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线
高考在线 >数学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最新

2023-08-10 17:53:42 高考在线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2021最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页例1及91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能积极思考,选择适宜的方法整理数据,发展统计观念。

3.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

【教学难点】

选择简便科学的统计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鱼、小鸟、小兔卡片若干张。为学生准备学具盒6个,每个盒子里放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卡片共15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旧知

教师出示杂乱地贴在黑板上的学具卡片。

谈话:今天有一些小动物想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大家高兴吗?看一看都有谁呀?

学生看图把小动物分成小鱼、小鸟、小兔。

教师:谁来告诉我们大家,小鱼的卡片有几张?

学生1:看不清楚,太乱了。

学生2:数不准。

教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清楚地看出小鱼、小鸟、小兔的卡片各有多少张吗?

(指名学生说一说。)

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找一个学生上来分一分,排一排。)

教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各有多少张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回答。

教师:像这样分一分、再数一数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过的统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出示课题)

二、统计图形,探索统计方法

1.设置问题,激发兴趣

(1)教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从盒子里摸出一个来看一看,并告诉大家盒子里有许多这样的图形卡片。(有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咱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都来看一看盒子里的这些卡片,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1:太乱了,我没看到圆形卡片。

学生2:我想知道三角形的卡片有几张,就是数不准。

学生3:我想知道正方形的卡片有几张,但看不出来。

教师:我也想知道你们小组里圆形卡片有几张,我们该怎么办呢?

学生1:我们把卡片拿出来在课桌上摆一摆,再数一数就行了。

<<<12>>>

学生2:我认为不行,如果课桌太小了,放不下怎么办?

2.参与活动,探索方法

(1)教师:我有一个办法,你们愿意听一听吗?

(2)老师对学生提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一个同学说图形名称,其他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哪个小组完成得好,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就送给那个小组做奖品。

(3)学生活动,整理卡片。

(4)小组汇报,教师按照学生回答的顺序分别将记录的结果编号,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

②△△△△△△△△□□△□□□□○△○□○○○○○○

③△丨丨丨丨丨丨

④△□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⑤△正一□○正

(5)比较择优,掌握方法。

让学生面对整理的结思,说一说感受。

学生1:现在比原来清楚多了。

学生2:我感觉比原来好数了。

学生3:我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刚才每个小组都汇报了自己统计的方法和想法。我们想很快知道每种图形卡片有几张,哪种方法比较好?

学生1:我认为第4种方法比较好,简便好数。

学生2:我认为第5种方法比较好。我发现这种方法每1画代表1张卡片,一个“正”字正好有5画,只要数出有几个“正”字,乘5就可以了。

教师:如果我们需要统计的物品有很多很多,哪种方法会更方便呢?

学生一致认为用画“正”字的方法,更简便,更科学。

(6)教师小结。

把黑板上的小动物卡片奖给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组织练习,巩固方法

1.课堂活动第1题

多媒体课件出示四种体育活动。

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并让学生用画“?”或画“正”字的方法记录下来。组织全班交流。

让学生想一想,根据统计的结果,你知道了什么?

2.课堂活动第2题

让学生独立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说一说每种动物各有多少只。

四、课堂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统计的内容有很多,有兴趣的小朋友课后还可以选择一些内容进行统计。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2021最新2

课题一:比的意义(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47页和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3分米、宽2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常需要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比如这面红旗(教师出示红旗),它长3分米,宽2分米。要对这面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用减法,比较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用除法,比较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板书:3÷2==1?????长是宽的1倍

2÷3=????????宽是长的

二、新课

1。导入新课。

教师:刚才我们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比较。这节课,我们要在用除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数学方法──比。(板书:比。)

教师:比表示什么意义呢?它怎么读,怎么写?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比又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下面我们先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2。教学比的意义。

教师:(指3÷2)看这个除法算式,长是宽的几倍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长和宽比较。)

红旗的长是多少?宽呢?红旗的'长和宽比较也就是几和几比?

(长和宽比较也就是3和2比。)

求红旗长是宽的几倍又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3比2。(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指2÷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根据这个例子(指上例),想一想,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宽和长的比是2比3。教师板书。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的比。

教师:这两个例子都是对长、宽两个量进行比较,为什么一个比是3比2,而一个比是2比3呢?

引导学生回答:3比2是长和宽的比,2比3是宽和长的比。

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两个数量进行比较一定要弄清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不能颠倒位置。

教师:刚才我们用除法和比的方法对红旗的长、宽进行了比较。在日常生活中,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事例有许多,请看这个例子(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时,板书:100÷2=50(千米)

100千米是汽车行驶的什么?2小时呢?汽车的速度需要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路程和时间比较。)

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又可以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

教师:在这个例子中,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教师:现在看这些例子,都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用除法。)那么表示两种量的两个数,它们之间具有什么关系?(相除关系。)是几个数相除?(两个数相除。)

学生回答后板书。

再看长和宽的比是3比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这又是用什么方法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比的方法。)几个数的比?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两个数的比。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比的意义:)通过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看出: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从比的意义看,两个数的比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在相除二字下面画上着重号,然后齐读。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教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3比2记作(板书:记作),先写3,再写“∶”,最后写2。(板书:3∶2)

