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抗日英雄事迹范文
2023-08-09 17:46:36文天祥个人英雄事迹
2023-08-02 16:36:50溺水英雄个人事迹
2023-08-04 03:32:24邱少云英雄事迹600字
2023-08-04 20:16:09社区街道组织生活会专题个人剖析材料10篇
2023-08-12 00:12:07党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5篇
2023-08-03 19:53:38党员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10篇
2023-08-18 03:31:52史记读后感600字优秀范文五篇
2023-08-13 06:02:19名著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初中600字
2023-08-07 08:24:08伤感扎心的朋友关系感情语录
2023-08-07 12:12:47抗日英雄事迹范文
2023-08-09 17:46:36
五一劳动节个人英雄事迹
五一劳动节英雄事迹1
1937年,毛泽东同志带着儿子岸英在延安凤凰山某地居住。当时岸英只有十四五岁。
在毛泽东住的院外有个小厕所。这里以前一直由警卫班的同志打扫,可是一连很多天厕所总是在战士们去之前就被打扫干净了。战士们心中很是纳闷儿。
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战士们很早就起来扫雪。当警卫班长准备去扫厕所附近的积雪时,发现厕所外的积雪早被打扫完了。“是谁打扫的呢?”大家估摸着,一时却猜不出来。忽然,班长听厕所里有人说话:“你到炉灶里掏些灰,用筐子挑来,往厕所里撒一撒。”多么熟悉的声音啊,班长立刻就听出了这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的对话。
原来,毛泽东同志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特意和岸英一起来打扫厕所。从这以后,警卫战士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小男孩打扫厕所,很少间断过。
五一劳动节英雄事迹2
走近每一位优秀人物,你会惊讶地发现他们竟是如此平凡,而你又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伟大就在于他们的平凡。
--题记
百里江湖,碧波粼粼;千米长堤,绿烟渺渺。美丽的高邮蕴藏着勃勃生机,也养育出了无数优秀儿女。
徐国华,这位邮城人家喻户晓的扬州高华化工有限公司化肥厂的一名普通员工,24年来,本着对电学的热爱和对企业的深情,刻苦钻研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与热血,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成为高邮人民的骄傲。
精湛的技术,使他在电力王国中遨游
“电器土专家”这一称号,徐国华是授之无愧的。
说他是“土专家”,只因他是位普通的企业员工,文化水平也不算高,然而,就是这位普通的员工,24年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_务于企业,保证了企业多年来生产用电无事故和电 器设备长期的安全运作。
其实,徐国华心里明白,自己只有高中文化,要想炼就一身过硬的技术,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因此,他对电学书籍表现出一种异常的痴迷,只要出差,总忘不了到书店去转一转,遇到好书,他会如获至宝,有时苦于囊中羞涩,就只好站在书店里阅完后才出来,为此,他当然吃了不少“冷面”、遭了不少“白眼”,但过后又是“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他不但自己持之以恒地学习技术,还带着大家一起学,经常利用工余时间,找资料、编讲义、绘电路图片等分给大家。为了使大家能更好地掌握技术,还不定期地举办电工业务培训班,从电机、变压器到半导体可控硅,把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向大家传授。
在徐国华所带过的徒弟眼中,他简直就是电学能人,不但懂电学理论知识,更会用于实践,也会自己发明创造。1995年初,高华公司新产品pvc粒料设备安装时,有一台主要设备图纸只在关键部位标了几个空框,一旦该部位发生故障,没有相应的处理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防患于未然,徐国华一有空就仔细检查设备,对着实物和图纸认真研究,经常忘了吃饭时间,终于利用设备的用途和原理,为所有打空框的部位绘上的详细的电路标识。1996年,该设备果然发生了故障,因为对徐国华补绘的图纸没有多大把握,大家一筹莫展。徐国华果断地按照自己补绘的图纸,判断出故障点,及时更换了一只电子元件,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1996年6月,为公司聚氨酯车间和化肥堆场深井供电的地下电缆发生短路接地故障,使生产面临停电威胁。紧急情况下,徐国华勇敢上阵,而排除故障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探定地下电缆的故障点,然而,当时公司还没有任何探测工具,凭着对全公司地下电缆电线的了解和深厚的理论知识,徐国华琢磨出了几套测定方法,几经筛选,终于研究出一套新的测定方法,并自制了一个土探测仪,几番周折后,故障点找到了,两根电缆迅速地修复了,供电告捷,他却累得瘫在了地上。
徐国华不但为企业解决疑难问题不遗余力,对外单位的求援也是尽心尽力。1996年,高邮水泥厂一台磨球机因电机无法启动造成内部结块,而停产待修。时值水泥销售旺季,该厂领导十分着急 ,请了几个单位的电工都未能解决问题,最后慕名找到了徐国华,他很乐意地接受了,连续三个晚上蹲在磨球机旁排查线路,回到家后更是废寝忘食,查资料、画图线,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帮助该厂改进了原电机电路,并成功地为其设计了一套助启装置。该厂领导非常感激,要重金酬谢。徐国华却这样回答道:“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挣钱的,至多只能收一点劳务费,其他的钱我不能要。”
五一劳动节英雄事迹3
从救护车上下来的明红梅双脚发软,泪水不停地从她红肿的双眼滚落,这个年轻女孩是卧龙镇的医生,也是第一个将卧龙的消息带出来的人。14日晚8:00,到达华西医院的病人刚刚安全,明红梅哭喊着要找领导,“里面还有37个重伤员,还在下雨,泥石流还没停止!”
