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数学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2023-08-17 03:46:35 高考在线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1

【学习目标】

1、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培养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情况。

2、难点是结合统计图正确进行数据分析,为决策服务。

【学习过程】

一、 导入

1、 调查同学们喜欢什么运动项目?

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很

好地表示出这些情况?

2、 收集和整理数据,统计全班最

喜欢的各项运动项目

的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二、探索新知

1、复习条形统计图

(1)阅读课本P106,说说从条形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还有哪些信息不容易表示出来?

☆友情小提示: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种数量的多少。

但是条形统计图不容易看出各部分量与总量的关系

2、自学课本P107,认识扇形统计图。

(1)用整个圆表示什么?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什么?

(2)从扇形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观察扇形统计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并认真解答。

3、思考: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呈现各部分数量同总量之间的关系,即百分比或分数比。

4、阅读p109“你知道吗?”,理解内容。

5、想一想我们还学过哪种统计图?举例说明它有什么特点?

☆友情小提示:折线统计图表示数量变化情况。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09第4题,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①完成P107“做一做” 。

②完成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

2、拓展提高:P109第3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 a.我很棒,成功了; 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写出你的发现或见解)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体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在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的六(1)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准备怎样向他们介绍我们班的情况呢?

(1)列出几个你想调查的问题,全班交流后,选择3个问题开展调查。

(2)你需要收集哪些数据?与同伴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3)实际开展调查,把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

(4)分析上面的数据,,你能够得到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教师注重在以下方面引导:第一,调查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他们在以下比较感兴趣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没有采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第二,组织讨论需要收集那些数据以及收集数据的方法。第三,组织小组有效的开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活动。统计活动往往需要小组合作进行,教师应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如何分工、如何实施调查和记录数据、如何整理数据等。第四,组织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充分的讨论。第五,引导学生回顾统计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统计活动中我们一般经历“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的过程。

二、收集在生活中应用统计的例子,并说说这些例子中的数据报告诉人们哪些信息?

例如,调查我们班级近视情况,这个统计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统计观念,也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近视的原因,改善不良习惯。

也可以选择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姓氏、喜欢的颜色等开展统计调查。

【设计意图】重点让学生体会本次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从而引导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教师空间(针对班级情况适当补充)

作业设计:教师可以组织一次班会活动,目的是增进同学之间的互相了解和交流。首先让学生们自己选题,希望了解哪些信息:“同学们每天怎么来上学?”; “同学们喜欢读哪类图书?”;“同学们的爱好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运动是什么?”;“我们最喜爱的动物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们分组去调查收集数据,用表格归纳整理,并且制成统计图。

【评析】知识源于生活,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内容设计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说“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亲近生活的过程。这样大大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同学们深深体会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统计的知识来解决,而且大家在合作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有什么太大的困难,这样的问题就比较切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困惑】教师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课堂活动难以组织。

统计教学中课堂活动一般是收集小组学生的相关数据、“正”字统计法、填统计表、绘制各种统计图等活动。可是这些活动占用时间太多,组织太多的活动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概率游戏环节太多,但无非是掷硬币、摸彩球、玩转盘这些活动,虽然在教学要求的层次上和类型上有所不同,但活动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些活动难以控制,因此教学概率比统计难度更大。 “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非常困难,一旦进行课堂活动,几乎需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指导,时间都不允许。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3

“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分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三节编排复习,其中第一节里的形、体知识以及测量知识都比较多,又分平面图形、 面积计算、立体图形、体积计算四段编排。

(1) 分层复习图形知识,沟通平面图形间的联系。

复习图形知识按“线—角—形”的线索进行。

学生已经认识的线有直线、射线和线段。线段是二年级教学的,只是联系线段的图形描述了它是直的,有两个端点,长度是可以度量的。直线和射线是四年级教 学的,通过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或向两端无限延长分别形成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的特征,一方面要突出它们都是直的线,另一方面要清楚它们 的区别在于有、无端点和有几个端点。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关系,可以按以前的认知线索,通过线段的端点无限延长沟通联系,体会线段是直线或射线的一部 分。四年级(上册)教学的平行与相交,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常见位置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的相交。学生举例 说说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可能只说出平行与垂直,也有可能说成平行、相交、垂直。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适当予以纠正。

从一点向不同方向画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角。把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能形成大大小小的角。复习角的认识把这两种认识结合起来,“围绕角的顶点旋 转角的一条边”要先出现角的图形,指出它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使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固定不动,另一条边旋转,让学生体会角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从而理解角的大 小是它两条边的开程度。复习角的分类可以分三步进行,第一步随着活动角从小到大地变化依次回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与周角。第二步分别说出直角、平角 和周角的度数,整理这三类角的大小关系。第三步描述锐角和钝角,突出钝角大于90°、小于180°。