提示学生比号的两个小圆点要写在两个数的正中间,它叫比号,读作“比”,那么这个比就读作3比2。让学生齐读一遍。

2比3记作(板书:记作),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100比2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00∶2。

这两个比会读吗?齐读一遍,学生练习写比。

教师:在比中,每一部分都有它的名称。我们以3∶2为例(板书:3∶2),这叫什么符号?(学生答后板书: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板书: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板书:后项)

根据比的意义,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什么关系?(相除关系。)在这个比中,用谁除以谁?(3除以2。)3除以2的商是多少?(1)

教师指出: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板书:比值)1在这里就叫做3∶2的比值。

板书:3∶2=3÷2=1

┇┇┇┇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教师: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值相当于除法的商,可以用下表来表示。

列完表后,教师指出:比和除法还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混同起来,除法是一种运算,而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教师提问:那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和比值的定义,弄清楚比值是一个数,是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而比是表示所比较的两个数的关系,如3∶2,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不能写成带分数,仍读作3比2。)

需要指出: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让学生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联系比和除法的关系,由于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的除数,而除数不能为零,所以比的后项也不能为0。同时还要进一步指出,在体育比赛中的“几比几”,也使用“∶”号。但这只表示哪一队对哪一队比赛,各得多少分,不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与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比赛中时常出现0∶0或几比0的情况,而数学中比的后项是不能为0的。另外,比赛中的几比几是不能化简的。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1)完成第1题。

指名一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注意巡视,并察看学生是否将比号的位置写得规范。

然后提问:每个比的前项是几?后项是几?能不能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颠倒?教师指出:正如前面所讲,求长是宽的几倍,用长÷宽;求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用宽÷长;所以交换了比的前后项的位置,比的具体意义就变了。

(2)完成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5。教学比与分数的关系。教师: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3∶2可以写作

示两个数的比,仍读作3比2。

让学生齐读。,在这里,它表

进一步举例:2∶3可以写作,100∶2可以写作。然后让学生齐读。

提问:分数和除法有什么关系呢?(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提问: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以及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又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弄清楚:比的前项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列表如下:

列完表后,提问:比和分数有没有区别呢?

让学生明确分数是一种数,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总结比、除法、分数三者在意义上的区别:比是指两个数相除,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它们的意义是不同的。

6。做教科书第62页下半部分“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集体订正时,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用分数表示的比,并强调指出:虽然写的是分数形式,但不能读作几分之几,而应读作几比几。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2021最新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例5、课堂活动1、2题及第102页练习十四2~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试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朵?还剩几朵?比较一下这道题与上面的3道题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像第2题这样的除法叫有余数除法,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同学的竖式有哪些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这两个同学的竖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说出:第一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还余8个没分;第二个竖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还余2个没分。

议一议:哪一位同学的计算是正确的,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并汇报:第一个竖式,余数是8,比除数6大,还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还能再分1个;第二个竖式,余数是2,比除数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个了。所以第二个竖式得到的商是正确的。

教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余数能不能再分的?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余数比除数大,还可以再分;余数比除数小,不能再分。

小结: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2、自主练习

做试一试的题,指名板演,全班评价。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先引导学生理解:最大能填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初步体验试商过程。

2、完成课堂活动第2题

先观察竖式,引导学生比较题目中余数与除数的大小,找出错误原因,再改正。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四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2、练习十四第3题

①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②检查计算结果,集体订正。

3、练习十四第4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找做题速度快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经验。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2021最新4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两步乘法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例3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复习解决一步乘法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想,看谁能很快解决下面的问题。

三(1)班同学,在做广播操时需站4队,每队12人,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读题,并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124=48(人)

答:三(1)班一共有48人。

教师引导: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教材第52页例3.

出示例3.

教师:观察情景,你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生共同探究解题思路。学生汇报如下

1、可以先求一箱保温壶能卖多少钱,再求5箱卖多少钱。

4512=540(元) 5405=2700(元)

2、也可以先算出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根据每个保温壶的价格求出一共卖了多少钱。

教师指名学生列式解答。

125=60(个) 6045=2700(元)

教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

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每盒有2个球,每排5盒,求3排一共有多少个球。

2、每辆汽车每次运货物9吨,有6辆汽车,这些汽车4次运货物多少吨?

3、一中高级瓷砖每块13元,每箱有25块。小刚家装修时买了3箱一共要用多少元?

四、思维训练

1、菜市场运来5车黄瓜,每车70袋,每袋20千克。一共运来黄瓜多少千克?

2、光明小学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安装6盏日光灯。这些教室一共安装多少盏日光灯?

3、在一条公路的一边种树,先在一头种一棵树,以后每隔5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24棵就种到另一头了,这条路长多少米?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解决两步计算的连乘应用题,要根据已知

条件找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学习解决乘法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了三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阅读与理解;

2、分析与解答;

3、回顾与反思。

在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再让学生自己列出综合算式,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阅览室教案2021最新5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