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数学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

2023-08-14 18:23:53 高考在线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

(二)正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培养学生类推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口算的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的算理算法。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复习计算

32+40+6= 47-10-8=

师问: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设疑引入

变两道复习题为:32+46=47-18=

师说:这样的题我们学过笔算,如果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该怎样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和研究的。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学习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这种口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例1 1.64+25=

板书例题后,教师先让学生观察:这是一道什么样的口算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题怎样口算?引导学生讨论:想什么办法,把这道题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题。第二个加数25可以看成是哪两个数的和?可以怎样计算?

通过讨论学生可能这样口算:先算64加20得84,再算84加5得89。

也可能这样算:先算60加20得80,4和5得9,再算80加9得89。

还可能这样算:用竖式的形式口算。

比较: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看哪一种方法简便。

通过比较大多数同学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简便。这时教师重点板书和提问第一种方法的口算过程。

板书:64+25=89

想:64+20=84

84+5=89

提问:为什么要把25分成20和5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2.28+37=□

想:28+30=□ □+□=□

第2题可以让学生试算,边算边思考:把37分成几十和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学生想出口算步骤。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直接想前边板书的32+46该怎样计算,口算步骤是什么。

小结:通过以上三道题的.计算,你能说说怎样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吗?(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21.58-26=

师问:这是一道什么样的题?刚才我们已经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那么两位数减两位数该怎样口算呢?请你试着说一说、算一算。

板书想的过程:

想:58-20=38

38-6=32

教师板书后,可多让同学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要照顾到后进生。

板书:2.72-49=□

想:73-□=□ □-□=□

第2题可以让学生把想的过程直接填在书上。然后师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做完第2题后,让学生看着前边板书的算式47-18,直接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算出结果。

师问: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口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2+40 54+30 36-20 32-46

54+38 36-24 52-10 52-18

2.看题列式口算

(1)一个加数是36,另一个加数是24,和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被减数是57,减数是38,差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2

1、对算理的不放弃。

一线老师在处理想计算这样的教学内容时,很多时候是放弃对算理的理解的,或者是一带而过。老师们常说计算计算,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算理讲得再清楚,谁还在计算的时候去想算理,计算的过程与方法才是学生掌握的重点。我想程序性的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对算理的清晰理解为程序性知识的呈现提供了必然性的准备,有了这样的原因才有那样的结果啊。所以算理的呈现有着它的不可或缺性。

2、算理的非实物呈现。

我认为,对于本节内容,如果还将算理的呈现停留在实物表征的呈现上,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倒退式引导。学生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中已经用摆小棒理解过计算步骤的产生,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关键在于让学生理解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过程。帮助学生避免出现以下错误。

2 32 32 3

×4 3×4 3×4 3

6 98 96 9

8 12 61 2

8 18 96 18 9

3、算理与算法的共同呈现。

如何将算理与算法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采取了以下方法。

先出示14×12,问:你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会想到,方法一:14×10+14×2,方法二:14×2×6,首先肯定学生这两种以旧知算新知的方法都是可行的好方法。然后出示14×13,让学生感受到如果是这样的算式,那么第二种方法就不行了。适时小结出:第一种算法是一般性的算法。

然后用"搬家"的形式让学生把用横式(口算)解决的问题搬到竖式上。正因为有了:14×12=,14×10=140,14×2=28,140+28=168这样的算理,才有了竖式分三步计算的算法。

1 4

×1 2

2 8…14×2的结果

1 40…14×10的结果

1 68…28+140的结果

在这里我采用了活动卡片的形式,让学生将横式的答案贴到竖式上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算理和算法的联系。

最后出示练习:15×12,练习15×12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加明确算法,为此出示的题目画出了方框,让学生明确第二步的答案要从十位写起。根据学生情况再判断是否需要再练习一题,最后再做一道没有方框的竖式计算。

通过结合横式(讲明算理),再出现竖式(学会算法)的方法将算理和算法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3

一、根据学生的'特点,选用学生感兴趣的素材。一开始,我就创设同学们一起观赏鱼的情境,这不仅是旧知的复习和回顾,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了,怎么办呢?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理、通过摆小正方体,满了十个先把他们摆一起,找到计算这道题的关键。最后通过目标明确、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学会竖式计算进位加的方法。

二、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教学中我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含的教育价值,引领学生从错中求知,从错中探究,充分利用这一“错误”资源。练习中,我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一一展现出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改正。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更真实。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4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掌握,重点是要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我们知道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只依靠记忆、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直接得出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方式。虽然口算的结果是外显的,但口算的思维过程即是内隐的。也正因为口算过程的内隐性,所以也就有了口算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里也提到:“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更多的注重了对学生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一、“23+31”教学片断(1)

师:你是怎样计算23+31的?

