
(《蝶恋花》)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孤雁儿》)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念奴娇》)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
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怨王孙》)
4.倒装式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
5.原由式
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怨王孙》)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孤雁儿》)
(二)语气变化
1.反问语气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庆清朝慢》)
2.感叹语气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三)表达功能
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一书中说过:“当一个诗人创造一首诗的时候,他创造的诗句并不单纯是为了告诉人们一种什么事情,而是想用某种特殊的方式去谈论这种事情。”{4}李清照词中多样的疑问句式就是李清照词的特殊表达方式。
1.先声夺人,引起下文
词和诗一样,开头都非常的重要。一个特别的开头,在全词或全诗中会有着不一样的作用。李清照词中起句式的问句,就是一个特别开头。如《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以问句开头,先声夺人,让人不由得想往下阅读,如此便自然地引出了下文。而后的内容就以“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渐分明”“春归”“人老”等物象来烘托自己悲凉的处境,以回应开篇所问即庭院究竟有多深沉。结构浑成,颇有意蕴。又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亦以问句开头,而后的内容皆是围绕这棵芭蕉树展开。此起句式问句不仅仅是引起下文,可以说是统领全词。因有芭蕉才会有雨打芭蕉之声,又因又雨打芭蕉之声才会使词人产生乡愁。所以说李清照起句式以问句的形式开头,有抓人眼球,继而引起下文的表达效果。
2.留下空白,无限遐想
李清照词中触物发问的疑问句,是词人因眼前景象而发出的`疑问,读者在词人问出以后,也会不由得跟着词人词中提供的那些景象而展开自己的想象。而词人发问以后也没有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也就留下了空白,这空白就会留与读者通过想象去填充。如《孤雁儿》“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词人因听笛声,因见梅花绽放而发出“多少春情意”的疑问。读者读至此就会随着词中的景象,一同陷入疑问中去,读者就会因为词人这一问展开想象,自问自答,试着体会词人此时此刻的心境,并想着能否为这一问找到答案。如此一来,这样的问句就留有韵味,因为它让读者忍不住想找到答案,存在一个意境和情感的交流的空间,从而产生一种共鸣。
3.加深强调,表情达意
李清照词中反问语气和感叹语气的疑问句就有强调反问的作用。如反问语气的“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庆清朝慢》)这是一首咏芍药的词,这一反问语气的疑问句便是强调无人可继芍药之芳尘。又如感叹语气中的“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此首是咏桂花的词,此句是对“骚人”当年未有一字咏桂花的不满,这一感叹语气的发问便是强调自己的这种不满,更进一步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桂花是值得一咏的)。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李清照词中的疑问句的句式是多样性的,且都有着不同的表达功能。然无论这些疑问句有何种表达功能,都是词人借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怀。孙绍振先生就曾指出过:“用疑问句能把处于宁静的客观世界中主观心灵的轻微的震颤表现得细致。这样就使本来不是直接抒发的诗句带上更浓郁的抒情的超越性色彩。”
三、结语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备受历代文人的称赞亦不足为奇。否定词和疑问词在其词中的运用恰到好处。词人不同于其他人之处正在于她不刻意求工,只是简单地用否定词和疑问句便使其词辞约而旨丰,赋有深意。无论是其简单明了的语言,还是独创性语言都使后来词人望其项背,难以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