复习平面图形,先把学过的图形分成由线段围成的和由曲线围成的两类,又把线段围成的图形按边的数量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然后着重整理三角 形、四边形、圆的知识。

回忆三角形的知识时,出现了两张集合图。左边的图表示了三角形的分类,曾经在四年级(下册)出现过,可以利用这幅图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是怎样分类的,以 及各类三角形的特征。右边的图第一次在教材中出现,表示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因为等腰三角形具有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三条边、三个角),又有一般三角形不具备的特征(两条边长度相等),所以它是特殊的三角形。而等边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主要特征(两边长度相等),还 有它独有的特征(另一边的长度和两腰也相等),所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教材让学生思考,讨论“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吗”,体会右图里的一 般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这些概念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正确的认知结构。教材还提出两个讨论题,在问题(1) 里“任意两边的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也是三条线段能够围成三角形的必备条件。要引导学生注意“任意”的含义,并应用到练习与实践第8 题的解答中去。提出问题(2)有两个目的:一是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分类,在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里也都有两个锐角;二是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180°,用 内角和的知识可以解释一个三角形里最多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

以前教学的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先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再认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这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的安排。现在整理四边形的知 识,设计了一张反映这些特殊四边形的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如果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就是梯形。如果平行四边 形的角都是直角就是长方形,如果长方形的长与宽相等就是正方形。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并不难,要把教学精力放在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上,深入地认识四 边形。

第98页练习与实践第2、3、4题分别复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再次体会这些 内容,但不要求学生记忆这些知识。第6、7题是动手操作,如果学生使用量角器有困难,应给予帮助。在画长方形的时候,要复习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的方 法,要求学生规范地使用画图工具。在画图形底边上的高时,要加强对底与高相对应的体验。

(2) 复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突出概念和思想方法。

与周长、面积有关的知识包括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量长度和面积的单位、计算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复习这些知识按“概念与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或公式—实际 应用”的线索进行。

周长与面积的概念在三年级初步形成,第二学段教学多边形和圆的时候又多次再认了周长与面积的意义,多数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体验是比较充分的。复习周长 与面积的意义,以回忆和辨认为主要教学活动,让学生说说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可以联系实例进行解释。练习与实践第5题分别比较方格纸上两组图形的周长与面 积,进一步体会周长与面积是存在于封闭图形上的两个不同的概念。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让每个学生都用学过的单位描述身边的事物,在交流时就能整理出常 用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整理出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练习与实践第2题以用纸折出1平方分米的正 方形顺带复习其他面积单位的意义,通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最多能分成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复习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复习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要重视两点: 一是让学生选择用手比画、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等方法表达1个单位是多长或多大,如1米大约是多长,1平方米是多大;二是要整理并记住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下 图就是一种整理方式。复习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回忆和整理。要联系周长的意义,从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解释长方形、正方形与圆的周长公 式。如,长方形的四条边分别是两条长、两条宽,它的周长是(长+宽)×2。又如,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C=πd。要回忆各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 程,进一步理解公式的含义,体验数学思想与方法。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在图形里摆面积单位推导的,长×宽(或边长×边长)的积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里可以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也就是图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是转化成长方形推导面积公式的,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推导出来,因 此,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基础,转化是重要的思想方法。练习与实践第9题画面积相等的图形,理解并记忆面积公式。依据先画出的长方形画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 形,递推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步骤,加强了等积变换的体验。依据平行四边形画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使底的长度相同,把三角形的高画成平行四边形的 2倍;也可以使高的长度相同,把三角形的底画成平行四边形的2倍。在画三角形的时候,能体验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的面积的倍数关系。依据平行四边 形画梯形,可以使高的长度不变,把平行四边形的底缩短,把对边延长,缩短与延长的长度相等。通过画梯形,对梯形的面积公式会有新的体会。学生解答这道题, 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法,要组织交流,进一步体验各个面积公式。

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很丰富,有利用面积公式列算式求面积,也有按面积公式列方程算长度。还要结合求面积进行估计和测量,对不同单位的面积 进行换算,并探索规律。