生1:先算20+30=50,再算3+1=4,最后算50+4=54.,所以23+31=54。

生2:先算23+30=53,再算53+1=54,所以23+31=54。

生3(按捺不住):老师,还可以这样算,先算20+31=51,再算51+3=54,所以23+31=54。

生4:我先算30+30=60,再算60-7=53,最后算53+1=54,所以23+31=54。

分析: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来的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主要着眼于让学生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适当引导学生:“你是怎样算的?”从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自主交流,为自己选择合适的算法,这也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但并不是像解决问题一样“一题多解”,算法越多越好,这也是很多人对算法多样化产生的一个误区,就像上面所曾显得学生算法,虽然提出的方法很多,但是不难看出,有些算法过于繁琐,或是思维层次由高到低,其实这与算法多样性目的是不相符的,因此,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我又加强了学生对算法优化的学习。

二、“23+31”教学片断(2)

师:刚才这几种算法中,你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1:我喜欢用第一种方法。

生2:我喜欢用第二种方法。

生3:我喜欢用第三种方法。

生4:我喜欢用第四种方法。

师小结: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来进行口算,第三种方法在算理上和第二种是一样的。现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然后用这些方法来做下面各题。

分析:在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算法有多种多样,作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合适自己的算法。在这节课中,学生之前所说的方法较多,可以看出,方法2和方法3是同一类,方法4在计算思路比较麻烦,因此我适时引导学生选择运用普遍口算方法,其实也是帮助学生优化算法,正是教师的有效引领,让学生经历了从多样化到优化的过程,学生择善而从之,这是“优化”带来的反应,是学生“选择”的结果。

新课标指出要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它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尊重,有利于培养学生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的意识。但是我认为算法多样化不是没有目的性的将所有算法堆砌在一起,因此在这节课设计中,我不仅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还要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在多中选优,真正学会普遍使用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两位加减教案范文最新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10以内数的加减法.

2、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10以内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根据情景图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小猫咪咪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可热闹了。下面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好不好?

二、复习加法:

1、复习加法含义: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看,第一位来咪咪家做客的是谁呢?那第二位呢?(教师贴出2只小狗,3只小猪的图片)

师:哪个小朋友能根据刚才老师演示的情景来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谁能帮这位同学解答?

生:2+3=5(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用加法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把两部分合起来,求总数,所以要用加法

师评价:说的真不错。

2、复习连加:

师:小猪和小狗们刚坐下,看谁又来了?(贴出一只小兔的图片)根据这幅情景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2+3+1=6(只)

师:这次是把几部分的数合起来,求总数?引导学生得出:像这种把几部分数合起来求总数的问题,我们要用加法来解决。(板书:加法)

3、复习特殊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这儿也有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吗?小狗汪汪特别懂礼貌,到咪咪家来做客时还带了一篮子苹果,(教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展示一篮子苹果)被小动物们吃掉6个后,篮子里还剩4个,请问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苹果?怎样解答?

生:6+4=10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解答呢?引导学生了解把吃掉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就是篮子里原来的苹果数。所以用加法计算。

4、列举生活中的加法问题:

师:小朋友们,想想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像这种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三、复习减法:

1、复习减法含义:

师:客人们都来了,咪咪拿出了自己的生日蛋糕来招待大家,请小朋友们数数一共有几块蛋糕?(教师贴10块蛋糕的图片)注意看,发生什么事情了?(拿走了6块)谁能根据刚才发生的事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提出问题。

师:该怎样解答?

生:10—6=4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引导学生说出:吃掉了,也就是去掉了,所以要用减法,板书:减法

2、复习连减:

师:在咱们做题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算式:10—2—3=这种算式有个名字,谁还记得?(连减),哪位同学能根据这个算式中的数字提一个连减的问题?指生提出几个连减问题并解答。

4、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减法问题:

师: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要用减法解决的问题,谁能举出几个?

指生边提问题边解答

四、综合练习:

师:刚才有许多同学都没有机会发言,特别着急,没关系下面就给每个人一次锻炼的机会,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哪些加减法的问题?再请小组内的其他同学解答,小组长要记录好你们组一共提了几个问题,一会儿咱们比比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

五、课堂小结:

师:小朋友们可真棒,能提出这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课后大家可以继续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让爸爸妈妈帮你把发现的问题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