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数学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

2023-08-13 15:01:58 高考在线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386+179=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自己试试看:

26×39=             312÷8=

l.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0。

2.计算。

54+46=         60×2=

198÷49=        50+30=

38×79=         20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3.做一做练习。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说说你为什么做的又对又快。

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生畅所欲言。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大胆猜测,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三、练习

做一做。练习30页的第11、12题。

第11题用比赛的方式进行,以巩固学生使用计算器计算。

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总结。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3

教学目标:

1.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2.掌握整万数和整亿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改写。

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改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下列两个数:

400000 4000000

(1)提问: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

(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

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启发学生思考,并明确: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不同的意义。

(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指名回答。

2.在○里填上“>”“<”或“=”。

988○1000 765○489 566○581

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3.导入:刚才,我们对于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进行了回顾,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万以上的多位数是否也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0页例题5。

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这三年出版社图书的种类各是多少?

指名读一读,得出信息。

2.独立思考,完成排序。

提问:这三年出版的图书数量各不相同,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多?哪一年出版的种类少?请同学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比较和排序。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比较的方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看看小组内同学之间有没有不同的比较方法,谁的方法更加简便。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交流,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4.组织全班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比较方法,如果没有,教师可以进行必要引导。

方法一:370000>300000>250000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得出:先看三个数的位数是否相同,三个数都是六位数;再比较位,位大的数就大。

追问:如果位相同,又该怎么比呢?

生答:就比较第二位,第二位大的数就大……

方法二:250000=25万,300000=30万,370000=37万,37>30>25,37万>30万>25万

5.数的改写。

(1)引导学生关注数的改写过程。

提问:第二种方法可行吗?在比较这三个数的大小时,要先做什么?(将三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追问:什么样的数可以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比较方法,提问:两种比较的方法相同吗?哪一种方法更简便?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领悟到:将这三个数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后再比较更简便。

(3)小组讨论:怎样将一个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

组织交流汇报: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4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把一个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这个数末尾的8个0去掉,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

(4)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题目:你能先把这三年各类图书的总印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把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6300000000=( )亿

7000000000=( )亿

7700000000=( )亿

( )亿>( )亿>( )亿

(5)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1题。

先组织学生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级,再读一读,最后再在教材上进行改写。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一练”第2题。

先比较大小,再说说大小比较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23页“练习四”第1~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讲评、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4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近似数和精确数,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今年三十五岁了,度过了一万多个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师介绍自己的这两个数字中,你认为哪个数字描述得更精确?为什么?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实时指导,引导学生得出:三十五岁更精确,一万多个日日夜夜是个近似(大概、大约)的数。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近似数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6情境图。

2.初步感知。

让学生读一读两个情境中的信息,联系情境中的内容想一想:如果让你把划线的四个数字分一分,你想怎样分?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组织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数是近似数吗?

教师在学生思考、交流的基础上明确:220万和1902万是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

(2)让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说生活中的近似数。

(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题7“2012年某市人口情况统计表”。

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并读出这几个数。

2.借助直线理解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教师出示一条直线:

38万 39万

(2)在直线上描出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

提问:表示男性与女性人数的点大约在直线的什么位置?分别把它们描出来。

学生尝试在教材的直线上进行描数。

教师投影学生完成的结果:

38万 384204 386685 39万

(3)观察直线,探究找近似数的方法。

提问:观察直线上384204和386685这两个数,它们各接近多少万?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

组织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边,接近38万;386685在385000的右边,接近39万。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万;386685千万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万。

教师对以上两种方法都应给予肯定。

3.介绍“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师介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要把这个数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数省略。尾数的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数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改写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数的近似数。

先让学生独立写,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求它们的近似数的。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

(2)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

(3)提问:怎样将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

这道题是结合生活情境来区分精确数和近似数。其中,56785和1617是准确数,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数。

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四”第5~10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上册教案数学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钢笔 ( )元/支 ( )支 ( )元

练习本 ( )元/本 ( )本 ( )元

让学生先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单 价 数 量 总 价

列车 ( )千米/时 ( )时 ( )千米

自行车 ( )米/分 ( )分 ( )米

学生先填写和谐号列车与李冬骑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行驶的路程。教师巡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