(3) 整合立体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是六年级教学的,圆柱、圆锥还是本册教材的新授内容。因此,立体图形的知识容易回忆,复习的目的不局限于回忆,还要整合知识,进一步精简和优 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首先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体会正方体具有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接着从意义和算法两个方面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联系起 来,体会它们的表面积是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都是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而且侧面积都可以通过“底面周长×高”计算。最后还用“底面积×高”概括长方 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通过这些整合,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能提升一个层次,不再孤立地理解、记忆各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材安排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的学习活动,有观察几何体,把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图形画下来,或者根据给定的视图想像和做出立体;把平面图形 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体会形成的立体;补充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设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还要解答开放的实际问题。有些活动在以前学习时曾经开展过,多数活 动是新的要求,富有挑战性。要重视活动的过程,让学生在独立解答以后进行充分的交流,体会知识的应用是灵活的,策略与方法是多样的。如第104页第4题, 可以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确定这个长方体的侧面图形;也可以在想像中把这个物体搭起来,体会侧面图形 的形状,空间观念在推理和想像中得到了发展。再如第107页第12题,规格①、②、③的三种铁皮各选2张或1张,5张铁皮就能焊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水箱。 每种规格的铁皮都可以做水箱的底,因而焊成的水箱有三种尺寸,分别为长0.6米、宽0.4米、高0.5米,长0.6米、宽0.5米、高0.4米,长0.5 米、宽0.4米、高0.6米。1张规格④的铁皮和4张规格①或4张规格③的铁皮都能焊成无盖的长方体水箱,这些水箱的底面是正方形,高分别是0.6米或 0.5米。可见,平面图形(铁皮)的长、宽与长方体(水箱)的长、宽、高的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极好机会。

(4) 在方格纸上画图形,复习图形与变换的知识。

在图形与变换这一节里,复习的内容有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以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等。

先回忆学过的图形变换,整理成图形位置变化和图形大小变化两类。理解平移、旋转都是改变图形位置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图形按比例放大、缩小,是 改变图形大小的方法,不改变图形的形状。这些都是关于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轴对称图形是一类特殊的平面图形,它的对称轴的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而且沿 对称轴对折图形,对称轴的两边能完全重合。

练习与实践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图形,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变换。其中第2题集中了小学阶段教学的图形变换的全部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进行过这些画图活动。 第3题综合应用平移与轴对称两个知识。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直线都可以看作圆的对称轴。把圆与线段组合成轴对称图形,应着重思考线段的对称轴的位 置。第(3)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画成的轴对称图形和它的对称轴,体会对称轴通过圆心并和已知线段垂直,而且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两段。第4题把图形按比例缩 小后,计算新图形与原来图形的面积的比,再次体会“按1∶2的比缩小”是把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变成原来的1/2,这个比不是面积缩小的比,进一步理解图形按 比例放大或缩小的含义。

(5) 在确定位置的活动中,复习图形与位置的知识。

确定位置的方法是逐渐教学的,先是联系个体经验,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位置;再是联系生活常识,用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词描述位置;然后 既要描述方向,又要描述距离,比较准确地描述位置。另外,还可以用数对表示位置。

复习图形与位置,在具体情境中应用知识,进一步体会确定位置的常用方法。练习与实践在第1题的问题(1)里复习方向知识,应先确定平面图上的东、南、 西、北,再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动物园里任何两个景点的位置关系都可以用这些方向词描述。问题(2)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提醒学生遵照“横排是行、 竖排是列”的规定,先写出各景点所在的列数,再写所在的行数。如孔雀园在第6列第4行,表示它所在位置的数对是(6, 4)。第2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要引导学生注意两点: 一是描述方向只能用北偏东(西)或南偏东(西)若干度,不能随意改变说法;二是把比例尺1∶50000转化成“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500米”,容易进行图 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相互换算。第3题描述行走路线,进一步掌握方向知识。一般应要求学生口述,不必以书面形式回答。如果要求学生写出行走的方向与路线,应 该用填空的形式。如从东园向()偏( )( )°方向行到兴民巷。另外,这题不宜要求学生说出从淮定桥到红梅新村的行走方向。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进行正确的判断;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概括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具学具:

投影片、纸黑板、数字卡、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检:

1.前面找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谁来分别说一说?