明红梅说,耿达乡还有37名重伤员等待救治,“现在里面没有药,只有森林武警和我们在一起,没有食品、缺少药品,仅有的药品都是医生和武警冒险从倒塌的卫生院里挖出来的。”自己所在的卧龙镇卫生院有9名医生,耿达乡卫生院有5名医生,都在不分昼夜抢救伤员。所有医生和明红梅一样,已经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大雨在不断地下,一些老人、小孩因为淋雨已经感冒、发烧、咳嗽,一些伤员的伤口开始感染;卧龙镇夹在两山之间,一旦出现滑坡,所有人都没救了!”
明红梅说,她想随下一班直升机回去,“我想把希望给他们带回去!”
被埋女孩面对记者拍摄: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
我们在地震灾区的记者为我们描述了难以忘却的一幕,一位女孩被非常沉重的水泥板压住了下半身,只有上半身才能动弹,在等待救援的时候,女孩发现照相机镜头对准了她。
她忽然慢慢地说:“大哥,请你把我拍得美丽一些。”
知道故事后,我们静默了,热泪在眼眶里涌动。我们不知道这个女孩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现在她的死生。或许,这可能就是这个女孩对这个世界的遗言。我们不知道如何解释在生死之间的这个女孩美丽的愿望。可是,那一定是她此刻坚持了数十小时之后最重要的一句话。
“美丽”,是这个女孩的生活愿望。这时候,我们和她的心是相通的,我们多么希望她能劫后余生,让自己的生命怒放。
温雨中看望废墟下待救学生,流下眼泪
十三日上午,温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后,立即乘车来到都江堰市区街道,他在雨中踩着泥泞看望受灾的孩子们。
温专程前往新建小学,实地考察抢救因地震被掩埋在废墟里的小学生们的情况。他冒着危险,踩着泥泞,攀上瓦砾堆,走近施救地点。当他看到抢险人员正在解救两名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在雨中,温一直弯腰察看救援情况。他大声告诉孩子,我是温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温心情十分沉重,再三叮嘱抢救人员务必尽努力,争取更多时间,抢救出更多孩子。他说,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战胜这场重大自然灾害。
五一劳动节英雄事迹4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位老大爷养了一条狗,老大爷就是是它的父亲,小狗很爱吃粉条,于是老大爷就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粉条”。
有一次,粉条出去玩,被人们误认为流浪狗,打晕了粉条,老人闻讯赶来,把粉条抱回家,老大爷抱了它四天四夜,粉条竟奇迹般的醒了过来从这以后粉条再也不跑出去了。
可是近几年来,老大爷被确诊为瘫痪,老人无儿无女......由于行动不便,他只能一次买好几天的事物,有一天老人像往常一样坐着轮椅,带着粉条出去买菜,没想到,粉条竟拉起老大爷跑了起来,从那以后,老大爷就天天出门。有一天,老大爷指着路,把它带到超市买菜,老人不进去挑,让售货人员帮着拿出来,这时粉条则趴在超市门口等着,第二天,老大爷还没给粉条说要去哪,粉条就拉起他,来到了超市门口,粉条是多么聪明!它拉老人那么多次从没有一次闯过红灯。粉条还拉他去逛公园。在老人看报纸时,它就趴在地上不动,等老人看完后它才跟主人玩,多么懂事的小狗!
老人说,他想用后半生的时间写一些有关动物的故事。纸费由老人的一个朋友提供,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这样写的:
有一个盲人和他心爱的导盲犬,一同来到天堂门口,天使说,天堂只有一个名额,另一个人将要掉下地狱让他们两个赛跑。导盲犬跟着主人的步伐,慢慢地走,离天堂门口只剩一步之遥的时候,主人下令让导盲犬停下。天使想:这个主人真自私。主人能看见了,他看着爱犬的脸,看了好长时间,主人下令,快速前进。就当导盲犬踏进天堂的那一霎那,主人掉下了地狱,导盲犬,赶紧追上了主人,他们一起掉下了地狱......天使从一开始就错了,这两个灵魂是连在一起的。
故事还有很多,但是老人与爱犬之间的感情是天长地久的!
五一劳动节英雄事迹5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
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
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
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
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
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
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