2.你能说出几个能被3整除的数吗?(板书其中两个45、234)

3.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质疑引入

刚才同学们口算验证了234能被3整除,老师根据这个数可以写出许多个能被3整除的数(板书243、324、342、423、432、2043、…)。你们想知道老师有什么窍门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2.引导观察

(1)9能被3整除吗?               3|9

9的2倍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9×2)

9的3倍能被3整除吗?             3|(9×3)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贴纸黑板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①

(2)9与18的和能被3整除吗?          3|(9+18)

18与27的和能被3整除吗?     板书    3|(18+27)

36与90的和能被3整除吗?          3|(36+90)

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贴纸黑板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②

(3)下面研究整十、整百数与9的关系。

由此,你推想到了什么?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③

(4)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已经知道:

(9的倍数都能被3整除)                        ①

(每个加数能被3整除,它们的和也能被3整除)              ②

(几十=几个9+几)           (几百=几十几个9+几)      ③

3.下面我们就利用以上三条结论来研究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P26[例4]

(1)45=40+5=9×4+4+5

说明什么?板书:3|45

(2)234=200+30+4=9×22+9×3+2+3+4

说明什么?板书:3|234

(3)小组合作对78和492进行如上分析,并认真观察、讨论,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4)汇报交流:

出示:(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4.验证结论:请你随便说一个数,用上面结论进行验证。

5.看书: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第26页和27页的内容,请你看书并默记结论。

6.释疑:现在你是否也能像老师一样根据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而说出一串能被3整除的数来?

三、练习:

1.基本练习

下面各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

89     111      132      157      480

2.发散练习

在下面每个数的□里填上一个数字,使它能被3整除,各有几种填法?

32□4        8□14       635□         74□05

3.能力练习

判断下面的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并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12345678987654321

4.综合练习

5.接龙游戏:

每小组派一个人,每个人轮流说出一个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后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必须以前一个人所说的三位数的个位数字为首位数字,而且不能把前一个人所说的数倒过来说,否则判负,若重复别人说过的数也判负。

四、全课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五、板书设计:

最新小学6年级数学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算式的特点,引出倒数的意义,并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

2.学习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理解倒数的意义及“互为”的含义。

2.正确地求出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投影。哪个同学和老师比赛?谁说得快?

师: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吗?这两个因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吗?这节课老师就要把这中间的奥秘告诉你们,相信你们得知后比老师说得还快。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倒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2.同学认真观察每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板书:乘积是1 两个数

3.你还能很快说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你为什么说得这么快,有什么窍门吗?

生:两个数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可以了。

师:说得好,因此我们把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把板书补充完整)

4.举例说明,什么叫互为倒数?

师:3是倒数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你们说得对,谁能说出几组倒数?

同桌互相说,每人说两组。(指名说)

问:怎样判断他们说得是否正确?

生:看这组数的乘积是否是1。如果乘积是1,这两个数是互为倒数;如果乘积不等于1,这两个数不是互为倒数。

5.思考:1的倒数是几?为什么?0有倒数吗?为什么?

板书: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二)求一个数的倒数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倒数的意义,也能正确地判断出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那么怎样找出一个数的倒数呢?

1.出示前面的投影,找特点。

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结果同前后同学交流一下。

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是分子、分母交换了位置。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这一规律,你们试着做一做下面的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3.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前后、左右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谁来给同学们汇报一下?(2~3名)

板书:求一个数(    )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问:老师为什么要空出一些地方?

生:0除外。

问:为什么要加上0除外?(板书:0除外。)

问:你们现在知道一上课时,老师为什么说得那么快了吗?奥秘在哪儿?你们已经知道了方法。如果给你一个数,你能很快写出它的倒数吗?比一比看。

4.课堂练习。

写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5的倒数是怎么想的?

问:2的倒数是几? 10的倒数呢?怎样又对又快地写出一个自然数的倒数呢?

5.写出1.5的倒数,怎样做?

(三)课堂总结

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倒数的意义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还有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题,检验一个我们这节课的知识是否真正掌握了。

(四)巩固练习

1.投影。

问:怎么填得这么快,你是根据什么填的?

问:①谁能回答?

②你根据什么填的?

③为什么根据倒数的意义填?

看下一组题:

问:怎么填?根据什么?与(2)有什么不同?

师:所以做题时要认真审题,看清符号,千万不能出审题错误。

2.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课本24页第2题做在书上,用线连接,投影订正。)

3.判断下面各题。对的举“√”,错的举“×”,并说明理由。

投影出示:

(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2.5和0.4互为倒数。              (√)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2.5和0.4乘积是1,所以是对的。

(3)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问:错在哪里?

问:错在何处?

问:这道题错在哪了?

生: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道题是3个数的乘积是1,所以错了。

4.游戏。

每个组第一个同学手里有一块小黑板,上面都有6个数字。每人写一个数的倒数,写完后传给你后面的同学。如果后面同学发现前面的题做错了,你可以改,再做下一题再向后传。最后一名同学做完后迅速把小黑板拿到前面来。哪一组又对又快做完,哪一组就是优胜。

评比表扬优胜,找出谁给前面的同学改了错。

(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